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幫扶路上奇聞軼事


我是浙江麗水市的,這裡的“紅白喜事”的份子錢是比較高。結婚的最低要1000,白事的最低要500!所以我比較悲劇,有一次,一個月我經歷了6次,導致一個月吃泡麵,唉…



現在的農村,婚事和喪葬都算是比較大的事了,因為這兩件事都是會彙集很多村民的,平時的農村一般都是很少見到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這兩件事還有一個更為簡單的說法,就是叫做“紅白喜事”。可能很多人對於這一個叫法是有些疑惑的,因為結婚是喜事沒錯,可是喪葬也是喜事嗎?


實際上,“紅白喜事”這一叫法由來已久,很早的時候就是這樣叫的了。在古時候,人們認為60年就是一場輪迴了。也就是說能夠活到60歲就已經比較不容易了。畢竟那時候的醫療技術以及生活條件都是比較差的,不像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都達到了很高的70多歲了。古時候能夠到達60歲,那麼幾乎都是已經沒有什麼遺憾的了,這個時候離去也不會讓人感到如此的悲傷,這樣的狀態反而值得慶祝。


而這樣一直沿襲下來,人們也就跟著這麼叫了。也是為了能夠圖個吉利,希望自己的親人在離去時,已經沒什麼遺憾,是高興的離開的。自然也就會稱為“喜喪”。而農村一般在舉行“紅白喜事”的時候,都是會請同村的其它村民來幫忙的,因為不單單是要在舉行“紅白喜事”的那一天比較忙,其實在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比較繁瑣的。所以說要是人少的話,是很容易忙不過來的。這其實也是反映出了農村人民都比較熱忱,並且鄰里之間有著較好的關係,經常互幫互助。

可是,這幾年有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幫忙白事的人是要比幫忙紅事的人多的。老農是這樣分析的,2個原因。即便都是大事兒,可是白事在大家的心中是更為重要的。喜事一次趕不上,以後還是能夠見到面的。然而白事算是對於逝者最後的送行了,以後再也見不到了。這個時候就連平日裡與逝者有矛盾的人,都會主動來為其送完最後一程,之前的恩恩怨怨也就在風中散去。更不要說那些本來就受恩與逝者的人了。

其次,結婚的時候是不用擔心沒有人前去幫忙的。因為喜事的時候,幾乎都是會很早就要通知自己的親戚以及朋友的,不論是否熟悉都是要通知的,來的人自然就會多一些。而且有的人現在就連婚姻的酒席,都是在酒店中辦的,自然就不用擔心沒人幫忙。可是喪葬的時候,是不會通知那麼多人的,來的人幾乎都是臨近的村民,而且需要幫忙的事情也要多一些。所以大家都會比較主動並且及時的去幫忙。




小范草堂


隨禮嘛,當然是隨意了。

在我們肇慶農村,親戚間互相唱喜酒都是雙方商量好買什麼東西,一般主人家要貴點的東西都會給客人補貼一些錢。

近些年來,很多人也流行起來在酒樓擺酒席,送東西也改成送紅包了。但也沒有硬性規定,通常的一百到五百吧,一般主人家都回禮的。

反正,在我們這邊,辦酒席別人來捧場是給自己面子,人越多越好,隨份子錢嘛看各人心意咯,現在人家隨你多少錢,等人家辦酒席,自己又給回他多少錢,如果時間過了好幾年,一般都會給多一點點,因為物價漲了嘛!

如果自己收到邀請,沒時間去參加的,是不用包紅包的,當然,也可以給,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微信發個小紅包表示下心意即可,通常是6.66或8.88或13.14等等。

說實話,路茫是不喜歡去吃酒席的,除非是整家人都去親戚家吃酒席。

人生路茫茫,何處是歸途?我是路茫

總之,邀請別人吃酒席是好事,不能給別人帶來太多的經濟負擔。

此上是路茫這邊的隨禮情況,你那邊是什麼情況呢?











肇慶路茫


這大概分三種情況:


一是本門近族標準較低。在農村,一個村落中一般同姓人都是族人關係,有的由於人口多,又會分成幾個族系,其中的一個族系,我們這稱為本門近族。本族誰家有紅白喜事,大家以戶為單位,統一隨禮標準。以我老家本門近族為例,1989年我結婚時,每戶隨禮2元錢,到了1994年左右提高到了5元,後來10元、20元、30元、50元,因隨禮標準低,誰家有事擺桌就會賠上很多錢,一段時間內,除兒子結婚,其它事情干脆不再通知族人,只通知最親的和親戚朋友。直到今年上半,統一升到100元標準,並規定凡事都必須要全待客。


二是近親隨禮的標準偏高一些。本門近族的人多了之後,肯定要出現新的分支,像同一個祖爺,為最親,有紅白喜事時,要比本門近族的隨禮要多。例如我們同一個爺的共有三家,我們之間目前隨禮的標準是200元;而俺親弟兄三人之間,目前隨禮的標準是500元。

三是村上的朋友關係隨禮標準相對較高。朋友關係中,像我們這些60後以上年紀的,朋友關係較早的,標準相對會低一些,我的朋友圈中,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也有500元的。而年輕人隨禮的標準就會高一些,最起碼是200元標準,500元屬正常,也有的上千元。


心累力乏


我們老家是河南南陽桐柏的,最近幾年我們那裡紅白喜事隨禮是越來越高,並且喜事越來越多了,直接導致有很多家庭都開始吃不消了,隨禮成了一年中的大開支之一了。

記得小時候紅白喜事很少的,真的只有婚喪嫁娶才會辦事的,現在不一樣了,除了婚喪嫁娶,買房子搬家的,孩子過生日的,學生考大學的,老人過壽的都成了大喜事,大擺宴席收禮金!

再來說說禮金這一塊,我記得小時候禮金是很少的,大家過去真的一種心情,白事主要是去幫忙以及送一送逝者的!紅事那真的是為了過去捧場,圖個熱鬧喜慶的!我是一個八零後,記得最早鄰居之間都是拿十塊,表親戚也就三十,再親的像舅舅,姑姑,姨,叔伯也就五十,我小舅結婚我們家就拿了五十塊錢,我還記得呢,後來隨著條件越來越好,物價越來越高,就開始慢慢上漲,現在鄰居之間最少都是二百了,表親最少也都是五百了,再親一點的,像舅家表弟今年剛考學待客,直接就兩千了!真的是不得了,平時經常聽到大家說,現在開支不得了,一年送禮都得好幾萬!

禮金越來越高,但是氛圍是越來越差,以前人們辦事都是在自己家裡,請的鄉間廚子,親朋好友幫忙買菜,洗菜,打雜等等,飯菜真的很好吃,現在人們主要都是為了收禮了,很多都是一年都在外,只有辦事回來,所以也不在家弄了,直接在酒店,人們也是快到飯點去酒店這個禮,吃幾口就早早走了,因為飯點的大桌吃著真是沒什麼好吃的,我們那裡人一說酒店待客,都說還不如在家吃,一點氣氛都沒有。白事除外,白事還是必須要在家裡做的,!

這就是我們那裡的情況,網友們你們那裡怎樣呢?





農人勇哥


在我們這,安徽北部的一個小鄉村。在鄉村鄰里之間,紅事和白事是不一樣的,以前經濟困難同村之間同姓氏是一百元。其他的是不收的,就算你去隨禮也不收的。我們這叫做不待。現在條件好了,最低是兩百元。關係近的小夥伴可以是五百也可以是一千。白事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叫兌紙份子,沒家是十元錢,要全到。因為白事牽扯的事務多,鄉里鄉親要去幫忙。那至於親戚紅白都一樣吧,現在都是隨五百吧,親兄弟姐妹之間的喜事要多想吧,像我弟結婚,來寶寶我都是隨兩千。大概就是這些吧!農村人講究的多,面子,排場等是很複雜的,且隨禮是擺在桌面上的,多少很有意義的。怎樣說呢,俗話也是說,隨禮等於借錢花,多少都要還的。






俗人阿進


各地風俗習慣不太一樣,不同人群也不一樣。我們村裡如果不是本家人,紅事50元,百事5元或者10元,我們這裡白事不坐席。要是本家人,紅事100元,白事20元,要是關係好的可能紅事會出到300-500,百事也得100元。年輕人隨的普遍偏高,三四年前我的發小結婚我都隨到500了,百事也得100元。親戚之間隨份子,紅事500左右,百事100-200。


順子聊農業


在我們這裡的話,以前是100左右,到200,現在隨禮最少都要300元開始,我結婚的時候都是100的,現在回禮都是要300,還有親朋好友看論事,一般都是最低500開始,多一點就是就是幾千,幾萬,這樣子!


農人楊馬長


每個地方可能不一樣,據說有個別地方的白事不收禮金,只收點花圈禮物。

而我們那個地方的紅白喜事,一般鄉鄰是100或者200,捱得近的鄰居一般是400左右,親戚之間就不一樣了,至少也是1000,也有2000至3000的。每到過年的時候,送禮都有些怕了,但還是得送啊,在我們那裡別人家有事,漏一次不送,下次你家做事別人就不來了。

如果有那麼一天,互相都不實行收禮金該有多好啊!


農村阿均


關於紅白喜事隨禮的問題我們一般分幾種情況,都是隨當地的風俗做的。

1 鄉里鄉親的鄰居們,一般都是50--100元,最多兩百元。我感覺我們老家還是可以的,不高。

2 同族的親人,一般100--200,基本不超過200。

3 自己在外面混的朋友,這個就有一些高了,200--600,高的要1000不等,隨個人心意。

4 再貴的就是老婆娘家的小舅子結婚生孩子了,少的2000--5000,多的10000--20000,有的小舅子姐姐妹妹多的,光結婚生孩子就能搞好幾萬。

這都是根據當地風俗來改變的,前10年前比這低一倍,現在這幾年才漲上來,我們農村年輕人下學完一般都出去打工了,打幾年工回來結婚,然後再出去打工,老家鄉里鄉親的份子錢都基本沒有隨,這兩年感覺回老家鄉里鄉親的親情薄了好多,生活形式所迫,估計以後都去城市買房了,以後就像城市裡一樣,鄰居之間半輩子都沒有什麼交集。








羅姐農家院


實話說,這樣的事情還是要看各地的生活條件和習慣了,我們這裡一般都是200元左右。籌辦紅喜事的多為婚禮,通過這幾年反對大操大辦的管理,上大學、喬遷等活動基本上都不搞活動了,最多隻是家裡的直系親屬參加,社會風氣確實有了很大改觀。

紅喜事大多都在酒店進行,主要活動就是宴席了,我們這裡的宴席每桌大概在1088--1888元左右,一般做10人,參加活動的人都會收到一份回禮,通常是一包糖果加一包中華煙(約60--80元左右),辦喜宴通常情況下收到的隨禮錢很難保障開支。

白喜事自然是指喪事了,一般在喪者第二天前去弔唁,普通情況隨禮錢差不多也在200元左右,城裡人一般在殯儀館舉行,參加弔唁的也會收到一份回手禮,一般是一條白毛巾(屬孫子重孫輩是紅色毛巾)、一隻碗、一包煙(約40--50元左右),參加弔唁的重要親戚在喪者第三天上午火化時都會來送行,喪者家庭會安排午餐。鄉下絕大部分是在家裡舉行的,喪者家庭需要請“山人”(主持喪葬儀式的人,也有說是道士)主持整個活動,還要安排第二天三餐伙食,參加弔唁的一直要等到傍晚時分“山人”主持完“堂奠”儀式才可以回去,鄉下的回手禮通常是白老布三尺(屬孫子重孫輩是紅色毛巾),碗一隻,皖煙一包(約30--40元左右),第二天上午都要趕過來參加喪者火化和入土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