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迴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20日,網友發佈視頻稱,在廣州漢溪長隆地鐵站安檢時被要求卸妝。昨天,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回應,視頻中乘客妝容較為驚悚,臉上帶有"血跡",要求卸妝是為避免引起其他乘客恐慌。據瞭解,這些乘客的妝容是在長隆的萬聖節活動中化的,被地鐵方要求卸妝的時候,他們非常配合。

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回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地鐵卸妝的事兒,聽起來非常耳熟,這並不是廣州地鐵第一次因為裝扮的原因攔人。去年7月,一網友稱因穿洛麗塔裙子,自己在廣州地鐵三號線被攔下。今年3月,一個姑娘因為化了哥特妝,被地鐵方要求卸妝才能進站。此事被這位姑娘在網上曝光之後,地鐵公司向其道歉。如今半年多過去了,再次發生同樣的事,網友們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在哥特妝姑娘的事件下,網友的評論認為姑娘的妝容並不嚇人,工作人員的做法沒有根據,逾越了界限;在地鐵安檢要求卸妝的事件下,大家卻一邊倒地支持地鐵方的決定,這是為什麼呢?

這兩個事件有3處不同,一是人數不同,哥特妝的女子是一個人,化恐怖妝的則是一群人;二是反應不同,哥特妝女子上網曝光,化恐怖妝的人乖乖聽話卸妝;三是所化妝容不同,一個是哥特妝,一個是恐怖妝。

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回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網友態度大相徑庭的原因也在於此,對於姑娘個人的打扮,人們通常不會過多幹涉,裝扮是人家的自由,旁人沒有權利和立場去指點甚至強迫。對於大範圍的恐怖妝人群,在指定區域內活動尚可,進入公共場所,的確有可能影響地鐵的乘車秩序,出於這種考慮,地鐵工作人員要求他們卸妝,是可以理解的。

化妝本身並不會引起他人恐慌,稍微誇張也並無不可,前提是要有大眾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社會狀況,能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在日本,歷來就有"百鬼夜行"的傳說,每年10月的第3個星期六,人們就會舉辦"百鬼夜行"的變裝遊行。今年的遊行視頻中,大量裝扮成妖怪的人走在街上,不乏有小孩子被嚇哭的聲音,卻並無人制止遊行,在中國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歐美國家也有類似的萬聖節習俗,讓孩子扮成鬼怪,去別人家敲門要糖。這是因為社會文化不同,中國的主流文化並不能接受恐怖文化,想要化著恐怖妝容出現在公眾場合,就得保證大家都能接受。

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回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其實,自從外國文化和思潮傳到中國社會,穿著cos裝、洛麗塔裝的人就已經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地鐵上,漢服也是。難道一遇到上地鐵的問題,這些裝扮也要被打成"奇裝異服",全部換掉?化哥特妝、恐怖妝還能理解,穿洛麗塔,也會引起公眾恐慌嗎?

且不說這樣是否矯枉過正,廣州地鐵工作人員的做法,是否有規則上的支持呢?在查閱廣州地鐵乘車規定後,我們發現,規定中並無明確指出,不可以化恐怖妝容乘車,乘車規則中只有一條"其他危害地鐵設施安全或影響運營秩序的行為"勉強搭得上邊。規定細則的模糊,讓地鐵工作人員在執行時容易受質疑。乘客裝扮是否會引發恐慌,安檢員的判斷也偏主觀,被詬病沒有依據是必然的。

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回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這次的恐怖妝容事件得到了網友的理解,並不意味著廣州地鐵做的是對的,但如果廣州地鐵堅持這樣做,需要做兩件事:一,細化乘車規定,將細化後的規定公示,讓大眾來決定是否實行,根據建議再進行規定的完善,建立社會對此事的認知,今後再乘車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種大範圍需要卸妝的情況了;二,向公眾做出更詳細的解釋和聲明,並在地鐵進站口張貼明顯的標識,準備卸妝、換裝專用場所,這樣一方面可以方便其他人出行,不必堵在入口造成圍觀,又可以人性化地保護需要卸妝、換裝者的隱私。

此外,跟其他部門的協調也是很重要的。在這類節慶、活動期間,組織方和地鐵方應充分考慮到的社會影響,不能一方化了妝不管,一方又強制要求卸妝,這引起的爭議,遠大於化恐怖妝進地鐵形成的影響。

區別對待?廣州地鐵要求乘客卸妝再進站,回應:妝容帶血太嚇人

社會在開放的過程中,必將會引起各種不同思潮的碰撞,大眾的爭論是正常的,有爭論才能有改變和進步,社會才能更加有序和諧。但是,只有對事件的爭論,沒有後續的處理和完善是絕對不行的。管理公共活動的各部門、活動的舉辦方,需要多為社會和他人考慮,不能犧牲一部分的自由去換取另一部分人的舒適,也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視社會影響,處理事情時多一點考慮,就能將社會變得更加人性化。你覺得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