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起义后苏军的按兵不动直接导致起义失败,斯大林为何要这样做?

于无声处34


二战对于波兰人来说是非常惨痛的回忆,即便是作为二战的战胜国,波兰依旧丧失了东部大片国土,而且这些国土都是苏联强行割占的。

其实在二战爆发之初,德国和苏联是合作伙伴,就在德国入侵波兰的七天前,德国与苏联秘密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两国在这个条约中已经将波兰给瓜分了,双方约定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瓜分波兰。同时,德国还默许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的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个赤裸裸地分赃条约,在这个条约中苏联和德国都算不上正义。条约签订七天后,也就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到9月17日苏军也出兵波兰,苏德两国对波兰展开东西夹击。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苏德军队在波兰的布列斯特会师,斯大林和希特勒还互相致意)

苏联为了彻底控制波兰,在占领波兰之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于1940年4月至5月期间对被俘的波兰军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大约有2.2万人遇害,他们的尸体被掩埋卡廷森林,史称“卡廷惨案”。假如此后苏德之间没有开战,那么波兰就彻底亡国了。

波兰失陷之后,波兰政府主要领导人逃到英国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由伏瓦德斯瓦夫·拉赤基耶维奇担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统,西科尔斯基担任总理以及波军总司令。

最初的时候,波兰流亡政府并没有受到英国的重视,直到德国向西欧发起进攻,英国才开始扶植波兰流亡政府,此后波兰流亡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在波兰组织了波兰家乡军(也叫“救国军”简称ZWZ-AK)。

在巅峰时期,ZWZ-AK的总兵力有40万,他们受到流亡政府的指示,在波兰建立自己的行政体系,与德军展开了游击战。

由于苏联曾参与瓜分波兰,因此与莫斯科起初拒绝承认波兰流亡政府,但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展开了合作,西科尔斯基担曾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会谈。

(时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将军)

波兰流亡政府和苏联政府的互助关系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1943年4月德军在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波兰军官和社会精英的尸体,并宣布这场屠杀是苏联人干的,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

其实波兰流亡政府对苏联根本就不信任,毕竟波兰第二共和国就是苏德联手灭亡的,双方的合作只不过是在面对共同敌人时的妥协,卡廷事件的东窗事发让波兰流亡政府对苏联的不满彻底爆发。波兰流亡政府要求瑞士红十字会介入调查卡廷惨案,但立即遭到了苏联的拒绝。

苏联方面先是坚决否认卡廷惨案是自己所为,但是面对德国人列出的种种证据,苏联政府压根无法反驳,最后斯大林索性断绝了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到1944年随着苏军开始反攻,波兰流亡政府也开始紧张了起来。由于在军事上的胜利,斯大林对于波兰流亡政府的态度欲发强硬,斯大林表示苏波两国的战后边界应以“寇松线”为界,这意味着苏联将不会归还战争初期占领的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即便是战胜了德国也要失去1/3的领土。为此波兰流亡政府决定赶在苏军抵达波兰之前,抢先解放波兰。

从1944年6月开始,波兰流亡政府指挥ZWZ-AK发动了代号“黎明”和“暴雨”的两次军事行动,试图在苏军之前占领波兰的几个大型城市。

说实话虽然德军当时已经是风头不在,但是对付ZWZ-AK还是不成问题的,而波兰流亡政府却非常乐观,他们认为以ZWZ-AK的实力,肃清日薄西山的德军是分分钟的事。并且更加紧迫的是,苏联此时早早的就扶植了波兰工人党,一旦苏军拿下波兰,那么波兰流亡政府就彻底回不去了。

事实证明,波兰流亡政府对自己的实力确实是高估了,最先展开的“黎明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实力不济,参与战斗的部分ZWZ-AK被迫选择与苏军合作,但是这批ZWZ-AK因为不愿意加入苏军,随后很快就被苏军给解散了。

之后苏军攻入波兰本土,波兰流亡政府紧急启动了“暴雨行动”,而华沙起义就属于暴雨行动的一部分,波兰流亡政府迫切希望能够赶在苏军入城之前光复华沙,哪怕只提前12个小时也可以。

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打响,包括部分民兵在内,ZWZ-AK组织了5万起义军参与了这场战斗。(华沙起义军)

在起义爆发之初,起义军迅速控制了华沙的部分地区,但随着德军的反扑,起义军就逐渐顶不住了,双方武器装备的悬殊和士兵战斗素质的差距让起义军损失惨重。

虽然起义军对华沙的地形和街道非常熟悉,可德军并没有跟起义军在巷战中纠缠,德军调来大批重型火炮对华沙城进行猛烈轰击,大量建筑被夷为平地,根本不给起义军巷战的机会。(德军炮轰华沙)

但就在此时苏军已经达到了华沙东部地区,到9月16日,部分苏军已经越过了维斯瓦河,进入了华沙城。

不过由于先头部队兵力有限,苏军无法突破德军的阻击,苏军的进攻便停了下来。后来苏军主力虽然慢慢抵达了维斯瓦河东岸,但是苏军却没有再对德军发起进攻,也没有支援城内的起义军。(华沙起义形势图,途中红色部分是起义军控制地区,但是苏军已经到达维斯瓦河东岸,与起义军仅是一水之隔,但苏军始终没有支援城内的起义军)

眼见战时不利,波兰流亡政府开始要求苏联支援华沙城内的起义军,但是苏联政府表示苏军需要休整,无力支援华沙起义。而之前承诺给予起义军空中支援的美英两国也没能突破德军的封锁,华沙起义军彻底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1944年10月2日,华沙起义军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向德军华沙部队司令冯·巴赫签下了投降书,华沙起义彻底失败。正常战役有25万波兰人死亡,城内85%的地方都被毁坏,华沙古城几乎荡然无存。

在华沙起义失败三个月后,1945年1月14日苏军发动了“华沙波兹南战役”,这场战役打了仅仅20天苏军便成功占领华沙,而此时的华沙早已是满目疮痍了。

对于苏军见死不救的举动,后世的争议非常大,双方就此各执一词。波兰流亡政府表示自己早就将起义的事情提前告知苏联了,而苏军却背信弃义,隔岸观火,坐视德军剿灭华沙起义。

但苏联方面则坚称自己事先啥也不知道,波兰流亡政府是瞒着苏联发动的起义,直到苏军抵达华沙城外之后才得知起义的事情,而此时苏军已是非常疲惫并且毫无准备,无力大规模支援城内的起义军。

从目前的一些证据来开,波兰流亡政府事先确实没有通知苏联,而苏军在得知华沙起义之后也根本不想救援,即便是苏军有能力支援。因为此时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已经是实际上的敌人了,双方都试图争夺波兰战后的领导权。

对斯大林而言如果华沙起义成功,那么波兰流亡政府很可能返回国内重掌政权。波兰流亡政府不仅拒绝向苏联割让土地,而且还是个铁杆的亲西方政府,这对于苏联是不可接受的。

在斯大林的规划中,战后的波兰必须留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为此苏联已经扶植波兰工人党建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只等苏军拿下华沙就建立亲苏政府,因此苏军自然不会支援由波兰流亡政府发动的起义。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波兰成立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对此英法美也是无能为力,而为了换取苏军不进入希腊,英国政府也抛弃了波兰流亡政府,与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不过波兰流亡政府并没有因此解散,在海外波兰人的帮助下,波兰流亡政府继续维持着运作,直到1989年波兰摆脱了苏联控制,建立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流亡政府才得以返回波兰。

在得知波兰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后,波兰流亡政府最后一任总统雷沙尔德·卡丘罗夫斯基亲自返华沙,将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总统旗、总统印信、总统绶带、国玺、《1935年宪法》正本全部交给了新政府。而波兰新政府则宣布自己为波兰流亡政府的继承者,对于当年的华沙起义,波兰也修建了大量的雕塑予以纪念。

(华沙起义纪念雕塑)


千佛山车神


华沙起义之后,苏军虽然离华沙市中心只有6公里,但是苏联方面确实没有派兵援助,当然当时在苏军中的一部分波兰军团的人曾擅自渡过维斯瓦河去援助波兰起义军,但是最后全军覆没。

我们可以从朱可夫的回忆录里找到相关的记录。朱可夫写到:“苏军当时并没有攻打华沙的行动,华沙起义是华沙起义军的独自活动”,而且从朱可夫的回忆录里我们能够得知苏军按兵不动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波兰起义军方面没有将起义一事通知苏军,一个是得知之后,起义军拒绝了苏军的帮助。

朱可夫写到:“经查明,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华沙起义军领导人)在事前未曾将准备起义一事通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导人和波兰第1集团军领导人,而且他也从未试图使华沙人的起义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行动取得联系。苏军领导人只是事后才从渡到维斯瓦河东岸来的当地居民处了解到关于起义的消息。最高统帅部事前同样未得到过这方面的通知。遵照最高统帅的命令,曾给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派去两名伞兵军官,以便取得联系和协调行动,然而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却不愿接待他们。”

当然朱可夫还写道,在整个华沙起义之间,苏联曾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军机不断的给华沙空投食品补给和弹药补给,不过至于真实性目前还不太清楚,因为根据盟军的说法,盟军当初希望借用苏军的机场向华沙空投物资,但是遭到了苏联的拒绝,于是在华沙起义一事上,盟军的帮助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里也有关于华沙起义的记载:“常常有人要追问,为什么苏联人明知华沙城内已经发生了叛乱,却不仅不赶紧支援,反而在维斯瓦河上按兵不动,停止了他们的攻势。毫无疑问的,在华沙起事的波兰人是自认为与伦敦流亡政府有关系的,他们也只接受这一方面的指示。他们一再表示他们的眼睛是朝西面看的。所以苏联当局当然不愿意这一派波兰人得势,而且还控制住了波兰的首都。苏联想扶持的是在卢布林成立的傀儡政府。这些问题是同盟国彼此间的纠纷,与德国无关。”

由此,我们便能窥见华沙起义失败的原因了,当时德军在东西两线均受压制,失败只剩时间问题,因此东线的苏联和西线的盟军此时考虑的已经是战后势力的划分问题,盟军想要借用苏军的机场,就是期望起义可以胜利,这样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就成了正统,而这显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起义军与德军的战斗正是苏联想乐见的,因为只要苏联不插手,那么起义军必然会被德军消灭,而这同时又能消灭德军的力量,所以苏联可以看着他失败,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华沙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起义军战死1.8万人,伤2.5万人,但相对于起义军而言,20万市民的死亡则是华沙起义军最大损失,等三个月后苏联进入华沙时,这里几乎已经成了一座废城。


军武视界


波兰政府是一个非常坏的政府。战前他就一直和德国勾结,波兰和德国合伙灭了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提出和波兰一起打德国遭到波兰断然反对。如果德国提出和波兰合伙打苏联,不然一定会同意的。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合伙灭了波兰。波兰政府逃到了英国。在这以后几年里,波兰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部队。到了1944年苏联眼看打入波兰境内。波兰政府担心苏联军队占领华沙后赤化波兰,所以要抢在中原军队打到华莎之前发动武装起义,其实目的不是打德国人,而是把德国人赶走后占领华沙城不让苏军进城。波兰一次动员了十几万起义军。也确实取得了胜利。但苏联方面不想当这个冤大头。就按兵不动,让德国人和波兰人去打。反正两边都不是好东西。波兰政府才明确苏军绝不会援助他们的情况下,向德军投降。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就是想捡漏。在确认波兰军被德军消灭后苏军才打进华沙,顺便说一句,镇压波兰起义军的主要部队是苏联的伪军,就是德国从俘虏中招的伪军。所以德国人不认屠杀华沙人的罪行,说都是伪军干的。


海中岩haha


华沙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波兰人过于天真而又不切实际的计划,本身作战准备就不足,而且甚至从一开始就指望远在天边的美英提供帮助,甚至连起义计划都没有通知苏军方面,最终贸然行动落得了惨败的结局,这个锅实在是不能算在苏军头上。

1944年开始,德军开始不断溃败,苏军则是不断追击,并且已经收复了苏联的所有沦陷领土。局势如此下去波兰必将会被苏联解放,因此波兰流亡政府意图抢在苏联军队之前,通过起义光复华沙,以此避免被苏联解放并在政治上获得主动。而当时德军看似羸弱的态势也给了波兰人强烈的自信,最终8月1日起义展开。 从一开始波兰人就完全指望英美军的支援以及德军的溃败,但是英美军毕竟鞭长莫及,难以给予有力支援,而德军虽然被苏军打的溃败,可是对付波兰人还是足够的,因此波兰人的起义是必定失败的。

波兰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向苏联方面通报,甚至俨然将苏联人当做了敌人。至于为何苏军知晓华沙起义后按兵不动没有提供支援,这也是不对的。首先当时巴格拉季昂行动已经进入尾声,苏军前线部队普遍实力损失较大,而且作战时间太长需要修整,同时后勤补给也不能支撑起一次大规模行动,因此苏军当时已经不能贸然继续发动进攻。 同时,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依然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空投物资、派遣联络员,甚至还让波兰师(由波兰人组成的苏军部队)等部队发动进攻,但是由于德军防御力量太强,没能打开局面只能撤退。最终,华沙起义以极为惨淡的结局而告终。


战争之王


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政治原因,还有就是军事原因。
镇压华沙起义的俄国伪军,这些伪军对付正规军不行,就会拿波兰老百姓开刀。

政治原因就是发动华沙起义的指挥者,是波兰流亡政府,流亡政府发动起义的原因是为了抢在苏联攻占华沙之前取得一个政治上的存在,这个就象后来俄国在科索沃战争中,派兵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行动是一样的。

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的关系很糟,这个不是秘密,苏联出兵和德国瓜分波兰,并且在卡庭处决了约2万波兰军官,这一点波兰流亡政府心知肚明,当时苏军开始向德国本土推进,也就是说波兰的本土以后肯定会被苏联占领,如何保持在本土的政治存在就是流亡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占领华沙可以保证战后在波兰本土占有很大的影响力,况且波兰人发动华沙起义的时候,正好是德军在白俄罗斯兵败如山倒,而后边的苏军是一路向西,德军在华沙已经大部分撤走了,这种条件下,举行起义占领华沙,保持战后波兰国内的影响力,就成为波兰流亡政府的合理选择。

起义的波兰国家军

但是,对于苏联来说,手里已经有了一个波兰的亲苏力量,就是被称为贝林格军团的波兰第1集团军,毫无疑问的是苏联在战后肯定会以贝林格军团作为班底组建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样对于伦敦流亡政府也就是最好不存在,而且战后对于控制波兰来说,肯定是不能让一个反苏的政权存在,否则这个仗就真的白打了,人也白死了。所以,如果华沙起义的武装力量是以后要和苏联作对的,那么就先借助德国人的手消灭了最好。

而军事上的因素也是有一些的。苏军打到华沙城下是处于白俄罗斯战役的后期,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格拉季昂计划后期,在白俄罗斯苏军消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一路攻入波兰。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苏军也是有一点强弩之末了,由于战线的前推,苏军的后勤单位和空军机场都落在了后边,进攻的力度正在减弱。

按照苏军进攻的套路,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快到结束的时候,通常是到一条河,在河的西岸建立几个桥头堡,然后囤积物资,补充兵源,准备下一次进攻。不过这些桥头堡通常是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放弃。

把华沙分为两半的维斯瓦河是可以作为这样一场战役的终点的,而且当时进攻华沙的苏军已经是普遍减员严重,各个步兵师普遍只剩下4000多人,坦克集团军还剩下300辆坦克,这种情况下,沿着维斯瓦河和德军对峙,在河的西岸建立几个桥头堡就行了。要攻占华沙这种大城市,通常都是要精心准备一番。除非的德国人直接放弃,否则是不可能从行进间就拿下那么大的一个城市的。除了苏军自身力量的减弱,而德军的反击力量加强也是一个军事因素,德军已经开始不断向苏军开始了反击,苏联正在忙着对付这些反突击。

如果要是华沙起义可以和苏军配合的话,的确是可以一同解放华沙,但是流亡政府要的是单独解放华沙,而不能是和苏军一同解放华沙,苏联人也是波兰动手以后才知道起义起义这回事的,配合就更无从谈起了,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录里边,更是提到起义的波兰国家军对于苏军派去的联络军官很没礼貌,根本就是不理不睬。

当然一开始苏联人没有搞清楚是什么人起义,如果是自己人,肯定就算是自己已经人困马乏也肯定是要去救出来,就算不能拿下华沙,但是把起义部队接应出来肯定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弄清楚国家军是怎么回事以后,那就是可做可不做了,正好自己也是人困马乏需要休整,于是苏军的攻势停了下来,但也不是坐山观虎斗,不过华沙就是一个次要目标了,于是就给人一种苏军按兵不动坐等德军消灭国家军以后再动手的印象。

而德国人为了羞辱苏联人,把整个华沙都摧毁了,只留下了一座毕苏斯基的纪念碑。而华沙的解放要等到1945年1月,苏军发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后才宣告解放。


有痰


前面的网友回答的很全面了,谈到的我不再赘述。

眼看着华沙起义军被德军镇压,苏军只是起初按兵不动,事实上苏军并非一直按兵不动。在华沙附近的不仅仅是苏军,还有数万名苏联训练的且经历实战的波兰军队,他们同样接到命令,起初他们与苏军一起隔岸观火。

据朱可夫战后回忆,当时的苏军很疲惫,亟待休整。

军事行动可不是帮人打群架,发起进攻牵扯到千军万马一个庞大系统的运作。

个人认为,这只是次要因素,帮不帮华沙起义军实质上是个政治问题。即使要战斗,为谁流血?斯大林首先考虑到华沙起义军背后的影子,对他而言那是个资产阶级的流亡政府,是战后潜在的对手,务实的斯大林是不可能让苏军为他们流血。何况苏联自己已经扶持了波兰党一个班子,他们将随着苏军去接管战后的波兰,如果帮助华沙起义军,那帮苏联境内的政治家还如何凯旋?

1944年8月1日开始的华沙起义,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伦敦的指示,其目的是要抢在苏军之前解放华沙以防赤化。

既然伦敦方面把一场战役政治化,老谋深算的斯大林,自然也以政治博弈待之。这就注定了起义军的悲情色彩。

到了9月5日,德军优势兵力压向华沙中心城区,波兰起义军节节抵抗,但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军危在旦夕。

9月10日,补给已经十分困难的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还是出手了,他们向维斯瓦河东岸的德军发起进攻,其协同作战的波兰人民军一个师甚至突破到维斯瓦河西岸。可是,德军增援部队也在此时赶到,导致波兰人民军没能守住西岸桥头堡,起义军的最后希望破灭了。尽管苏联飞机冒着德军的防空炮火,向起义军空投补给,但由于天气恶劣,加之起义军已经丢失阵地,大部分物资悉数落入敌手。

一切无可挽回。

9月24日,德军向起义军发起最后总攻。起义军投降。

在63天的战斗中,波兰起义军牺牲1.5万人,2.5万人受伤,约18万华沙市民丧生,华沙全城变成废墟。德军1.6万人被击毙,9000人受伤。

尽管起义军失败,华沙人民为民族而战的英勇壮举值得后世铭记。

2019.2.25






掌上三言两语


当然不是如此。

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逐步击退德军,逼近波兰。流亡英国的波兰政府希望抢在苏联军队之前光复首都华沙。1944年8月1日17点,5万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内军发动起义。起义持续了63天,于10月2日宣布向德军投降。起义军阵亡1.8万,受伤2.5万,平民损伤25万。德军阵亡1.7万,受伤9000。

但就在7月30日至8月3日,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莱奇克访问苏联,对即将发动的起义只字未提,也未向苏联政府请求援助。

对此,从其他渠道获得消息的苏联为防止外交被动,也没有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于1945年1月27日解放华沙。

事实上,苏军指挥的波兰人民军也于9月12日至16日突入华沙6个加强营,但此后被德军拦截,无法后续增援。

所以,说斯大林见死不救是错误的。何况斯大林也没有任何义务为流亡政府付出本国军人的生命。


四川達州


波兰是德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受害最早的国家,波兰人民与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2年波兰工人党建立后,立即建立了人民近卫军。1943年,近卫军同德军作战2OO余次。同年4~5月,华沙犹太区举行了反迫害的英勇起义,这次起义惨遭镇压,在波兰反法西斯斗争史上留下了悲壮一页。


1943年底,波兰工人党联合其它政党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同时组成了波兰人民军。1944年波兰人民军已拥有6万人,作战900余次。7月以后,波兰人民军配合苏军的攻势,解放了部分波兰领土。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宣布成立“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全国的行政领导机构,后改为波兰临时政府。

流亡在伦敦的波兰政府领导的国内武装力量的国家军,也于1944年8月1日举行了华沙起义,许多居民、特别是爱国青年积极奋起参加,起义队伍发展至约5万人。但是,这次起又由于准备不足,双方力量过于悬殊,也没有取得外部的有力支援,经过63天的激烈战斗,最终又被镇压下去了。波兰人民牺牲20万人,华沙成为一片废墟。
1945年1月,波兰人民军和苏军并肩作战,解放华沙,5月全国解放。

那么问题是流亡在伦敦的波兰政府,所领导的这次国内华沙的武装起义,为什么没有得到苏军的大力援助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波兰这个流亡政府同前苏联的关系,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奴役波兰的3个国家的政府先后被本国人民推翻。其中,俄国十月革命最迅速、最彻底,它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从此,波兰摆脱了外国双役,宣告独立,成立了以毕苏茨基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波兰国家元首毕苏茨基,既反对本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敌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府。他就任波兰国家元首后即于1919年7月下令以武力解散了全国的工农代表苏维埃,同时他把恢复1772年波兰被瓜分的历史边界和建立包括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波兰联邦共和国作为复国的基础。他的联邦制主张既附和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利益,也反映了国际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俄国的愿望。就这样继而爆发了苏波战争,并以苏军失败而告终。

从以上的叙述当中,我们就大概不难找到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吧?















飞龙在天231272723


苏军本就没有义务去援助华沙起义军,更何况领导华沙起义的波兰国家军本来就视苏联为敌人。双方既然是敌对关系,怎么可能救援呢。

不过站在反法西斯同盟的立场上,斯大林也并非不愿意救援,他只是希望波兰流亡政府承认德黑兰会议的决议,而波兰流亡政府不愿意承认,苏联也就不愿意出兵相助了。

我们可以从相关各方的态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一、苏联的要求

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巨头达成了一个密约,就是关于波兰的地位问题。三巨头对波兰的领土进行了调整,确定以寇松线作为战后苏波两国的边界。为了补偿波兰,他们将把德国东部的一些领土划给波兰。这事儿完全是背着波兰干的,小国弱国的悲哀,后来雅尔塔密约对中国也来了这么一出。

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当时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奇克正在莫斯科访问,他希望苏联能够提供援助。

斯大林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波兰承认寇松线,同时和波共组织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和解,结束波兰两个政府的局面,并和苏联结盟,共同防御德国。

斯大林一开始是想利用华沙起义军面临德军的镇压,来逼迫米科拉伊奇克同意德黑兰会议的决议。所以,在8月9日之前,斯大林都是不承认华沙发生了起义。他在8月4日给丘吉尔的回电中说“波兰人给你的消息严重夸大了事实,是不可信的”。8月9日,斯大林会见米科拉伊奇克时说“华沙没有发生起义,卢布林委员会的人告诉我那里根本就没有战斗”。

米科拉伊奇克后来私下里会见了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人,但是最终没有同意和民族解放委员会和解。在和斯大林的会谈中,米科拉伊维奇还展示了波兰人的不屈精神以及波兰国家军的强大。

其实从得知华沙起义的那天起,斯大林就觉得国家军动机不纯,和米科拉伊维奇的会谈,只是让他更加确认了这一点。

二、华沙起义的动机因素

(镇压华沙起义最疯狂的俄罗斯解放军)

华沙起义的主力是波兰国家军,国家军忠于伦敦的流亡政府。他们的宗旨是反苏抗德,即军事上反对德国,政治上反对苏联。国家军的目标是在英美支持下,等待德军从波兰溃败时,发动全国性的起义,控制整个波兰,阻止苏军进入。华沙起义就是国家军的政策产物,并非是突然爆发的,也不是自发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波兰流亡政府和国家军在对内和对外关系上都处理得非常不好。

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是和苏联的关系上,苏德战争爆发后,波苏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苏联释放了一批波兰战俘,组成了波兰第二军团。但波兰第二军团不愿意参加东线战争,而是去了中东,令斯大林很不高兴。

而卡廷事件则让好不容易有所缓和的关系直接破裂了。当时德国宣布在卡廷发现了数千名波兰军官遗体,系被苏军处决。波兰流亡政府揪着这件事不放,一定要讨回公道,英美都劝不住。苏联就决定不再承认流亡政府,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对内,国家军并不能团结波兰抵抗力量。当时国家军并非波兰境内唯一的抵抗组织,还有波共领导的人民军以及国民民主党的民族武装部队。

三大武装力量主张完全不同,斗争激烈。国家军是依赖英美力量,对抗德国,反对苏联。波共不承认流亡政府,希望立即打击德军,开辟支持苏军的第二战线。民族武装部队既反对流亡政府,也反对支持苏军,他们希望挑起苏联和英美的冲突。

随着苏军在东线的不断胜利,波兰工人党的影响力大增。1943年12月31日,波兰工人党在华沙组织了一个政权,和流亡政府并立。

国家军非常担心,如果他们不发动起义,波共就会在苏军的帮助下发动起义,从而取得广泛支持。

所以,华沙起义的动机就是要强化波兰流亡政府的权威,阻止苏军进入波兰,阻止波共取得政权。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一个敌对的力量取得波兰政权,也就不会出兵援助。

三、军事因素

波兰国家军在发动起义时,他们所掌握的情报是不准确的。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德军已经溃败,正在从波兰撤退,苏军即将进入华沙,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当时苏军正在实施白俄罗斯战役,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打击。7月21日,苏军攻入卢布林,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27日,苏军前锋向布拉格区前进。

不过德军早已掌握国家军即将起义的情报,加强了在华沙方面的防御力量。苏军第二坦克军在布拉格区被德军击败,遭到重创。31日晚,布拉格区已经被德军牢牢掌握。

此时国家军的将领们仍然在争论要不要起义,一些人认识到起义的时机根本不成熟,华沙的德军力量很强,而且在不断增援,而苏军主力并不在华沙附近。此外,他们寄予厚望的英国也没有提供援助。

但国家军依然坚持起义了,因为他们担心苏军很快就会进入华沙。

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打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开辟通往德国本土的通道,同时策应盟军在西线的攻势。苏军主要进攻方向是东普鲁士、利沃夫以及西乌克兰地区。利沃夫和西乌克兰靠近罗马尼亚,那里有德军依赖的油田。

在军事层面而言,华沙远没有利沃夫重要,因此,当苏军在华沙东部受挫后,就转入了防御,苏军主力转向了利沃夫,并在8月底进入了罗马尼亚首都。南线的苏军后来攻入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而北线的苏军则沿着波罗的海进攻。

直到1945年1月份,苏军才在中线继续进攻,于1月17日攻占华沙。而此时距离华沙起义失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总的来说,华沙起义是一场悲剧,波兰人民的抵抗精神固然可嘉,但国家军的领导人对于国际局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反法西斯同盟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但大国主宰世界的事实并没有变,英美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时牺牲小国、弱国。应该说,斯大林是给了波兰流亡政府机会的,但他们对于苏联的仇恨太深了。既然仇恨无法消除,斯大林也就不客气了。


迷蝶梦文史社


个人认为苏军之所以按兵不动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借刀杀人。苏联在二战前期也是四处侵略他国的国家之一,如果没有四处攻击的德国惹仇恨,苏联才是世界的公敌,毕竟其明目张胆的吞并国家,攻击国家。包括德国,德国不闪击苏联,苏联也会侵略德国的。而当年,在波兰被苏德瓜分时,苏联估计就已经图谋好了,谋取占领整个波兰。所以说从根源上,苏联就已经把波兰纳入自己以后的势力版图中了,那么为了以后纳入版图后,缺少反抗者,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着德军迅速扑灭杀死波兰反抗人士(毕竟他们很可能就是反抗苏联的人士,当年乌克兰以及波兰罗地海诸国可是被斯大林血洗够呛,据说现在你要是用俄语在那里说话,都没人搭理你,大家就是这么仇恨苏联)。

其二:管理者的问题。刚才说了,苏联谋取波兰,那么如果苏联帮助华沙人民起义成功了,那么华沙以后的管理者是谁?是波兰人民,但是如果起义失败了,苏联再进行进攻,打败德军,在解放波兰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前提下,苏联完全可以漫天要价,毕竟华沙是苏联打下的,不是华沙人民起义成功的(和当年英国不配合我军入缅对抗日军一样,都是未来归属的问题)。一句话,谁打败敌人很重要!

其三:历史问题。作为苏联来说,凭什么帮助波兰复国啊,苏联和波兰可是世仇,原先就打个不可开交,现在更没理由帮助波兰人啊(二战结束后,苏联侵占波兰的领土,一亩地都没还)。而波兰人这么闹腾,必然消耗德军的精力以及人力。有这么一个前锋在前面冲着送死,我们的苏联同志们没理由不高兴啊。

苏军在二战中确实很烂,上到领导者是个胜利的希特勒(四处吞并小国,攻击他国),下到苏军和日军比次(简单一句话,苏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我们只知道中国有个南京大屠杀,苏军攻克柏林时那才是人间地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