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

你知道「封针」吗? 据称,一种针对“脑瘫”的特效疗法。 (网络新闻)

最小的患者只有几个月大。 一次「封针」大概10分钟左右,需要被连续扎入几十针,甚至近百针并注射神经营养药物。

孩子成长过程都是不可逆的,面对未知的将来,孩子到底有没有问题? 是否需要治疗?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害怕自己判断失误,盲目自信,认为孩子没病,没有在6个月的黄金期治疗,长大了发现真有问题,后悔也来不及。 然而,脑瘫治疗之难,国内外皆然。

尽管脑瘫有多种原因,但都是脑细胞损伤、死亡导致脑瘫,目前尚无药物和疗法能恢复受损和死亡的脑细胞,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其他疗法只是辅助疗法,起到的是部分康复作用,不能完全治愈。 况且,治疗脑瘫最本质的是,大脑神经细胞和整个大脑要发挥正常功能,要让人产生运动、认知、记忆、思维、语言、分析和创新的功能。这些功能需要随着青春发育和长大成人后才能获得。

现阶段,就言之凿凿地说“治愈”、“正常化”,未免言之过早。为什么总有家长往坑里跳? 不少患儿的家属难以接受“不可治愈”的结论,但凡有一丝希望,他们都愿意去尝试。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但感性掩盖了理性、执念胜过了科学,在这类“疗法”面前就失去了免疫力。

家长自己的愚昧盲从

正常孩子的家长能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育儿知识,他们会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会肌张力高一些,“之后会随着时间有规律地下降”,满月后就是没那么好带了,多少孩子都很闹腾。掌握一些睡眠知识,再熬过去就是晴天;此外,如果平时不多练习趴,那4个月孩子抬不好头也是极正常的…… 而那些被“靠谱医生”确凿确诊是脑瘫的孩子家长们,如果能保持冷静和清醒,才更可能理性选择真正对孩子病情好的疗法;只有保持学习和思考,才不会遇到一个江湖术士也好、一个号称能治好脑瘫的医生也好,就跟吃了迷魂药一样,毫无保留倾家荡产地就全信了。

家长的各种担心:不治,怕耽误康复,治了,怕孩子受罪。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之前,网上一则医生用“摇头法”治疗“脑部发育迟缓”的宝宝,反而导致宝宝脑瘫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怎么回事呢?

网络上有出现一则短视频,视频来源是微博网友wuyou200408,在视频中,一名孩子被一医护人员摇头拧脖子,动作夸张吓人,引发众多网友转发评论。同时该网友还指出,视频中的医生为“摇头爷爷”,经过他的治疗孩子被“摇”成了脑瘫。

专家表示摇头治脑瘫会产生伤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鲍秀兰表示剧烈摇晃对宝宝危害大,很容易造成“婴儿摇晃综合征”。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头部还未发育成熟,再加上颈部难以承受脑袋的重量。她表示“猛烈的摇晃可导致脑内或脑附近出血,脑内神经连接的断裂,还可导致眼内出血和其他(骨头的)伤害。”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山海认为虽然脑瘫病根在脑治疗应围绕头部来,但忽视颈部的存在进行治疗会产生严重问题。他还表示,颈部不可随意“摆弄”,一旦颈椎离断后果很严重,其轻则高位截瘫,重则有生命威胁。孩子尤其要注意,因为一般6岁后颈部才能真正稳固成型来确保颈椎功能的生理弯曲,而且其颈部相关韧带较为松弛对颈椎规定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颈椎损伤。生活中的普通打闹,甚至正常的跳水活动都有可能致使颈椎关键的脱位或半脱位,“摇头治疗”很难说不会损害孩子的颈椎。

话又说回来,事情发生的起因就是宝宝的发育迟缓问题,那么如果是咱们妈妈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得知道什么样的是属于宝宝发育迟缓的范畴。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 1.长得慢

这个长得慢可不是咱们平常意义上的长得慢,是真的很慢。 例如你家孩子3岁了身体却还只有人家1岁左右的发育程度,这种远低于同龄人发育速度的就需要注意是不是发育迟缓了。

  • 2.有交流障碍

不是说宝宝文静内向就是有交流障碍哦,这里指的是交流,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对于声音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对于语言没法进行模仿学习。 例如快两岁的宝宝还不会讲话,你说的一些简单指令宝宝也不做回应,这样的需要谨慎了。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 3.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最常见的就是不会自己吃饭,没法自己捡起小东西,勺子啊小叉子啊也都没法拿稳,翻身起坐也存在困难。 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由于大脑发育迟缓导致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不良。

  • 4.视力有问题

据统计,25~50%的脑发育迟缓患儿都伴有视力障碍,患儿多表现为近视、弱视、斜视等。严重者有眼震,偶为全盲。 所以,如果明明没有看多少电视接触什么电子设备,却有视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宝宝发育迟缓不可小觑,大脑神经要是受损的话是可能出现智力问题的,有时候还会伴随一些并发症例如癫痫,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上倾向的还是带孩子到医院做下发育测试吧~

做有判断力的父母,切勿迷信盲从,家长们都看看吧

从两则事件中得出:作为家长要考虑的是: 考证该做法是不是过度医疗? 正确认识其诊断标准、循证医学、药物适应征等等这些。

如果说,家长的智商才是孩子的“起跑线”,那每一位家长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而不是折磨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