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省事”實名用戶突破2000萬,663項服務實現“零跑動”

(原標題:“粵省事”實名用戶突破2000萬,663項服務實現“零跑動”“掌上政府”隨時隨地可辦事)

筆者從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最新獲悉,“粵省事”實名用戶突破2000萬。作為全國首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粵省事”上線不到一年半時間,推出的高頻政務服務已從142項拓展到867項,其中663項服務實現“零跑動”,91項服務實現“最多跑一次”,目前業務辦理量累計已超過3.4億,每6個廣東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粵省事”。

“這是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打造整體協調、靈活高效的一體化‘掌上政府’的集中體現。”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從出生證、駕駛證到護照和港澳通行證電子證明,從繳納交通罰款到領取公積金,從開具電子稅票到辦理各項證明,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政務服務,都可以在手機“粵省事”上全部“搞掂”。

從“多部門多平臺”向“整體政府一體化平臺”轉變

現在,以往群眾需要“兩地跑、反覆跑”辦理的公積金、社保醫保、出生證等常用業務,“粵省事”都已經實現了一鍵辦理。它是怎麼做到的?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粵省事”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堅持從整體政府的視角推動各部門業務流程再造,依託一體化政務雲平臺和系統整合基層,實現政務多部門業務協同和扁平化管理。通過打通24個部門135個系統數據,真正實現跨部門系統聯通,數據共享。群眾在“粵省事”這一個門戶辦事,面向的不再是某個層級的某個部門,而是不分層級、不分部門的整體政府。

從去年開始,“粵省事”根據群眾和企業辦事需求持續推出十大主題專區服務,讓群眾辦事好找好辦,如少數民族專區上線高考加分、困難補助等26個民族特色服務事項。同時,將專區服務理念繼續延伸,在今年推出“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把需要多部門關聯辦理的多個事項集成,經過梳理整合和流程再造,從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跨部門、跨事項聯動,實現群眾少填、少報、少跑的“一件事一次辦”模式,真正讓群眾從“辦事項”向“辦事情”轉變,逐步推行,實現企業、群眾高效便捷“辦成一件事”。

從“辦事端口”向“服務中樞”轉變

數據顯示,“粵省事”頁面總訪問量高達27.3億次,平臺日均訪問量超過1000萬,每6個廣東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粵省事”。

這個小程序為何如此受歡迎?據瞭解,目前很多的移動在線政務服務應用,僅是將服務端口拓展至手機,由於人口、法人等基礎數據沒有聯通和共享,無法在後臺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導致企業和群眾網上辦事反覆進行身份核驗,反覆上傳證照,沒有真正發揮出移動端的優勢。

針對這一普遍問題,“粵省事”按照“小前端、大平臺”的思路,以打通人口、法人、社保、醫保、機動車等業務涉及面廣、數據使用率高的核心政務數據庫為突破口,有效帶動政府各部門系統聯通和數據共享。通過提供人臉識別等更先進、更便捷的身份核驗方式,實現了群眾用手機一次登錄、平臺通辦。

在此基礎上,“粵省事”將群眾最常用的駕駛證、社保卡、出入境證和居住證的電子憑證集中管理,打造出個人掌上證件中心,憑“手機亮證”就可以在全省暢行無憂,真正成為了群眾移動辦事的中樞。

截至目前,在“粵省事”上,電子證照綁卡人次超過3250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應用場景,只要亮出“粵省事”上“我的證照”,即可享受與實體證件同等的效力,免去群眾隨身攜帶各式證件的煩惱。(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肖文舸 通訊員:粵政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