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三國演義中劉備率領七十萬大軍為二弟關羽報仇,東征伐吳。深入吳境二百里。最後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十萬大軍所剩無幾,蜀漢元氣大傷。關興張苞等將被衝散了,而劉備此時一路潰逃。

陸遜率兵追擊,被困於諸葛亮八陣圖中。不得已而撤軍北防曹魏。可真實歷史是這樣嗎?陸遜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第四任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一戰成名。

此後又北防曹魏。四次北伐,未曾一敗。破曹休於石亭。跟隨孫權四十餘年,一生出將入相。為東吳中期中流砥柱,堪稱東吳國柱。被孫權稱為社稷之臣。

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採取驕兵戰術,數次敗於劉備。諸將都對其特別不滿,認為是一個無能之輩,數次大罵陸遜,陸遜不予理睬。終於到了酷暑季節。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雖然交戰不利。

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

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吳軍繼施火攻,火燒聯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

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孫權聽說後,說:“你當時怎麼不上告諸將不服從指揮約束呢?”陸遜則說:“我深受國恩,所負重任超越自己的實際能力。

況且這些將領或是陛下親信,或是我軍勇將,或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理當依靠來共同建立大業的人。為臣雖說笨魯懦弱,心中暗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居下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孫權聽後,大笑稱讚,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候。

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如此可見,陸遜不僅軍事指揮能力極高,而且還特別會隱忍。但是,為什麼在夷陵之戰大獲全勝後不追擊劉備呢?三國演義中為了捧諸葛亮,描寫了陸遜被困於八陣圖,最後憑藉幾匹老馬才得以出陣,而此時劉備帳下常山趙子已經趕到。

一槍刺死東吳名將朱然。致使陸遜大驚不得已退軍。然而真實歷史並非如此,朱然也並非被趙雲刺死。真實歷史而是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此時早已蠢蠢欲動。

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陸遜為防曹魏乘機襲吳,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而未行大舉追擊。黃權部被吳軍截斷歸路,被迫降魏。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陸遜朱然呂範早已整軍禦敵。大破魏軍於江陵。如此可見,陸遜退兵並非因為八陣圖,而是站在了更高更遠的地步洞察先機掌握全局。

如此可見,陸遜不僅軍事指揮能力極高,而且還特別會隱忍。但是,為什麼在夷陵之戰大獲全勝後不追擊劉備呢?三國演義中為了捧諸葛亮,描寫了陸遜被困於八陣圖,最後憑藉幾匹老馬才得以出陣,而此時劉備帳下常山趙子已經趕到。

劉備伐吳兵敗,陸遜追擊被困八陣圖,不得已撤軍,真相是這樣嗎?

一槍刺死東吳名將朱然。致使陸遜大驚不得已退軍。然而真實歷史並非如此,朱然也並非被趙雲刺死。真實歷史而是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此時早已蠢蠢欲動。

陸遜為防曹魏乘機襲吳,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而未行大舉追擊。黃權部被吳軍截斷歸路,被迫降魏。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陸遜朱然呂範早已整軍禦敵。大破魏軍於江陵。如此可見,陸遜退兵並非因為八陣圖,而是站在了更高更遠的地步洞察先機掌握全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