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諸葛亮說只有法正才能勸劉備放棄伐吳?

鼎昂智能炒幣機器人


法正是劉備開拓西川的重要謀臣,且在開闢西川根據地的過程中多建奇功,故而受到劉備的特別重視。另外,以法正為代表的西川繫有很深的淵源和根基,對於劉備穩定西川,打造蜀漢江山,他也不得不重視法正,所以,即或是法正當初驕橫不法,就連諸葛亮都給他“打掩護”,莫說是劉備了。

但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發動十萬大軍,攻打東吳,最後慘敗白帝城,法正當時若在,能不能勸阻劉邦,還真不好說。

法正地位雖高,但是當時當景,情況複雜,在我來看,法正就算還在,也未必能夠勸阻劉備伐吳,原因如下。

第一,大小重臣勸阻不聽。

在劉備打算伐吳的開始,並非沒有重量級的人物勸阻。首先就是趙雲,趙雲建議:蜀漢的主要敵人是曹操,並非孫權,應該先滅曹魏,再取孫權。現在曹操已死,曹丕篡位自立,想早日奪取漢中。如果我們駐兵黃河、渭水上游,討伐篡漢的曹丕,關東的仁人義士都會響應我們蜀漢,所以,不能置曹丕不顧,去打東吳孫權。加之軍事行動並非一撮而就,先打東吳而後曹魏都不是上上之策。(《三國志》譯文)

當時,還有一個隱士名叫秦安的,也進諫勸說劉備,說攻打東吳天時地利不合,劉備還將他關入大牢。劉備發兵前,諸葛亮再次勸阻劉備,闡述了孫劉聯盟抗曹的基本戰略,但是劉備還是沒有采納。甚至留下諸葛亮庶衛成都,親自率軍攻吳。

為什麼劉備就是不聽呢?

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劉備打下西川之後形勢一片大好,自信心爆棚,再加上稱帝之後,就不再是一路諸侯,而是國之皇帝,不甘於三分天下的局面,必然將奪取天下的鬥爭推向更加激烈。二是關羽失荊州,讓蜀漢失去了東取孫權,北拒曹魏的重要戰略據點,劉備“怒而發兵”,急於搶回荊州。

第二、基本戰略認識不足。

在魏、蜀、吳三國複雜的相互鬥爭過程中,聯吳抗曹一直是諸葛亮為蜀漢制定的基本戰略方針。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相比於強大的北方曹魏來說,都是弱小的。所以,蜀漢要想生存,就必須聯合同樣弱小的東吳,才會有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也才有發展的機會。劉備當了皇帝之後,作為蜀漢政權的最高決策者,卻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荊州一失,就喪失了理智,諸葛亮趙雲都難以勸阻,法正又有什麼法子勸說他?

劉備起兵伐吳後,孫權曾派使者綏南將軍諸葛瑾和劉備議和。孫權寫信給劉備說:你與關羽的關係和先帝(漢獻帝)比起來如何,哪個更親密?以荊州的大小與整個中國比起來又如何,哪一個更大?吳殺關羽,你就伐吳;而魏害先帝,佔據中國,你卻不討伐。如果你認為魏、吳都應該討伐,也應該分清先後主次。如果你明白我說的道理,也應該明白先攻打哪個了。(《資治通鑑》譯文)

孫權如此清晰的戰略思路,和趙雲諸葛亮如出一撤,都未能阻止劉備,法正也不見得阻止得了。

第三、諸葛亮推諉之嫌

對於劉備伐吳,發起奪回荊州的夷陵之戰,是一場超乎尋常的戰爭,很多地方至今讓人匪夷所思,缺少了諸葛亮,法正等謀士的劉備,在軍事素養上顯得尤為短視和欠缺。比如孤軍深入武陵崇山峻嶺地區,分散安札營寨700裡,互不連貫,犯下兵家大忌。作為軍事天才的諸葛亮,常常有“錦郎妙計”在身,雖然反對劉備伐吳,但是卻沒有阻止住劉備,也沒有為劉備伐吳獻一策。這說明,諸葛亮對於事後的失敗有推諉職責的嫌疑。

要知道,劉備伐吳是打破三國鼎立基本方略的戰爭,一旦打破這個基礎,三國就不將存在,事實也是如此,遭此夷陵之敗後,東吳很快被曹魏吞沒,蜀漢諸葛亮屢次北伐以攻為守,最終也被曹魏消滅。身為劉備股肱之臣的諸葛亮,將此決定命運的一戰之責任推諉給已經死去的法正,就有些不厚道了。

綜上所述,即使法正還在,也未必勸阻得了劉備伐吳,倒是諸葛亮,將劉備伐吳之敗歸咎於死去的法正,未有盡足劉備股肱之臣的職責,多少顯得不甚厚道。


青燈問史


作為劉備最主要的三個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三個人可以說各有所長,但劉備最喜愛也是最信任的並非諸葛亮,而是法正。對於法正的評價,我認為《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最為中肯:

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將法正比作魏國的謀士的話,大概和程昱、郭嘉差不多,尤其是以奇謀、戰略規劃著稱的郭嘉,兩個人從性格上到才能上,甚至壽命上都很相似。同郭嘉相似,法正的厲害也體現在他對人心理的掌握,已經達到可以預測行動的地步了,因此他的謀劃也往往根據預測出對方的行動而進行針對性的部署。

最開始他在劉璋手下的時候就看出來以劉璋的能力肯定守不住益州,他判斷出了劉備有入蜀之心,於是勸說劉備取益州,告訴劉備他能說服張松作為內應,以此作為進入劉備集團的進身之階。雖然有賣主求榮之嫌疑,但法正就此受到了劉備的重視。

之後,劉備和劉璋在對峙階段,曾經有人向劉璋建議使用遷民清野的堅守計策,等到劉備糧盡肯定會退兵,劉備很擔心劉璋會採納這一計策。但是法正告訴劉備,劉璋絕對不會用這一招,不用擔心。事情的發展果然如法正預測一樣,劉璋為了不想擾民,真的沒有使用這一計策。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錯,郭嘉就曾經準確地預言過孫策的死、劉表不會派劉備襲擾曹操後方,以及袁紹的兒子會自相殘殺等一系列事件。由此可見,法正的能力,大概與郭嘉不相上下。

後面曹操逼降張魯佔領漢中後,沒有繼續進軍巴蜀,而是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鎮守。法正再次分析了其中緣故,肯定是曹魏內部有變,夏侯淵和張郃都不是大將之材,可以趁機奪取漢中,蠶食雍州涼州,天賜的好機會。於是劉備聽從了法正的意見,果然殺了夏侯淵,奪取了漢中,確保了益州的戰略縱深。曹操聽說後都稱讚法正: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法正對於人心的預判,戰機的把握十分出色,因而受到了劉備的寵信,說他是劉備第一寵臣毫不過分。劉備、諸葛亮都信奉法家思想,主張嚴格執法,但是對於屢屢驕縱不法的法正(他這個名字也是真諷刺),劉備從來沒有責罰,諸葛亮姑息縱容,法正的地位可見一斑。法正死了劉備哭了好幾天,後來還賜給他諡號,這個殊榮可以說是蜀漢唯一。關羽張飛死了劉備都沒哭,也沒給諡號,終劉備之朝,只有法正獲得了諡號。

因此,當劉備兵敗夷陵的時候,諸葛亮才感嘆道,只有法正能勸住劉備放棄伐吳。


大黃扯點歷史


法正倒不見得有多厲害,說明劉備愛才如命,懷念逝去的人才。我認為這個時候即使法正也勸說不了劉備,只是諸葛亮認為法正說話比自己說話有力度。

法正和徐庶給劉備出的點子都沒打過敗仗,就像曹操思念郭嘉,當著眾將士說:有郭奉孝在,何至敗於此!其實劉備的心情和曹操的心情是一樣的,我倒不相信法正活時能勸動劉備,我很相信徐庶能勸動劉備,但徐庶已身在曹營,即使心在漢對劉備來說營養也不豐富了。

不像現在有華為手機,通個話就傳說了。

而諸葛亮的戰略是弱弱聯合對抗曹魏。諸葛亮想跟劉備說:你二弟三弟剛死,人才斷流,東吳還有長江天險。你那兩下子恐怕不行,但這話說不出口,那時雖然將寡,但是兵多浩浩蕩蕩幾十萬大軍小說裡說號稱七十萬,諸葛亮和趙雲都是忠誠派,自然會苦苦勸說,但沒好使。

那劉備一來氣,行了,你們把老家看好,我去打東吳。劉備的戰略思想是東吳是個軟柿子,曹魏是個青柿子,硬,即使是賊不偷能吃說明劉備是怕硬的。而諸葛亮就不怕硬的,藝高人膽大麼。

你還真不能說劉備一點兒軍事才能也沒有,劉備是有著豐富的做戰經驗的,那也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英雄。這時候的劉備是兵力最強的時候。那也是抱著必勝的信念。

誰曾想讓個青年陸遜弄個大敗,劉備一上火死在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白帝城。

以上都上假說,歷史不會重演,替古人擔憂圖個娛樂消譴。


孫忠華一席談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從歷史來看,法正是劉備中期的真正謀主,劉備取得益州和取得漢中,都是法正策劃。法正對於劉備創造蜀漢的基業有著莫大的功勞。我們可以看一下法正的故事和他對於劉備的功勞。

助劉備進入益州

法正是東漢長安附近的右扶風郿縣人,他的父親是名士。漢獻帝建安初年,當時的關中長安都是李傕郭汜,馬騰等人相互打來打去,還有一大堆軍閥內鬥,大批的關中人逃亡當時的益州,法正和孟達就是這個時候來到益州的。被任命為新都令,後來又擔任軍議校尉,既得不到重用又被當時的客居益州的外地人所鄙視。法正感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且法正還和張松關係十分好,兩人經常感慨劉璋此人心無大志,沒有作為。後來張松出使曹操受辱,於是和法正相謀劃準備迎劉備入蜀,張松作為前頭向劉璋勸說迎劉備進入益州前去攻打漢中的張魯,然後防禦曹操南下益州,當時的劉璋害怕曹操南下,詢問張松誰人可以出使,張松推舉法正,於是法正前往荊州的公安去面見劉備,但是法正暗地裡卻勸說劉備奪取益州。

而後劉備進入益州,和劉璋相會,最後北上葭萌關,但是隨後張松的密謀被告發,張松被殺,劉備引兵南下攻打成都,劉備在雒城作戰一年,龐統也死於雒城之戰,當時鄭度勸說劉璋堅壁清野,劉備有些擔心詢問法正,法正說劉璋不會採納,不用擔心。

建安十九年,劉備帥軍進逼成都,最後劉璋投降。當時劉璋被圍城的時候,蜀郡太守許靖想要投降劉備,但是事情被劉璋發現,劉璋原諒了許靖,但是劉備進入成都後,認為許靖不堪大用。法正勸諫劉備許靖是名士,聲明流傳天下,應當要敬重許靖,於是劉備後待許靖。

法正在幫助劉備取得一週之後,被劉被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治成都的事情,在內是劉備的謀主。但是法正眥睚必報,在這段期間殺了幾個曾經放言詆譭他的人。

進取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克漢中後,留張郃,夏侯淵鎮守漢中,法正勸說劉備攻取漢中,法正認為佔據漢中,第一可以攻打曹魏,第二也可以進取涼州之地,第三還可以把漢中作為要塞,阻隔曹魏來襲。於是劉備帥兵進逼漢中,法正跟隨。當時的諸葛亮留守成都,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關出師,在定軍山駐紮,當時夏侯淵前來爭奪此地,劉備夜裡防火燒夏侯的軍營的鹿角,夏侯淵急忙救火,同時劉備攻打張郃,張郃請求援軍,夏侯淵派人救援,法正抓住機會,勸說劉備攻打夏侯淵,劉備命黃忠前去攻打,臨陣斬殺夏侯淵,曹操最後率領軍隊前來,雙方對峙,最後曹操撤退,劉備得到漢中。

隨即劉備自封漢中王,法正為尚書令。但是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

諸葛亮說法正能夠勸說劉備的原因

法正有一件逸事。當時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蜀軍的攻勢受阻需要撤退,當時的劉備大怒不想後撤,沒有人敢於勸諫,當時曹軍的箭如雨下,法正就騎馬上前走到劉備的前面,劉備說:“孝直(法正的字)快退下。”法正轉頭說:“主公親自冒著槍林彈雨,我這個手下怎麼能夠退後呢?”劉備於是說:“我和你一起退下。”於是撤退。

這裡也看得出來劉備對於法正的寵信,以及法正懂得如何勸說劉備。所以夷陵之戰之前很多人勸說劉備,劉備不聽,包括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在戰敗之後才會有如此的感慨。


人者仁義也


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對於法正,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道:“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法正的能力是普遍得到大眾認可的,能洞悉形勢、思路清晰,對局勢的分析和掌控都非常到位,戰術高明、善出奇謀。連曹操都為之感嘆:“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沒得到法正是曹操的遺憾,倘若當初去曹營的不是張松而是法正的話,曹操或許就不會有此遺憾了吧。

所以,對於法正有多厲害,也不好用文字來形容,如果舉例說明的話又過於拖沓。大家只要知道法正在軍事領域的戰略和戰術層面很厲害,就夠了。

我們主要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諸葛亮說只有法正才能勸劉備放棄伐吳?

其實這個提問不是很準確,諸葛亮的原話是:“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算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的意思是法正一定會阻止劉備東征,即使東征,也不會慘敗。

諸葛亮這話分兩段,第一段是法正能夠阻止劉備徵吳;第二段法正若隨軍就不會大敗。

末將以為諸葛亮說這話是典型的馬後炮。在演義小說中諸葛亮是極力勸阻劉備徵吳的,但是在《三國志》中卻並沒有想關記載,劉備都戰敗了,諸葛亮才在哪裡感嘆。

諸葛亮當初怎麼就不阻止劉備東征呢?

因為跨有荊、益是諸葛亮設計的基本戰略方針,而且諸葛亮本身就是荊州人,是荊州集團的代表。我們可以看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執政時的用人:楊儀、魏延、蔣琬、費禕、馬謖......負責重要位置的都是荊州集團的人【不說是清一色的荊州人,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吧】也就是說在諸葛亮的潛意識裡也是希望能夠再奪回荊州的。所以諸葛亮沒有明確表示支持,但也沒有出面勸諫加以阻止。

再一個就是在劉備時期,諸葛亮幾乎都是負責內部政治工作,極少涉及軍事領域。而法正本身就是軍事領域的奇才。如果法正還活著,劉備要徵吳那肯定就會和法正探討戰略方案。法正的戰略眼光很長遠、戰略意識很到位,法正一定會提出和趙雲相同的建言:“國賊乃曹操,不是孫權。不應置魏,先與吳戰。”

法正絕對是軍事領域的權威,仗能不能打?該怎麼打?法正的話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劉備能夠做大做強,和他的知人善任有著很大的關係。如今連國內的軍事權威都出面阻止了,難道劉備真的不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三思而行!

其實對於法正能否阻止劉備東征,諸葛亮自己也不確定,所以才有接下來的一句話,就是即使法正不能勸阻,伐吳大軍有法正在,也不會慘敗。

其實末將也以為即使法正在也不能阻止劉備東征,因為當時的劉備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們從劉備在夷陵之戰的戰術設計都看得出來,那時的劉備完全就像個莽夫一樣。直接帶著部隊就往上拱:冒然進兵、孤軍深入,最後更是舍船就步。陸遜之所以能在夷陵之戰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身的堅韌、洞察等能力以外,還有就是劉備的失誤,就是笨。



其實對於東征伐吳的反對派不在少數,但是支持者更多,而且大多是手握兵權的將軍,他們都是劉備的心腹、嫡系。這些都是堅定劉備伐吳決心的因素。

但是如果法正真的隨軍出征的話,勝不敢保證,敗也是絕對不可能的。若是法正指揮佈陣的話,陸遜根本不可能找到蜀軍的破綻從而反打。當然,面對佔有主場及地利優勢的吳軍,法正也未必能夠攻克。結局可能就是退回秭歸,這樣看來夷陵之戰總體來說就是勝利的,但是戰果不打,奪取了部分東吳的城池,起到了威懾效果,當然經濟、糧草及其他資源的消耗也會很大。至少也算是讓劉備出了一口氣。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法正,是益州牧劉璋麾下的臣子,在劉備隨張松入川后,才開始轉投劉備,併為其謀劃。劉備看到法正的軍事才能後,一直留在身邊任用。而諸葛亮在聽到夷陵之戰失敗的消息後,感嘆了一句話,說法孝直能阻止劉備。

其實,對於諸葛亮的那一句話,個人認為,諸葛亮的重點是在後半句,也就是:若是法正還在世,必定能讓蜀漢的損失沒有那麼大。原因如下。

其一,法正主攻的是軍事,且多有奇謀。

法正和諸葛亮不同。法正是一位純正的謀士,他的主公方面就是軍事謀劃,不像諸葛亮學的那般繁雜。而且,法正的行軍特點也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行軍打仗,講究的是穩,是堂堂正正,穩紮穩打,耗時比較長。

而法正的行軍打仗方式,和鳳雛龐統的風格比較類似。法正主要的就是“奇”,喜歡劍走偏鋒,冒險。只要是有一定的成功率,法正都比較喜歡去搏一下,就算輸了他也會把失敗率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

在劉備的伐吳大軍中,劉備所帶走的都是蜀漢的中層武將,以及一些偏外交方面的人才。而真正涉及到軍事謀劃方面的謀士比較少。所以,如果當時法正還活著,劉備把法正帶上。那麼,在接下來的行軍打仗中,法正就會不斷地為劉備提供行軍策略,讓劉備選擇最好的方案去實施。

<strong>

這樣一來,陸遜所針對劉備而採取的以退為進,步步為營的軍事計劃就會被法正所看穿。這樣一來,蜀漢方面完全有機會來個計中計。就算蜀漢打不贏東吳,那麼夷陵之戰的傷亡率也會比原來低上很多。

同時,改變的可能是劉備不會逝世於白帝城,而且蜀漢的中層將領也會有大部分存活,從而為後期的蜀漢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二,一段時間內,劉備倚重法正多過諸葛亮。

雖然法正是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才開始轉投到劉備麾下的。但是,法正在劉備集團展現他的軍事才能後,便被劉備一直帶在身邊重用。

所以,劉備在那時候對法正的重視程度完全不下於諸葛亮和龐統等人。並且,在成功奪取益州,成為漢中王之後,劉備就開始有意識的剝除諸葛亮的軍事權力,使諸葛亮開始政事方面的任職;而法正,則開始主謀軍事方面,接過諸葛亮手中的些許權力。

當時,在法正去世時,劉備還三番五次的悼念法正,留下眼淚。要知道,在關羽和張飛等人逝世時,劉備所表現出來的情緒還只是大怒而已。不管劉備是否是在人前作秀,但是他能作秀這麼多次,也足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位置。

因此,法正還在世的話,必定能阻止劉備率軍的孤軍深入,並且能及時的讓劉備採取有效行動來反擊陸遜。

總而言之,法正是蜀漢的少數謀士中,最為讓劉備放心,或者是真正在軍事方面佔據較重位置的一位。若是其還在世的話,劉備的結局必定會改寫。而這樣一來,蜀漢的結局也會變得撲朔迷離。

韶華傾夢


首先,法正原本是劉璋的手下,後來見到劉備,認為劉備有雄才大略,所以才跟著劉備征戰天下的。法正迅速幫助劉備掌握益州地區的情況,這是戰勝劉璋的重要原因。

其次,劉備佔領蜀中之後,法正勸說劉備,納吳氏為夫人,因為只有成為親家關係,日後才有迴旋的餘地。

再次,法正在漢中之戰,幫助劉備斬殺夏侯淵,令曹操無功而返。

最後,夷陵之戰劉備敗得一塌糊塗,諸葛亮就說,如果法正在的話即便沒有勸住劉備,那也可以跟劉備一起出徵,劉備也不會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慘重了。



山海明


法正是幫助劉備奪取益州的功臣,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病死了。幾年以後稱帝的劉備為了替關羽復仇舉兵東征孫權,當時劉備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和孫權決一死戰。蜀漢國內誰也勸不住,凡是阻擋劉備東征的人不是進監獄就是被貶值。於是劉備傾全國之兵力浩浩蕩蕩殺向東吳。結果被名將陸遜在夷陵打的幾乎全軍覆沒,使蜀國元氣大傷。丞相諸葛亮為自己沒能勸阻劉備而自責,他想起了曾經一起共事的法正法孝直來,於是傷心的說:“如果法正還在世的話一定能夠勸阻皇上東征的,哪怕執意要東征,有法正在也不至於輸得那麼慘。”之所以那麼說就是因為法正是個狠角色,狠到劉備都不得不聽他的。



一,出賣舊主的法正。

法正原本是在劉璋手下做官的,但因為法正這個人品德上不是很好,與其他的同僚相處的很不融洽,別人就向劉璋誹謗法正,因此法正一直沒有受到重用。法正這個人《三國志》稱其瑕疵必報,是一個很記仇的人。他見劉璋懦弱成不了大事,自己又一直幹不出個名堂來,於是就又恨又嘆氣。把劉璋恨進骨頭裡了。此時,益州的別駕張松因為劉璋派他去曹操身邊效力,卻沒有被曹操任用,也是憋著一肚子火氣回到劉璋身邊,他對曹操很來火,就勸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結交。劉璋本來就是個沒注意的人,張松叫他結交劉備他也就認可了。派誰去通知劉備結盟之意呢?張松想起了跟自己同病相憐的法正,於是法正就帶著劉璋結納的書信前往荊州拜見劉備。劉備是一個很能招攬人心的人,又胸懷大志。這引起了法正的興趣,他不由自主的把劉璋和劉備做對比。跟著劉璋混不出什麼樣子來,要是跟著劉備,那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回到益州後法正就跟張松商量如何才能靠劉璋這張破船票登上劉備的客船。兩個人想的頭痛也不知該怎麼辦,一邊嘆息命運的不公正,一邊傷感無緣侍奉劉備。然而,機會這種東西等一等總會有的。沒多久,曹操想攻打漢中的張魯,這引起了劉璋的警覺,萬一曹操哪天來打自己怎麼辦?正當劉璋一籌莫展的時候,張松趕緊對劉璋說:“劉備是當世英雄,有與您同為漢室宗親,也是曹操的死敵。如今只有把劉備請來,派軍隊給他。讓他替您去討伐張魯,奪取漢中後,益州就更加安全了。曹操即便想來吞併益州也無法打敗劉備呀。”



劉璋再次聽取了張松的意見,仍舊派法正帶著軍隊和財寶去請劉備。法正向劉備宣讀完劉璋的書信後,就對劉備說:"如今劉璋懦弱無能,益州天府之國,正是將軍爭霸天下的根基所在呀。將軍為何不趁機攻佔益州,那大事可成呀。“劉備正眼饞劉璋的底盤呢,這倒好益州本地的官員都勸自己奪取益州。真是天隨人願啊。法正把蜀中山川地形圖冊以及兵力防守情況都告訴了劉備。使劉備對益州的情況瞭如指掌。之後劉備率領數萬士兵進入蜀中假意與劉璋結盟,並率軍北上假裝去打張魯。軍隊走到葭萌關時忽然折頭南下攻打劉璋。法正當起了攻打成都的急先鋒,親自給劉備分析了劉璋必敗的道理,堅定劉備奪取益州的決心。還親自寫了封信勸劉璋投降。終於劉璋開城投降了劉備,法正也成為入蜀的一大功臣。

二,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法正。

劉備奪取益州,開創了蜀漢基業,這少不了益州本地官員的幫助。所以他得到益州後,對劉璋的舊部很是優待,用心的去拉攏。使自己從荊州帶來的人馬與益州的本土勢力能夠和睦相處。保證內部的穩定,而法正和 張松等幫助自己奪取益州的人更是籠絡的對象。法正立下大功,被新主子劉備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大權在握的法正仍然跟以前一樣,誰幫過我我就把他捧上天,誰讓我不痛快,我就弄死他。平日驕縱跋扈,和他有矛盾的人都被他抓住殺了。有人向諸葛亮舉報了法正的專橫野蠻,請求諸葛亮制裁法正,諸葛亮是這樣回覆的:”劉將軍創業艱難,北方有曹操虎視眈眈,東面有孫權隨時會來佔便宜。家裡又被孫夫人制衡著,真是太不容易了。一直到遇到法正才建立了自己的基業,展翅高飛。如此大的功勞,我們怎麼能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其實諸葛亮的回覆也代表了劉備的態度,對於這批益州元老人物,他們愛幹啥就幹啥,只要忠心於自己就行了。可見在法正面前,劉備是很寬容的,為了籠絡這批人,哪怕徇私枉法都行。可見法正在蜀漢的地位有多高。




三,不怕死的法正。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打敗張魯,佔據了漢中。但是國內出了變故,便率軍回去了。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法正勸劉備趁機北上搶奪漢中,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劉備聽從了法正的建議,率軍北上,在定軍山打敗了夏侯淵的軍隊,被斬殺了夏侯淵。在戰爭中,劉備又一次形勢不好,應該下令撤退,但此時老劉已經殺紅了眼,說什麼也不退。大家誰說都沒有用。法正於是親自跑到劉備面前,此時正在交戰,敵方射出許多冷箭。劉備看法正忽然跑來,就提醒他:”孝直快躲避冷箭。“法正說:”主公你自己都不要命了,我還怕什麼冷箭。“劉備被法正這麼一說也是沒轍了。於是對法正說:“得啦得啦。我們一起撤退吧。”奪取漢中後,法正又為蜀漢集團立下大功,地位和名聲更加顯赫。劉備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法正第二年就病死了。終年四十六歲。可見,法正發起狠來,可以不要命。劉備怎麼都得顧忌他的態度。


總結:

通過上面三點,我們可以知道法正在劉備眼中是個什麼角色。他出賣過舊主,又是個氣量小有仇必報的人,而且自己也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假如東征時法正勸阻 的話,劉備就不得不採納法正的勸阻。要是不聽他的,把他惹火了,帶著益州勢力再像出賣劉璋那樣把自己買了那怎麼得了,要知道法正發起脾氣可不在乎性命呀。在這個狠人面前,劉皇叔也是要對他的建議三思的。這就是諸葛亮為何會發出如此感嘆的原因了。


閏土看歷史


原文: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很多人拿這句話和曹操哭郭嘉那段進行對比,就此認為法正與郭嘉都是兩個集團的首席謀士。其實兩次大敗後的“嘆曰”還是存在本質區別的。

曹操哭郭嘉,更多的是為自己找個臺階下而已,當時荀攸程昱等都在身邊,要說他們都沒進言,幾率很小。赤壁之敗,主要還在於曹操剛平定北方,過於傲慢輕敵導致的。估計當時郭嘉在,曹操又會哭荀彧不在身邊。。

而諸葛嘆法正,則是分兩句。先是說如果法正在,估計可以勸住劉備不東征,言下之意自己勸不住,如果法正再勸一下可能能行。當時劉備手下的四大派系,原從派幾近凋零,益州派未成大器;而實力最強的荊州派和東州派領袖,正好就是諸葛亮和法正,失去這兩大派的支持,東征很難成行。可遺憾的是,法正離世後東州派的領袖是李嚴,能力遠不及諸法等人,對劉備唯命是從。另外就人之常情,兩個人勸總比一個人勸更有效果,畢竟三人能成虎。所以諸葛亮的前半句感嘆,多多少少還有點其他因素。

後半句的嘆,則更多的是一種對當時劉氏集團人才凋零的嘆息。如果法正跟隨徵吳,那以法正的才智及地位,應該能制止劉備犯下如此低端的錯誤,即便不能獲勝,全身而退當不是問題,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總而言之,曹操哭,是因為手下謀士一大把,自己卻因大勝後的喜悅而輕敵,剛愎自用不聽諫招致打敗。名曰哭郭嘉,實為哭自己。

諸葛嘆,是因為自己無法隨軍出征,卻又找不出其他頂級謀士輔助劉備。名曰嘆法正,實為嘆西蜀少可用之大才。








黑心鋒


法正有多厲害?為什麼諸葛亮說只有法正才能勸劉備放棄伐吳?法正是三國中後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地位相當於郭嘉之於曹操,周瑜之於孫權。而在蜀漢也可以類比成劉備內事不決問孔明,外事不決問法正。這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為什麼說只有法正才能勸劉備放棄伐吳。


法正何許人也,為什麼在劉備心目中有如此分量呢,原因是法正有過人的謀略,也是劉備行軍打仗的倚仗。那麼我們來簡單說一下法正的功績。

獻益州

法正原從劉璋,但不得重用,之後發現劉備英雄蓋世,就與張松密謀,理應外和,讓劉備輕鬆拿下益州,可謂功不可沒,這對劉備集團是有重大意義的,使之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也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格局。


取漢中

劉備取得益州後,法正建議攻取漢中,漢中是出川入蜀的門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的,法正奇謀頻出,並最終斬魏國大將夏侯淵於定軍山,奪得漢中,也使蜀國到達最巔峰。

曹操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總結:法正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雖然他德行不佳,但他為蜀漢的擴張定下了不世之功,他的去世對蜀國的影響極其深遠,而他也是蜀國唯一一位見諡的人,可見在劉備心中地位之高,因此諸葛亮才會感嘆若法正在,劉備必無此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