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律所”搬到村民家門口……


把“律所”搬到村民家門口……


圖為河北省唐山市果園鄉司法所所長陳靖(左二)在田間地頭調解糾紛。

“走走走,咱們上調解室說說,讓調解員給評評理……”這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韓城鎮村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自從有了調解室,村民們開始慢慢習慣遇到鬧心的、麻煩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走進調解室,使大事小情總能合法合情合理地解決。這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從培植法治功能、強化宣傳引領、抓好法律惠民三方面入手,以“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為契機,堅持精準施策,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培植法治功能建設鄉村矛盾化解陣地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韓城鎮某村村民王某與劉某本是關係和睦的好鄰居,最近見面總是怒目相對,原來是劉某家正在蓋房,將彩鋼瓦伸到了王某院中。王某多次找到劉某要求其將伸到自己院中的彩鋼瓦去掉,卻未能得到滿意的結果,眼看好鄰居快要反目成“仇”了,王某來到了村調解室。瞭解情況後,調解員找到劉某耐心勸導,釋法說理,最終劉某將伸出的彩鋼瓦去掉,兩鄰居握手言和,一場看似小事卻暗藏隱患的矛盾消弭於無形。

把矛盾化解陣地建到老鄉家門口,堅持做優矛盾化解陣地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做好鄉村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該局依託鄉村原有的百姓劇場、空地、宣傳欄等常規化建設,物盡其用融入法治元素,建設法律圖書角、矛盾糾紛調解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等陣地,讓法治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滋養鄉村這片廣闊又鮮活的土地,不斷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目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71個村基本實現了工作站、調解室全覆蓋。

強化宣傳引領構建普法教育交互性網格

今年8月下旬,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某村的唐某,因房產糾紛和大兒子吳某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說吳某騙她賣了房子卻不給她錢。普法宣傳員得知此事後,迅速聯繫果園司法所和村調委會,並找到唐某和吳某瞭解情況。

原來,幾年前村內進行平房改造,為照顧唐某和她患有自閉症的小兒子,村委會為其協調了兩套樓房,讓其和小兒子居住一套出租一套。大兒子吳某覬覦唐某的兩處樓房,便哄騙唐某同意將樓房賣出,將他們接到自己的房子居住,但是房產賣出後,吳某一改往日常態,多次將唐某和其小兒子趕出自己的樓房。情況瞭解清楚後,果園司法所聯合鄉綜治委、信訪科、村調委會工作人員組成調解小組,對唐某的糾紛進行調解。經過十餘次耐心細緻的緊密調解,歷時近兩個月,終於將此矛盾糾紛調解成功。

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普法宣傳員既是法治教育的宣講員、法律需求的調查員,又是矛盾糾紛的排查員、社區矯正的協管員,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將“十戶普法宣傳員”制度落到實處,精確到戶、落實到人,構建網格化普法格局,真正將法治宣傳教育觸角延伸到每一村、每一戶、每一人,實現法治教育的靈活性、及時性、廣泛性。

由於各村實際情況各有不同,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還充分考慮歷史和現實問題,因地制宜,開創性地採用兩種普法宣傳員分配方式並存的思路,一類是以地劃分,即連排連戶的十家劃為一組,以門牌登記,由一人負責;另一類是以人劃分,即根據村民關係,以便於開展工作為原則,將不連續的十戶劃為一組,以戶主登記,由一人負責。通過靈活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抓好法律惠民搭建法律服務便民型平臺

“希望村裡能幫幫我!”張大娘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老伴去世多年後再婚,當時兒女並不願意。再婚老伴去世後,張大娘回兒子兒媳家住,因一些家庭瑣事時有拌嘴,張大娘認為兒子兒媳因其再婚一事耿耿於懷,對她不滿,照顧很少。由於張大娘年事已高,需要照顧又不敢對兒子兒媳說,只能向村裡尋求幫助。

得知這一情況後,村支書邀請村法律顧問共同去張大娘家詢問情況,並通過向其兒子兒媳詳細講解關於贍養和婚姻的相關法律規定,從理入手、以情動人、以法解事,最終其兒子兒媳改正態度,保證以後一定照顧好張大娘。司法局得知此事後,通過了解各村情況,為有需要的村安排了律師,入村舉辦贍養、繼承、婚姻等法律知識講座,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司法局紮實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村(居)法律顧問制度,把“律所”搬到村民家門口,深入鄉村為農民提供法律服務,全區71個村均已安排律師作為法律顧問,實現了全覆蓋。此外,該局還以村為單位,建立了村法律服務微信群,由司法所長、村聯絡員、律師組成,及時掌握村民法律服務的各項需求,切實打通為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