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稷:說一說“霸州兵備副使”這個官職

明朝中期到清朝康熙前期,霸州一直設有“兵備副使”這個官職。這是一個四品職位,明朝一直是由進士出身的擔任。

樊文稷:說一說“霸州兵備副使”這個官職

明朝末年的大學士,兵部尚書,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統帥楊嗣昌,清朝初年任雲南巡撫,吳三桂造反時被殺頭祭旗的朱國治,都曾在霸州任兵備副使。當時,全國分九十個“道”區,每個道的轄地有三、五分之一省的大小,道的長官即兵備副使,因此,也稱為“兵備道臺”。明、清兩朝,地方道的設置和轄區基本一樣。

霸州在這兩朝都是“霸州兵備副使”的駐節之地。兵備道衙署就在霸州老城東大街路北 ,現在修建霸州大清真寺的地方,正是兵備衙署所在地。在康熙平定三藩後撤銷“兵備副使衙門”後,這個衙署就成了清朝八旗“駐防軍”衙門,衙門東部叫“營房裡”,是駐防軍軍營和駐軍家屬院。解放初這裡是“霸縣師範”的校舍,後來是霸縣第一中學的宿舍。文革後是霸州檢察院,2008年建成了清真寺。

兵備副使實際上是兩個職位的合稱,而由一個人承當。其正式的稱謂是“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飭兵備”。

第一個職務,按察司副使。按察司使,簡稱按察使,在明、清兩朝都是省級主管刑法、治安的的最高長官。那時,公、檢、法一體。按察使和現在比,就相當於省公安廳長、兼省高級法院院長、兼省高級檢察院檢察長,同時還有紀檢的責任。按察司副使,就是這幾個官職的副職職位。

樊文稷:說一說“霸州兵備副使”這個官職

第二個職務,奉敕整飭兵備。就是奉皇帝的命令整肅、管理這個地方的軍事、軍隊,負有剿匪平亂的責任。和現在比較,相當於軍分區司令,同時還兼任武警支隊支隊長。

這兩個職務合在一起,就稱為“兵備副使”。按明、清的官制,這是個正四品的官位。比副省稍小一點。

因為兵備副使是省級治安司法的副職,又是地區軍隊的主管,同時,對於地方官還有監察之權,其官位都稍高於一般的知府。因此地方的知州、知縣都奉其為長官。稱其為“兵憲”、“大巡”、“憲臺”。以他們所管理的事情來看,兵備副使也 操持很多地方上的行政事務。按明朝嘉靖《霸州志》記載,兵備副使周復俊到霸州不久,就組織修撰《霸州志》。他還“繕城郭、修樓擼、編保甲”。兵備副使陸坤、錢藻還組織修文廟,建學校,修河堤……這些都是地方行政官員應該管的事情,可見兵備副使的職責,不僅僅是軍事和治安。

霸州道兵備副使管轄的地域很大,按現有記載有地名,有衛所名的有霸州、保定(今文安之新鎮)、文安、大城、固安、東安(今廊坊市)、永清、香河、寶坻、漷縣(今通州)、武清、營州前屯衛(今延慶境內)、武清衛、楊柳青遞運所、楊村遞運所、楊村巡檢司、苑家口巡檢司、河西務巡檢司、小直沽巡檢司、蘆臺巡檢司、崔黃口營(今天津武清境內)、梁城守禦所(今天津寧河境內)。除這些軍事衛所外,霸州兵備副使還管理著很多“軍屯”。如明憲宗皇貴妃萬貞兒出生的“忠孝屯”,原屬霸州在文安境內的“外八屯”,原屬霸州在永清境內的“外八營”,以及現在天津、北京轄區內的多處軍屯。這些軍屯的土地是國有的,屯駐人員是戰時為軍,險急為役,平時種地的半軍事化人員,如同現在的軍墾農場。

按當年霸州兵備副使管轄範圍來看,和解放初期“天津專區”、“天津軍分區”的地域差不多。

樊文稷:說一說“霸州兵備副使”這個官職

霸州兵備副使屬下的官員有:

指揮使

指揮同知、守備

指揮僉事

鎮撫

經歷

知事、巡檢、驛丞、大使

正千戶、副千戶、百戶

屬下的兵勇有:

民壯、快手、子弟兵、大漢,

炮手、弓兵。

霸州籍人士也有很多位在全國各地任過“兵備副使”。

如明朝:

周 臣:嘉靖間任山東兵備副使

範充濁:嘉靖間任甘肅兵備副使

李 玳:嘉靖間任雁門兵備副使

樊世緒:嘉靖間任臨清兵備副使

王胤懋:崇禎間任寧武兵備副使

清朝:

崔之瑛:順治間任漢羌兵備副使

郝惟訥:順治間任福州兵備副使

劉 瀾:順治間任固原兵備副使

崔 侗:咸豐間任南韶連兵備副使

其中,崔之瑛、崔侗都升到副省級的布政使、按察使。郝惟訥後來做過中央政府“九卿”中的八卿,“六部”中五個部的尚書。如果他的身體可以,一定能升為宰輔之臣。

樊文稷:說一說“霸州兵備副使”這個官職

郝惟訥去世後康熙大帝親自為他寫了悼念碑文,諡號“恭定”。他的“神道碑”是當朝大學士(宰輔)李蔚撰寫的。他的“墓誌銘”是另一位當朝大學士王熙撰寫的。全國很少有人逝世後能得到這樣特殊的哀榮。由此可見“兵備副使”是高級官員歷練的一個重要階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