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加油建业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题主是一位悲天悯人特别是悯农的人,先给点个赞吧。

关于粮价问题,相信不少人经常会在粮食价格出现波动的时候看到有媒体也好,或专家也说,在说着粮价是百价之基的调调,即粮价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物价的稳定,粮价稳才能百价稳。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有关经济学家曾有论点,粮小咖比较认同,粮价并不是百价之基,货币才是。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粮价的上涨,即使是因为政策底价的上调拉动,也往往是伴随着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且涨幅显得较大,从而给了大家一个错觉,以为物价是粮价上涨带动起来的。

再看近期的猪肉价格上涨,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显得更为明显,毕竟是带动了整个食品加工的上涨。但尽管如此,还是有类似于经济日报的媒体在宣扬,粮价是百价之基,在粮食价格平稳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进而也不会带动整体物价大幅上涨。

回到题主的疑问,其实就不难理解了。粮价和百价之基并没有很强的关联,猪肉价格应该也如此,货币才是百价之基,粮价可以理解为压舱石。但为什么不能大幅上调粮食价格,或者粮食价格要用有形之手调控涨跌幅呢?因为粮价上涨了,需要的货币自然会增大;还因为保持物价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基本稳定,事关14亿人口的基本生活。从这个层面来说,就可以直观理解国家粮食部门有关负责人的“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的观点了。


粮小咖


农民的低收入,在我看来不是粮价高低的问题,而是农民的收入与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的数学都是老师教的,就以老师的工资算算账(老师的工资也只是一般的工资,其他行业在职人员可对照比一比)。

以前稻谷卖9分钱一斤,大米0.139元一斤,教师的工资是50元左右。差不多是每月工资可买400斤左右的大米,一年可买5000斤左右的大米。5000斤左右的大米,在还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农民要种多少亩田呢?平均700斤亩产,亩出米500斤,一位农民要种10亩田。

老师5000斤大米是纯收入,农民种10亩田,折5000斤大米,却要上交公粮、余粮,还要承担诸多的建设工程、抗洪抗旱等义务公差,还要购买生产资料,农民种10亩田,最后能收入口袋的有多少?

更何况一位农民哪来的10亩面积,有的地区10位农民都不一定有10亩面积。

现在大米买2.2~2.5元一斤,教师的工资是5000元左右,教师每月可买2000余斤大米,一年可买25000斤左右大米。

一位农民要收25000个大米,要种多少田呢?往高一点讲,每亩产1400斤稻谷,折米1000斤,一位农民要种25亩田才可以收25000斤大米。

教师可以净买25000斤大米,农民种25亩田,收25000斤大米,却要投入许多生产资料进去。

粮食涨价了,从0.139元一斤涨到2.2~2.5元一斤但农民却要从种10亩面积上升到种25亩面积,毛账才可以和老师持平。

更何况现农民的平均面积,也许20个人才能有25亩。

一个六口之家,加起来的面积不到10亩的地方,应该占多数,10亩面积能收10000斤大米,也就是说,一个6口的家庭,一年种10亩水稻,除去生产资料开支,风调雨顺的话,最多也只能是教师一人的三分之一收入。

9分钱一斤稻谷,0.139元一斤大米的时候,老师一月工资可以买400斤左右的大米。

1.1元钱一斤稻谷,2.2元一斤大米的时侯,老师一月可买2000余斤大米。

农民田还是那么多,亩产还是那么多,但生产资料却不是那么多,收入能换来的物资并不是那么多,开支也不是那么多。

就如几年前医保只要交几十元,现在却要交几百元了。

如果大米涨到6元钱一斤,届时老师们的工资会是多少呢?农民将要种多少亩水稻才可以和教师们持平呢?更不说他们的其他福利。能有那么多面积给农民种吗?

换个角度讲,现在70岁以上的老农,一个月的养老金可买40余斤大米,勉强供一个月的口粮,把粮价提高至6元,这些老人一个月的养老金,20斤大米都买不到了。

农民现在的富裕,并不是因为粮食涨了价就富起来的。农民的富裕是通过种粮以外的途经富起来的。

整个社会分配中,农民想通过粮食高价来致富,可能是很难如愿的。

我是一生好人大司马,稻谷是农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终都离不开的食物。让我们一同学习和研究水稻种植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也愿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好人大司马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国家出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减少种粮面积,但粮价还是远高于国际粮价。国家继续提高粮食保护价,只会短期内提高点农民收入,但农民依靠农业仍然不能致富。粮价高涨会埋下重重隐患!提高粮:价长期来看会导致通货膨胀,农民高兴不了多久就会更加贫困。提高粮价会使一些农民依赖那点根本不能致富的土地,不利于土地流转,阻碍农业规模化进程,延缓农业振兴。提高粮价会使国外的粮食大量进入(国家控制进口粮,但不能堵绝,这是国际贸易规则,国家不能过多干涉,今年已经进口粮食一亿多万吨),使中国农民手中粮有价无市,部分会烂于家中。

美国200万职业农民,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管理22亿亩耕地,不仅满足3亿多美国人海吃海喝,还以低廉价格大量出口。中国3亿多可怜的老农,死守着相对落后的农村,用落后的管理手段,半手工打造着20亿亩田地,却不能满足14亿人的生活需求(17年进口1亿吨粮)。有人说美国农业补贴很高很高,咱就以美国每个职业农民补贴10万可以吧,也就是2仠亿,中国3亿务农人平分也就是600元。中国农业实际补贴远高于此!

首先肯定目前单说农业在不补贴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与工商业相比是不低的。一个农民像产业工人一样连续有效从事农业生产,可能辛苦点但收入也不会低于产业工人。

适合工业化机械化生产的产品,你非手工打造,累死也富不了!

工业企业生产没有停产时间长不破产也不会盈利!

商业利率再高销售量小也会亏损破产!

农民守着几亩地,不就是企业间断生产,商业销量不足吗?工作人员一天打渔十天晒网吗?

目前在分田单干情况下解决不了三农问题。提农产品价格、增加补贴就是饮鸩止渴!就是像给农业大烟抽,越吸越无力!解决三农问题要快速推进城镇化,强力推进土地连片集中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根据目前现状,土地集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一次性买断为辅。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体所有制,小农户承包经营严重阻碍了土地集中,城镇化发展。巨额农业补贴漏洞大,种类繁多的农补效益差,按地按人补贴成福利,总之农业补贴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为腐败的温床,土地集中的减速器,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所以要快速振兴农业,实现民富国强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农业补贴办法。对此本人见意如下。

1,首先进行体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现行的村集体所有改为乡镇所有。以行政手段,将放弃土地承包权、放弃土地使用权及不愿弃权的土地分别调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种类繁多的农业补贴,集中用于赎回农地、农地流转。乡镇以较高价用支农资金赎回进城农户自愿放弃的农地,再将赎回农地以低价出让或发包,其收益归乡镇财政,这样财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财政投资个别村民受益。有利于农户落户城镇,加速城镇化。搬迁村、空心村的农地山田收归乡镇另行出让转包得以合理利用。乡镇用国家支农资金适当高租金(比如50O元/亩)流转农户农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亩)租金(甚至零价、补贴),以适当规模(百亩左右为单元)流转租给有意愿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间地租差价用支农资金补贴。这样以乡镇为媒,价格统一,双方互信,补贴单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会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农基本农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流转土地,安居城镇。大力推进贫困山川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山田搬迁至城镇定居。对放弃农地按人头地亩补、弃民宅按处补,一刀切、成本低好执行,比如1人弃农田转城补1万另1亩地补1万,一处宅基地补2万,依照先易后难,先少补后多补,逐年推进。鼓励资本下乡购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

2,规模化流转的农地必须按国家用地规划管理,尤其是基本农田必须接国家规定种植。如此可避免供给失衡,比如必须种植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粮油棉等,限制种树种草种菜等,

3,享受国家补贴的规模化经营者必须适当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贪困人员就业脱贪。这样在有人关照下贪困人员即可发挥能力也可持续脱贫(比政府给点钱,给点羊等有效)。

4,对不愿放弃土地且有能力耕种者可将其承包地调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农补,但鼓励其种植不宜机械化生产、收益较高的的农品!(因大规模土地不种此类农品,其价格会高,不补也收益可观)。

如此推进,兼顾各方诉求,保证各方利益,易推广!望国人参与讨论。


娄一LGS


长久以来,我们就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粮为纲的理念,说明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一理念下,造成我们粮食调控方面一个惯性思维:粮食必须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让绝大多数人能买的起粮食,进而发展成“粮食价格必须稳定”。

因此,这些年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商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唯有粮食价格是在政策调控下稳步上涨——因此,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讲,很难接受。

除了理念问题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房价在居民的支出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我们一直强调安居乐业,加上医疗、教育,因此,粮价问题就再次被压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食品价格并不低,但我们却不敢这样做,否则城镇居民又会面临一座新的大山。

当然,这并不是粮价不能上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小农经济下,靠种地致富是一种奢望。

我们假设国内农户一年想依靠种地收入5万块钱,可耕地有限,家里最多也就6亩地,平均每亩地净收益需要达到8000元才行——这一斤粮地头销售价格就至少要卖到8块钱才能实现,但显然,这样的粮价别说我国,换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难以实现。

这是我们的农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所以,粮价不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现在农民苦,主要还是农民的收入来源太过单薄、不稳定,每年都要自己出去打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这才是农民活的累的根本原因。

如果农民也能像城镇职工那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健全的医疗保障,种地就真的成为一种副业了。

当然,就现阶段来讲,这些年我们也在慢慢改变,从合作医疗到农村养老,相信国家财政的阳光会普照进农民这个群体。


每日粮油




西门观点:谁说不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随便提,提高到现在的二十倍也没人挡你,但是能卖出去吗?

这个问题已经反复回答好多次了。现在有很多朋友不明白国家为什么宁愿给种地农民补贴,也不提高粮价呢?

其实,国家不傻,要是能提高,早提高了。为什么不能提高呢?道理很简单,提高了没人要。

现在是全球经济,中国早在2004年就加入世贸组织,如今,按照协议,很多进口产品成为零关税,国内产品没有了国家保护价,与进口产品价格平起平坐,竞争力非常大,你不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就会被淘汰出局。



粮食是特殊产品,关乎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所以国家在当时入世谈判时就对国内粮食进行了保护,没有一下子放开国际粮食进口。

但,由于我国地少人多,生产粮食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太高,价格比国际粮价高,没有竞争力,所以,国内企业都想进口粮食。你想,连自己的企业都不想购买自己农民种的粮食,出口就不用说了。



有人说国家为什么不提高粮价,让农民收入提高?你想,国家有那么傻吗?如果提高粮价就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种粮户进行补贴呢?不是不想提高,而是市场价格,不能提高。

其实,国家并没有控制粮价,你可以把你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上,不说提高多少倍,你粮食提高到2元一斤,面粉提高到5元一斤试试,物价局绝对不管你,但有人买吗?你买吗?

再说,提高粮价会带来连锁反应,其它工业产品会大幅度涨价,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农民种地成本会更高,利润会更低,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

所以,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减少种地农民,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耕作,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我是农村的,从我记事的时候大概98年吧,小麦的价格4毛多一斤,到现在2019年小麦价格1.1元;玉米的价格98年也是4毛多,到现在2019年玉米价格7毛多。20多年过去了,小麦的价格从4毛涨到1块出头,翻了2两倍;玉米从原来的的4毛涨到现在的7毛,翻了一倍多。但是,我们身边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产品,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至少十倍还是有的。

农民天生就是靠种地为生,小麦、玉米等是主要的农作物,国家要是想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啥不提高粮食的价格年?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下我们的国情:我国有14亿人口,是个人口大国,地少人多,可耕种的土地又是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实行农村反哺城市的政策,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粮食是国民发展的基础,粮食的稳定关系着国计民生,粮食价格的稳定对我们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大幅度的提高粮食的价格,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不稳定。粮食是社会其他产品的基础,粮食价格不稳定了,其他的社会产品价格也不稳定了,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那城市里面的人可就遭殃了,引起社会动乱。

其实,国家这样做是为了稳定大局,但是伤害到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我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这些都是绿色的产业,能够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蚂蚁家园


不能仅靠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说的不无道理。这是因为:

粮食涨价,只是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农民分到的土地每人也就两三亩,甚至更少。就是粮食丰收,粮价大涨,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是一些种粮大户或涉入企业会富裕。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最多也就是种粮积极性高涨,家庭收入不会很多。

粮价上涨,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为粮食的涨价,各类食品企业加工的食品也得涨价,人工费也得涨;机耕机播费也要涨,更重要的是农资也涨了,种地的成本更高了。到头来农民也增收不了多少。



粮食价格上涨,会是城市人生活开支增大,直接影响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国家会宏观调控粮食价格,不会让粮价大幅度上涨过高过快。因此农民靠提高粮价增加收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为生活而提神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也议论过,更有人提过建议。但是,没有能够被采纳,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粮食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知道,粮食关系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粮食与农民利益很密切,与城市居民利益也很密切。如果单纯地提高粮食价格,或许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城市居民怎么办?尤其是中低收入水平阶层,很有可能生活水平会出现大幅下降,并引发许多新的社会矛盾。

不仅如此,与粮食有关的工业产品,包括大部分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最终又传导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农民自身,也会增加很多负担。既然与粮食有关的产品涨价了,其他工业产品也可能同步涨价,继而带动农民种粮的成本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粮食涨价需要慎重,决不是单边行动,而是无数边的行动。简单地给粮食涨价,必然带来复杂的矛盾。所以,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补贴、改善种粮条件等方面入手,使种粮的相对收益增加,而不是通过涨价的绝对收益增加。涨价带来的绝对收益是不可靠的,是会随时被农资产品的涨价等吞噬的。

农民和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需要像古人所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在粮食之外做文章,不去做粮食涨价的问题,而做粮食生产和管理的文章,做给农民补贴和减负的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农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粮食的安全性就会越来越强。


谭浩俊


在当前农资成本不变前提条件下,普通大米10元一斤最合理,稻谷晒干5块钱以上一斤农民才能增收。

如果粮食能适度提高到此价格,对购买粮食的非农人员来说影响并不大。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物产丰足,粮食大米消费下降,人均摄入口粮远比以前少。城市一家五口为例,一天口粮不过三斤左右,粮食消费不过三十元。但其它消费品支出远比粮食消费多,比如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非必要支出。所以适当提高粮食价格绝不是影响生活的主要原因和市场通胀的源头。

单干个体要想在种植业增收,保障农业保护农民积极性,必须的从价格机制入手解决农民增收。


粤西陈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