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書是窮人最好的出路,越窮越要讀書,否則難有出頭之日”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是老過去的說法,現在社會遍地都是讀書人,大學生,知識多了不會改變人的一生,


雪風25


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01

讀書是改變生活的最優捷徑

我和閨蜜從小一起長大。生在窮鄉僻壤,玩在田間巷頭。

我倆從小學開始就年年都是村裡的三好學生,閨蜜天資更好。初中後,到鄉鎮上學。閨蜜開始懈怠,不願努力。

中考後,我如意考上縣城最好高中。閨蜜連最差的普高分數線都沒夠上,家裡不願花錢讓她讀中專,她個人不願復讀,便輟學了。

光陰似水,二十年過去了。最近跟老媽打電話,老媽由衷感慨:這輩子最正確的事就是支持我讀書。

接著和我談到了閨蜜。她當年輟學不久就結婚了,生了兩個兒子。

田間勞作,家裡帶娃,還因為經濟情況天天和老公吵架,最近這次還被打掉了兩顆門牙。

三十出頭的年齡,看起來就像五十歲一樣。

如果不讀書,很難徹底跨越固有觀念和現有階層。

想要改變,讀書是首選最優捷徑。

02

回頭一望,高考是人生中最後一次公平競爭

走出校門很多年才發現,前半生最公平的就是高考。

不看長相,不看家境,不看才藝,更不看關係,只看該讀的書有沒有讀懂,讀會。

出身寒門,如果不努力讀書,就等於放棄了最公平平等的機會。

曾有人做過一個統計,發現學歷越高的人,收入就越高。

所以,如果是學生,務必要萬分惜時,用心讀書。

03

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瞧了讀書的魅力

大學同學,以前在外貿上市公司財務部門,經常做各種報表,尤其每個月末,有些同事甚至徹夜加班。

上班第二個月,她買了本書,惡補EXCEL表格的應用。同事笑她自找煩惱,但當月她一天就搞定了別人一週的工作量。

同事問其經驗,她就說了三個字:多讀書!

想起了楊絳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莎媽說


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造財富,我家出身於上海郊區,以前我老爸老媽,都是鄉辦企業打工,一個月就是幾十元工資,能養活全家人,我本人大學畢業於2004年那年畢業第一份工作就在上海剛開始工資1500元我是搞計算機專業,做了幾年工資每年不斷提升,通過自己努力工作,不斷學習,經過十幾年奮鬥,工資達到2.5萬元每月,而且把郊區房子賣掉一套,換到上海市中心,今年有拍牌照有換了一輛寶馬x3雖然房子貸款還有80多萬房款還沒有還清,對我來說壓力不是很大,慢慢還吧,現在再不用擠5號線和一號線了,下班高峰帶個小朋友真吃力啊,所以說知識可以改變家庭,也可以改變生活質量,不讀書啥都不懂,在這個信息社會里怎麼賺錢,不怕苦,不怕錢少,總有一天會達到你所要求,有技術才能賺到錢,沒有技術寸步難行。


昆倫山燕子


讀書不但窮人最好的出路,也是富人的出路。

其實現在很多富人,都是以前的窮人出生。在毛澤東時代大家都是窮人,在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時候,他抓住機會。做生意,開工廠,當包工頭,現在就變成了富人。

而窮人一直打工,還是窮人。但讀書多還是有好處的,學什麼技術都比讀書少的人快。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是89年高中畢業。那時考上大學的人很少,那時對我們農村人來說,考上大學,就是跳出了農門。現在農村你考上大學,不一定跳出了農門,有的那大學是白讀了。我們村就有幾個,讀了大學還是在農村。

我在94進工廠打工,學技術,那些初中生,學技術就沒有我快。我在2000年,的時候,在東莞一個練油廠打工。他們那些石油學校畢業的大傳生,他們在廣州石化總廠實習了一個月。他們在油廠打工,還要學習一個月。而我去學習了20多天就學會了。

所以,不管窮人和富人,多讀書都是好事。


農民工九叔


讀書成績很好可以,我就是這樣,奶奶養大,沒有經濟來源,一直讀,村裡人背地說我壞話,說這樣還不去打工學別人讀初中。他們不曉得我全校第一。平時冷嘲熱諷多了,我就習慣了。只要是暑假我就打工。參加過一些競賽,雖說沒讀大獎,也是學校名人。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我們那的重點班,不是重點學校。就在沒錢讀高中,準備打工的時候,一位派出所長資助了我,之後考上大學,自己貸款,很快還了。回到村裡,他們再也不敢放屁了,其實我也沒把他們當個屁。小時候太窮,別人丟了東西看我像是小偷。奶奶告訴我,只和別人比成績。現在我覺得他們太渺小很悲哀,時不時還叫我幫忙給他們兒子介紹工作,連我的親戚也是一樣


Digger


道理就不說了。

我是雲南的,這裡有很多老少邊窮貧困山區,家裡也有親戚就在農村希望小學教書,我聽到和見到過那些孩子上學有多不容易:來上學要翻好幾座山,怕僅有的一雙鞋穿壞了就光腳走,到學校再把鞋穿起來;中午飯在學校吃,就帶一把米在飯盒裡蒸熟,然後借食堂的灶用清水煮辣椒放點鹽當菜(現在國家有補助好多了);因為供不起,家裡的孩子只能輪流讀書。對,不出學費也供不起,對於很多遠在大山裡的人家來說,文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學校的老師經常貼錢幫孩子們買文具,可是能幫多少呢?更多的孩子讀到六年級畢業就輟學回家了,走的時候抱著老師哭喊“老師,我還想讀書”;有孩子請老師不要批改作業,因為可以擦掉再用一遍……

家裡親戚講到這些,哽咽了。我也常常聽得鼻酸眼熱。

我婆婆曾經很輕描淡寫地說起,她們那兒山上有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娶了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她小學畢業剛就嫁人了,“在孃家還要養著一個人吃飯”,這是她的原話。就為了這一口飯,她被嫁掉,然後十四歲懷孕了,要當媽媽了。我當時聽到,簡直覺得血沖天靈蓋,我大聲說“這是犯罪!這是違法的!這些人簡直是畜牲!現在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然而婆婆若無其事地說“這種事多得很,誰管?”那一刻我憤怒到要命,卻無處發洩。我也有女兒,我心疼啊!我不能想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這個時代,可是它是真的。

十多年前,我曾經和兩個朋友資助了三個高中生,每個月一百塊,一年也就一千塊,給他們添點肉菜。他們都來自貧困家庭,家裡供他們上到高中已是極為吃力,生活開支被壓到最低,因此他們都很節省,每頓只吃一點最便宜的素菜和自己帶的鹹菜,幾乎不敢打葷菜,身體根本吃不消。這一百塊,可以讓他們一個星期吃一兩次葷菜。這三個孩子,很懂事很努力,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現在兩個留在城市裡工作生活,一個還考了碩士,一個考上了當地公務員,做法務工作。

前幾年婆家當地有個山裡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收到通知書全家卻哭成一團,因為湊不齊學費,家裡為供孩子讀書早已傾盡所有。全縣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發動起來為他捐款,都知道這個家庭太不容易,孩子太爭氣。這個孩子的人生,從此不同。

說的這些,都是真事。

窮人的出路真的不多,讀書無疑是成本最低、最公平、最快捷的出路。



橙子味的lollipop


當然有道理,讀書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脈資源。農民工的朋友圈不太可能有政府高官、企業精英等精英人才。但你大學生的兒女就不同,同學中不乏這些人。我收過廢品,我同事有一個兒子是大學生在企業任高管,同事的廢品生意特別好,全是兒子照應,一個電話某局某公司的同學就會照應他爸,一年至少賺三十多萬。而我卻四處去找,年入不過三萬。這就讀書帶來的好處。


手機用戶61415329241


我兒子不讀書,咱家窮連老婆都討不到。大學畢業後搞個誠裡姑娘,自己把外債還清07年畢業外債80000多買房子,買車了。現在又給買房農村人爬進城裡來,過上城裡的生活,農村和城裡沒有辦比。農村空氣,我山溝的水也好,其它的一年收入,沒有支出多,為什麼50一60歲也打工,60一70也下地幹活,沒花的。孩子好好讀書,就是種地也須要科學知識。


用戶4987584635349


千古年來,知識改變命運被無數人證明,知識來源於讀書和實踐。讀書是窮人最好的出路,越窮越要讀書,否則難有出頭之日。這句話沒有必要來討論對錯,要想出人頭地,窮人只有讀書才有出路。

在西北甘肅省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狀元縣——會寧,也是當年紅軍艱苦卓絕,歷經千辛萬苦會師的革命聖地。這個縣也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國家級貧困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自然條件貧窮的縣,這裡純樸的人們都崇尚讀書,每年通過高考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而這些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的大部分都是來自貧苦的家庭。

這個有著58萬多人口的農業縣,山大溝深,貧瘠的土壤,靠天吃飯,在大西北乾旱的天氣裡,莊稼十年九旱,絕收是常事。但敦厚老實的大山溝裡的人們,都知道只有讀書上學,才能從這貧苦的地方走出去。於是,這裡的山裡娃,在縣上的領導苦教、家長苦供、社會苦幫、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三苦兩樂”的精神下,孜孜不倦的讀書求學。

在初中和高中讀書階段時,大部分的好學校都集中在縣城。大山裡的娃又要在縣城租房子,本來窮困的生活就難以維持,為了孩子的讀書上學,這給雪上加霜的平窮家庭增加了不可想象的負擔,但也擋不住上山裡娃讀書的路,家長縮衣節食千方百計的讓孩子讀書。

自古寒門出將才,在窮不能窮教育。甘肅會寧縣在這方面,起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典範作用。在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脊樑》影片由著名的主持人趙忠祥解說,在看這部影片時,苦甲天下的生活,讓人眼淚不由自主的流出來,在“三苦兩樂”的現實感人的寫照下,該縣從回覆高考42年走出了10多萬大學生,並且考入清華北大的就有132名。

如今的會寧縣城,物價高過甘肅蘭州,房價也是高於地級市白銀市,平均都在每平米4000元以上。而在縣城買房子的人,大多數都是通過讀書參加高考走出去的人才,掙錢後買房孝敬農村的父母,從這些高昂的物價和房價,可以看出讀書走出的魅力,“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名言將在這裡再一次的證明,這也是非常感人的一面。

窮則思變,只有讀書,是窮人走出的唯一出路,不管貧窮到什麼程度,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下功夫苦讀書,窮人的命運將會改寫,讓讀書將成為窮人走上富裕的生活出路,否則,貧窮會像磁鐵一樣吸附住,難有出頭之日。


濱磊


談談。

知識改變命運確實是底層人的一個出路,今天的家庭那麼重視教育也源於此。不過這是可以分析細說一下的話題。

從歷史看,如果你生在西周,你又是底層出身,那估計就不靈了。西周是一個構建在分封禮樂等級制度下的社會,人一出生就決定命運了。不要說底層人,就是上層貴族也是被禮樂制度嚴格規定了可以配享的等級。連奏樂都不能越級。社會底層人能改變命運唯一的機會恐怕就是有幸到貴族身邊當忠僕能奴吧。

到了春秋,諸侯不再受制於周天子,諸侯爭霸使得各諸侯國都需要大量人才,於是門客制度吸引了大量的能人異士,這些人就是去改變命運的,這也引發了百家爭鳴。知識確實也能改變命運了。

到了秦商鞅變法後,軍士通過戰場殺敵能夠改變命運獲得封賞。秦軍也成了主觀能動性最高的虎狼之師。此時最能改變命運的是武士。門客制度也還在,知識也能有機會改變命運。秦施行土地自由買賣,後世那種非貴族的地主有機會出現了,勤勞也開始可以改變命運了。漢代之後繼承殘廢版的秦制,也是郡縣制逐漸推廣的時代,平民的機會也提高了,但是規則卻沒有秦法制公平,於是人心不古由此開始。人人拼命爭奪,帝王更多疲於維護自己的皇權地位,於是外戚、宦官、妄人都有機會表演。

隋結束戰亂埋頭建設,發明了科舉制度。然而很快由於觸及貴族門閥利益就滅亡了。唐也有科舉,但那大多是被貴族門閥把持著。直到宋才施行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改變命運的科舉。所以從宋開始這幫讀書人就強勢起來了,也正因為宋施行這個制度所以贏得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宋太過於提高文人地位,於是導致了只是重文這一條腿走路。於是後世文化也因此轉為陰性和畸形發展。但是普通人讀書改變命運整體上是由此開始的。這也成了底層人最想要走的捷徑,就是寒窗苦讀、進京趕考。

宋開始是重文輕武、輕工匠、輕藝人的時代,所以當社會變化為全面發展模式時,就不能說讀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了,比如當代。今天確實工科、藝術也是讀書,但演藝圈並不乏民間藝人成名和網紅路徑。工科知識確實也是需要進學堂學習,但民間手藝,尤其是傳統工匠技藝傳承同樣有成功機會。並且由於冷門和傳統文化的復興所以機會還很大。今天商業是最蓬勃的,很多做生意發達的並沒有多少文化可言。沿海有些地區鼓勵學做生意都超過讀書。可見當社會全面發展後,路徑和機會就會大了很多,網紅路線又隨著直播興起而擴大化,有的網紅連才藝都沒有,他就表演自己,表演真人秀。

讀書還是普通人能想到的出路,於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比歷史上競爭都要激烈,因為參與面太大。不過學成機會也多,只不過考中就能騰達的可能性沒有了。過去老三屆大學生可以,今天研究生博士都未必行。還是物以稀為貴,我覺得不能侷限於讀書這條路,但讀書學知識是一輩子的事,不能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