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王堆汉墓墓主的名字“避”被误读成了“辛追”?


2019年考古圈大事——辛追夫人其实应该叫避夫人!

说起我国的古墓,最有名的一个便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在马王堆,出土了很多重要的陪葬品,对我们了解汉朝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马王堆的一号墓,则出土了保存最为完成整的一具女尸,这就是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刚刚出土时,身体十分新鲜,外形上完整无缺,全身柔软有弹性。除了眼睛突出、舌头外吐等变形,辛追夫人兼职就像刚死的新鲜尸体。这是世界考古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保存良好的女尸,而之后发现保存较好的女尸,都被称为“马王堆尸型”。

辛追夫人出土于1972年,是汉朝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经过对辛追夫人的尸体解剖,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血型、生前疾病,以及死因。毫不过分地说,辛追夫人是我们现代人对汉朝女人最为直接的认识。

到2002年,辛追尸体出土20周年,我们用现代科技对辛追夫人生前状态进行了恢复,制作出了四个不同年龄时期(7岁、18岁、30岁、50岁)的复原面相标准图,现代人第一次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近距离接触这位汉代美女。

因为辛追名头太大,俨然就是考古界的女神,人们开始把他搬上荧幕。电视剧《大汉悲歌》中,左小青饰演辛追。电视剧《大汉巾帼》中,蒋勤勤又饰演辛追。辛追夫人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湖南博物馆新馆建立后,辛追夫人遗体又再一次前移到了新的地下寝宫中,这位老太太,享受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了。据湖南博物馆介绍,在现代科技的保护下,辛追遗体能够完好保存上千年。

可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辛追夫人有可能被误读,他的真名应该是“避”。2019年第41期《三联生活周刊》有标题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迟到的解读与颠覆》一文中有关于马王堆汉墓新闻的重大披露,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近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通过对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墓主的名字并非辛追。文字学家通过对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证,认为一号墓墓主应该叫‘避,此前是因为发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误读成了‘辛追’。”

《三联生活周刊》这一说法,是对辛追夫人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主流考古界的一致认同。辛追夫人遗体的保管和研究方面,主持的肯定是湖南博物馆和长沙的各种考古机构,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同,辛追夫人有可能真的直接改名为“避”。

《三联生活周刊》还讲了,根据马王堆出土的《相马经》,讲到好的马速度可以超过乌鸦,所以著名的甘肃铜奔马,脚下踩的有可能是一只乌鸦。铜奔马是我们的国家旅游城市标志,还曾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铜奔马脚下的那只小鸟到底是啥,一开始是燕子,叫马踏飞燕,后来认为是隼,所以改名铜奔马,现在又说它是乌鸦。考古工作人员还真是辛苦啊!

考古工作就是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其实就是考古工作进步的基本路径。我们小时候历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司母戊鼎”后来不是也改名为“后母戊鼎”了吗?

期待考古事业继续进步,给我们带来更加新鲜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历史知事


话说在1972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文博圈的大事儿,那便是发现了举世震惊的马王堆汉墓,在这个未被盗掘的汉墓中,自然是出土了巨多的文物(包括各种丝织品,帛画,帛书,漆器等等)但是这些文物在开启墓主人棺盖的一瞬间,马上变的黯然失色了,这究竟是为嘛?!

答案是,在开启棺盖后,发现2000多年前下葬的墓主人竟然完完全全没有任何腐烂,就和刚刚下葬一个样,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要知道虽然埃及的木乃伊也都保存下来了,但是大家要清楚,那是需要把人进行彻底的防腐后(感觉和熏肉差不多)制成的干尸!咱们这个是没有做任何防腐的湿尸!换句话说,两者的差距是十万八千里。马王堆女尸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神话!


后来在发掘的过程中,逐渐的出土了证明女尸身份的东西-印章,见下图

从这件印章中,专家认出上面是三个字-“妾辛追”,所以也叫她为辛追夫人,后来他老公的身份也逐渐清楚,为西汉初期长沙王丞相利苍,这样这个大墓的人物考证基本就尘埃落定了,但是在不久,竟然出现了一个大新闻,有人说,印章上的文字误读了,根本不是妾辛追,而是妾避,也就说,辛追二字应该是一个字,也就是避字。(见下图)


笔者看来,目前这只是一个假象,还没有盖棺定论,毕竟就像有些网友说的,叫了几十年的辛追夫人,突然一下子要改名成避夫人,我们从心理上还是不能接受啊,也有些人说,如果发现了错误就及时改正,未尝不可,这样可以至少可以给后代留下正确的考古信息,这个风波到此,笔者也想问问大家,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一下。


老猪的碎碎念


这可以说是近期的一件大事了。

如果辛追夫人的名字错了,应该读成“避”,其实就是一项颠覆性的发现,颠覆了过去40多年的认识。

所谓的辛追夫人,是于1972年在马王堆汉墓的1号墓中发现的女尸。

这个女尸得名的原因,是因为1号墓中还出土了一枚刻有“妾辛追”字样的印章。所以,近期的新发现其实就是针对这枚印章的新解读。


在2019年第41期《三联生活周刊》中,刊登了一篇名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迟到的解读与颠覆》的文章,文章宣称:

近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通过对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墓主的名字并非辛追。文字学家通过对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证,认为一号墓墓主应该叫“避”,此前是因为发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误读成了“辛追”。

如图所示,这就是那枚“妾辛追”的印章:

按照古文字学家的研究,“辛追”这两个字,其实应该理解成“避”。

请看下面这几张书法文字截图。

在古代的篆刻中,“避”这个字处理成辛追的样式,实在是太过常见了。

因此,所谓的“辛追”夫人或许是错误的解读,正确的文字应该读成“避”。


当然了,这件事最后肯定还是要等待学界争论完毕后,才有最终结果。毕竟,那个字到底是不是避,还需要更多时间确定。


HuiNanHistory


那些砖家都他妈的吃饱了撑的。避字辛在右边,辛追的辛字在左边,他妈的难道可以说古汉语以前在右现在在左也叫做文字传承?


独上西楼21882002


不是所有的考古都能很快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甚至可以说,每一场考古都应该带来一场学术之争,因为中华文明虽然数千年来一脉相承,但是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演进。

2019年,有人提出马王堆汉墓的主人不应该叫“辛追夫人”,而是应该叫“避夫人”,但这也只是一个有依据的推论而已,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看看“避”字的演进,我们当然也有理由怀疑当年定论的“辛追”是错误的。

与此类事件相类似的还有著名的“后母戊鼎”,它从1939年出土之后就一直被称为“司母戊鼎”,但是从2011年开始,它被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

另外,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上面刻有八字铭文,其中“越王自乍用剑”几个字是没有太多争议的,而对于另外两个字,郭沫若先生认为是“邵滑”,著名金文学家唐兰先生则认为是“鸠浅”,“鸠浅”即通“勾践”。所以,后世都认为这柄青铜剑就是越王勾践的自作用剑,但是这也并不代表郭沫若彻底错了,因为只有剑的主人才有发言权。

其他类似的还有“马踏飞燕”的官方名称是“马超龙雀”等等。

但是到底谁对谁错,除非有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外,应该只能问当事人了。


国史通论


就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来说,我也觉得有可能是真的误读了,正确的应该是【避】,辛追夫人应该为“避夫人”。

  • 出土的印

出土地:马王堆一号墓

墓主人身份:利苍的夫人

质地:骨质

【避】字拆开来看,与【辛追】二字很像,就是差了那么一点。

但是在汉代【避】字与【辛追】二字有多像呢?可以看看出土的印的印文。

我不是很懂汉代的字体,但是目前已经有学者对【妾辛追】三字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实应该是【妾避】。

另外,我发现了汉代3字印章的一个规律,如下:

可以看出,在汉代印章上,如果印上是3个字,那么,在印上的排布应该是右1个字),左2个字)的排布,所以,如果1号墓的印上真的是【妾辛追】3个字的话,按理说应该也是右1,左2的排布。

从这一点来说,印上的字是不应该当作【妾辛追】来解读的。因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这枚印章,也就是被当作辛追夫人解读的这枚印章,上面的字是并列的。所以,上面应该是两个字!妾是没有争议的,那么另外一个字就是【避】。

此外,汉代也有【妾某某】三字的女性印章出土。印章上的字也是右1,左2的布局。

再看,汉代2个字的印章,其中也有【妾某】的印章。布局都是并列的。

所以,既然文献中也没有关于利苍夫人名字的具体记载。马王堆一号墓发现的这枚印章上面的字没准真是【妾避】二字。“辛追夫人”应该叫“避夫人”。

当然,具体的还要看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吧。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已经有人提出了质疑,还是希望学者们能给再好好的确认一下,究竟是“辛追夫人”,还是“避夫人”吧。

我是阿斗,我的账号正在参加头条的【生机大会人气榜】,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击我的头像,进入我的主页为我投上您宝贵的1票!


文物考古聊历史


马王堆汉墓女主到底是辛追还是避,我是搞不清了。现在只有把印章拓出来,供网友们辨别吧!



夏冷


从墓中随葬的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铭文证实,在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利苍。据史料推算:长沙相利苍于应于高后三年(公元前186年)卒。1号墓内陪葬物有一枚“妾辛追”的名章,墓主是利苍之妻;3号墓墓主遗骸为30多岁的男子,是利苍的儿子,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已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这三个墓其实是长沙丞相轪侯利苍家族墓地。

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3号墓墓主即利仓的儿子)

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史载: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这次对避字和辛追之争,让我们看一下,从字面上看二者的区别

避字的演化

追字的各种写法,大家可以单单通过这追字和避字写法上来自己有一个看法







现在对考古研究不是单一的对一点的研究,而是要系统的看,好比后母戊方鼎似的,也是被郭沫若定义为司母戊大方鼎的,后来根据多方面的研究才重新调整为后母戊大方鼎

同理今天就是辛追还是单字避的考究并不是单一的从一个字的考究的来了,而是系统的从当年的书写习惯,印章的磨损,以及其他文档的佐证来全方位的确定究竟是辛追还是避!


1阎浮檀金



近日复旦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我们可能对马王堆汉墓,墓主的名字搞错了。因为他们通过对当时出土印章上的字形做了认真的分析考证,得出了当时出土的那枚印章上所携刻的字应该是“妾避”而不是“妾辛追”。所以之前的“辛追夫人”这一叫法属于误读,也就是说“辛追夫人”她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避夫人”。


虽然这只是一份还没有得到考古界学者们公认的研究报告。但还是勾起了像素研究的欲望,于是像素认真翻阅典籍,在通过对比“辛追”、“避”古体字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真的有可能误读”!并且我们之前也有将“司母茂鼎”改名为“后母茂鼎”的事情,所以对于“辛追夫人”与“避夫人”的误读我们先保持继续学习的态度,且看未来专家们如何解读吧!

说起马王堆汉墓,这是长沙地区一张独特的名片,因为这里出土了许多珍贵无比的汉代文物,这其中最厉害的当然是我们有举世闻名的“辛追夫人”。因为她是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也是我们研究汉朝时期上层社会生活、文化的最好物证。


然后我们之所以称呼她为辛追夫人,是因为当时在她的墓葬里面出土了一枚印章,经过专家解读和分析,认定上面所携刻的文字应该是“妾辛追”,所以自此以后我们便开始称呼她为辛追夫人。


本来这是一件既定之事,没有任何的争议,但随着复旦大学的这一研究报告,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热议,具体的我们且待专家们后续的解读吧!


像素说历史


首先,我不认同马王堆汉墓墓主被误读,当初文物出土,古字专家在进行过严谨的论证和考据,进行过多种时期书写比对才得出的“妾辛追”三字,如果仅凭后人猜测和一些没有实据的说法就推翻考古前人的努力和成果,不够严谨和科学。


1、

这事呢说起也简单,《三联生活周刊》在2019年刊登文章《马王堆汉墓帛书,迟到的解读和颠覆》,这本篇文章主要讲研究学者对马王堆出土资料进行梳理和考验,然后“发现”了多年的误读误判,其中就有“妾辛追”是“妾避”的误读的实例。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借助高清图像,发现出土的木印很可能是“妾避”而非“妾辛追”,根据的是汉字演变规律而来。

作为非专业人士来说,我看的就是三个字,在古文拓印里,还没见过把字界限分得很清楚的两个字,成为一个字的例子。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轰动一时的“芈月传”,其中多少女儿的伤心泪流错了地方,“芈月”不叫芈月,而是一个“胖”字!大伙儿叫的也纠结,为“胖”你还流得出洎水吗?

一想到剧中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话,我真地觉得这名自带幽默。

“胖儿,你还好吗?”

“未遇见秦王之前,胖儿只是看重儿女之情,白水鉴心,清澈如溪。”

2、

至于是不是误读,我觉得把图片摆出来看一看,到底是前人误读,还是后人过份解读了。每个人心中自然有把衡尺,是是非非自有判断。

先看原印及反印对比

高清正反对比

拓印对比


再看看“避”字研究的不同演化

发现了没有,木印“辛追”很象秦系简牍“避”字,但还是有很大不同,木印上辛与追相隔与妾同等,且辛与其他两字上下高度相同,而且字也不尽相同。从字面间距高度我只能认为是木印是“妾辛追”,而不是“妾避”。

在有争议的这块木印上的字没有实证之前,就说是误读,其实就是肯定现在这个异议是正确的,这完全是在推翻考古前人的成果,所以我觉得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

在一项没有实证得出的结论,容易造成更多人的误读,学术可以有异议,但不能不负责任的靠猜测,只有找到确实的证据,来说“辛追”是“避”才足以服众。我认为现在读成“辛追”更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