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2016年經文物專家考證,確認為“古台山書院”遺址,其建造時間為唐代。此發現不僅填補了閬中史料記載的空白,而且將閬中古代書院的歷史從宋代向前推至唐代。別小看向前僅推進了一個朝代,其實,翻閱歷史知道,我國古代書院最早出現就是在唐朝。閬州當時能建立書院,應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文明興盛位及全國前列。相比於范進,太多的士子都有著“我與科舉不得不說的故事”。

「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才華卓絕,傲視群英,但在科舉上卻一敗塗地。他從青年考到中年,始終不得考官青眼。後來,他名滿京城,早已是天下有數名士,參加其人生中的最後一次科舉,卻因為怯場,託病不敢去。也正是在這次科舉試中,蘇洵的兩個不過二十上下的兒子,科場初啼,一鳴驚人,高中進士。老蘇得訊,心中真是五味雜陳,萬般思緒最後化作一聲嘆息:“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尹樞應試時已經七十多歲了,這件事在當時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的,大家都十分好奇這個尹樞到底是什麼來頭。當年的主考官是杜黃裳,這是他第一次擔任科舉的主考官,為了圓滿完成他的工作,他想了很久要如何才能選到那些真正的有才之人。這位七十多歲的狀元名叫尹樞,唐朝人,他才華橫溢,在文壇上負有盛名。

「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尹樞前兩場輕鬆過關,到了第三場,雖然說尹樞久經考場歷練,但在關鍵時刻,他還是顯得有點緊張。拿到試卷一看,今年的考試題目是《珠還合浦賦》和《青雲十呂詩》。尹樞屏心靜氣思考了一會兒,提筆潤墨,毅然寫下第一個字。一旦下筆,尹樞沉甸了幾十年的積累便如大河開閘,洶湧澎拜,洋洋灑灑數千言,一揮而就。一篇註定要傳世的佳作就這樣在尹樞的筆下寫出來了。一千多年後,還能在《文苑英華》中讀到尹樞當年應試的《珠還合浦賦》

「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更為傳奇的是,這個狀元是他自己硬氣地“要”來的,或者說,“毛遂自薦”來的!《唐摭言》是古代文言軼事小說集,出版時間不詳。撰者為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全書共15卷,分一百零三門。70多歲的白髮老翁還能這麼硬氣和牛氣。難怪同時代的詩人盧綸都極為欽慕,他在《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覲》寫到:'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蘭。

「尹氏名人」尹樞才華橫溢文壇上久負盛名,為何七十一歲中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