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长仅用这一招,就能将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意愿,优秀校长要能读懂教师需求,知人而用人

人是有思维和意愿的不同个体,有的人比较善于沟通,有的人善于管理,有的人更善长专业……

放对位置,都是人才,校长要做的是了解教师需求,了解教师的特长,从而将教师摆在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乡村校长仅用这一招,就能将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

放错位置,人才也只能是庸才

曾记得三十年前,笔者刚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当时乡村小学教师女教师极少。

由于一年级大家都不愿意教,校长说,一年级就只能让我来教了,其他老师都带班了。

面对一班完全需要像妈妈一样去哄的一年级学生,才知道不知道所措。

更严重的是数学,一个“一”字教一课时,我居然几分钟说完,没事干了,现在想来,满满的惭愧。

当然,一个学期下来,成绩真的好差,第二学期,换到当时的毕业班五年级,由于刚毕业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与学生易于沟通。

学生喜欢,成绩居然是全乡第一,可见大部分男教师真不适合教一年级。

乡村校长仅用这一招,就能将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

校长将人用在恰当的位置,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在一所学校,有一位老师,上课都是“不务正业”,校长头疼,这样下去真是误人子弟。

刚好政教缺人,校长让他在政教协助工作,没想到居然干得风声水起。

学生的纪律、习惯管得特别好,包括处理学生间小吵小闹、家长无理取闹等各种学校事件,那是掷地有声,帮学校解决了很多问题,反而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

难道我们还要以教学来评价他吗,他的工作一点不输于教育教学,甚至可以说更甚于教学,他保证了老师安心的从事教育教学。

乡村校长仅用这一招,就能将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

校长维护公平是好事,但一刀切的分配工作,往往只会变成更糟的状况

老师认为自己上课辛苦,和行政比课时量;行政认为自己工作量远超教师工作量,这是学校无法解决的矛盾。

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

忽略了很多工作是没有可比性的,各个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

专业突出的人未必能干好管理的事,管理的人未必能干好专业的事,这是不可同等评价的。

乡村校长仅用这一招,就能将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

可见,校长除了知人善用,还应有各岗位的分类评价机制

将专业与管理不同岗位混合同样一个标准评价,或者用专业标准评价管理,用管理标准评价专业,只会造成更多矛盾。

做一个好校长确实挺难的,值得尊重!

而不是总是猜测臆想的评价别人岗位,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发言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