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日漫中一句中二的"德意志科技天下無敵"讓人們對德國的科技發展留下深深烙印。而在現實中,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黑科技屬實不少,部分產品甚至交付部隊使用。接下來要說的德國道尼爾公司出品Do 335"箭"式戰鬥機,不僅外形奇特,而且一度作為飛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槳戰機,首次配備了彈射座椅!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二戰的不斷髮展極大地催生了各國軍事航空科技的進步,戰鬥機飛行速度從戰爭初期的不到500千米/時迅速提高到了650千米/時左右,已經接近傳統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構型的極限。由於Me 262型噴氣式戰機成熟度不高,德國科學家決定繼續挖掘螺旋槳佈局飛機的氣動設計極限。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早在一戰時期,大名鼎鼎的道尼爾公司創始人克勞德·道尼爾就對螺旋槳式飛機的速度極限進行了探索,最終發現在功重比一定的條件下,決定戰機速度的最主要因素並不是動力大小而是迎風面積。實際上,裝備大功率發動機的雙發戰機速度並不比單發輕型戰機高到哪裡去,有時甚至處於劣勢,這更加堅定了道尼爾的理論。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隨著戰爭的進行,1940年道尼爾公司製造了一架樣式奇異的飛機——機身前後各裝備一臺發動機,分別提供拉力和推力,相當於在保持迎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獲得了兩倍的推力,進而極大地提高了飛行速度。1942年5月,道尼爾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德國空軍的青睞,獲得了Do 335的正式代號,綽號叫做"箭"式。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由於德國空軍給道尼爾公司的要求是設計一款重型戰鬥機,因此"箭"式的外形要比廣泛裝備的Me 109大得多,空重超過5噸,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達到了8.5噸,而且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Do 335"箭"式戰鬥機採用單座設計。為了進一步減小阻力,"箭"式的機身採用了流線型設計,座艙與機背融為一體,在保證前向視野的條件下儘可能縮減橫截面積。"箭"式安裝了兩臺戴姆勒·奔馳公司的1750馬力活塞式發動機,採用了對置12缸引擎,進而減小了發動機直徑。一系列減阻增推設計使得"箭"式的飛行速度達到了765千米/時,是活塞式螺旋槳飛機中最高的!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如此之高的飛行速度,給飛行員的安全跳傘帶來的極大的挑戰。即使飛行員在飛機故障後成功離開了座艙,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成為了威脅飛行員生命的最大挑戰。因此,道尼爾公司為"箭"式配備了全世界首臺彈射座椅,更是在試飛階段首次完成彈射試驗的飛機。"箭"式的彈射座椅依靠12Mpa的壓縮空氣作為彈射動力源,彈射時飛行員需要先拋掉座艙蓋,然後啟動按鈕即可彈射出艙,待座椅姿態平穩後拉開降落傘,彈射座椅自動與飛行員脫離。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雖然從今天的角度看"箭"式的彈射過程較為繁瑣,不過在當時已經是最簡化的了。不僅如此,道尼爾公司還在螺旋槳和尾翼後方都安裝了爆破炸藥,一旦飛行員決定彈射後這些炸藥自行引爆,確保了飛機部件不會損傷到飛行員。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1943年末,首架量產型Do 335V1號亮相,機頭安裝了一門30mm機炮,兩側機翼各有一門20mm機炮,機腹最多還可掛載一枚1000公斤炸彈,火力十分強勁。不過此時的納粹德國早已日薄西山,根本無力採購這種價格昂貴、工藝複雜的重型戰機。"箭"式直到1944年7月才正式交付部隊,數量僅有幾十架,面對盟軍成百上千架戰略轟炸機編隊無異於螳臂當車。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箭"式暗淡的服役生涯中沒有一架擊毀戰果,反倒被盟軍戰機擊傷過,最終憑藉高速優勢成功脫離。二戰結束後殘存的"箭"式被盟國瓜分,甚至到1976年還公開亮相過航展。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