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是至今為止對抗最激烈的一場比賽。”

10月26日,白敬亭在《這!就是灌籃2》最新一期的“中日對抗戰”後如此感慨道。

這也是《這!就是灌籃2》追夢隊集結完畢後,首次向外國籍球隊發起挑戰。而他們的對手,是在日本大學籃球聯賽中連續三年獲得冠軍的隊伍——筑波大學男子籃球隊,一開始便註定是場硬仗!

一開場,在筑波大學全場夾擊和“三分雨”攻勢下,王仕鵬指導緊急調整戰術之後,王少傑+郭健才逐漸打出內線優勢,將比分緊緊咬住。

強壓之下, “汕大杜蘭特”朱松瑋個人連下7分,王少傑再下一記灌籃,反攻局勢逐漸拉開,比分差距一度達到了12分,逼到對方暫停。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戰術重整之後,筑波大學頑強快攻,追夢隊四後衛的陣容卻頻頻失誤,比分再度回到不斷切換一分領先優勢的膠著狀態。直到五個大個兒的“死亡五大”上場,終於,比分被鎖死在77:69,追夢隊以8分優勢取勝,全員晉級!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虎撲上,將近82%的觀眾認為這一期的節目“好看”。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死亡五大’真香”、“朱松瑋太強了”、“王仕鵬是真的厲害”……成為網友打出好評的關鍵。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能看到一場如此酣暢、真正的籃球比賽並不容易,這也是《這!就是灌籃2》賽制全面升級後,賦予節目本身的獨特性所在。

自三十強誕生之後,《這!就是灌籃2》便將之後所有的賽事對抗全部採用5V5的打法,規則也最大程度地向正規的籃球比賽靠攏。

值得注意的是,從韋德到馬布裡,《這!就是灌籃2》邀請的教練團隊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專業性,對選手實力的評估,以及整體晉級過程都進一步向真正的籃球運動迴歸。節目剪輯和鏡頭語言的運用、所承載的對籃球的態度和價值觀也都更加純粹。

整體來看,《這!就是灌籃2》專注於籃球這一垂類內容,像一個“直男”般維護和保證籃球競技的專業性。與此同時,《這!就是灌籃2》也是一個想要讀懂用戶、親近用戶的“暖男”,節目深耕圈層,積極創新求變,逐漸找到與核心受眾群更為契合的對話方式,進而在全網口碑大爆,延續圈層爆款常態化。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專注垂類

迴歸真正的籃球賽事

0.7秒絕殺、兩場加時賽的逆勢強攻、大比分領先的絕境反超……籃球比賽的戰場上,“不到最後一秒,永遠沒有結束。”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就是灌籃2》所聚焦的題材本身就長在觀眾的“燃點”之上,這也是節目的一大優勢所在。

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這!就是灌籃2》相較上一季在賽制上有了明顯的變化。

前期的選拔賽時,節目採用星級分組制,但摘星、降級隨時可能會出現,球員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隨時離開,整體更嚴苛、也更殘酷,甚至被稱為“籃球101”。

中期鎖定三十強之後,《這!就是灌籃2》幾乎將所有的賽事對抗全部採用5V5的打法,除了設計位置大戰、紅藍大戰的部分環節,主體賽制完全與正規的籃球比賽保持一致。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種賽制的變化對於一檔綜藝節目而言是大膽而冒險的,但冒險意味著創新。

儘管5V5的比賽面臨的是場地更大,需要呈現的內容更多,在完整性的處理上難度也更大等諸多難題,也會直接影響到剪輯權重、鏡頭輻射範圍、球員成長線的延展等方面的呈現,但《這!就是灌籃2》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的嘗試。

除了藉助剪輯設置懸念之外,還嘗試在對抗性較弱的部分以漫畫風的快進片段呈現,加快節目推進節奏,同時設置多機位保證球員高質量動作的完美呈現,輔助音效、BGM等強化現場感。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些細節化的處理和賽制上的創新,將節目更大的關注點放在籃球競技本身的專業性上。

在籃球對抗中,強實力的球員與指揮得當的教練同樣重要,兩者都是決定成敗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節目推進到後期,5V5的比賽開打之後,教練在整個團隊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

在5V5位置戰之時,由王仕鵬帶領的紅隊撞上由丁錦輝帶領的藍隊,後者在球員實力上普遍被認為最強,王指導在劣勢之下,針對對方常用的牛角戰術和鑽石戰術,見招拆招,將戰術佈局精確到人,一點點拉開比分,打亂了對方節奏,甚至藍隊最強的內線都出現了漏洞,優勢被全部壓制,毫無還手之力。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之後,馬布裡率領的戰隊面對“街球第一人”吳悠的踢館戰時,吳悠更是直言,馬布裡指導對戰隊的加成在20%左右,戰術布控能力對團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就是灌籃2》也將戰術訓練提到了與體能訓練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僅邀請到籃網的專業團隊為球員增強體能,還邀請到尼克·楊、韋德、哈斯勒姆、丁錦輝、馬布裡等球星,在不同階段擔當教練,扭轉街頭、非職業球員 “靠經驗打球”的誤區,提升球員戰術配合上的專業性等。

在節目更趨向正規籃球賽事的整體氛圍之下,球員也更專注於實力對抗。

艾林與趙洋兩位女球員的1V1引爆全場;頭盔哥與郭凌川兩位虎撲路人王的對抗都拼到最後一刻,郭凌川絕殺收場;唐億勵、孫鶴峰本能“撿漏”晉級,但因未能上場以實力取勝而放棄直接進入“三星班”的機會……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可以看出,在賽場上,選手無論是想撕下標籤、扭轉偏見、還是證明自己、獲得突破,只能也必須球場上見,用實力獲得認同以及晉級的機會,這也是對籃球精神內核的一種映射。

5v5團戰時,韋德帶領的黑馬隊普遍被認為是最弱的一支隊伍,但在對抗王仕鵬帶領的紅隊時,韋德優質的排兵佈陣+團隊高效的執行力一度將比賽打進兩個加時賽,儘管最終惜敗,但雖敗猶榮。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最新一期的“中日大戰”中,追夢隊同樣拼搶到最後一刻,一步步扭轉劣勢,為觀眾奉上一場精彩的競技對抗。

這是對對手最大的尊重,也是對籃球最大的尊重。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深挖用戶和市場

做圈層真正愛看的內容

《這!就是灌籃2》將更大的曝光權重放在籃球賽事和戰術布控上,節目對籃球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純粹。這種變化對一檔綜藝而言雖然冒險,但目前來看,也是順市場而變的一次嘗試。

《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時,已經在豆瓣拿到了8分的高口碑,當時的體育綜藝市場尚處在幾乎“空白”的發展階段。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值得注意的是,藝恩數據顯示,《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的男性用戶佔比將近74%。在以男性為核心受眾群的用戶基礎之上,第二季在籃球專業性和綜藝娛樂性之間的權衡上,更側重於前者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對而言,以男性為主的核心受眾群體對籃球節目的需求,天然地更傾向於極致的身體對抗、巧妙的戰術配合、充滿未知的競技魅力,以及基於對籃球的熱愛而迸發的熱血情懷,這也是《這!就是灌籃2》在賽制大幅變動之後,口碑繼續在全網大爆的關鍵所在。

豆瓣上,《這!就是灌籃》第二季也達到7.8分,知乎網友更是為該節目打出了8.1分。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5V5正規的籃球賽事成為了產生好評的為核心點之一。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除了在籃球實力對抗和戰術配合上的專業性更加突出之外,《這!就是灌籃2》在嘉賓配置上也更注重籃球運動與明星之間的契合度。

第二季中,節目邀請到白敬亭擔任唯一的籃球發起人。據瞭解,除了演戲,白敬亭最大的愛好就是籃球。從網友反饋來看,儘管白敬亭在場上對賽事的點評不多,但基本都能講到點上,並藉助高情商周旋於教練和球員之間,不搶球員和教練的風頭,但卻能讓觀眾感受到他對籃球的熱愛。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尤其是在為每位球員細心選鞋之後,更是圈粉無數,讓一眾虎撲直男們化身“檸檬精”。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可以看出,《這!就是灌籃2》從節目內核到嘉賓配置,側重點都在向籃球的純粹性迴歸。節目再度成為全網高口碑的圈層爆款,也都建立在內容的創新點之上,打破了綜N代陷於套路化、同質化競爭的局面。

背後的意義一方面在於,《這!就是灌籃2》找到了競技體育與綜藝之間的平衡點,進一步拓展綜藝市場的內容邊界,發展方向和市場規模。

另一方面,體育綜藝市場當下還是一片藍海,各大視頻平臺都在加碼佈局,《這!就是灌籃2》將更多男性群體拉入綜藝市場,並形成沉澱和固化。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這些受眾群被納入平臺的付費體系之後,對平臺的體育影視、賽事直播等同圈層內容,甚至是跨圈層內容的受眾擴張都是一次高效的反哺。此前,優酷總裁楊偉東曾在採訪中透露:“世界盃直播對平臺劇綜內容拉昇效果顯著,其中同時期的《鎮魂》是受世界盃拉動最明顯的劇集。”

更重要的是,當下整個市場都在向口碑驅動市場、內容為王迴歸,《這!就是灌籃2》的口碑表現再度讓市場看到了《這!就是》系列的發展潛力。

今年上半年,同屬優酷《這!就是》系列的《這!就是街舞》第二季,豆瓣評分達到8.9分,較第一季的8.6分更高,延續甚至超越前作的高口碑現象成了《這!就是》系列的常態化。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和《這!就是灌籃》一樣,《這!就是街舞》持續的高口碑同樣是優酷深耕垂類、專注於細分領域本身的“燃”點,從用戶自身的喜好出發,去做他們真正愛看的內容。

對於平臺而言,穩定的高口碑內容輸出不僅能夠抬高優酷自身的內容壁壘,也反映出平臺在做綜藝上的態度,純粹、專注,認真,真正的去挖掘垂類本身,才是《這!就是》系列持續引爆圈層的關鍵所在。

整體來看,《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礎上,繼續向圈層深處下沉,迴歸用戶和市場,圍繞籃球實力+戰術雙對抗的內核,用一場場真正的籃球比賽,頻頻擊中觀眾“燃點”,延續圈層爆款常態化。

《灌籃2》是個“直男”,也是位“暖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