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應不應該成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散戶該如何是好?

大小非是什麼意思?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衝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後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因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會拋)。

解禁: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通常來說大小非解禁股價應下跌,因為會增加賣盤打壓股價;但假如大小非 大小非漫畫解禁之後,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會立刻拋出來而且如果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那麼某隻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拋出,反而會吸引部分資金的關注,比如氯鹼化工年初的時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從解禁當日開始連續放量上漲!

中國股市應不應該成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散戶該如何是好?

關於佔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2007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股市不應該淪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

減持、套現、大小非解禁、大股東減持等詞語是我們股票投資者時常能聽到的熱點詞彙。每當我們持有的股票發佈減持公告,股價總會迎來一波不小的下滑,”減持”已經成為了大部分投資者的噩夢。

由於目前股票發行制度的制約,導致了IPO殼資源的稀缺,每當新股IPO過會上市總會迎來數十次的漲停,甚至股價翻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要是能在搶購新股的過程中抽中幾籤就像中了彩票一樣高興,開板賣出往往就能獲得很高的收益。其實對於大小非而言,更是如此。往往他們手中的原始股股價成本才3-5元,但是上市後經過IPO制度的推波助瀾,股價獲得了巨大的漲幅,對於他們而言則是身價獲得了巨大的增長,自然而然拋售的意願也會十分強烈。

中國股市應不應該成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散戶該如何是好?

大小非減持問題之所以引起市場如此廣泛的關注,既在於它的規模巨大,對市場的壓力過重;又在於它的減持無序,對市場的衝擊最大。這可以從六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大小非減持一直是市場弱勢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個月都有上千億甚至幾千億市值的解禁股,市場對此噤若寒蟬望風披靡。最近三年發行了近800只新股,巨大的大小非堰塞湖已經形成,如不能有效地加以規範,大小非減持猛如虎的狀況必然會對市場形成難以估量的衝擊。再加上中國股市沒有嚴格和規範的退市制度,只吃不拉的市場使大小非越積越多,久病不醫必釀大患。

第二,大小非的持倉成本與投資者的持倉成本天差地別,無論在什麼價位拋售都只賺不賠,因此大小非減持套現的內在衝動既極為強烈又非常務實。

第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財務問題,尤其是在近三年的IPO大躍進中,蘿蔔快了不洗泥,泥沙俱下地混進了大批的財務造假乃至財務欺詐公司,這些公司經不起市場的長期檢驗,減持套現就成為大小非持有者的最佳選擇。過去兩年每年都有上萬名上市公司高管為減持套現而選擇辭職,這對股市來說絕對是一個不祥之兆。

第四,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前都進行了股票分倉,市場中的小非很多都是大股東的三親六戚,解禁期一到,就必然套現走人。再加上股市中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一些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在公司上市前突擊入股,其入股的目的不是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而只是作為尋租途徑,減持套現不只是為了落袋為安,更是為了自身安全和自我保護。

第五,科創板推出在即,未來幾年必定是科創板發展的黃金時期,市場的大規模擴容已無可避免。科創板對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的原始股鎖定期由三年改為一年,一年後每年減持套現的數量可以達到25%,四年就可以全部清倉,這將會形成一個大小非減持的巨大沖擊波,對整個市場的影響難以估量。

第六,中國股市的長期和巨大隱患,是難以言表的天量國有大非,由於這部分股份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不能減持也不敢減持,因而對市場的現實威脅還不是很大。由於中國股市與生俱來的先天缺陷,暴漲暴跌的惡性循環使得市場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國有資產在股市上也不具有進一步的保值增值功能,而只是跟著市場上下坐電梯,因而國有大非的凝滯狀態早晚有一天會被打破。中國人保的流通股只有10億,而大小非卻高達432億股,可以想見,不要說國有大非真正開始減持套現,只要稍稍放岀一點減持信號,就會在市場上引爆核彈,足以使市場崩盤十次。

為了中國股市的長治久安,必須建立有效規範大小非減持的市場秩序。現在,規範大小非減持的呼聲越來越高,各種規範意見也是五花八門。在各種有利有弊的規範方案中,我還是傾向於把大小非減持與上市公司的主業增長掛鉤,這樣既可以穩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又可以促使上市公司迴歸主業和迴歸正業。

為了避免大股東化整為零的分倉減持行為,凡是在前三年發生過股權變動的,應當一律推遲上市;在上市後,公司主業連續三年增長10%的,小非可以減持;公司主業連續五年增長10%的,大非可以減持。無論是小非還是大非,每年減持的數量都不能超過其持股總量的10%;大股東質押的股票不能再按市價折算,而只能按淨資產加上近三年的淨資產收益率進行。

這樣做,既可以避免股價下行帶來的質押爆倉風險,又能夠有效地堵住大股東變相減持這個巨大的市場黑洞。在我看來,規範大小非減持已經勢在必行,規範方案越簡單明瞭、越能促進上市公司的主業增長,對市場與投資者就越有利。


中國股市到底有沒有價值投資?

所謂價值投資,基本就是基於價值理論,然後去計算公司未來的現金流,並折現到今天的價值,這套理論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實踐中卻出了大問題,主要有這麼幾個

中國股市應不應該成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散戶該如何是好?

第一,幾乎沒人可以清晰準確地算出價值所在,更沒辦法準確計算公司的現金流,甚至利潤,都是研究員倒推出來的,通常機構預估的業績,就是用他過往5-8年的平均業績,推算他未來2年的業績,這其實準確性很差,特別是對於高波動的公司來說,每年的業績起伏非常大,有的時候能賺幾十億,有的時候就賠幾十億,所以這種平均利潤,參考的意義不大。

第二,公司本身就有意針對市場狀況在調整利潤,也就是說他看市場狀況好,可能會主動釋放利潤,市場狀況不好,他就主動隱藏利潤,而且他還有可能充分利用分析師,製造市場效果,比如讓分析師做一個增長10%的預告,結果業績釋放的時候,利潤增長了30%,一下超過市場預期,股價跳漲。這種手段屢見不鮮,公司在主動調整自己的利潤,讓有限的利潤,更有效的為自己服務。所以即使你看對了,這個公司真的未來兩年持續增長,但他不想釋放業績,也是白搭。

第三,研究人員本身會受到市場情緒擾動,比如你在現在做一個業績報告,跟在2015年5月做絕對心態是不一樣的,現在你根本不敢給估值,但當年很多人甚至再說創業板100倍估值不高。中國中車都讓他們給完成了中國靈車。所以這種判斷本身就受到情緒的波動應祥,根本無法消除。

中國股市應不應該成為”大小非”造富的工具?散戶該如何是好?

第四,意外因素太多,公司創始人都看不懂,比如馬化騰在2010年之前,持續減持騰訊股票,現在看簡直大錯特錯了,小馬哥也說過他有生之年可能都看不到1億人同時在線,結果第二年就見到了,而且現在微信同時在線超過了8億。當然這是好的沒想到,壞的沒想到也有的是,比如蘇寧人家好好的企業,上來就被電商衝擊的七零八落,曾經的中小板最賺錢的公司,甚至鉅虧了幾年,自打有了電商,他就沒怎麼漲過。所以這些東西恐怕也並非是某個分析師能夠洞悉的。

第五,價值與價格,就像牛郎織女,他們不見面是常態,見面才是偶然,我們做價值投資的,就是相信他們一定會見面,所以早早的就在那裡等待自己的織女,堅信織女會來,但什麼時候來卻十分的不確定。還有一個著名的遛狗理論,主人牽著繩子遛狗,這條繩子相當的長,狗就是股票價格,主人就是價值,通常情況下,狗不是在你的前面就是在你的後面,他很少跟你身邊通行,有的時候你明明看到他已經跑得很遠了,不停地叫他,但他反而跑的更遠了,但是這根繩子,就是我們的信念所在,但有的時候也會懷疑,這根繩子是不是虛擬的,為什麼你扥他的時候,狗卻完全沒有反應。

中國資本市場有一些特殊之處,讓投資者覺得這個市場對價值投資者並不友好,主要體現在A股市場市場化程度不完全、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產生這些現象大概有幾方面的原因:

1、制度不夠完善,信披透明度不夠,一些操縱市場的行為長期得不到有效遏制;

2、個人投資者比例大,投資行為喜歡跟風,缺少長期投資的理念;

3、成分股樣本老化,不能完全體現經濟結構。

如果你是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且判斷對了招行09年到13年,牛逼的業績增長,結果,一毛錢沒賺到。

然後在14年,判斷對了招行業績,未來5年增速下滑,賣出股票。結果,反而錯過了5年近4倍的漲幅。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10年啊,人生有幾個10年?

這幾年,國人有錢了,不滿足出國遊山玩水了,每年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中國人的面孔越來越多。

如同“價值投資”朝拜大會一樣,人人都都要去瞻仰下。連非法集資,躲在國外不敢回來的,都用割韭菜的3000多萬,找巴菲特吃飯。

可又有幾個人,能搞懂“價值投資”?

這麼多年看到湧現了這麼多億萬富豪,他們是價值投資賺來的嗎?顯然不是,絕大部分還是用智慧編故事,用汗水割韭菜套來的。


股市有規律可循,無規律可用

股市的難點在於成功無法複製,即便同一個人都無法複製過去的成功。更不用說你要去複製其他人的成功經驗了。股市有規律可言遵循,但是實際操作的結果往往是過去的規律和經驗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股市書籍一大堆,股市諺語數萬條,但是並非我們瞭解了且記住了,就能夠賺錢。

基於這一點,其實我在這裡介紹什麼經驗,對各位意義並不大。

股市理論如果不是自己經歷過,而且是反覆的血淋林教訓,很難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通過自己多年的慘疼教訓,交夠必要的學費,才能夠少犯錯誤。

有了切膚之痛,我們經驗慢慢積累了,我們就可能少犯錯誤。但是我們還必須根據當下的市場境況制定適合戰術,小心翼翼做好今天的每一單。

做股票最難的是什麼?

做股票最難的不是如何賺錢,賺錢有多種方式,有短線,有中線,有長線,裡面又有多種方式。來到這個市場三五年都會明白賺錢的方式。

股票最難的是如何減少回撤,如果回撤小於盈利,那麼總是在向前。

如果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字,就能夠減少回撤。下面舉個最簡單的列子說明。

中國股市每年都至少有一輪中級以上的行情,即便是2008年。

所以最簡單的股票方式就是,一年我們就只做一波行情,當大盤跌的慘不忍睹時間,我們滿倉進場,等到一波行情撤出,不再進場。一年只做一次。

但是因為人的貪婪,做的到這樣嗎?我是做不到的,我現在只是在儘量在減少操作次數。

股票賺錢其實並不是我們不知道方法,而是我們都很難克服人性的弱點。

學習別人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是修煉自己心。

股市沒有神,你自己才是你的神。不要頂禮膜拜任何人。

尋找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投資股市是長期的事業,在這個生存環境惡劣的市場,形成自己的穩定盈利模式是決定我們能否在這個市場成功的保證。

股市的盈利有兩種:一是靠股票分紅,這種股票很少,大多數公司分紅不如存銀行,包括茅臺這種公司的分紅都不是每年都會超過銀行。


如何做到股市長期生存

1、中國股市賭性很重

多年的實踐體會,中國股市雖然承載了資本市場的功能,但是其中的炒作之風盛行,其實更像一個合法的賭場,制定了規矩,我們都在這個賭場進行賭博。

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在這個市場生存。比如既然是賭場,那麼很多事情就沒有必要較真。我們要隨大流,不要主觀去判斷大盤和個股。

舉個簡單列子,大家覺得現在中國股市是高還是低呢?冷靜分析,目前經濟狀況不好,而股價八股其實不低,顯然我認為是偏高的。現在股指偏高,那麼大盤就一定要跌嗎?我看未必,因為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賭場,賭場也有一個大家平均的持倉成本,現在平均籌碼成本是很高的,即便是要像很多人說的跌倒2500下,它也是漸進的下跌,何況中國社會資金還是很充沛的,股市也是兌現容易的市場。資金還是會進來的。只要抓住結構性牛股,還是可以賺錢的。

再舉個列子,對於大盤和個股,既然我們認定到股市炒作帶有賭博性質,當個股走勢不錯,我們就賭的時間長一點,一旦走壞,既然是賭博,趕緊立場撤退。

我們的股市就是這樣,大家賭性都很重。

股市目前的不利於因素是:經濟調整,不利於股市上行

股價本身存在垃圾股,題材股票偏高,正在價值迴歸的路上。

股票的供給也是有增無減,大小非未完全流通。

正面的因素是:經濟今非昔比,股市在國民經濟中間佔很大的比重。資金充足,只要有行情,就有資金來。

我估計大的股災難有,但是隻要一旦大盤反彈幾天,就會引發小的股災。

總之:中國股市因為種種原因,大多數時間處於高估值的狀態,強化股市是賭場的思維,有助於我們防範風險,儘快做出正確的止損和止盈。

2、股市有規律可循,無規律可用

股市的難點在於成功無法複製,即便同一個人都無法複製過去的成功。更不用說你要去複製其他人的成功經驗了。股市有規律可言遵循,但是實際操作的結果往往是過去的規律和經驗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股市書籍一大堆,股市諺語數萬條,但是並非我們瞭解了且記住了,就能夠賺錢。

基於這一點,其實我在這裡介紹什麼經驗,對各位意義並不大。

股市理論如果不是自己經歷過,而且是反覆的血淋林教訓,很難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通過自己多年的慘疼教訓,交夠必要的學費,才能夠少犯錯誤。

有了切膚之痛,我們經驗慢慢積累了,我們就可能少犯錯誤。但是我們還必須根據當下的市場境況制定適合戰術,小心翼翼做好今天的每一單。

3、做股票最難的是什麼?

做股票最難的不是如何賺錢,賺錢有多種方式,有短線,有中線,有長線,裡面又有多種方式。來到這個市場三五年都會明白賺錢的方式。

股票最難的是如何減少回撤,如果回撤小於盈利,那麼總是在向前。

如果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字,就能夠減少回撤。下面舉個最簡單的列子說明。

中國股市每年都至少有一輪中級以上的行情,即便是2008年。

所以最簡單的股票方式就是,一年我們就只做一波行情,當大盤跌的慘不忍睹時間,我們滿倉進場,等到一波行情撤出,不再進場。一年只做一次。

但是因為人的貪婪,做的到這樣嗎?我是做不到的,我現在只是在儘量在減少操作次數。

股票賺錢其實並不是我們不知道方法,而是我們都很難克服人性的弱點。

學習別人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是修煉自己心。

股市沒有神,你自己才是你的神。不要頂禮膜拜任何人。

4、尋找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投資股市是長期的事業,在這個生存環境惡劣的市場,形成自己的穩定盈利模式是決定我們能否在這個市場成功的保證。

股市的盈利有兩種:一是靠股票分紅,這種股票很少,大多數公司分紅不如存銀行,包括茅臺這種公司的分紅都不是每年都會超過銀行。

在交易的世界裡,各種各樣的交易方法流派紛呈、形式各異、花樣迭新。屈指細數,趨勢型的、日內短線型的、套利對沖型的、程序化型的、量化高頻型的、人工智能型的,也許還有未來想象不到的其他類型的,但海納百川、萬象歸宗,大家用盡渾身解數最終的目的還是一個賺取價差,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透過表象看本質交易的世界與這滾滾的紅塵莫不是如出一轍!無非各自的表現形式、方法手段、途徑路線不同而已,形形色色、眾生萬象,皆由心生,人心即是世界,就像《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對令孤衝講到:人心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心,有人心就有江湖,你又如何退出江湖?

來到交易世界的人們夢想盈利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尋道前行的路上,總要在紛繁複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之路,交易體系的建立和涅槃是一個由簡到繁、再化繁為簡的過程,這注定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歷程,成功的內涵其實是保持一種超然的狀態,達到和延續這種狀態需要有太多的汗水和蛻變才能實現,習慣成自然也絕非隨便練兩句就可以形成,這個目標本身就是超越千萬人之上的小概率事件。通往地獄的門是寬敞的,有太多的人行走其中;通往天堂的路是狹窄而隱蔽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通過。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境遇似乎是千百年來有志而有成之人共有的感嘆!

投資如同修行,除了你必須打造出自已簡單易行的贏利模式外,還要在劇烈市場波動面前堅守自已的投資理念。道理和方法是很容易講清楚的,但是難在執行,其原因在於同樣一種投資方法,每個人的理解並不一樣,因此,只有理解透徹的投資者才能最後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