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吃管喝還有書看 有翰林氣質的菜場 你逛過嗎?

管吃管喝还有书看 有翰林气质的菜场 你逛过吗?

王成良正在招呼顧客。

早上九點多,家住杭州老浙大橫路小區的陳阿姨,帶上手機,又來逛翰林農貿市場了。

女兒來電話,晚上要回孃家吃飯。陳阿姨想加個菜,便特意跑來買塊肉,“喏,這個牌子的土豬肉我經常買,紅燒燒特別香。”

愛到這裡逛菜場的還有不少年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亮堂、乾淨、文藝……

這家原本就是五星的農貿市場,甚至開了一個閱讀角。煙火氣遇上書香氣,便起了美妙的化學反應,翰林農貿市場成了網紅中的網紅。來這裡逛一趟,甚至會忍不住喊一聲:天吶!這還是菜場嗎?

老字號、網紅店聚集

一天的伙食,到菜場都解決了

早上的翰林農貿市場,繁忙而有序。一進門,右手邊是一面靈感牆,牆上“今天吃什麼”幾個大字,像發出靈魂拷問,讓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正面是“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的詩句,格子翻過來是對應菜名:薺菜。每格一句古詩文,反面有謎底,小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這個菜場一共兩層,其中一層一片綠色,配上攤位上鋪貼的白色小磚,小清新風格確認無疑。吊頂用木色柵欄裝飾,配上海棠花形狀的吸頂燈。一抬頭,還看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至理名言。

一樓主打葷菜,水產、肉類、禽類等應有盡有。“我買一隻本塘甲魚。”一位姓徐的阿姨笑盈盈地跟老闆打招呼,“今天生意好不好啊?”

“現在,大家對吃都挺講究,要吃得健康,菜的品質要好。”徐阿姨說,改造提升後的翰林農貿市場完全能滿足她的要求,“膳博士、金華兩頭烏……好多牌子的肉都有賣,再去新開的聯華超市帶點牛奶,這一天的伙食很豐富了。”

“我們這一帶原來沒有包子鋪,改造後市場開出了甘其食,早上想吃包子,就來買幾個。”徐阿姨告訴錢報記者。

新晉網紅店“鳳起雪景酥魚店”就開在一樓角落裡。“每天下午4點,這裡就開始排隊,生意木佬佬好。”市民張女士說,這家的酥魚很新鮮,都是現炸,出鍋還是熱的,吃起來特別入味。

農家直銷蔬菜

拴住了

一批食客

想買蔬菜,坐手扶電梯上二樓。“這有點像超市,我們年紀大了,有部電梯上上下下,買菜更輕鬆。”一位呂姓大姐笑著說。

到了二樓,滿眼都是綠油油水靈靈的蔬菜,周邊有賣豆製品、副食品、麵點和熟食的鋪子。

“想要點什麼?”35歲的德清人王成良招呼著客人。

今年剛剛退休的許阿姨是他的老客戶。“他這裡好多菜都是農村直接運來的,像絲瓜,燒出來綠油油的,不會發黑,口感鮮嫩。本地的茄子,細細長長,用醬一爆,鮮香軟糯。”許阿姨住在大學路社區,2009年翰林農貿市場開張,她就一直在這裡買菜。

王成良家在德清,他賣的菜都是一大早從德清運來的。“老丈人每晚10點半去農戶家收菜,第二天凌晨3點,王成良起床裝車,用麵包車運到杭州。”他每天晚上六七點打烊,回家要開一小時車,辛苦是辛苦的。

他的攤位上,萵筍、芹菜、大蒜等,看上去“土味”十足,但特別新鮮,“大家挺喜歡這種直接從地裡收上來的菜,今天五六百斤都快賣完了。”

部分菜場將打造成

文旅一體的市場

翰林農貿市場二樓的一個角落,有一處叫作微E站的地方,是市場黨建文化的一塊小天地,裡面有許多簇新的圖書,市民可以來這裡免費閱讀。

市場位於大學路,附近住著許多老教授,微E站受到他們歡迎。“早晨,我常看到一些文質彬彬的老人,坐在那裡看書。”杭州市市場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說,“我有時會跟他們聊幾句,他們把這些書看完後,我們會換一批新的。”

今年夏天,翰林農貿市場還做了一次“書享快閃”活動,居民可以拿一本舊書免費換一本新書,大受歡迎。

“活動期間,我發現一些以前不進農貿市場的爸爸媽媽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逛一逛書市。”張亮說,這也是他們想要發展的一個方向,“農貿市場以後不再是單純的菜場,可以參照商場超市的模式來做,類似做一個綜合體,有可逛的菜場、可吃的美食店,有文旅元素融入其中。”杭州市市場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管理的8家農貿市場,計劃打造成文旅一體的農貿市場。

這幾天,一樓還開了家老年食堂,生意紅火,不光老年人來,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年輕人也來。

今年年底改造100家,目前已完成60家

杭州市商貿局相關工作人員說,杭州市區農貿市場第三次改造提升後,的確出現了不少別具特色的農貿市場,成了“網紅”。本次改造提升從2018年開始,分三年時間完成主城區農貿市場安裝空調及基本建設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的約60家,到今年年底,可完成約100家,計劃到明年底全部完成需要進行的改造提升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