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一捧黄土

被一把火点燃

凝聚成瓷

将往事保存......

这句普通的诗句忽然感动了我,于是,我便有了陈炉之行。北宋年间,在陕西境内有一官窑名曰"耀州窑",专为皇室烧制贡瓷尤以青瓷见长,至今炉火千年不熄,以"炉山不夜"美誉列同官八景之一,而陈炉镇便是这耀州窑的窑场之一。在千年的历史沉定中,陈炉不仅继承了耀州窑的生产工艺,也开创了民间陶瓷的新天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它也是历史上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堪称陶瓷史上的奇迹,有“东方陶瓷古镇”之誉。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陈炉制瓷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清乾隆年间曾创造了年产八百万件瓷器的业绩烟火不绝,绵延至今。陈炉古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15公里的山巅上,距西安100多公里,自驾从包茂高速至王益区陈炉出口下,沿村道迂回上山,大约30多分钟就可以看到陈炉的全貌了。站在山上远望,古镇呈马蹄形隐落在山沟中,顺着山路盘旋而下,便走进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镇子。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家家户户罐罐垒墙

史载,陈炉“陶场南北三里,东西延绵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这里居民祖祖辈辈以烧制陶瓷为生,可见当时窑场彻夜通明的胜景。一进古镇,首先看到的是依山筑阁的窑洞,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布满了梁峁沟坎,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垒墙,村中小路也都是瓷片铺贴而成,古朴别致。远处可以看到制陶场区瓷瓦堆积如山,满山遍野,俯拾皆是,拍照摄像写生,雅俗共赏。这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民俗画面,也构成了陈炉古镇独特的风貌。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墙头上齐刷刷的是耀州窑最为出名的“倒流壶”

古镇的小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抚摸着陶罐砌成的院墙,感受着脚下千年的古韵,一不留神,竟站在了谁家的院顶之上。原来,这就是陈炉的建筑风格-----窑上叠窑。 漫步其间,瓷韵盎然,古香古色,静谧地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质朴的没有旅游商店,你可以随时敲开一家户门进院子挑选瓷器湖这里无论是黄土文化的厚重气息还是陶瓷艺术的雅典浪漫,或是必具匠心的窑洞文化,都能深深感染到每一个人的心,悠然的宁静代替了城市的喧嚣浮华,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墙头的风景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陈炉古镇山川秀美,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据这里一个工坊老人讲,陈炉窑早在唐代就有“炉火膛里翻火焰”的记载,北宋时制瓷业达到鼎盛,以烧造青、白、黑和酱釉瓷而出名,自元代至今,慢慢发展成为以碗、盘、盆、罐、瓶、盒、灯、炉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物件。人都说哟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器物必反应一方特色。这里的百姓称耀州瓷碗为“耀州老碗”,白底青花,外勾简单花纹,粗犷下蕴藏着细腻,也只有这里的百姓吃饭才会用这种有半斤多重的老碗。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耀州老碗是家家户户必备,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窑场里随处可见制瓷的工人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这里的瓷器淳厚质朴,代表性的黑瓷和青瓷也已成为地域代表而走出国门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制好的泥胚等待上釉和高温的窑变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乐呵的陶俑代表着这里勤劳质朴的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如今, 古镇陈炉三大窑场规模合计近20平方公里,有古时陶瓷烧造遗迹34处,其中陈炉窑场12处。在这里,依然沿袭着山中取料,手挖车推,泥池陈列,明亮如镜;手工作坯,转轮就制;马蹄窑烧成等古老耀瓷制作技艺。漫步古镇,可以看到明清以来原始的古陶瓷窑场,也可以看到匠人精心烧制陶瓷的各道工序,甚至可以自己动手拉胚制泥和烧制。在千年的瓷业发展历史过程中,陈炉古镇积淀了浓厚的陶瓷文化,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来来往往游客,专家学者,艺术文人,甚至CCTV等前前后后来到这里采风参观,也许多年后,古镇也会成为开发后的打卡胜地,但真心希望,陈炉几千年来走过沧桑,可以依旧保持这份沉静质朴。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炉火千年不绝的古瓷镇----陈炉

来这里就要手捧半斤重的老碗吃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