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不要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以前的一些地区农村家庭当中,家里的老人依然健在,可是却早早的准备好了棺材放在家里。这是为什么呢?

“未言生,先言死”一直都是中国人共有的一个情结,喜欢在年老健康的时候先考虑自己死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生前为自己准备棺材或者墓地之说。在以前的农村家里不少人家都有提前准备好棺材或者准备好买棺材的钱,这也就是俗称的“棺材本”。

这其实是部分农村地区的一种风俗,自己给自己准备好棺材放在家里,准备这棺材并不是想要早点死,而是告诉人们,自己已经对死亡这件事能够坦然的面对了,是对生命的敬重。

我还要不要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但是,在现在可不行咯。

为什么?

第一,《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经营性墓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则属于墓地经营者,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只能和墓地经营者构建有期限的租赁关系。

另外《殡葬管理法》明确规定,中国不承认经营性墓地的永久使用权,从1992年到1998年,民政部和国务院陆续提出了,公墓管理和殡葬管理条例,正式明确了:“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则上以20为一个周期”。

墓地使用期二十年到期了以后怎么办呢?

如果不续费,很大可能会面临被清退的问题。也就是说,生前越早买墓地,过世后墓地的使用期越短。

我还要不要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买家购买公墓需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出具死亡证、火化证等证明;年满80周岁;医学上认可身患绝症的病人,如恶性肿瘤、癌症、艾滋病等。各种购买条件限制了无法提前准备身后事。

第三,许多地区已经多年无新的公墓用地批复,也就造成了每年的死亡人数大于现存的公墓数量。拿上海为例,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户籍人口,已达到2301.92万人,60岁及以上人数,是346.9655万人,每年死亡人数在12到15万,而上海剩余墓地则不足10万穴,且上海已经有20多年没有核准过新的公墓用地。

在苏州墓地限购之前,每逢清明苏州市的公墓就有十车就有九车来自上海;但在17年底,苏州严格执行的墓地限购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上海人面临一墓难求的局面,这也就造成 如今沪上普通公墓,双穴价格大致在二十万左右的天价。

我还要不要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天价公墓加上墓地的短缺,更是让我们没办法提前准备身后事。

但是担心身后事的有没有其他办法?

当然有的,国家在推动殡葬改革的同时也在尝试新的殡葬形式,在许多地方设有殡葬改革试点。在试点内,许多寺庙为了响应国家绿色殡葬改革,将古代只开放于达官贵族的福位面向广大群众开放。只需要向寺庙捐助小额善款用于修缮寺庙,就可以获得寺庙回赠的永久使用权的福位。福位可以用于供奉佛像、信物、排位、灵骨等。

所以啊,也别想着生前准备身后事了。尽可能的让子女尽孝,过世后让子女将灵骨供奉在寺庙里边,既可以享受古代“入宫为贵”的待遇,又可以受佛法庇佑,护佑子孙太平。

想了解福位,搜索关注“义工平台”微信服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