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委書記李波:脫貧摘帽以後怎麼幹?

鎮安縣委書記李波:脫貧摘帽以後怎麼幹?

李波(右)與周啟學溝通政策性補貼的落實情況。陝西日報記者 郭詩夢攝

陝西日報記者 屈荔鵬 郭詩夢

2019年5月7日,對鎮安縣的幹部群眾來說,是值得紀念和自豪的日子——這一天,省政府發佈公告,宣佈鎮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鎮安縣成為全省深度貧困縣中唯一在2018年脫貧摘帽的縣。

5年來,鎮安縣累計脫貧2.5萬戶7.6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2.2%降至0.89%。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摘帽以後怎麼幹?”面對新形勢,商洛市委常委、鎮安縣委書記李波說,“我們及時將工作重心由精準幫扶、脫貧退出,轉移到精準鞏固、全面提升,在激勵幹部不鬆懈,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全面抓好集體經濟運營,補齊短板改善農村面貌等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徑,為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築牢了根基。”

鞏固再提升 “兩防”是關鍵

10月22日,鎮安下起了雨,寒氣襲人。8時,李波按時到達縣委辦公樓前。這一天他要前往雲蓋寺鎮西華村就中央和省上反饋問題整改、嚴防“六類重點人群”致貧返貧、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開展調研。

經過近1個小時的盤山路,車子到達西華村村委會門口。停下車,李波徑直走進會議室,拿起桌子上準備好的各類臺賬仔細翻閱起來,並不時發問:“問題核查是否逐條研判、逐項對標?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會議記錄有沒有簡單應付?”一連串的提問,讓在場的幹部心裡捏了一把汗。

“每次李書記來鎮上調研,大家都‘膽戰心驚’。但他指出的問題和提出的方法讓我們在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大家都盼著他多來幾次呢!”雲蓋寺鎮黨委書記蔣維傑笑著說。

脫貧摘帽後,如何做好防返貧、防新增這“兩防”工作,成為李波思考最多的問題。經過反覆深入鎮村調研摸底,鎮安在深化“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機制的基礎上,細化創新實施“六類重點人群、精準鞏固提升”工作機制,將易返貧、易新增的6類重點人群分為大病殘疾戶、獨居老人戶、“兩頭跑”搬遷戶、收入下降戶、邊緣戶和2014年、2015年脫貧戶,並逐戶制定鞏固措施,做到一戶一法、因人施策。

西華村4組村民周啟學家中有5口人,其中3人身有殘疾。靠著享受低保和殘疾人兩項補貼,全家人均年收入達到5800元。2018年,周啟學自願申請退出貧困戶。

“最近怎麼樣啊?家裡還缺什麼?還有哪些困難需要我們解決?……”在周啟學家,李波仔細詢問。

在瞭解周啟學家的實際情況和相關政策補貼落實情況後,李波叮囑村幹部:“像這樣的家庭,主要依靠補助脫貧。我們要用足用活保障政策,讓他們享受到應有的補助,防止返貧。”

實行“雙委制” “兩業”有保障

一間間廠房寬敞明亮,一株株菌菇長勢喜人。10月22日11時左右,李波來到西華村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基地考察。

“基地總投資680萬元,其中西華村村集體入股70萬元,共建成大棚27座。自今年3月菌菇投產以來,公司已銷售成品菇2200餘箱,銷售額26萬餘元。預計2019年產值可達320萬元,實現村集體分紅12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蔣維華說。

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鎮安縣在農村集體經濟運行管理中探索推行的“雙委制”:一方面,將所有村的互助資金委託給縣農商行規範管理;另一方面,除了村上有能力管理運營的集體經濟項目,將其餘村集體經濟經營項目委託給龍頭企業或第三方運營管理。

李波告訴記者:“‘雙委制’的推行,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經營困難、互助資金管理不規範等問題。”

產業形成規模,就業也有了保障。“投產後,基地為55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蔣維華說,“在這裡務工的貧困戶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還包吃包住。”

“群眾穩定持續增收是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我們堅持一手抓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一手抓就業扶貧,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只有突出抓好‘兩業’,才能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李波說。

截至目前,鎮安縣已組建村產業發展公司150家,累計籌措信貸資金7500萬元,投入財政資金1.68億元,進行自主經營或聯合經營,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全縣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3萬人,扶貧基地(工廠)吸納就業830餘人。

痛點變亮點 環境大改善

在脫貧攻堅中,各級部門、單位加大投入,推動鎮安建設了一大批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但因條塊分割多頭管、權屬不清無法管、無人無錢不能管等問題,部分公共基礎設施處於損毀和閒置狀態。

“建好、管好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李波說,如果不解決這一難點、痛點問題,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便會削弱,更何談鄉村振興。

為破解這一難題,鎮安多方籌措管理資金,全面落實管護工作。今年8月,鎮安創立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353”管理機制正式實施,重點圍繞有人管、有錢管、有機制管“三大目標”,緊扣明確範圍、明確權屬、明確標準、明確資金、明確責任“五個明確”,通過專業管護、市場管護、自主管護“三種途徑”,形成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的良好局面,確保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發揮長效作用。

目前,鎮安已籌措管理資金2600萬元,成立鎮管理所15個、村管理站150個,選聘管理人員1487人,確定管理崗負責人740人,推動全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全面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