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接到謝芳的那一刻,時光似乎穿越了,她提著自己的小挎包,裹著一件素雅的外套,那頭標誌性的銀髮和一雙水靈的大眼睛立刻讓人把這張臉與《青春之歌》中那個脫俗又帶著叛逆的林道靜聯繫在一起,她朝記者揮了揮手,那一舉一動仍能讓人體會到銀幕上知識女性代表的風韻。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謝芳塑造了諸多進步女性形象,被譽為新中國第一代知識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謝芳

生日:1935年11月1日

出生地:湖北省黃陂

原名:謝懷復

工作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因崔嵬力排眾議出演《青春之歌》

1935年11月,謝芳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薰陶,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1年,中學畢業的謝芳還沒決定下一步是工作還是繼續上學,正巧中南文工團的音樂部就在謝芳家樓下,和團裡的人常常打照面。在演奏了兩首鋼琴曲並試唱之後,本來想過學醫當護士的謝芳考進了文工團,成了一名歌劇演員,“當時他們問我願不願意到文工團工作,我說願意。雖然也能繼續上學,但是我很怕數學課。”後來她與愛人張目同臺演出了眾多歌劇,《小二黑結婚》《白毛女》《太陽初升》等,都極受歡迎。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青春之歌》

1959年,轟動一時的小說《青春之歌》決定被搬上銀幕,多位名演員都想出演女主角林道靜。影片導演崔嵬力排眾議,選了從無電影表演經驗的歌劇演員謝芳。謝芳回憶,“崔嵬在我們‘中南’當過領導,很早就認識,好多年過去了,他還記得我,覺得我形象氣質非常適合角色,就找我來試鏡。”談到第一次在鏡頭下演戲的感受,謝芳說自己心理素質好,從來不緊張,“用貶詞說是狂妄,用好詞說是自信(大笑)。”以前謝芳演歌劇,習慣旁若無人地一個人連唱十幾分鍾,因此試鏡電影時就想象自己身邊都沒人,努力去假想故事中的情境。自信加天賦,讓謝芳第一次演電影很順利,幾乎沒有重拍。

《青春之歌》真正火起來是在“文革”結束後,復映後產生巨大反響。那時,滿街的女孩都梳著林道靜的髮型,片中的藍上衣和白圍巾成為當時最熱銷的款式。謝芳回憶:“好多人給我寫信,一次就收到幾百封,真的很感謝影迷,現在我還常被影迷圍起來合影,文藝要為人民服務,演員是為觀眾而生的,我不會拒絕他們。”

對當22大影星沒什麼感覺

除了一炮而紅的《青春之歌》,謝芳其後還出演了《早春二月》《舞臺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自己演過的作品,謝芳也常看,她說這些作品總是在電視重播,出席活動時各個場合也重放。到現在,她說《青春之歌》裡怎麼出場、說什麼臺詞、怎麼結尾都能背誦,“這部電影左右了我的一生。為了這部電影,我不斷地鞭策自己、完善自己。但在我看來,《早春二月》中的陶嵐和我性格最像,因為我從小不喜歡拘束和刻板,也不喜歡雷同,一直標新立異。”

1963年,與崔嵬合導《青春之歌》的陳懷皚(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父親),認定秀外慧中的謝芳演技卓然,推薦她出演了謝鐵驪的《早春二月》和謝晉的《舞臺姐妹》。《早春二月》中的陶嵐是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她不懼怕封建觀念的束縛,敢於追逐自己的愛情。研究劇本時,謝芳體會到“有一個詞叫‘五四女性’,要革命嘛,所以要追求新東西,穿短褲、打籃球,敢愛敢恨,我就照這個方向去找感覺。”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早春二月》

對《早春二月》的劇本,謝芳也有自己的看法,對很多臺詞她還大著膽子去找到時任文化部副部長夏衍修改,創造了很多電影中的經典臺詞。經過一番用心,憑藉這部電影謝芳再次攀上事業高峰。崔嵬因拍《青春之歌》和《山花》兩度用她,每次都頂著壓力,至今,謝芳對這些提攜她的前輩都念念不忘。

1961年,謝芳入選“新中國22位人民演員”。一夜之間,各地影院都掛出謝芳的大幅照片,當時選出“22大影星”這個稱號之後,既沒有對每個演員正式通知,也沒有什麼獎盃獎狀,直到好久之後,謝芳才知道自己入選的情況,但除了這些照片常能看到,她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感覺:“我和祝希娟是(22大影星裡)年紀最小的,經驗也不足,排在前面的大前輩還有那麼多呢,根本不覺得自己算什麼(影星),趙丹等那些前輩才是真的德藝雙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沒有明星架子依舊想拍戲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謝芳近照。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攝

儘管現在進入耄耋之年,謝芳依舊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熱情。這次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她坦言,這是她最後一次接受專訪,萬里長征走到了頭,一輩子可能就工作到這裡了。她隨性自然、落落大方,沒有一點架子,最愛吃南方菜烤麩和豆乾。謝芳說,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舞臺和銀幕是她最大的驕傲:“現在時代變化了,科技越來越發達,演員有了更多表演的機會,也有了更多人一夜成名。但我堅持認為演員成名靠的是功力,是不是真正的演員,日久見分曉。”

晚年的謝芳工作依舊繁忙,她的包裡裝著一個粉紅色的筆記本,扉頁上貼著一張和父母的老照片,裡面密密麻麻地記著很多想法和日常事歷,時間還是排得滿滿的。丈夫張目退休之後,謝芳無論是演戲還是參加活動都會帶著丈夫一塊兒,老兩口相濡以沫60多年,至今仍是模範夫妻。看到路上的三輪摩托車,謝芳就和記者說,“張目他屬馬,喜歡在外跑,我屬豬,就愛在家待著(笑)。他每天都開著三輪摩托帶我四處轉悠,上次從天橋上過還翻車了,我就讓兒子來給我們留影,兒子說你都出車禍了還照相,我就說這是行為藝術(笑)。”

生活中的謝芳毫無架子,她常說,“本來就是普通人,是老百姓喜歡電影捧紅了咱。太把自己當明星的,肯定不是好演員。”這些年,謝芳依然活躍在臺前,積極扶持青年演員,甘為人梯:“希望年輕人記住這些老藝術家,即使我們走了,銀幕上的東西還留著。一個國家的藝術,還是要看遠一點,看深一點,看高一點,不要老是誰火就一直跟著他。不知道昨天什麼樣,就知道今天,那不行。”記者問到還想不想拍戲,謝芳回答說雖然自己已經老了,但對演戲還是有期待,“現在寫老人的戲太少了,希望能多出有現實風格的好劇本。”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郭延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