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定都經歷過每天在早高峰的地鐵上被擠禿嚕皮的時刻。

早晚高峰的地鐵站就宛如叢林社會,女生想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血腥地盤突出重圍,更是難上加難。

四肢被完全封印,身上的敏感部位還不可避免地要和男性接觸,女性尊嚴蕩然無存。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近年來,深圳、廣州在一些地鐵上設置了“女性優先車廂”,想要解決女性在高峰時期乘車難的問題。

但由於缺乏約束,高峰時期還是有不少男乘客湧入女性車廂,平時時段也經常出現女性車廂中男乘客坐著、女乘客站著的場面。

為了讓女性車廂真正做到名副其實,近日深圳市公開徵求意見,女士優先車廂在高峰時段或可限制男士乘坐。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此條例一出,瞬間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些女生覺得女性車廂不倫不類,男生更是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歧視和侮辱。

圍繞女性車廂,一直有很多爭議。它設立的初衷是防止鹹豬手,讓女性有更安全的乘車環境,但公眾似乎並不買賬。從“一刀切懶政”到“捨本逐末”,從“浪費資源”到“隔離女性”,人們對女性車廂有著各種各樣的批評和不滿。

一項乍看上去充滿了人文關懷的制度,卻讓牽涉其中的兩性都覺得膈應,這樣的紛爭無休無止,又彙集成了城市地鐵“生存悲喜錄”中的又一個篇章。

No.1 形同虛設的女性優待

深圳在兩年前領風氣之先,率先將“女性車廂”引進國內。廣州也不甘示弱,緊隨其上,開始試點“女性車廂”。

廣東當時提出女性車廂提案的政協委員蘇忠陽認為,

設置女性車廂的目的在於保護弱勢群體,防止女性被性騷擾,此舉不是為了排斥男性,而是提供一種關愛女性、尊重女性的文明理念,讓大家都更有尊嚴地搭乘地鐵。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過度擁擠的地鐵確實會讓女性處於尷尬和性騷擾的不安全處境之中。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

74.3%的人曾被地鐵擁擠帶來的肢體接觸困擾,81.9%的人認為地鐵上存在性騷擾,而六成以上的人認為造成性騷擾的主要原因是地鐵太擁擠。


比起薛定諤的性騷擾,普通乘客們更關心的是自己今天能不能擠上眼前這輛如同絞肉機般的地鐵車廂。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地鐵本就擁擠,如果加設了女性車廂,在不加開列車的情況下,勢必要侵佔其他男性的乘客空間,而女性車廂的票價和一般車廂的票價又是一樣的。

花的是同一份錢,享受的是兩份不一樣的乘車體驗,這可能也是很多男性同胞在看到這則新聞時表現出本能抗拒的主要原因。

他們往往只會看到,自己進入某節車廂的權利被剝奪了,卻忽視了,這背後是女性出行不安全的現狀、女性更容易被性騷擾的事實,以及受害者總是被譴責的境遇。

他們總覺得,這些舉措是在給女性特權,哪怕看見有女性反對女性車廂,也會覺得對方得了便宜還賣乖。

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在反對女性車廂,但兩性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而一旦“地鐵高峰女性車廂男士限乘”付諸實踐,本可以成為聯盟的兩者,就會迅速被撕裂。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一項充滿對女性關懷的人性化設計,因為陷入兩性平權鬥爭的旋渦中而讓人們忽略了其操作意義和實際效果,這實在讓人遺憾。

事實上,女性車廂在執行過程中困難重重,也阻礙著其發揮社會關懷的作用。

一則,高峰時期地鐵站客流量眾多、人流速度快,有需要的女性乘客不一定能順利擠上專用車廂。

二則,女性車廂設立少,沒有擠上專用車廂的女性乘客無可避免地要和男性共處,這樣一來,想要通過隔離兩性來減少性騷擾的初衷也無法實現。

不僅如此,設立女性車廂後,乘客往來各個車廂的靈活性也會大大降低,甚至於會影響地鐵站行駛的效率和緊急逃生通道的安排。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No.2 節外生枝的城市風景

女性車廂源於日本, 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明治時代的東京,設立之初是為了防範日本社會日益惡化的女性遭遇性騷擾問題。

隨著日本社會的發展,女性車廂也經歷了好幾次擱淺。

二戰後日本社會中的一些女權團體認為女性車廂是在把女性與男性區別對待,本質上就是在歧視女性,鐵道公司面對社會壓力,不得已取消了“女性專用車廂”。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一直到1980年代末電車騷擾事件日漸頻繁,加上迫於民眾輿論的壓力,終於到了2000年,京王電鐵首先引入女性專用車廂,提供女性乘客集中車廂,不僅可以彼此保護,且方便架設監視器、照明設備與站務員在附近監看。

日本京都、大阪、神戶三地的主要鐵道公司設立女性專用車廂後,2002年的件數減至493件、2005年則回升至500件左右,但2009年下降至400件後,近年皆維持在300件左右。女性專用車廂政策是否見效,很難從上述數據中判斷。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然而,女性車廂並沒有解決一般性的摸索問題,反而使得日本社會的兩性關係更加緊繃。

廣泛的性別對抗引發了與電車痴漢同樣嚴重的問題——痴漢冤罪,男性被女性無端指控和誤指控非禮的事情頻頻發生。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日本的《迷惑防止條例》對於猥褻罪行的處罰十分嚴格,男性一旦被定罪,他的人生可能就完蛋了。

為了不陷入“痴漢”糾紛,很多日本男性在上下班高峰乘坐地鐵時會雙手舉起握住吊環,這樣避免被指控為非禮的做法更像是他們無奈選擇向女性群體“投降”的象徵。

而如果無法抓住吊環又靠近女性,他們便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報紙,一手提公文包一手拿報紙,以表明自己的雙手無法幹“其他事”。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並不是所有的男性都能“心甘情願”地接受安排。

近些年來,日本不斷地有抗議團體反對女性車廂,他們不覺得女性車廂的設立是對男性紳士態度的考驗,反而認為這是對男性的逆向歧視。

No.3 氾濫的女性優待

女性車廂作為一個同時包含了性騷擾、男女平等、社會公平等敏感話題的議題,讓每一個牽涉其中的群體都異常激動。

日本之後,臺灣、東南亞、北美等地也陸續開始推行女性車廂,但撇除因為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地區,其他地方的女性車廂最後幾乎都落得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不僅是女性車廂,女性優待的問題漸漸氾濫到每一處社會的公共角落。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前幾年,南京、武漢等地的商場相繼出現了女性專屬停車位,這些停車位被粉刷成粉紅色,設計得比一般停車位更寬敞,也離出口更近。

在方便女司機停車的同時,網上的各種討論已經漸漸脫離停車這一技術問題,而是深陷性別歧視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女性專屬看似給了女性更多的選擇,但其實都把女性放到進退兩難的選擇之中。

你首先得向男性承認自己技術不好,給對方造成了困擾,才能享受這樣的“特殊照顧”。

而從實操角度來說,女性專屬公共設施的設立也很難做到真正地服務用戶。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其實,設立女性優先車廂的初衷是好的,但為何在執行上效果如此不佳?甚至還引來男女雙方的不適。

公共區域對人群進行隔離,無論是依據膚色、性別還是其他方面,都違背了平等、公平。

區分和隔離都是在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公共場合如何避免性騷擾現象”,問題必然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女性在“女士優先車廂”中依然不能找到自己的“體面”。

“就因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對女性車廂”


女性車廂、女性專屬停車位……這些通過性別隔離的粗暴手段給予女性的特殊照顧不僅無效,更背離了一個包容社會應有的格局。

爭論女性車廂到底是歧視男性還是歧視女性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有女性車廂,所以吵著也要設置男性車廂的言論更是可笑。

因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能靠性別隔離和自我禁錮的方式來獲得絕對的自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音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