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混戰,起始於周王朝的逐漸衰弱。談起周王朝的衰弱原因,歷史觀點一般認為是從周平王東遷造成的。但單一的歷史事件並不足以概括周王朝的衰弱原因,究其根本還在於周朝“禮制綱常”的破壞。《資治通鑑》中司馬光也給出了觀點,司馬光認為“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王朝的維繫主要靠的就是禮法和區分,而且還需要重視先後關係。

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資治通鑑》

禮法綱常的破壞

禮法通俗意義上來說就是規矩,但制定了規矩依舊需要人來遵守。當天子也無法遵守所有人認可的規定時,則會產生失衡。周平王的東遷正是如此,周平王東遷洛邑實力削弱的確是周王朝衰弱的一部分原因,但真正讓周天子失去了公信力的問題,是周平王在禮法上站不住腳,也就是破壞了規矩。這一切還要從周幽王開始說起,《史記·周本紀》記載:“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周幽王寵幸褒姒,所以在褒姒生下兒子伯服時,周幽王便廢黜了王后姜氏和太子宜臼(之後的周平王)。但周王朝的宗法制本身就是遵循嫡長子繼承的原則,而周幽王的此番破壞無疑是不得民心而且與禮法相悖的。

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同樣王后姜氏的父親申候因不滿周幽王的做法,《史記·周本紀》記載:“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諸侯攻打天子又一次的破壞了禮法綱常。《資治通鑑》記載:“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原本天子統轄諸侯,而現在諸侯倒過來攻打天子,豈不是倒行逆施,禮法破壞的現象?更為重要的是在周幽王死後,“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也正是因為破壞了禮法的申候主張太子宜臼(周平王)繼承周王之位,所以從根本上週平王是站不住腳的,甚至間接性的揹負了弒父的罵名。

進一步的破壞,名分顛倒

但即使周平王站不住腳,可週天子從名義上依舊還是天下共主,諸侯不予承認不假,然天下百姓依舊將周天子視為天子,這便是名分的重要性。《資治通鑑》記載:“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文王在做《易經》時,將乾坤兩卦放在首位。即使周天子衰微,孔子在作《春秋》時,還是將周本紀放在了首位。其原因正是“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哪怕是天子再怎麼衰微但還是天子,這就像天地不可逆轉一樣,是必須尊崇的規矩。所以《資治通鑑》中說“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等級的劃分和先後次序都是有著清晰規定的。

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三家分晉

然而到了周威烈王時期,三家分晉再一次破壞了禮制綱常。三家分晉指的是晉國原本的三個卿大夫,以下犯上瓜分了晉國,並且誕生了趙魏韓三國。周天子原本應該抵制這種行為的出現,然而周威烈王背道而馳,反而是允許了他們的諸侯身份。這一事件也就意味著天子權威跌入低谷,而且失去了名分的先後順序。如今卿大夫可以瓜分諸侯的土地國家,那麼是不是諸侯也可以以下犯上,瓜分天子土地呢?所以究其原因是周朝親手製定的周禮,結果又被自己親手毀滅崩壞。

喪失君德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周襄王時期,《資治通鑑》記載:“昔晉文公有大功於王室,請隧於襄王,襄王不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文公於是乎懼而不敢違。”;晉文公曾有大功,因此請求周襄王允許自己死去以後能夠享受王室的隨葬制度,然而周襄王拒絕了。當時天子京畿甚至不如曹國、滕國這些小國,管轄的百姓不如邾國、莒國。但周天子依舊是天下宗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周襄王守住了禮法,有禮法規矩在因此才沒有以下犯上的事情發生。

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周襄王

而周威烈王對三家分晉的事情不加以阻止,反而是大加表彰,如此便是失去了君德。當上也無法遵守禮法,又有什麼威信可言呢?所以周朝的衰弱真實原因在於君德缺失,對禮制綱常的失約。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光會說:“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的原因所在了。

自毀長城

周王朝的興盛始於周禮的形成,禮制綱常的約束使得諸侯不敢違背禮法,不敢做出僭越之事。所以這是周平王東遷以後,依然還是天下宗主的原因所在。然而在不斷地破壞禮制綱常之後,讓諸侯開始有了藉口和標榜。周王朝衰微時期,雖然國力不如諸侯,子民不如諸侯。但天下宗主的名義尚存,如今周天子自毀長城,當然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從周幽王破壞宗法制開始,任憑個人喜好讓褒姒為後,其子為王。自然天下諸侯心有不服,這是第一次的破壞。

周王朝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手製定的規矩,又自己親手破壞

周朝

申候不顧君臣名義,聯同外族攻打天子,這是第二次的破壞。三家分晉時,周威烈王不加以正名,而是選擇妥協,這是最終對天子名分的破壞。當天子和讓出名分,高低之分出現了裂痕,下可以犯上,甚至取代。這時候周天子又有何立威之本呢?沒有實力又不遵守禮制,親手提供了三家分晉的榜樣給諸侯看,接下來被瓜分的自然也就是天子。故而才會說,周王朝的滅亡源於自身對禮制綱常的喪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