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電影《狂怒》怎麼樣?足夠精彩嗎?

靜觀這世界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狂怒》無疑是我看過的最出色的戰爭電影之一。影片拋棄了幾十年來好萊塢對電腦特技的癖好,嚴謹、真實地還原戰爭場面,深刻、生動地刻畫人物內心,絕對值得觀看。

如今的好萊塢已經完全被技術派佔領了,不懂一些電腦特技你都不好意當導演。科幻、穿越、驚悚、懸疑,全都建築在高度發達的電腦特技上。幾乎沒有好萊塢做不了的事,沒有好萊塢再現不了的場景。於是,劇情弱化了,個性弱化了,感情弱化了,電影成了一堆純粹娛樂觀眾的遊戲。那些根據D.C和漫威公司的漫畫改編的系列電影就是其代表。所以,當《狂怒》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頓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博物館裡拉出來的真正的虎式坦克和謝爾曼坦克,按照歷史檔案製作的美軍、德軍服裝,不用電腦特技完全實打實地重現戰爭場面,到處可見的泥濘、鮮血和屍體,給觀眾以真實的感受和強烈的震撼。全片有4場戰鬥場面,在平原上進攻小樹林,在小鎮裡打巷戰,遭遇德軍虎式坦克,最後與德軍一個營殊死決戰,都拍得驚心動魄,令人身歷其境。這是那些電腦特技大片給不了我們的拳拳到肉的強烈感受。

更重要的是,《狂怒》在真實的戰爭場面下展示了深刻而複雜的人性,塑造了令人過目不忘的鮮明人物形象。影片講述了美軍“狂怒”號坦克上以唐·科利爾為首的5個士兵在1945年4月“二戰”最後的日子裡經歷的故事。“狂怒”號的車長唐·科利爾身經百戰,“我在非洲就殺德國佬,然後是法國、比利時。現在在德國殺德國佬。馬上就結束了,但結束前還會死很多人。”不出他所料,他和他的戰友最終死在了勝利前夜。諾曼·艾利森是一個打字員,陰差陽錯地被指派到“狂怒”號坦克上。“我只受過訓練,如何做到一分鐘打60個字母,從沒練過用機槍打死屍。”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無所適從。這一對老兵和新人的故事讓我們見識了戰爭與人性的複雜關係。

唐·科利爾雖然身經百戰,帶著戰友從非洲、歐洲全身而退,受到他們的信任,被稱為“戰爭老爸”,但也有恐懼的時候。影片開始時他給戰友分配好任務,自己卻躲在坦克殘骸的後面喘息、抽菸,鎮靜情緒。戰友們說他“頭一回被炮彈打中,那在北非,唐把屎都拉在褲襠裡了,那叫一個臭啊!”影片結尾時他告訴諾曼:“我也害怕。”這些都說明,唐·科利爾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害怕的時候。但是長期的戰爭經歷告訴他,如何從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於是,他強迫諾曼槍殺那個投降了的德軍士兵,告訴他“你是來殺他的,他是來殺你的。你還是他,選擇吧!”教會了諾曼成為戰爭的無情“機器”。於是,他更關心愛護諾曼這個小弟弟,讓他體味到戰爭中尚有美好的愛情。他勸告那個德國女孩:“戰火中這麼美好的年齡,就隨他們去吧!”於是,他在面對一個營的德軍時,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殊死決戰,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分鐘。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把唐·科利爾塑造得幾近完美,是他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感人至深。

羅根·勒曼飾演的諾曼·艾利森則正好相反,是一個戰爭菜鳥,俗稱“小鮮肉”。他被坦克裡的血肉模糊和戰場上的遍地死屍燻得當場嘔吐,他不忍下手向樹林裡稚氣未脫的德軍士兵和戰場上的死屍開槍,他更下不了手打死已經投降的德軍士兵。可是,正如唐·科利爾所說:“理想是和平的,歷史卻很殘暴。”諾曼親眼看到,小鎮廣場上,一架鋼琴被炸燬。剛剛離開的樓房立刻被炮彈擊中,兩位無辜的德國女孩被炸死。戰爭的殘酷現實讓諾曼逐漸成為鐵石心腸的“機器”。他不得不用準確的子彈回擊那些殘暴的納粹。這是一個士兵養成的故事,戰爭使男孩變成男人,使菜鳥變成機器。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我看過無數戰爭電影,聽過無數戰爭故事。我的理念中,戰爭既可以使人純潔,又可以使人邪惡。在戰爭的環境下,人容易放下和平年代斤斤計較的個人利益,為了人類、國家、民族的共同利益去浴血奮戰。在戰爭中,人性得到昇華,人變得更純潔了。科利爾、諾曼和“狂怒”號坦克上的士兵們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戰爭也會讓人變得邪惡,變得殘暴,變得冷酷。更有的人把戰爭作為滿足自己、證明自己的工具,不惜掠奪財富,殘殺無辜,人性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那些納粹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戰爭與人性成為文學藝術永遠的熱門主題。儘管“二戰”已經過去70年,以此為題材的電影依舊源源不斷。從亨利·方達主演的《坦克大決戰》到今天的《狂怒》,無一不是在講述戰爭和人性的複雜關係,無一不在告訴人們,戰爭既是無理性的、殘暴的、罪惡的,同時又是偉大的、光明的、崇高的;戰爭既殘殺了無數人類,又消滅了無數罪惡;戰爭既毀滅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又給人類留下了發展空間;戰爭既是經濟建設的破壞者,又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簡單地反對戰爭和讚揚戰爭似乎都是偏頗的。在戰爭面前,人類的思考一直在繼續。

《狂怒》的最後一個鏡頭髮人深思:鏡頭從“狂怒”號坦克頂上緩緩上升,鏡頭下坦克的周圍是一地的彈殼和死屍。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破壞一目瞭然。記住它,記住這個場面,不要再讓戰爭毀壞我們的家園。我想,這就是導演大衛·阿耶要告訴我們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子天涯516


影片歷史背景定位於二戰末期的1945年4月,戰火已經蔓延到了德國本土,盟軍成功深入到德國納粹的心臟,卻遭到了德軍的負隅頑抗。希特勒宣佈發動全面進攻,甚至將女人和孩子也一併送上戰場。但同時美軍武器裝備上的差距與德軍仍然相差甚遠且損失慘重。

科利爾中士(布拉德·皮特 飾)是一位經歷了整個二戰的老兵,身為“FURY”(狂怒號)坦克車長的他帶領著5人小隊:駕駛員戈多、裝填手格雷迪、主炮手“聖人”以及副駕駛新兵諾曼開赴前線。

長時間的戰爭給每個人帶來的是視覺、聽覺乃至精神上的高度衝擊與緊繃,所有人都已經麻木到了極限,科利爾亦是如此。身為車長的科利爾深深地為上一役犧牲掉的副駕駛瑞德而深深自責,同時他又要為僅剩的小隊成員的生命負責,他是不能在弟兄幾個面前表現出弱懦或者膽怯的。

科利爾帶領著一車5人,與另外三輛坦克臨時組成行動小組往北進行守衛任務、趕往與B連會合的路上。途中行動小組遭遇伏擊,由於初入戰場的諾曼心慈手軟導致排長不幸中彈犧牲。臨危受命的科利爾承擔起排長的任務。

待到成功與B連會合,坦克小隊又接到了新的作戰救援任務。就這樣,由狂怒、老菲利斯、露西蘇 、殺人工廠四輛坦克組成的坦克小分隊趕赴前線、火速救援,並在科利爾的指揮下成功拿下德軍兩挺重機槍以及反坦克炮。

在打掃戰場過程中,眾人俘虜了一名德國士兵,科利爾決定讓諾曼親手殺死俘虜,來使懦弱的他真正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並堅強起來。表面看似殘忍的科利爾實則是對小隊成員的生命負責,也只有讓他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才能更好學會在戰場上活下來。戰場上沒有仁慈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兩軍雙方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死對方。

事後小隊成員也都表示理解身為車長的他有著他的難處。也正是科利爾的殘忍才帶領著小隊一路活到現在。

坦克分隊轉戰城鎮,成功拿下小鎮之後,眾人得到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這時候諾曼還結識並愛上了一名德國女子 —— 艾瑪。但“幸福”在戰場上永遠是不可能出現的,很快德軍的炮火攻擊就撲面而來,艾瑪也死於炮火之下,悲痛欲絕的諾曼此時此刻才真正體會到了戰爭的無情。

戰爭沒有給諾曼一絲喘息的機會,新任務接踵而至,坦克小隊也重新踏上征程。 為保護美軍後勤部隊,小隊奉命阻擊德軍、守住十字路口。

途中遭遇德軍虎式坦克埋伏,在武器裝備硬實力的巨大差距之下,坦克小隊被盡數消滅,僅剩“狂怒”一輛坦克,科利爾小隊無線電也隨之癱瘓。孤立無援之際,他選擇繼續完成阻擊敵軍任務,前往十字路口。不幸的是一行五人再次險境 —— 坦克被地雷炸壞履帶與承重輪、癱瘓與德軍進攻美軍後勤部隊的必經之路上。

此時一個營的德軍正聞風而來,面對如此困境,科利爾決定堅守路口,小隊成員也孤獨一擲地選擇跟隨科利爾,而他們所有人心裡都明白這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戰”了。

在這場阻擊戰中,5人以一輛癱瘓的坦克成功阻擊了德軍一個營的兵力。場面也更是慘烈,彈盡糧絕的同時,格雷迪率先犧牲,之後戈多、聖人也相繼犧牲,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科利爾也被敵軍阻擊手射中數槍。臨死之際,科利爾能做的只有幫助諾曼成功存活下來。

片尾德軍檢查車底時其實發現了躲藏在坦克車底的諾曼,但卻饒了他一命。這裡其實導演在表現戰爭殘酷的同時也加入了一點人性在影片當中,這也使觀眾在感嘆影片中戰爭之無情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絲人性的希望。



淮濱小巷


《狂怒》是一部非常不錯的二戰電影,不管是劇情還是影片質量都非常不錯。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喜歡戰爭片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小強的啟蒙老師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羅根·勒曼Logan Lerman 飾)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老槍(Wardaddy)”(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飾)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華㚢奇聞


《狂怒》無疑是我看過的最出色的戰爭電影之一。影片拋棄了幾十年來好萊塢對電腦特技的癖好,嚴謹、真實地還原戰爭場面,深刻、生動地刻畫人物內心,絕對值得觀看。

如今的好萊塢已經完全被技術派佔領了,不懂一些電腦特技你都不好意當導演。科幻、穿越、驚悚、懸疑,全都建築在高度發達的電腦特技上。幾乎沒有好萊塢做不了的事,沒有好萊塢再現不了的場景。於是,劇情弱化了,個性弱化了,感情弱化了,電影成了一堆純粹娛樂觀眾的遊戲。那些根據D.C和漫威公司的漫畫改編的系列電影就是其代表。所以,當《狂怒》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頓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博物館裡拉出來的真正的虎式坦克和謝爾曼坦克,按照歷史檔案製作的美軍、德軍服裝,不用電腦特技完全實打實地重現戰爭場面,到處可見的泥濘、鮮血和屍體,給觀眾以真實的感受和強烈的震撼。全片有4場戰鬥場面,在平原上進攻小樹林,在小鎮裡打巷戰,遭遇德軍虎式坦克,最後與德軍一個營殊死決戰,都拍得驚心動魄,令人身歷其境。這是那些電腦特技大片給不了我們的拳拳到肉的強烈感受。

更重要的是,《狂怒》在真實的戰爭場面下展示了深刻而複雜的人性,塑造了令人過目不忘的鮮明人物形象。影片講述了美軍“狂怒”號坦克上以唐·科利爾為首的5個士兵在1945年4月“二戰”最後的日子裡經歷的故事。“狂怒”號的車長唐·科利爾身經百戰,“我在非洲就殺德國佬,然後是法國、比利時。現在在德國殺德國佬。馬上就結束了,但結束前還會死很多人。”不出他所料,他和他的戰友最終死在了勝利前夜。諾曼·艾利森是一個打字員,陰差陽錯地被指派到“狂怒”號坦克上。“我只受過訓練,如何做到一分鐘打60個字母,從沒練過用機槍打死屍。”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無所適從。這一對老兵和新人的故事讓我們見識了戰爭與人性的複雜關係。

唐·科利爾雖然身經百戰,帶著戰友從非洲、歐洲全身而退,受到他們的信任,被稱為“戰爭老爸”,但也有恐懼的時候。影片開始時他給戰友分配好任務,自己卻躲在坦克殘骸的後面喘息、抽菸,鎮靜情緒。戰友們說他“頭一回被炮彈打中,那在北非,唐把屎都拉在褲襠裡了,那叫一個臭啊!”影片結尾時他告訴諾曼:“我也害怕。”這些都說明,唐·科利爾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害怕的時候。但是長期的戰爭經歷告訴他,如何從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於是,他強迫諾曼槍殺那個投降了的德軍士兵,告訴他“你是來殺他的,他是來殺你的。你還是他,選擇吧!”教會了諾曼成為戰爭的無情“機器”。於是,他更關心愛護諾曼這個小弟弟,讓他體味到戰爭中尚有美好的愛情。他勸告那個德國女孩:“戰火中這麼美好的年齡,就隨他們去吧!”於是,他在面對一個營的德軍時,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殊死決戰,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分鐘。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把唐·科利爾塑造得幾近完美,是他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感人至深。

羅根·勒曼飾演的諾曼·艾利森則正好相反,是一個戰爭菜鳥,俗稱“小鮮肉”。他被坦克裡的血肉模糊和戰場上的遍地死屍燻得當場嘔吐,他不忍下手向樹林裡稚氣未脫的德軍士兵和戰場上的死屍開槍,他更下不了手打死已經投降的德軍士兵。可是,正如唐·科利爾所說:“理想是和平的,歷史卻很殘暴。”諾曼親眼看到,小鎮廣場上,一架鋼琴被炸燬。剛剛離開的樓房立刻被炮彈擊中,兩位無辜的德國女孩被炸死。戰爭的殘酷現實讓諾曼逐漸成為鐵石心腸的“機器”。他不得不用準確的子彈回擊那些殘暴的納粹。這是一個士兵養成的故事,戰爭使男孩變成男人,使菜鳥變成機器。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我看過無數戰爭電影,聽過無數戰爭故事。我的理念中,戰爭既可以使人純潔,又可以使人邪惡。在戰爭的環境下,人容易放下和平年代斤斤計較的個人利益,為了人類、國家、民族的共同利益去浴血奮戰。在戰爭中,人性得到昇華,人變得更純潔了。科利爾、諾曼和“狂怒”號坦克上的士兵們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戰爭也會讓人變得邪惡,變得殘暴,變得冷酷。更有的人把戰爭作為滿足自己、證明自己的工具,不惜掠奪財富,殘殺無辜,人性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那些納粹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戰爭與人性成為文學藝術永遠的熱門主題。儘管“二戰”已經過去70年,以此為題材的電影依舊源源不斷。從亨利·方達主演的《坦克大決戰》到今天的《狂怒》,無一不是在講述戰爭和人性的複雜關係,無一不在告訴人們,戰爭既是無理性的、殘暴的、罪惡的,同時又是偉大的、光明的、崇高的;戰爭既殘殺了無數人類,又消滅了無數罪惡;戰爭既毀滅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又給人類留下了發展空間;戰爭既是經濟建設的破壞者,又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簡單地反對戰爭和讚揚戰爭似乎都是偏頗的。在戰爭面前,人類的思考一直在繼續。

《狂怒》的最後一個鏡頭髮人深思:鏡頭從“狂怒”號坦克頂上緩緩上升,鏡頭下坦克的周圍是一地的彈殼和死屍。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破壞一目瞭然。記住它,記住這個場面,不要再讓戰爭毀壞我們的家園。我想,這就是導演大衛·阿耶要告訴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