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千古一帝沒殺過一位功臣,創建的制度千年不朽,卻被口誅筆伐

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曾殺過有功之臣,尤其是開國皇帝,殺得最狠最兇,恨不得將這些跟過自己打天下的老弟兄全部殺光。這事無可厚非,可以理解:當年大家同一出身、相等地位,現在你小子做了皇帝,還不對我好點,不然我把你糗事說出去。開國皇帝還能鎮住這些功臣,繼任的皇帝可能就鎮不住,倚老賣老的例子太多了。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千古一帝這稱呼最早出自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用來形容秦始皇嬴政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這詞不是嬴政專屬,但他絕對是當之無愧,讓人挑不出毛病的。


這位千古一帝沒殺過一位功臣,創建的制度千年不朽,卻被口誅筆伐


祖龍一稱是嬴政獨有,天地間第一條龍。史書和大眾印象:秦始皇嬴政是一個殘暴不仁、好大喜功的君主。嬴政絕對是功大於過的,他的功千古無一,他的過微不足道。嬴政身上“暴君”的惡名,筆者私以為是最名不副實的。秦國併吞四海、囊括八荒、統一六國,嬴政是最高指揮者,下面還有直接戰役指揮者和治國安民的管理者,例如王翦、章邯、李斯、蒙恬、蒙毅、李信等等,他們都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如王翦王賁父子倆,剪滅燕、趙、魏、楚、齊五國;蒙恬防衛邊疆;李斯等文臣,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這些大臣犯下忌諱犯了錯,嬴政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沒有,因為他們的功績足夠他們做這些“無傷大雅”的小事。嬴政只在即位之初的幾年時間裡殺過許多大臣,而且抄家滅族的理由非常充分。嫪毐軍政集團和呂不韋軍政集團,是犯下造反謀逆的大罪,若是再不動手消滅,將尾大不掉、終成禍患,秦國能否統一都是個未知數。嬴政不殺功臣是有自信的,和那些中底層爬上來的皇帝是很不一樣的。


這位千古一帝沒殺過一位功臣,創建的制度千年不朽,卻被口誅筆伐


嬴政乾的事,絕對是“害在當代,利於千秋”的,堅決執行依法治國,創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將分裂近五百年的炎黃子孫、華夏民族重新凝聚在一起,放置在同一國度下生活。嬴政特別重視軍功,提拔大臣必須要有功勞,沒有功績在身,無論出身多顯貴都難以登上高位,頗有論才德不論出身的意味。不再進行分封制,而是大力推行郡縣制,有一大重要因素是因為:終秦國數百年國祚,只有叛變的分封宗室,沒有叛變的郡縣長官。這樣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分封還是郡縣?貴族世襲制在此時被打破。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實踐“郡國並行制”,是因為他老劉家泥腿子出身,除了打天下的槍桿子,對地方的掌控力根本沒多少,天下人也不太、尊敬信服他劉邦和劉家。嬴政雖然焚書坑儒,卻將大量史書典籍藏在官庫(被項羽付之一炬),還讓天下學派和人才湧入咸陽。秦始皇而且不是隻重法家的治國,黃老道家、陰陽家、儒家等等學派他均有采納,施以治國。


這位千古一帝沒殺過一位功臣,創建的制度千年不朽,卻被口誅筆伐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等,這些哪個不是功在千秋萬代的,哪個不是嬴政冒著極大的阻力進行。嬴政還有一大“惡事”,便是建造阿房宮,問題是阿房宮存在不存在都是個未知數,史書沒有記載,只有唐代詩人杜牧提及,才讓後世大多數人相信。據現代考古研究表明,阿房宮最多修築一點,直到秦朝滅亡也沒修築完一半。


這位千古一帝沒殺過一位功臣,創建的制度千年不朽,卻被口誅筆伐


一味的口誅筆伐嬴政是不對的,我們應當理智的、客觀的去了解嬴政,瞭解那段歷史,不該人云亦云地去認為。歷史從來不是含情脈脈的,向來是冷酷殘忍,讓我們難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