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企領導|上海建工:對標國際一流 打造建築服務商

東方網記者劉輝10月28日報道:隨著城市精細化管理,“只造房子”逐漸成為上海建工的過去式。今天下午,上海建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卞家駿在參加2019“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大型訪談活動時表示,上海建工決心要從工程承包商轉型升級為建築服務商,確立了對標國際一流、聚焦核心能力的奮鬥目標,成為中國建築行業的排頭兵、先行者。


對話國企領導|上海建工:對標國際一流 打造建築服務商

為何向建築服務商轉型?

“1953年成立的上海建工,業務遍佈全國120多座城市,還在2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各種業務。”卞家駿介紹到,上海建工在超高層領域亦有所建樹。“已經建設成功的超高層建築累計已達70多棟,項目應該說是越長越高。”

作為中國建築業行業龍頭,上海建工創下眾多工程領域的中國乃至世界之最。那未來如何找準定位,加快自身發展?卞家駿提到了“三全”戰略。

“近年來中國建築業增速增在放緩,建築業發展不同以往。”卞家駿說到,上海建工早在2016年就及早規劃了“三全”戰略。“就是全國化、全產業鏈協同聯動發展、打造成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商。這之間相互聯繫、同時也相互支撐。”

據瞭解,全國化發展就是要打造上海建工總部在上海、市場在各地、管控在區域的市場佈局、組織管理和資源配置體系。全產業鏈協同聯動就是要發揮建築施工、設計勘察、房產開發等事業群協同聯動、優勢互補。

“打造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對於企業來說是本質的轉型升級。因為外界看上海建工就是個造房子的,但我們自己要轉變。”卞家駿進一步說到,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從工程承包商向建築服務商的轉型。

卞家駿舉例到,“從剛剛落成的奉賢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長三角路演中心這些項目中,都得到了有益的嘗試。我們既是一個投資商、承包商,同時更是一個運營商。從這點來說,上海建工長年投資已經達到800多個億,對社會的投放量越來越大。”


對話國企領導|上海建工:對標國際一流 打造建築服務商


如何對標國際一流?

今年10月21日,首屆上海市知識產權創新獎揭曉。作為唯一的建築企業,上海建工獲上海知識產權創新獎。這個被卞家駿稱為含金量高的獎項,成了上海建工長期以來堅持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知識產權的運用的集中體現。

據記者瞭解,“十三五”期間,上海建工集團的專利年申請量突破900件,累計授權專利突破4000件,軟件著作權登記超過10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8項。作為國內較早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建築型企業之一,上海建工還組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

“向製造要效益正變為向創造要效益。所以在知識產權方面,上海建工可以說嚐到了甜頭。”卞家駿自豪地表示,目前國內唯二的兩座高度超過600米的建築物上海中心大廈和廣州新電視塔,都是出自上海建工之手。


對話國企領導|上海建工:對標國際一流 打造建築服務商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卞家駿介紹,上海建工擁有非常雄厚的專業人才資源,擁有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6位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另外在4萬員工隊伍當中,上海建工擁有博士研究生200多個。“我們俗稱是百名博士、千名碩士、萬名工程技術人員。”

“前不久我自己還到清華大學為上海建工招聘站臺吆喝。”卞家駿認為上海建工發展還要走向高端人才不可或缺,“人才一定是我們致勝於同行的非常重要的法寶”。他還透露,成立的工程研究總院和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就集聚了一批頂尖人才,專門從事前沿科技研究。

上海建工要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需要有領先同行業績,還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就在今年7月召開的上海建工集團第三次黨代會上,“對標國際一流企業、聚焦核心能力建設,打造‘六個一流’的行業標杆企業”的新一輪發展目標任務被確立。

“服務水平要實現一流、服務能力要一流、專業水平要一流、運行機制要一流、內生動力要一流、市場口碑要一流、精神狀態要一流。”卞家駿認為,“六個一流”為上海劃定了未來五年“十三五”甚至於“十四五”發展的總路線圖。

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2019“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國資委黨委、上海市國資委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每日電訊、東方廣播中心聯合主辦,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金融世界、第一財經、東方網提供媒體支持。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全程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