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樂的度過這一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度過這一生,有人說人生要有意義,有人說人生要成功,這個答案不錯,但是太過籠統,怎麼才算有意義?又怎麼才算成功呢?

在金錢上富可敵國?在權利上權傾朝野?在名望上婦孺皆知?

如果你覺得你的人生只是為了追求這些的話,那麼,出門右轉,成功學的課程等著你,畢竟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人各有緣,不能強結。因為人生觀的不同,你會覺得,我接下來講的內容,簡直是浪費生命。是的,在我的人生觀裡,生命就是用來浪費的。

日出東海落西山,喜也一天愁也一天。

既然是浪費的,就不如開開心心的浪費。

那怎麼才能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呢?

首先,要知道快樂來自於哪裡?

從心理學上說,快樂來自於願望的達成,和需求的滿足。

主觀上或者說在顯意識層面,快樂來自於願望的達成。

比如,想買一件新衣服,想換一部新手機,想去某地旅遊,想吃一頓大餐,等等。

但是很多時候,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現實無法滿足慾望,就變得很痛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除了生老病死,其他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痛苦。

所以,第一,消滅不切實際的奢望。至於怎麼消滅奢望,這個課題比較大,很多宗教都在追求所謂無慾無求的境界,而且很多宗教都對這種境界進行了包裝和美化,比如天堂,比如極樂世界,都是描繪得很美好的,都是要什麼有什麼的地方,可是,如果說想要物質上的東西,可以通過原子分解然後化合來實現,但是精神上的東西總是沒有辦法的隨便得到的,那最終謎底就只有一個,在那個世界的人,是沒有任何慾望的,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想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要什麼有什麼,但是真正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少之又少,這個後面還會說到。

有的人痛苦,是因為慾望太多,實現不了,但是生活中,還有一種人,恰恰是因為沒有慾望,而變得痛苦,這種痛苦,病理上叫做抑鬱,而這種沒有慾望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無慾無求,在宗教學意義上的無慾無求實際上並不是徹底無慾無求,而是包含著對世界的樂趣的無慾無求,而病理上的抑鬱卻認為世界是沒有任何樂趣的。

所以,第二,尋找生活中的樂趣,要學會自己找樂子,20年前,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鐘點工》裡有句臺詞“老年人吶,到老了,得自找有樂”,這個小品挺好,笑點多,又發人深省,沒事的時候可以多看幾遍,或者換句話說,人要時不常的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沒事的時候,多走走,多看看,360行,總有一行適合你,有人說,我要是能找到,也不會這麼痛苦,沒事,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客觀上或者說在潛意識層面,快樂來自於需求的滿足。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按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要消除貧困人口。

有人為了吐槽自己窮,就說自己2020年就會被消滅。

可是實際上,真的是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層面嗎?

國家說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不可否認,確實有因病致貧,大病無錢救治的。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的到了吃不上穿不上的地步了嗎?還是買不起iPhone?買不起lv?真的到了沒有地方住的地步了嗎?小時候都睡在外面嗎?還是買不起北上廣深兩室一廳?

行,如果真的吃不上穿不上,我聽說民政局有救助站,管吃管住。

所以現在人的痛苦來源,主要是愛與歸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在外打工的人,沒有歸屬感,空巢老人缺少關懷,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愛,外來務工人員,得不到尊重。

所以,第三,多和家人在一起。網上流行一句話,“我抱起了磚頭,我就抱不起你。我放下了磚頭,我就養不起你。”一方面,放下磚就真的養不起嗎?搬磚就一定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嗎?家附近就沒有磚嗎?另一方面,真的離開家去搬磚,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大到常人無法想象,這個後面還會說。

對於大多數城市上班族和學生來說,痛苦更多的來自於自我實現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人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作為一個群居動物,相對於獨居動物來說,非常需要社會的認可,來獲得生產生活資料,來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人類從小就喜歡被表揚,需要得到正向激勵。

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認為,所有的時間都要產生可以量化的價值。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當家長把學習成績當成唯一的考核標準的時候,那些在學習上沒什麼天賦的孩子,就全完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特別是在家長把衣食住行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時候,孩子就更是無法得到他人認可。所以,在網吧剛興起的那些年,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網癮少年”,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絡遊戲上,讓自己在虛擬世界中變得無比強大,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現在,在網絡遊戲裡,不充錢就沒法變強,所以,現在直播平臺上出現了大量作死視頻,直播懷孕生娃的,直播親屬葬禮的,花樣繁多,有的家長怕孩子學壞,對手機電腦把控比較嚴,直接製造了大量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

對於成年人來說,會做很多看上去沒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在本質上,都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獲得他人認可。

比如,買名牌包包,高檔手機,這些東西如果理性的想一想,並沒有多大的價值,帆布袋子裝東西也很結實啊,手機千八百塊的安卓機現在運行也挺快的,完全可以滿足生活的需求,那為什麼要額外花大價錢買高檔名牌呢?不就是因為拿出來的時候,別人會在嘴上或者心理誇讚幾句?有人會說,我買豪車為了充門面,這樣做生意的時候讓別人看起來比較有實力,沒錯,群居動物獲得認可,最終都是為了生存。而在人類社會里,越是相對閉塞的環境,攀比心理就嚴重,也是相同的道理。再擴大一個層面,一切想要“顯擺”的東西或者事情,都是為了獲得認可,從而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畢竟別人是否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或者擁有了某件東西,對自己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

這裡有一個小笑話,說有一位神父酷愛打高爾夫球。有一天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正是打高爾夫的好天氣,神父手癢難當,於是編了一個謊話向單位請假,跑出來開車去打高爾夫球。來到球場天氣正好,神父興沖沖的打起球來。天上的一位天使看到了這一切,便告訴了上帝,認為應該對這位神父施以懲罰,上帝表示同意說懲罰馬上會降下。這時只見神父揮杆打出一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長長的弧線直落50米外的球洞。天哪!一桿進洞,神父舉起雙臂歡呼起來。天使看到了對上帝抱怨說:“這算懲罰嗎?”上帝微笑著說:“不,你想想,他敢告訴誰?”

此外,阿諛奉承,本質上也是一種對別人的認可,樂於助人,有些時候也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但這些不屬於本文探討範圍就不細說了。

現在大都市快節奏的工作,越來越難滿足成年人自我實現的需要。因為所做的工作,經常被否定。

所以,第四,轉移注意力,降低需求層次,讓自己變得窮一些。農業,牧業,很少會出現被別人否定,不被認可的情況,春種秋收,時間到了就看見成效了,飼養動物,一年半載的也都能殺了吃肉了,偶爾遇到天災,就算是減產,哪怕絕收,也非人力所為,大家也都會相互安慰,相互救濟,共渡難關。坐在辦公室裡的人就不一樣了,一個方案,能不能通過,並不取決於這個方案本身,而是取決於甲方的領導,一個計劃,能不能通過,也不取決於這個計劃本身,而是取決於自己的上司,加班加點忙活一宿,乃至一天一週一個月,最後被全盤否定,這種心情,可能也就只有當事人能理解了,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參照第二條,給自己培養一個興趣,找到其他突破口,獲取那個圈子裡的人的認可,要麼乾脆辭了工作,換個行業,幹什麼不吃飯呢,再不濟,把自我實現的需要降低到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上,找個深山,蓋個茅屋,春種秋收。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心理上說完了,該說說生理上的了。人體畢竟是一個有機體,而作為有機體,其行為和情緒,無不是接受外界刺激後,通過內部激素和神經調節的結果。

你有否想過,人為什麼會思想,會有感覺,會對一些事物熱烈追求。這些行為某些方面有可能是我們身體內一些化學物質(大分子,小分子)在神經系統中的作用。比如多巴胺,腎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時,這些戀愛興奮劑就會源源不斷的分泌出來,於是我們有了愛的感覺,享受愛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暈,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是“多巴胺們”在發揮作用。多巴胺,它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從理論上來看,增加這種物質,就能讓人興奮及開心,但是它會令人上癮。根據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夠治療抑鬱症;而多巴胺不足則會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嚴重會令病人的手腳不自主地震動或導致帕金森氏症。

另外,人和人是有差異的,有的人反應快,有的人反應慢,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性子緩,有的人可以泰山崩於前而不亂,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則做不到。人和人的不同,一方面是由基因決定的,比如O型血的人大多衝動、自信、熱情、成功慾望強,B型血的人大多容易喜新厭舊、無法持之以恆,習慣唱反調、反其道而行。而A型血人責任心強,會確實遵守約定或規則。人和人的不同,另一方面是童年的影響,哈洛的恆河猴實驗不僅展示給了世人很多從未想過的問題,而且幾年後哈洛發現,與代理母猴共同生活的幼猴,成長並不順利。將這些猴子移出隔離的籠子,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這些猴子表現為不合群、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孤僻,呈現抑鬱、自閉的症狀;或攻擊的外顯行為;性成熟後不能交配等。具體表現在,這些猴子開始時表現出害怕和退縮,然而,當它們的恐懼變得習慣些,它們就會逐漸表現出尋釁和敵意;有些猴子出現類似自閉的症狀,如:不停搖晃、啃咬自殘等行為,毛茸茸的手臂到處是潰爛的傷口,血流不止,乍看之下,好像鮮紅的果肉,傷口很快發炎,有隻猴子甚至咬掉整隻手臂;這些孤立撫養大的猴子身上帶著抑鬱,自閉的症狀。所有的公猴子都失去了尋偶和交配能力,未能有下一代;有一半的母猴不能正常交配和撫養後代。後來,有18只母猴自願“結婚”了,有18只母猴子“強迫結婚了”。這36只“結婚”的母猴,僅有20只生了小猴子。這些母猴中,有一隻極其笨拙地喂自己的孩子;有7只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冷漠、毫不理睬;有8只毆打、虐待自己的孩子,有的母猴把幼猴的臉往地上摔,並在地上揉搓;有4只直接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其中一隻母猴咬碎幼猴頭骨。這些從小沒有母愛的小母猴,被證明也是沒有感情能力撫養後代。

上文說了,到很遠的地方搬磚,賺錢養孩子,的確給讓孩子的物質不再匱乏,但無形中,卻讓孩子的精神更加貧瘠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給孩子一部分愛,但是爸爸媽媽的位置,不光是在童年,在一生都是缺失的,就像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們改變不了基因,改變不了過去的童年。

但是明天依然有一部分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在生理層面讓自己變得快樂,一方面可以隔絕外界不良刺激,參照上面第四條,另一方面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

第五,改變生活方式。

(一)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熬夜。

熬夜的危害非常大,在物質上,熬夜會導致肝腎陰虛,最傷氣血,西醫上說是干擾免疫力,帶來疾病,身體得不到休息,就會容易出現糖尿病、不孕不育,甚至癌症等等。熬夜還會使體內的自由基增多,讓人老的更快一些。在精神上,熬夜會使精力透支,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熬夜的第二天,就會出現精力不足,甚至出現抑鬱、焦慮、神經緊張等症狀。因為該睡不睡的時候,腎上腺會收到信號,進一步分泌皮質醇,而過度勞累,導致過多的皮質醇,會讓人難以入睡,俗稱就是困過勁了反而不困了,此時體內開始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人就開始變得煩躁不安,易怒失控。

所以一定不要熬夜。

(二)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減少疾病,還能減肥,這個生理上的好處就不多說了,關鍵是對心理的影響,運動對大腦中樞神經有積極的調節作用,運動受大腦指揮且運動可以使大腦的中樞細胞處於興奮的狀態,不斷的增強腦細胞的活力和大腦皮層的調節能力,使大腦思維變得更敏捷靈活。此外,運動可以調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防止大腦神經過度緊張而起到消除負面情緒和減輕壓力的作用,而且運動後睡眠質量也得到改善,讓我們更有精力去面對生活和工作。

據美國馬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的研究者凱娜裡克稱:“鍛鍊只要不對一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干擾,就對身心健康有好處。但過多跑步跟吸毒一樣,會上癮。”美國科學家做過實驗,讓長期堅持健身運動的人停止健身運動,同時把日常體力活動降低到最低限度。試驗的第二天起,被測試者開始變得緊張、焦慮、沮喪,但恢復運動後,他們的消極情緒得到消除,又變得愉快起來。

研究認為,運動可以促使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人在運動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人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能神經釋放遞質,分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

而跑步是產生多巴胺最有效的方式,人們在運動的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當人們的訓練達到一定的基礎上,很容易進入興奮的狀態。跑步時,多巴胺增加;跑步後,多巴胺分泌量還保持一定時間的增長。多巴胺同樣影響著我們的神經,使跑者產生幸福的感覺,對於這種情緒的感受也會讓很多人對跑步越來越上癮。

此外,一些有趣的研究結果顯示,購物帶給人的愉悅心情也與多巴胺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購物能夠刺激大腦的主要區域,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對購物收穫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濃度上升,甚至超過了實際收穫時的興奮,於是即使是隻逛不買,或者搜尋降價打折都會令人感覺很有樂趣。反而有可能當時買了一件覺得十分喜歡的衣服,拿回家卻束之高閣,那是因為當購物完成之後,多巴胺的濃度會迅速下降,看到這件衣服的時候也不再有當時興奮的感覺,所以很多女人的衝動購物,也許罪魁禍首正是搗亂的多巴胺。

(三)練習瑜伽。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1)調身的體位法,醫學研究者早就發現,伴隨著每個吸氣神經系統都更多傾向於多一些交感神經激活,心率傾向於提高;伴隨著每個呼氣,神經系統都傾向於多一點副交感神經激活,心率傾向降低。如果一個人吸氣和呼氣的時候心率差別變化大的話,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心率變異性,心率變異性越大越好;因為這樣就意味著既可以集中精力有效處理事情,但是同時又不被交感神經控制;用人話說就是你抗壓性好,可以緊張起來但也容易放鬆。往往是心率變異性差的人比較容易因為壓力而導致相關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系統疾病或者抑鬱。

很多醫學研究結果都證實了瑜伽練習可以改善心率變異性和幫助減壓和抗壓,第一項這類研究的論文發現一組練習了6周哈他瑜伽的人有明顯的副交感神經的激活,和跳團操人的對照組相比,團操組心率變異性沒有變化,但瑜伽組有明顯的心率變異性提高。第二項研究的文章建議說只要單次的瑜伽練習就可以讓神經系統更加靈活和平衡。從科學到經驗,我們都可以得出結論:瑜伽練習可以讓人更加放鬆,神經系統更加平衡。

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瑜伽練習如果把體式的挑戰當做了壓力源,效果就會恰得其反。如果瑜伽練習變成征服身體,戰勝體式,不僅副交感神經得不到激活,體力上的挑戰反而激活了交感神經的全面反應模式。

(2)調息的呼吸法,要特別注意瑜伽練習中的身體層面的調整要用穩定的呼吸,頭腦的冷靜和意識地專注來應對。特別是進入體式後的幾個呼吸,這時候需要關注呼吸的質量,用體式來訓練身體在一個緊張壓力的狀態下保持冷靜。而瑜伽調息法是一種呼吸技巧,為腦部提供更多氧氣,令整個精神狀態變得平靜和積極。它甚至可以在縮短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的同時,讓頭腦保持清晰穩定。

(3)調心的冥想法。

在生理上,冥想是很好的靜養保健方法,近年國外醫學專家強調,深思遐想可以預防乃至治療多種疾病,比如像癌症、艾滋病、心臟病等,通過冥想可以達到治療和康復作用。荷蘭的一項醫療調查顯示,沉思冥想者比不善此舉者的發病率要低50%,在染上威脅生命的重病率方面要低86%。有人已將靜思冥想作為一種治病方法,發現此法對老年性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症等療效更佳。即使是健康人,經常沉思冥想也可以消除疲勞,有益於左右腦平衡使用,給人的機體健康“充電”。專家認為,冥想法對免疫系統的系列化物質可起著良性的促進作用,從而提高人體抵抗力,達到和預防疾病的功效。

在心理上,冥想是降低皮質醇並促進放鬆的最好和最簡單的方法之一。

冥想會實際上的改變你的大腦,提升你大腦的各種能力。

這是來自哈佛的莎拉博士所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八週的冥想課程,能提高你大腦三個重要區域的灰質含量。

①海馬記憶體和額葉。這個部位主要負責你的學習能力和儲存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記憶力。

②後扣帶皮層。這個部分是負責控制你思緒遊蕩的能力。

③葉頂聯合區,就是我們大腦的道德輪盤。這個部分是負責我們的同情心和憐憫心。

冥想不只是加大我們大腦的重要區域,同樣的研究還發現,八個星期的冥想會減少大腦是杏仁體的細胞含量,而這個大腦部分是負責害怕、焦慮和壓力的。

加州大學的神經實驗室發現,長期冥想者的大腦皮質皺褶的數量比沒有明顯的人還要多,而皮質皺褶是負責大腦以更快的速度進行信息處理、決策制定、記憶形成以及注意力的功能。

研究發現,如果每天只進行10分鐘的冥想,你可以顯著減輕壓力並減少焦慮。每週一次冥想一個小時,持續七週的人有效地減少了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的情緒障礙。另一項研究發現,參加僅4天的冥想會導致血液中血清皮質醇水平降低,這意味著壓力下降。另外,冥想會增加血清素(愉悅的化學物質),讓你感覺良好並改善你的情緒。那些處於高壓或抑鬱症的人通常血清素水平較低,已經發現,冥想可對調節情緒至關重要的腦回路起到改善作用。

此外,冥想能夠降低的壞情緒包括憂鬱、壓力和焦慮。一個加州大學的研究,對曾經擁有憂鬱症的病患者進行冥想練習,他們也發現冥想能夠降低病患者想太多以及自我信念功能失調的障礙。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冥想和抗憂鬱藥物有類似程度的治療效果,很有效的治療憂鬱症。他們讓有壓力和情緒低落的受測人員接受冥想練習,結果他們都表示內在的幸福感都有所提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綜合研究發現,冥想對焦慮和抑鬱症狀有減輕作用,類似於抗抑鬱藥物!

關於冥想的好處就已經有超過3000份的研究報告證實,這裡就不再過多說了。

(四)最後實在不行了,該吃藥就吃藥,但是這個藥,包括但不限於醫生開的藥,煙,酒等。雖然藥物可能會有依賴性,比如吸菸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感到開心及興奮,卻會讓人上癮。但是在無法改變基因,無法修補童年陰影也很難改變現狀的情況下,也不是絕對不可取。

最後,無論如何,別人都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夠救自己,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吧,改變自己,改變心情,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