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有多强?为何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地位始终无法撼动?

静夜史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分别为: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它们所拥有的一票否决权是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形成的,也是国际秩序赋予的神圣使命和义务,更是付出巨大代价和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它们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以及核战略威慑力等为此提供了基础保障。



由此可见,它们的权利及国际地位相匹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决定的,要想改变或者打破这一局面,恐怕也唯有通过战争的形式了。换句话说,如果今后没有爆发世界大战,目前的国际秩序及世界格局就不可能发生巨变。也因此就不会改变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现有国际地位和权利。

从历史因素来看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也是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同盟国。

它们中除了法国以外,其他几个都是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历史性贡献和付出代价的,这样的结果没有人可以推翻。比如说,俄罗斯的前身前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伤亡2700多万人,给战后的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以至于至今都是女多男少,尤其是青壮年的损失太多,严重影响了人口的繁衍生息,更是元气的损失。

另外,我国更是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付出了近3500万人的伤亡。而英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抗击纳粹德国的主力军,要不是美国的及时出手援助或将有亡国之风险。

美国自不必说的,且不说它直接出兵参战挽救危局,仅仅是“租借法案”一项就让所有同盟国受益匪浅,无论东西方都是美国的二战盟友,没有美国的超强实力援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可能会面临着倾覆之难。因此,可以说是它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也改变了人类历史。我们这里重点说的就是贡献,至于后来它变了是另一回事。

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法国,因为它在战争开始不到40天就投降了,尽管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抵抗,但说实话那不过就是流亡在英国的一种象征而已。而战后,它们又横渡英吉利海峡回到法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实属沾了英美的光。之所以又把它拉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更是得益于战后国际局势的陡然转变以及美英的制衡欧陆想法。

总的来说,五大国的历史性国际地位是一种历史的使命召唤,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从综合实力来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消费市场,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和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绝对领先的地位,更掌握着国际组织规则的大部分制定权和国际外交话语权。2018年,美国成为全球首个突破20万亿美元大关的经济体。

我国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们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在国际社会拥有不可小觑的话语权和地位。俄罗斯经济总量虽说较低些,但它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实力为其国际社会地位提供了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英法等依旧是传统列强中的最强,不管是经济还是金融、科技、军事以及软实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力。

最为关键的是,五大国都有一定的战略核威慑力量,这是它们互相制衡的力量也是国际地位的保障。


总之,历史不容改变,历史的结局更不许轻易改变。尽管目前的国际秩序及世界格局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及变化,或将会在接下来有所改变,但可以肯定地说五大国的国际地位是不可能变的。


东震木


“一票否决权”又称呼为“大国一致原则”。顾名思义,这项权力意味着联合国安理会的每一个提案都必须获得中、美、英、法、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赞同才能生效通过,而五大国中只要有一个国家否决了该议案,那么这个议案就不能通过。

联合国是二战后由美国牵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代替名存实亡的国际联盟,给世界各国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话平台,从而避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联合国自成立之后设有6个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联合国秘书处。其中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利在对他国进行军事行动的部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其成立于1946年1月13日,在1946年1月17日,安理会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教堂大楼举行第一次会议。自第一次会议之后,安全理事会就跟着联合国总部一起搬到了纽约。不过安理会也不只在纽约开会,安理会也曾前往许多城市开过会,例如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拿马的巴拿马城、瑞士的日内瓦,这三座城市都举行过安理会会议。

安理会应该是联合国最受关注的一个部门了,它的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国际安全的机构。目前安理会共有15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每个议案都至少需要9票赞同才能通过。

虽然从表面上看,安理会的决策机制是要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这15个理事国的权力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安理会的15个理事国分为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10个“非常任理事国”。顾名思义,这二者最明显区别在于中、美、英、法、俄5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拥有固定席位,不用参加选举。而后面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是要经过联大选举的,席位并不固定。

“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最初为6个,从1965年开始增加到10个,这10个席位按地区分配,即亚洲2个、非洲3个、拉美2个、东欧1个、西欧及其他国家2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2年,每年更换5个。

除了任期不同外,“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任何一个议案哪怕获得了14个理事国的同意,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这个议案也过不去。

中、美、英、法、俄之所以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是因为这五个国家是二战最主要的战胜国,因此在联合国享有特别的权力。

(安理会开会时的场景)

其实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最初的设想只有三个,就是美英苏三国。但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定坚持要把中国拉进来,罗斯福认为如果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西方国家的话实在是难以服众,再者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战后很多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虽然英国和苏联一直反对中国入常,尤其是斯大林,他认为中国不具备担任常任理事国的实力,而且中国的入常也会对苏联造成极大地挑战。但是在美国的强烈坚持下,英苏两国最后做出了妥协,同意中国入常。而后来出于战略平衡的考虑,英美又将法国拉入安理会,至此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格局正式形成。

(1943年11月蒋介石受邀前往开罗与美英领导人会谈,史称“开罗会议”,这场会议奠定了中国近代的大国地位)

其实按照罗斯福的想法,巴西也应该成为常任理事国,罗斯福认为南美洲在安理会中也应该有一个代表。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英国人的拼死反对,英国人认为安理会不能无限制扩大,常任理事国数目太多势必会加剧安理会的内耗,于是在英国政府的劝说下美国人最后放弃了巴西。

如今二战已经过去了快75年了,冷战也已经过去快30年了,今天的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国家开始不满于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特权,例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要求废除五大国制度。

但是即便是到了今天,整个世界格局还是由这五个国家把控着,而且中、美、英、法、俄五大国的地位是由《联合国宪章》确定的,想要废除五大国就必须修改《联合国宪章》,而修改《联合国宪章》也必须经过五大国同意,五大国即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所以在当前的国际法框架下想挑战五大国的权威是不可能的。

由于废除五大国实在是不切实际,因此一些国家就希望能够加入常任理事国行列,例如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就不断呼吁安理会进行改革,企图抱团入常。

对于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的要求,五大国不好在明面上公开反对,但私下里互相踢皮球还是很有默契的。并且除了五大国以外,还有许多国家不愿意看到日、德、印、巴四国入常。

例如新德里的死敌巴基斯坦就肯定不同意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还有专门为恶心日本而生韩国也绝对不会让东京如愿以偿。至于德国,它在二战时的盟友意大利就公开反对柏林的入常努力。而巴西则是遭到了阿根廷和墨西哥的联合抵制。因为讲西班牙语的阿根廷和墨西哥是一百个不愿意让讲葡萄牙语的巴西成为拉美的代表。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虽然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发展,但出于各种因素牵制,五大国的地位仍不可撼动,起码一时半会是撼动不了的。


千佛山车神


一票否决权体现的是大国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指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五个国家,各自拥有对安理会决议草案否决的权利。也就是说,不管多少国家同意安理会决议草案,只要以上五个国家有一个不同意,该决议也没办法通过。

就是这么不讲理!

(联合国安理会大厅)

联合国以这种方式保证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利益不受侵犯,所以,本质上世界是由五大国联手治理的。

这就是一票否决权的意义,你说强不强!?

为何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地位无法撼动?

  • 首先,正如上面所说,联合国安理会遵循的是大国一致原则。

也就是说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关系到核心利益的时候是一致的。假如有一个国家想要把其中一个常任理事国拉下换自己上去,这等于是动了五大国在联合国的根本,另外四国将会采取措施避免这一事件的发生。

于是,哪怕一些国家的实力已经超过了五常中的某一国,也没有能力代替该国加入五常,毕竟他不是面对五常实力最弱的国家,他面对的是五常所有国家。

  • 其次,安理会几大常任理事国实力雄厚,五大国联手足以吊打世界剩下的所有国家。

别看这个星球上有200多个国家,除了五常之外的所有国家联合起来也不够五常一勺烩的。经济上,五大国GDP总额将近40万亿美元,快到世界的一半了。军事上,五大国共有航母15艘,占到了世界现役航母总量的75%,并且是20艘航母中战斗力最强的那15艘。核武器,五大国占到了世界核武器总量的90%以上,而且可以做到全球覆盖。五大国军队是世界上训练最严格的军队,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并且总人口有将近20亿,足以爆兵至少1个亿!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联手后,可以轻松横扫全球!

  • 最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数得着的国家都是五常的小弟,就算想蹦跶两下也不敢过分。

五大常任理事国或者是曾经的世界霸主,或者是现任的世界霸主,或者是未来的世界霸主,所以各国多多少少都有追随自己的小弟,而这些小弟实力都不弱,大多都是这个世界上数得着的国家。小弟们跟着大哥混,也会对大哥们的政策亦步亦趋,即使有些不满的地方也不敢太过分。再说了,就算想另起炉灶,不和五常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也成不了事。

  • 最最后,想要另起炉灶,也得跟别的常任理事国搞好关系。

最近德国对美国不满了,一些议员甚至声称脱离美国控制,走独立政策路线,但他们又不得不考虑向东和俄罗斯结盟,这就是五常之外各国尴尬的地方,缺少了五常的支持什么事都干不成。


未来,五常的优势会愈加明显!

五大常任理事国现在的实力就足以吊打全球其他国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现阶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五常的科技领先优势还不太明显,一些传统的工业强国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五常还没有拉开技术代沟。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应用,五常中的中美两国GDP和生产效率会十倍于今天。


可见,五常只要不起内讧,很容易保持目前的地位。

而且,未来会越来越稳固。


历史风暴


“一票否决权”是联合国特有的机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提案才能够生效,根本目的是保护常任理事国的利益,如果联合国所有会员国身份平等,也就没有“五大流氓”的说法了。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之所以无法动摇,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联合国机构的成熟,而最关键的是常任理事国的实力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1942年1月1日,26个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10月24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和会员国签署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起源于反法西斯同盟,谁在二战中牺牲最多,贡献最大,谁就可以成为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自然而然入选,法国虽然只抵挡了德国六个星期,但是戴高乐领导的抵抗组织一直都在,加上法国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所以也被选为常任理事国。



五常地位稳固,关键是实力强大,以五常中综合国力较弱的英国为例,2018年英国GDP为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军事实力凌驾于绝大多数国家之上,拥有210多枚核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450多架战机,包括四代机和少部分五代机。


大英帝国虽然日落西山,但是影响力仍在,英国女王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牙买加等16个国家的名义元首,英国王储查尔斯是英联邦国家的元首,英联邦包括52个主权国家,它们都曾是英国殖民地。在非洲部分地区,英国的说话的分量比美国还重,毕竟这里曾是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地

近年来印度、德国、巴西、日本不断寻求成为常任理事国,尤其是日本,联合国会费交的最积极,保证足额准时缴纳。但是德国和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仅此一条,它们就不可能成为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会费占比

印度巴西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是二战期间,印度没有独立,巴西也基本游离于二战之外,没有贡献自然不能享受权利。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来看,巴西和印度还不够格。


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想成为常任理事国可以仿效中国,打败联合国军队就行,这样大家就都心服口服了,奥,对了,日本不行,日本没有军队,只有自卫队。


视野新观


联合国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有多强?怎么说呢,反正一个国家只要在联合国拥有一票否决权,那么联合国基本也就管不了这个国家的事情,并且很多国家想要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某项自己提出的决议的时候就必须讨好那些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我们以俄罗斯为例,它是在联合国使用一票否决权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也正是因为手中掌握着一票否决权,所以它能够避免自己支持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遭遇联合国的制裁。联合国之所以会设置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机制,这主要也是跟前苏联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联合国建立之初总共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不过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苏联这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所以苏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求联合国必须给予自己一票否决权,也正是苏联的压力让美国同意给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

一票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很厉害的,比如俄罗斯目前在国际上的处境其实是比较孤立的,但是因为它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美国、英国和法国就是串通在一起也不能在联合国把俄罗斯怎么样,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更是经常被俄罗斯投出的一票否决权给气得直接起身离开安理会会议现场。像乌克兰这样的小国对俄罗斯也是心怀一肚子的怨气,它想要在联合国告俄罗斯的状,但是由于俄罗斯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乌克兰政府也拿俄罗斯毫无办法。


(联合国安理会)

因为只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的决议才具有执行效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根本就管不了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事情。就像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但是联合国却难以通过制裁俄罗斯的决议,于是西方国家只能绕过联合国推出自己的对俄制裁决议。“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机制”注定联合国只能管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的其它小国的事情,安理会五常的事情联合国从来都是管不了的。

至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地位为什么非常稳固?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有一个段子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出要废除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随后这个提议被俄罗斯给一票否决。总之尽管经常有一些国家提出要废除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权,但是由于俄罗斯等国对此激烈反对,所以那些提议最终也就全部都不了了之。
(联合国总部)

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地位还是相当稳固的,像土耳其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想要取消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日本、印度和德国等国家想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事儿也是阻力重重。五常一票否决权的威力还是很强大,拥有了这个一票否决权之后,相关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就会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联合国不仅管不了五常的事情,其它国家想要在联合国办事儿还得讨好联合国五常。


李姓先生



联合国会员国


问题中所说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其实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决策的核心机构。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

联合国会员国同意依宪章之规定接受并履行安全理事会之决议。

也就是说,联合国其他机构,只能向会员国“建议”,而安全理事会则有权作出有约束力的决定。安理会的决定通常被称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事厅


至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Veto),是指一切实质性问题的议案,如果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那么就不能通过,这就是所谓“大国一致”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的这种阻止安理会通过决议的权力,就被称作是否决权。而至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的范围,包括一切实质性问题。正是因为如此,五大常任理事国几乎可以在任何问题上实行否决权。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的配合,联合国几乎就是举步维艰。


联合国安理会座次表(蓝色:常任理事国;绿色:非常任理事国)


而由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是由《联合国宪章》决定的,所以如果要改变联合国安理会的现状,包括增加或者减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目、增加或减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限等等改变,都需要对《联合国宪章》进行修订,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八章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联合国宪章》的修订需要

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并由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对于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发生效力。

也就是说,如果要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都要得到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国的同意才能够进行。而如果改革涉及到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利益,尤其是会撼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改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很难获得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而只要不能获得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那么触及到五大常任理事国利益的决议,都很难通过。这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一直都无法撼动的重要原因。


1946年至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的决议数目


除此之外,虽然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已经崩溃,但是包括中美英法俄在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作为联合国体系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至少在安全理事会改革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任何会触动这五大常任理事国利益的改革方案,都会遭到这五大常任理事国或明或暗的抵制和反对。而考虑到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分量,以及在联合国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想要绕过或者抛开这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某种意义上,国际社会的权利分布状况决定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很难被撼动。


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四国集团(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上图)与反对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增加长任期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团结一致运动核心成员(加拿大、韩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哥伦比亚,下图)



hording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联合国一票否决权说的简单易懂一点就是,整个联合国组织赋予五大国的一种平衡的权利。这种平衡的特权只有联合国五大国具有。本来最初组织联合国的时候本质上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如果没有这个一票否决权制度的话,那联合国就成了一个完全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这样显然是不利用安定团结的。你是想一下。五大国没有一票否决权。不管是什么无理的决议提议,只要一国可以获得多数支持就可以通过。这不是制造混乱嘛。而且当时的两大国苏联和美国就是避免直接产生利益对抗,所以才会搞出联合国这么个组织。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争夺。就更别说这么多国家聚在一起了。那肯定必须要有领头羊。而联合国的领头羊就是现在的“五大国”身为领头羊那必定会进入一些特权了。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或者一票否决权,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各自拥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决权,即使该决议获大部分成员国支持,常任理事国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会的决议无效。否决权并不妨碍程序上的运作,故此,就算议案很可能被否决,安理会仍可对该议案进行讨论。当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即行使了否决权;但若常任理事国于投票时缺席或投弃权票,则不视为否决。也就是说不论什么议题,只要是五大国之一觉得威胁到自身利益就可以反对。这一票否决权就好像玩游戏外挂一样。是个非常bug的技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是为了保障联合国创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的权益而设立。在《联合国宪章》并没有明确规定“否决权”,但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


之前不是有一个笑话嘛。就是说乌克兰在联合国提议废除俄罗斯五大国之一的地位,但是该提议被俄罗斯方面给一票否决了。这足以证明这一票否决权有多么的重要。现在印度和日本打破头的想进入五常的行列不就是为了这一票否决权吗。但很可惜,这一票否决权事五大国共同的利益。他们可不会把这个权利稀释掉,拥有特权的国家多了,特权也就不值钱了。所以现在五大国同意常任理事国增加成员。但是一票否决的特权只有初始五大国具备。新进入的成员并不享受特权。也就说印度和日本即使加入进常任理事国。也不过是名头好听一些罢了。占不了任何便宜。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联合国五常并非无法撼动!

相信大家对那句中国被亚非拉穷兄弟抬进联合国的说法耳熟能详,大陆成功的取代台湾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联合国五大流氓的背后是实力,实力不足的台湾省就是最好的例子。

联合国五常之所以成为五常,背后的实力是其决定性因素,联合国五常反对的事情即使强行推进也于事无补。

美国参与的朝战、越战、阿富汗的帝国坟场乃至于最近的叙利亚,无不是有五常背后的搅局,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取得任何成功。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否决权的设立是极其成功的政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否决权是联合国存在的基础,如果五大流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联合国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美中俄的份量自不必说,法国背靠欧盟,英国的背后也占着英联邦,每一个的份量都不是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比拟的。

而且联合国五常是蘑菇弹的合法持有者,正是蘑菇弹使世界维持了七十多年的和平,蘑菇弹的威慑力可想而知。

否决权是维护自己及其小弟弟利益最好的方式,是充当带头大哥的基础。

没有否决权,即使是某一地区的大哥,最终也是五常的小弟。



晴空闻雷


有了五常在,才有了安理会的权威性,进而才有了联合国的价值。

明白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

类似于“俄罗斯否决关于乌克兰提议取消俄罗斯一票否决权的提议”,“土耳其关于取消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资格的提议被五常一票否决”……

这些笑话真真假假,但反应的是一个事实:任何试图撼动或改变安理会现状和国际格局的尝试都是不现实的。

现实的说,五常就是如今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任何国际事务哪怕绕开一两个常任理事国都很难执行下去。

抛开了五常的权威性,联合国基本上就没什么意义了,其他国家看联合国的眼神也就不一样了。

即使是联合国宪章也明确规定了:只有联合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国同意+全部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意,才能修改《联合国宪章》,包括取消某个国家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

回到70多年前,我们知道,这个联合国就是二战快结束的时候,英美苏三国开了个小会,商量一下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为了避免大国间的误判,给大家提供一个沟通(哪怕是吵架)的平台,但又鉴于之前国联组织的不靠谱,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组织,不过这个组织既然是几个大佬商量建的,二战也是他们打赢的,那么自然要给自己在新的国际组织里弄个好位置。

对于安理会的席位,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相对弱势点的中国和法国也被拉进了这个小圈子,毕竟除去英美苏,在对抗轴心国集团的二战中,中法也是核心国家之一,刨去英美苏中法,当时世界上其他几十个国家的实力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就这么的,这个安理会和联合国决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这个五常的权力,是二战中巨大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即使到今天,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愿意把这个权利出让或分给别的国家享用。

而其他国家若要挑战这个秩序,那就得凭实力了。

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天我要翻桌子,想重新洗牌。

当然,程序上是不现实的,五大国个个都手握否决权,从程序上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能进的来。

要么简单点,再打一架,谁赢了谁说了算。

但鉴于核战争的恐怖后果,这个可能性太低了。

要么除非哪个国家穷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欠了一屁股外债,经济陷入崩塌状况,满目凋敝,对世界事务无力也无兴趣参与,就等着大国们来施舍了,那不要其他大国说,该国也会识趣的放弃五常地位。

那就看看有谁有候补五常席位的资格呢?

比如德国、日本、印度三国,巴西和印尼人口虽然超2亿,地域广阔,但几乎没多少存在感,国际曝光度远远低于前面三国。

这三个国家论经济规模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人口也足够,下面就来看看他们的实力。

先说人口最多的印度,凭借其人口和最近几十年来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入常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印度自己本身不够争气,国内问题和矛盾太多,其种姓制度、基础设施、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问题非常严重,国家综合实力并不强,几十年内恐无入常资格。

德国:作为最近几十年来欧洲一体化的旗手国家,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也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但鉴于体量因素以及欧洲凝聚力问题,德国要走的路还很远。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至今仍深受美国控制,政治地位低,虽然经济不错,但是作为一个非正常国家地位,日本要日常,几乎不可能。


云中史记


一票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很厉害的,比如俄罗斯目前在国际上的处境其实是比较孤立的,但是因为它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美国、英国和法国就是串通在一起也不能在联合国把俄罗斯怎么样,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更是经常被俄罗斯投出的一票否决权给气得直接起身离开安理会会议现场。

不过这五常中间当年曾经有人愣是不想要这东西,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可以具有强制力,就是国际法的标准之一。所以说许多国家都在梦寐以求,能在安理会里重新给自己弄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过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虽然理论上说是通过二战尸山血海打出来的。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体现,也是大国实力和大国形象的象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实力的发展,一些国家为了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积极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比如印度、巴西、德国、日本等国都是比较积极和热门的国家。

害怕美国独断专行,又担心其他国家不听话,就提出“一票否决”建议,这个建议规定,五个常任理事国在一些重大决议中,都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那就不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说了算了。印度,日本等国多次提议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然后联合国召开会议,五常里面就有国家“一票否决”了印度,日本的提议,五常数目保持不变。

五强均为二战中的胜方,且都是核大国,坚持大国立场基本一致,一票否决制,确保五常之间立场不会对立,就保证了大国之间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73年来未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安理会五常功不可没。但是个别国家绕开安理会进行军事行动例外,谁挑事谁负责。

在某些问题上,五强可以单独使用一票否决,这并不是联合国机构本身的权力,而是五强对根本利益心照不宣的共识。所以不是五强在联合国一票否决有多强大,而是这个世界需要他们强大。一旦联合国主导国家沦落到国联的地步,那么离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远了。

某项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决定,如果有7个非常任理事国反对或弃权,因而不能获得9票的多数时,该项决定同样也不能通过。这种情况,可称之为非常任理事国的“集体否决权”。同样可以维护多国的利益和理念。所以这个否决权很厉害。但是没有让五常肆无忌惮,一般来说还是要在联合国框架内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