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古今中外,不管哪個國家哪個種族,選擇王位的繼承人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甚至一個部落來說都是國之大事,關乎江山社稷興衰存亡,神聖而莊重。

歷朝歷代多少人為了爭權奪位上演著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爭鬥,又有多少人淪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比較廣為人知的,像唐朝的”玄武門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像清朝的”九子奪謫“,哪個不是手足相殘,親人反目?

但也有很多朝代,沒有出現像唐,明和清這樣大規模的爭權奪位事件,但這並不代表這些朝代的權力過度是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有權力的地方,就一定有競爭,就必然有權謀,就難免有犧牲,只是有時這一切發生得比較隱蔽,或者有人刻意掩蓋了真相。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成吉思汗像

而一代天嬌成吉思汗一手締造的橫跨亞歐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晚年、帝國權力即將需要交接的時刻,便湧動著這樣一股不易察覺的暗流。

成吉思汗鐵木真有4個兒子,所以註定要為爭奪汗位而鬥爭,蒙古人天生勇猛,而此時的蒙古帝國古代史上中國版圖最大一個,所以它的權力紛爭,一定不會比其他時代更平靜。

無辜而悲傷的謫長子

嫡長子朮赤是孛爾帖所生,他十分勇敢,屢立戰功,不啻為一位草原英雄。

次子察合臺是波爾帖所生的二兒子,他雷厲風行,是個戰鬥的勇士,但是性格過於魯莽衝動,行事殘忍,並不是繼承大汗的材料。

第三子窩闊臺,他所立的戰功、戰績不如他的兩個哥哥,然而窩闊臺勝在聰慧敏銳,能夠揣摩父親的心思。而且他性格溫順敦厚,平日也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鬥,從外表上看他對汗位似乎從未表現出任何熱衷。

而四個兒子中,第四子拖雷最受鐵木真的喜愛,因為他最勇猛善戰,最像成吉思汗本人。

朮赤雖然是長子,但是他並沒有希望繼承汗位,因為他的出身問題一直如刺般紮在鐵木真的心中。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蔑兒乞部擄走勃兒帖是成吉思汗心底的刺

當年鐵木真所在的部隊曾經受到蔑兒乞部的突襲,他的妻子孛爾貼也被擄走,最後 鐵木真在王汗和扎木合的聯軍幫助下才打敗了蔑兒乞部。奪回了妻子後還在回軍的路上,朮赤就出生了。鐵木真感覺這是個不速之客,於是取名為朮赤。鐵木真對朮赤的血統一直都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勃爾貼被蔑兒乞人擄走了近一年時間,具體是9個月還是12個月,也一直是現代史學家們爭執的關鍵點所在。

所以朮赤的身份埋下了父子兄弟不和的種子,也註定了朮赤是一個悲劇性人物的命運,明明可以成為草原的英雄,卻被認為是野種。朮赤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也成為鐵木真心中一道抹不去的陰影,因而朮赤成為眾多兒子中最不受鐵木真喜愛的。

在鐵木真西征花刺子模前,他的兒子們因為朮赤的出身以及汗位的繼承問題發生了爭吵,鐵木真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選擇三子窩闊臺成為他的接班人,而不是最受寵的小兒子託雷。主要是從政治穩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是否真正能夠掌管好他的子民,能夠將他留下的財富發揚光大,才是力圖考慮的首要問題。

按照鐵木真去世前的遺囑,汗位本該由三子窩闊臺繼承,然而窩闊臺繼承汗位之路卻十分艱辛。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幼子託雷

”幼子守灶“種下的隱患

蒙古為遊牧文化,遊牧經濟需要大量的草地來支援人口,當一個家庭有成年男子,那麼他就應該找自己的牧場,省的大家都在一塊牧場上爭草,所以年齡大的兒子會成年後分家,領著自己的牲畜去尋找自己的牧場,而最小的兒子也就順利成章的不用去找了,繼承老爹的就是了。這就是蒙古人的“幼子守灶”傳統。

在十四世紀之前的蒙古,“幼子守灶”原來比“嫡長子繼承製”更為傳統。

鐵木真死後窩闊臺並沒有直接繼承汗位,因為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鐵木真的小兒子拖雷繼承了成吉思汗統治的中心區域和主要軍隊,包括60多個千戶軍。而作為大汗繼承人的窩闊臺只繼承了4個千戶軍。

除了”遺產“繼承不佔優勢外,每個大汗的繼位者必須經過宗親、貴戚和勳臣們參加庫裡勒臺大會進行推舉,大汗與臣屬各自宣誓之後,才能算正式即位合法地位,合法地行使汗權。

雖然鐵木真生前立下遺囑,但這個規矩也是必須遵守的,庫裡勒臺大會原來是由部落或者部落聯盟的首領貴族參加的一種議事會議,在鐵木真時期演化為蒙古諸王的大會,早期主要用來推選首領決定戰爭的重大問題。

蒙古人有著“幼子守灶”的習俗即嫡幼子應當繼承主要的財產,所以成吉思汗留下的大部分部隊由拖雷繼承。佔據了嫡幼子這個有利特殊地位的拖雷,自然而然地要求堅持祖制。借傳統的財產繼承製度,意欲一舉將成吉思汗所有的遺產特別是汗位納入囊中。

同時,在庫裡勒臺召開之前,按照“幼子守灶”的規矩拖雷,理所當然的出任監國。正是在託雷出任監國的這兩年,窩闊臺和拖雷之間原本親密的兄弟之情出現了裂痕,並且這個裂痕不斷擴大。這個裂痕,最終直接導致了拖雷之死,導致了窩闊臺家族和拖雷家族的仇恨,導致了大蒙古國經年不休的汗位之爭,也最終導致了窩闊臺汗國的出現。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蒙古大軍

精於權謀的窩闊臺

1229年8月初,大蒙古國召開了決定汗位繼承人的庫裡勒臺大會,王室宗親權貴重臣紛紛趕來參加這次盛會,在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盛會之後,大會正式討論立汗問題。

原本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只要大會議召開,窩闊臺應該很順利的繼承汗位才是,但是這個大會竟然持續了40天都沒有結果。前來赴會的貴族們好像專注於吃喝,由誰來繼承汗位也一直沒能討論出結果。

而原本應該當仁不讓上汗位的窩闊臺,在面對哥哥察合臺以及眾多王室宗親擁戴的時候,卻在大會上一再推辭。

”儘管按照父汗的命令,應該是由我登上汗位,但是有兄長和叔父們,特別是還有德才兼備的大弟弟託雷,都比我更有資歷擔任此重任,按照我們蒙古族人的規矩和習俗,幼子是一家之長,所以應當由幼子繼承父親的遺產並掌管他的營地和家事,我怎麼能在她活著的時候當著他們的面登上汗位呢?“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窩闊臺

早就想繼承汗位將託雷趕下臺的窩闊臺,這個時候怎麼反而拿出”幼子守灶“的傳統,認為託雷更有資格繼位呢?實際上窩闊臺並不是真的謙虛,而是看出了大會上的詭異氣氛,那個曾經與自己手足情深,並表示無條件支持自己的弟弟拖雷,已經變了。享受了兩年至高權力的他,已經對汗位覬覦已久虎視眈眈,而宗族王親們也都大多支持拖雷,所以才會有40多天不能已定的情況。

窩闊臺假以謙遜來穩住局勢,博得他人的同情與支持,以退為進,同時他請出父親的老臣耶律楚材出面勸說託雷放棄汗位。

扭轉局面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近臣,專司問卜,成吉思汗生前對他非常信任,不知道他的名字,而是以”吾圖撒合裡“也就是長鬍子的暱稱來稱呼他。雖然此時耶律楚材還不算位高權重,但受父親的影響,鐵木真的兒子們對他十分敬重,並敬畏他能夠預知天意的本事。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與文天祥並稱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深知還為遲遲不定,終究會釀成大禍,所以他秘密地會見託雷,告知他關乎國家社稷的大事,應當早日定奪,但託雷並不情願,推脫說事情還沒有決定,需要選擇別人才能定奪。

耶律楚材堅決地說,過了今天以後就沒有吉日了。同時耶律楚材還藉助鐵木真的兒子們對他的敬重,要求託雷堅決執行成吉思汗的遺詔。

與此同時耶律楚材與蒙古長王察合臺見面(此時朮赤已死),並勸說他支持窩闊臺,祝他一臂之力。耶律楚材說:“王雖兄,位則臣也。理當拜,王敗則莫敢不拜。”察合臺與窩闊臺本來就關係親密,聽到耶律楚材的一番言論深以為然。同時耶律楚材“並冊立儀禮,皇族尊長皆令就班列拜”。

出於對天命的恐懼,也因為察合臺的助力和支持,託雷不再覬覦汗位,並主動請窩闊臺繼位致辭。窩闊臺終於繼位,成為大蒙古國的第二任可汗。

繼位後窩闊臺讓察合臺回到了他的封地,卻把因為汗位與自己心生罅隙的拖雷留在身邊。獲取汗位的不順利,讓這位新大汗耿耿於懷。而且作為幼子的拖雷繼承了父親的大部分遺產,掌握有蒙古軍隊4/5的軍事權力,如果讓託雷回到他的領地去就等於放虎歸山。所以如果他牢牢的把他捆在自己身邊,使拖累不敢輕舉妄動。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託雷之死

1230年窩闊臺率領託雷攻打金國,途中在關山九十九泉避暑期間突然得了重病,於是請大夫看病。吃過藥後不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愈加嚴重。

蒙古人對迷信也是十分相信,於是就有人建議窩闊臺請巫師為他驅除病魔,巫師見到窩闊臺後說:“大汗征戰沙場多年,手上沾染了無數人的心血,又毀壞成果,這樣的做法激起了山川之神的憤怒,天神也將大漢帶走問罪呢。”窩闊臺聽了這樣的話深信不疑,內心非常恐懼。但巫師接著說:“只需要一個親王代替大汗,喝下這杯咒水,去向天神請罪,就可免除大汗的災難。”在親王之中,當時只有託雷陪同窩闊臺出征。

窩闊臺命人把託雷叫到身邊說:“我這病恐怕是不行了。”託雷見窩闊臺叫自己弟弟,態度親暱,很是感動。立即起身說:“三哥偶然小疾,三五日就會好的,何出此言?”窩闊臺便複述了巫師之言。拖雷立馬說:“既然小弟能代替,定然義不容辭,三哥是一國之主,萬萬少不得!” 託雷說完便將杯中咒水一飲而盡,沒幾天拖雷遍去世了,年僅41歲。

其實無論是《元史》或者是《蒙古秘史》,都沒有直接說明,拖雷就是被窩闊臺毒死了,但也沒有否認,拖雷是“為了合汗而去世”的。甚至《蒙古秘史》裡直接記載了讓拖雷喝下詛咒之水是巫師們的意思,但同時這也是窩闊臺直接批准的。

古代皇權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看看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就明白了

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

最後,不得不說,在爭權奪位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被慾望的洪水淹沒,被沾滿鮮血的屠刀斬殺的無影無蹤,人的靈魂也在一次次的鬥爭中被徹底扭曲了,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封建時代的許多皇帝都是踏著親人的屍骨才爬上那個至尊寶座的。

《元史》

《蒙古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