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其实,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咱们推行的要早的多。

上世纪50年代,印度尼赫鲁政府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还上升到了“国策”层面,育龄妇女可以在指定地点领取避孕药品和工具,同时开足马力,大搞以各种“少生育”为主题的宣传。此项国策后来被印度各届政府承接,延续至今。

印度喜剧电影《海报男孩》讲的就是三个男性的合影被印在了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用来宣传计划生育的海报上——男性结扎好处多,从而引发的一连串蝴蝶效应。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电影海报

这部电影也反应出,从宣传计划生育到男女平等,印度政府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的政策,算得上比较用心,只不过折腾半天,仍然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实际上,早在印度独立前,印度人民超强的“人口生产能力”就曾给英国殖民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殖民时代的最后一次饥荒中(英国人在收成减产的情况下坚持出口印度粮食,导致数百万英属印度原住民人饿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轻蔑的评论道:“印度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如果有没有饥荒,印度人会像兔子一样繁殖,那将是全世界的不幸。”

几百年来,日益庞大的人口,让南亚次大陆不堪重负。独立之初,印度的人口学家们就拿出200年间30次的印度饥荒作例子,认为国家必须赶紧控制人口增长,否则将会成为沉重的粮食、资源负担,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极限,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于是,1952年起,印度在中央和各邦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始实施推广计划生育政策。

不过,跟咱们曾经的强制性手法不同,印度的计生政策明显温和的多,主要以劝导和物质奖励为主,并未施加强制性惩罚措施。

比如,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利用媒体宣传小家庭。全国范围内设置绝育站和计生用品领取点等等。

下图宣传海报的场景,是不是咱们也似曾相识。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印度家庭卫生和福利部(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宣传画

然而,面对政府苦口婆心的劝导和各种铺天盖地的宣传,老百姓却并没有怎么把“计划生育”往心里去,人口生产一点都没耽误过。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这很大程度上跟印度的宗教、社会传统和选举制度有关。

印度几乎是个全民信教的国家,人口比例占了83%的印度教徒讲究轮回,对人工干预“轮回”的绝育活动非常抵触;而第二大宗教,覆盖了13.4%的印度穆斯林人口,本身的教义就鼓励多生育,反对堕胎,而且出于对印度教徒的不满情绪,他们一直渴望多生育,来扩大人口规模,增加自己民族的筹码;此外,其他的锡克教、拜火教、佛教徒和基督徒等众多“有神论者”,对计划生育这套,也都相当的反感。

更要命的是,印度种姓制度和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传统。

客观看,印度生儿子的劲头,可是比咱们这边“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还要足的多。

在印度,越是中下层和偏远地区,男性光棍越多,当然,这个情形跟咱们中国类似,但原因倒是各有不同。

印度的光棍男,更多的是种姓制度的产物。女性需要找同等或者高于自己种姓的男人。一旦女性嫁了比自己低种姓的男人,可不是“下嫁”这么简单,生下的子女,就会被定义为“贱民”,在印度教里,连去“轮回”的资格都没有。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这样,女性出嫁往往被认为具有了“高攀”性质,自然要支付高额嫁妆。所以,在印度,女方在结婚时,需要举全家毕生之力,支付高额嫁妆,比咱们这边的彩礼压力还大。有女儿的家庭如果不想因为嫁闺女“倾家荡产”的话,必须得搭配着生儿子,好拿儿媳妇的嫁妆来嫁出自己的女儿(跟东亚大陆的习俗正好相反,呵呵)。

这么一来,在高额嫁妆的压力下,本来贫苦的低种姓阶层多不愿意生养女孩,而是选择堕胎或者溺杀女婴,舍不得闺女性命的,就得拼了老命多生儿子,这样嫁闺女才能有保证。

此外,除了养育男女的成本考虑外,印度的社会风俗也是减分项。比如,一个家庭要没男孩的话,那么所有家庭成员就会受到耻笑和鄙视,低人一等;甚至在印度教教义中,父母身死后,必须由男孩为其点燃火葬柴堆,否则死者的灵魂将不能升天。在印度,“祝你生个女儿”,长期被认为是最恶毒的“诅咒”。

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中,真实还原了公开溺杀女婴的场景。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此情此景下,在印度广大中底种姓人群中,适婚女性非常少。导致大量低种姓、低收入、地文化水平的“三低”男人,找不到比自己更低或者同样种姓的女性,成了择偶竞争中的淘汰对象。印度的新德里也由此成了“强奸之都”。

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中,寂寞难耐的男性,只能塞上两个橙子,男扮女装,自娱自乐。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说到这儿,肯定会有人问,中国也重男轻女,不也让政府强行矫正的差不多了吗?印度独立的时间比咱们还长了两年,政府怎么不下功夫让大家“文明开化”呢。

这就得讲讲印度那套从英国爸爸手中接过的“民主政治制度”了。

印度沿用的是类似英国议会制的选举模式——公民投票选议员,获得半数以上议席的党派就是执政党,其党首自动成为国家一把手。比如现在的莫迪总理,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打败了国大党,拿到了多数选票,莫迪就成了印度最说了算的那一位。

这样,既然要人民选你,你就得先让老百姓认同你才行,他们热衷于“人口生产”,你偏偏拦着不让生,弄激化了,小心下届人家不选你。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人人都要投票的印度选举制

这方面,印度老一辈政治家的经历很说明问题。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印度因为引进了杂交水稻,粮食产量大增,人口压力一时间缓解了不少。然而,印度政府很快发现,生产力的提升,很快就被激增的人口给抵消掉了。

于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英迪拉·甘地政府陆续把计划生育宣传纳入了学校的必修课,还以官方强制手段,推行大规模绝育手术,主要是针对男性的输精管结扎。

这些强制性政策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门还乱扣罪名,威胁那些不愿意绝育的公务员。

结果呢,1978年,人民党利用水涨船高民怨,成功扳倒了从未失手过的印度国大党。

此后,印度再没有哪个党派和国家领导人敢用强制的形式推进计划生育。印度版的“计划生育”又重回到了之前的劝说和物质奖励的轨道上来。

进入本世纪,印度政府开始加大了计生方面的大物质刺激。比如,当今的印度育龄女性,接受绝育手术后,能获得1320卢比(约20.5美元)的补助,比当地人半个月的工资都高。当然,吸取教训的印度政府一直强调,该手术必须要在妇女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在“可观”的奖励刺激下,不少人还真主动选择了计生手术。

南亚版的“计划生育”为何没能拦住“生生不息”的印度人口

然而,问题又来了,由于腐败体制和技术的拙劣,很多印度妇女为了补贴接受了手术,最终等待她们的却是伤口感染的后遗症,甚至因失血过多,或者并发症引发的休克死亡。

比如去年3月,恰蒂斯加尔邦一共有86名妇女接受结扎手术,一周内就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死掉了15人。最后的调查结果是:当地免费派发的药因为相关部门吃了“回扣”,是假药;而执行手术的医疗设备根本没进过消毒处理,甚至有的都生了锈.....

总之,施行“劝导式”计划生育的印度,“生生不息”的人口增长状态,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人口量大,并不代表着就等于拥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质跟不上去,那属于负担。所谓的印度“人口红利”,实际含金量并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