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兴平市西南乡桑镇,历史文化悠久,是兴平四大古镇之一,素有“辣蒜之乡”的称号。最早有名气的首推桑镇的辣椒。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当年在公社化时期,桑镇十五个行政村所辖的各生产队都种辣椒,且年年有大量外贸出口任务。为了把摘下的辣椒尽快弄干,上缴外贸站,每个生产队都修建了至少约两间瓦房大的烘干炉。那时,各队都把最好的辣椒卖给国家,二流辣子内销,辣农只能吃地下捡的绿虫辣子或柿红辣子。从我记事时起,生产队就没分过好辣椒。但人们理解国家,毫无怨言。正所谓蔑匠铺的烂席片,木匠住的棍棍儿房。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每年玉米成熟季节也是辣椒成熟季节。辣椒成熟期较长,前后约一个月时间,需要采摘几茬。每到这个季节,秋高气爽,田野里微风扑面。辣椒地里泛着绿浪,这"绿浪"似新娘的盖头,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时露出艳红的脸庞。这种红绿相间的景色,使人感觉很惬意、舒畅。一眼望去,整个辣椒地像盖了一层绿被,把绿的、红的辣椒护罩在它的体下。有的已成熟的辣椒,似乎生怕不被人看见,喜悦的扬起红彤彤的脸蛋,似青春少女般靓丽可爱。妇女、学生娃们,提着大小膛笼,腰弯着利索地採摘着已熟好的辣椒。摘辣椒论斤计工分,调动了她们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一天下来,一个妇女有时能顶近乎两个男全劳的工分(一个全劳每天十分工)。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摘好的辣椒还要进行分捡,把没有熟好的和有病虫害的取掉,然后好辣椒才能上烘干炉烘烤。其实烤辣椒也是个艰苦细致活儿,需要认真负责的精神,昼夜坚守,勤查温度,勤查看,添炭要把握住火候,温度过高了容易烤焦,那几年烘干炉着火的事情时有发生。

话说回来,种辣椒并不好管理,它的成长过程比较娇气,对气候环境的反应比较敏感。在秧杆形成期,如遇霖雨天,则容易长荒秧〈疯长),尽出些"学力”,将来不甚结果。

辣椒的田间管理要做到"三看”;看天、看地、看庄稼。如遇几天阴雨,地墒过饱,为了防止疯长,就要放墒。即用人拉梨或锄头把地锄起,以便多蒸发水分。浇水也要掌握时机,一般在中午十二点至三点以前的高温时间不要浇地,据说,这样容易“激"苗,致使苗没精打采,好像得了一场病一样,需几天缓"性"。

话说一九七二年,风调雨顺,桑镇的辣椒大获丰收。社员们喜上眉梢,这年也给国家的贡献最多。桑镇的辣椒也在香港国际市场上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真正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产品受到了外国客商和友人的好评。为此,中央外贸部专门给桑镇发来贺电;祝贺桑镇的优质产品为国家做了贡献,获得了美誉,为祖国争了光……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由桑镇初级中学的史正华老师主笔,语文教研组参与,以外贸部的这篇"贺辞”为背景,创作了一篇革命故事《人红辣椒红》,那时兴"革命故事”热(必须原创)。当时,我就读于母校初二,也许由于学习较好,普通话差不多吧,于是让我和初二六班的相松林同学〈已故)来演讲这篇革命故事。最终二人中选一人参加兴平县革命故事汇演会,接到任务以后,二人开始加紧训练,由于故事的作者史老师和学校的意见不一致,在参赛前,学校要我和相同学在全校同学面前公开表演一次,也算作赛前练兵吧,最后,还是觉得我讲演的比较好,于是决定让我参加汇演。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在桑镇公社文教专干刘治会和史正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参加了由全县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成的革命故事讲演会。其中,我是年龄最小的学生出身。

参会地址在兴平市体育场,为期一周。当时,我见识了许多讲故事高手,最终,我也获得了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这次演讲《人红辣椒红》以后,桑镇的辣椒更火了。有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私下到生产队联系,看有没有剩余的辣椒,哪怕是下捡货也行(当时是计划经济,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辣椒)。

为什么桑镇的辣椒这么受人青睐呢?这也许得益于气候与土壤。因为桑镇的辣椒油质大,放在碗里水上飘,没有渣,不渗底,有心的读者不妨试试。

现在桑镇街道加工辣面的商人常用电碾子砸辣椒,在砸之前,先要焙干,焙辣子时,要给里倒点莱油,这样焙时就不呛了,焙干后,取出来,你瞧:桑镇的辣椒上油往里不渗,外表油、光、亮,足以说明本身油质饱。而新疆等外地辣椒油全部渗进体内,看起来和没放油差异不大。特别是刚砸的新鲜桑镇辣面,用煎油一泼,真乃香辣气四溢,扑鼻而来,又呛又香 ……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一分钱一分货。桑镇的辣椒货真价实,即使你在当地街道的店铺买,每斤也被外来辣椒高出四、五元。物为知己者用。桑镇的辣椒大多卖给了知底的客户和熟人。其口感和味道就是不一样,不然的话,为什么桑镇街道的红凉粉和面皮味道特别香,远近闻名?其根子离不了当地的土特产辣椒、大蒜。

还是让我来一段小插曲吧:曾经报载:某年,湖南省某地,在香港市场上,打着陕西桑镇的招牌,出售辣椒。为此,陕西和湖南把官司打到北京――中央外经贸部去。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现在桑镇人种辣椒的面积大大减少了。仅在渭河岸一带的东桥、西桥、永流、焦家有少教人种植,上片也是极个别户少种一点,以供自己吃为主。现在,尽管种辣椒,据说国家每亩补贴六百元,以鼓励农民多多种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但种的人越来越少,毕竟种辣椒耗时费工,难管理。加之改革开放市场渔龙混杂,受外来辣椒的冲击,以假乱真,当地真正的辣椒卖不上好价。再者,不像计划经济的大集体时代,有固定的出口任务,所以辣椒销路不广,主要靠内销。

读者朋友,顾客同志,如你想买到真米实确的桑镇辣椒,那么请你在秋高气爽的金黄色秋季,即玉米收获季也就是辣椒成熟期,到下片的这几个行政村购买吧,这些辣农也把烤好的辣椒串乡卖,如你有幸,或许能碰上,但你可要多出点"血”哟(绝不是宰客)。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桑镇辣椒万里香飘

读者朋友,我啰嗦这些,只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桑镇人,把自己的亲历、感受、见闻一吐为快,以飨读者。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桑镇的父老乡亲鉴谅、斧正。

(图片拍摄时间 2018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