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

古人過得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想起來是一件頗有趣的事情。

古人相互之間交往走著些什麼樣的路?有點超出想象:以中國早期歷史上最著名的中心城市西安為起點,向西有著名的“絲綢之路”,往東有“東方大道”,這些都廣為人知。向北的一條,卻很少被人提起,這可能是秦始皇因焚書坑儒,被後世文人稱為暴君有關。這位中國首任皇帝當年為了鞏固其“萬世基業” 不僅修築了一條封閉的長城,還築了一條其規模和耗費人力、財力均不亞於修築同樣長一段長城的“秦直道”。這條路從秦都咸陽起,經過榆林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近千公里。至今令人歎為觀止的是:秦人建設的這條土石夯土國家公路,最寬幅度達到160米,而時代相當於秦代的古羅馬其公路的幅度只有5米,即使現代的高速公路,幅度也一般不超過100米……這些,現在都遺蹟難尋。往南的,有多條,最艱險,是穿越秦嶺的諸條古棧道。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現在倒還是能看到一些。

莽莽秦嶺分界我國南北氣候,巍峨挺拔,高峻險陡,棧道的選線大多是在羊腸小道的基礎上因水而成,沿著河谷前進。分佈於河谷近側的道路,因遠古時無水文資料,每遇洪水常被淹沒。於是,就只有將路基逐漸升高。年復一年,越升越高。如褒斜道南段漢魏時下游高約8米,中游高約5米,上游高約2至3米。隋唐以後,谷口一段已高達20至30米了。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達30至70米了。有此地方,僅升高路基還是不行,這時,真正的“棧道”出現了。何謂棧道?諸葛亮先生總結說:“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於水中”;又一古人顧祖禹說:“緣坡嶺行,有缺處,以木續之成道,如橋然,所謂棧道也”;今人郭榮章先生說;“何謂棧閣,即在陡峻的山崖間,鑿石架木,下撐以柱,上覆以板所構成的通道”。

這幾條艱險的古棧道,是一個早於萬里長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國古代的國家級“高速公路”。與那條後來不知怎麼被侍弄成中華民族象徵的繞國大牆相比,棧道的主要作用在於溝通。那麼,這些古代的國家級高速公路,也是秦始皇為了管轄蜀地而開闢的嗎?之前又是個什麼樣子呢?都已然湮沒在歷史塵煙中了,難以搞清。從現存資料看,早在傳說時代的周武王伐紂時,就有來自南方的庸、蜀、羌、髦、微、陸、彭、濮等古國和古民族參戰,這說明,早在中國歷史上的傳說時代,秦嶺已經不可阻擋兵馬。至少到戰國時,已有文獻說:“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之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褒斜、故道、儻駱、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倉、陰平等十餘條古棧道擔當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並不很遠的民國年間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公路、幾十年前才有鐵路之前,先民們的溝通主要就是靠著這幾條古棧道。

從陝西寧強向南往四川方向走,現在的國道走向基本還是古金牛道的選線。過了省界,正在修棋盤關隧道,堵車,和當地老人閒聊,曰:什麼棋盤關?應該叫七盤關,怎麼怎麼留下來的,老人一說就說到幾千年。不信?關口旁邊就有清清楚楚地古棧道遺蹟。去看,果然有很長很長的一段石臺階,寬過武當山古神道。再找,不遠處的山坡上,還有古關口,石牆、石門臼之類遺蹟橫七豎八歷歷在目。

繼續往南,就進了四川,撲面而來是著名天險老虎嘴,公路盤旋在山岩上炸出的凹槽裡,腳下嘉陵江水滔滔,再往前,被圈起一塊收門票,為旅遊名勝明月峽。這裡有我幾年來見過的最完整的古棧孔遺蹟,成排成片,蔚為壯觀。不過,有兩段是cctv拍三國電視片時留下的仿製品,遊覽時需仔細鑑別。過了明月峽就是廣元,武則天大皇帝的故里。再南行,過劍門蜀道,成都府便遙遙在望。芙蓉城現有“五牛牌香菸”,大約也與這“五丁道”有關。

五丁道通達四川以後,繼續向南延伸,還有一條漢中人張騫努力開闢的,至少在漢代已經通達大夏(今阿富汗一帶),至今也未能徹底揭開其神秘面紗的“南絲綢之路”。

在秦巴之間,漢江為橫,棧道為縱,構成了與外界溝通、聯絡四方的龐大網絡。這個網絡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作用,可能怎麼評價都不為過。陝西漢中市北十多公里,褒河出秦嶺處,現在是個大水庫,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用於交通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石門銘》記述其往昔盛況曰:“穹窿高閣,有車麟麟。鹹夷石道,駟牲其駰 。千載絕軌,百輛更新。”,“石門”之名來自皇帝詔書,可見這在當時也算一件大事,時在東漢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差不多兩千年前的事情了。

石門是古褒斜棧道的一部分,先民們在二千年前怎樣打通這個隧道的?文獻有高度概括地記載:“積薪一炬石為坼,錘鑿既加如削腐”。石門聲名遠播,不僅在於這個利用岩石熱漲冷縮物理特性創造的世界第一,更在於石門隧道內壁以及南北山崖間總計百餘種摩崖石刻。當年修建褒斜水庫時,有一部分文物被搬遷到了漢中市博物館,著名的就是“石門十三品”,現為國家一級文物。中華書局版《辭海》封面二字,即從其中《石門頌》所拓。當年石門建成後,凡遇棧道通塞、修葺之事,歷代過往的文人騷客、達官顯貴在感慨之餘,常就地題刻以抒懷,留下被後世稱之為“人類共有的歷史文化遺存”的“多晶體的文化珍品”。專家說,這些摩崖摩石刻代表了我國古代書法演變的重要階段——由篆而隸。從中,可窺見篆體之遺風、漢隸之神韻、楷書之先河,可稱書體演變的天然教科書,被譽為“國之瑰寶”和“書法寶庫”。——這幾乎是貫穿漢江的十餘條古棧道中,被保存的最好的文物了。更多的遺蹟,大多在修路築壩時被炸燬或者沉沒荒野。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諸條古棧道中,儻駱道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是最便捷也最艱險的一條,其南口曰儻,在陝西洋縣儻水河口,北口在陝西周至縣西駱峪,故名。出了西駱峪不遠,就是灑家老家,童年印象裡,曾在西駱峪不知是何年代的破土城上奔跑嬉戲,破壞文物。秦嶺橫亙中國中部,被稱為華夏龍脈,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大致而言,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其南就是長江流域了。《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

儻駱道長約四百八十華里,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圍的五、六座分水嶺,人煙稀少猛獸出沒。詩仙李太白《蜀道難》雲:……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石梯石棧相鉤連……難以考證他老人家是不是走過儻駱道?百姓們卻是至今還把他當作太白神仙供奉,為三太白。史書上倒是鄭重記載了李白時代走過儻駱道的幾個名人:公元784年,大唐德宗建中年間,德宗皇帝李適的大女兒唐安公主走出秦嶺大山,過了儻水河口不久,就不堪艱險暴病而亡,年僅23歲,洋縣城西20公里馬暢鎮現存唐安公主墓。是年,大詩人白居易12歲,離他在日後在儻駱道北口的周至縣做主管政法的縣官,還有數十年。

唐安公主是隨父親躲避兵變而逃亡的,百年之後,大唐盛世還有一位皇帝僖宗李儇,因為差不多的原因,也從儻駱道亡命奔逃,《舊唐書》載:“廣明元年(880年)庚辰朔、辛巳,賊據潼關……是日,上與諸王、妃、侯數百騎,自子城含光殿、金光門出幸山南。文武百官不知,並無從者,京城宴然……”皇帝做成這樣,千年之後我等草民除了覺得惶惑不解,興趣其實不大。我更感興趣另一位正史上沒有,但可能真從儻駱道逃亡過的名女人——楊貴妃。民間有傳說,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在陝西興平馬嵬坡上吊的,只是一個替死鬼。玄宗皇帝處理了兒女情長,從褒斜古棧道入了四川,38歲的楊玉環女士則被偷偷安排過儻駱道沿漢江達長江到揚州,後來竟飄洋過海去了日本,至今該島國的山口縣向津具半島尚存“楊貴妃故里”,留下不少古蹟。有人還從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中找出這個傳說具有真實性的證據:比如“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等等。白居易寫下這些的時候,距事件發生也就幾十年,當事者有些還在人世,掌握實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尚在本朝,宣傳紀律不可能允許將實情和盤托出可以想見,只好遮遮掩掩埋下伏筆,後人看不懂,那是智商問題。

貫通秦嶺的諸條古棧道中,有一條幹脆就是因為這個名女人而改名,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這件事。荔枝道,原稱間道,楊玉環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優質荔枝園,並修整四川涪陵至長安的道路,取道達州(今四川達縣),從陝西西鄉快馬入子午谷,至長安不過三日,進呈貴妃的荔枝猶新鮮如初。杜甫曾對之嘆曰:“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杜甫在儻駱道也寫過一首詩:“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齒背時,回頭卻向秦雲哭”,令人唏噓。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那個年代的遺蹟在人煙稠密處照例已經看不到什麼了,廁所瓷磚堆積的建築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正浩浩蕩蕩淹沒一切,洋縣現在是個偏遠地區,還算稍好,城中央有一個唐代古塔,正被圈起來在周邊搞“開發”。開明寺塔頂當地人稱原來有了不得的佛像,前兩年剛被人盜走。此盜賊也是十分不得了,怎麼到達幾十米高的塔頂作案?至今匪夷所思。塔的四周是空地,內部早已封死,仔細檢查,皆沒有作案痕跡,外部看起來也無處攀援。案發後,當地公安、文化部門是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搭了腳手架才上去的。那麼,盜賊難道飛上去的?當地人猜想,盜賊用的可能是熱氣球?然而發射一個熱氣球飛來飛去那麼大的動靜,能不被人發現?這從盜竊技術上講也是不現實的。留下一樁懸案,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洋縣城邊還有蔡倫墓以及好幾個古寺,天卻熱得人心浮氣躁,這些古董斯時於我也就是個古地標,別無意義。便去找古棧道南口儻水河,離縣城不遠,過了關朱䴉的超級大籠子不久就是,修了一個大水庫,出產的魚是當地名菜,大壩上餐桌橫陳,食客如雲,古道遺蹟已蕩然無存。

棄公路,按照洋縣文博館長周忠慶先生的指點,走四郎鄉,奔向秦嶺。

這一路,唯一的好處是極端考驗想象力,途中有古道山、支鍋石、飯菜埡、馬道梁、漢王山之類,空留下一些地名和傳說,和一般常見的丘陵地帶風物無異。快到華陽鎮的牛嶺才算看到一點像樣的古蹟:一個巨大的石牛,可惜前兩年被雷劈了,四分五裂,碎片淹沒在茂密的箭竹林裡。不過,這時仔細觀察羊腸小道,能看出荒草淹沒下的一丈多寬的路基,間或還有石階梯,依稀想見當年繁盛。

在華陽欣喜地看到巨多的棧孔,海拔增高林木茂盛,空氣也涼爽宜人,多日疲憊煩躁也一掃而光。華陽處位於兩河相匯處的一個船形盆地,河口有一石碑,不知是洪水沖刷還是另有原因,空空蕩蕩竟全無一字。

漢中地方誌辦郭鵬老先生二十年前曾在華陽河邊的懸崖上看到過有字的東西——唐代的石刻,4行27字:“建中三年造此得意閣並回河鎮,同節度副使張大俠,石工張浚記”,現在沒了,修公路的時候被炸成碎片,不知所蹤。華陽老街的石板路已經鋪了水泥,兩邊的老屋倒還是很多。古鎮旁邊還有一個不知年代的古城遺址,殘存下來的也只有正在成為莊稼地的城牆,隨便走走,摳出一大把古瓷片……從華陽再走儻駱道就進入了長青自然保護區,這一帶的保護區眾多,國家級的、省級的、縣級的,多到我至今也沒搞清楚其各自具體地盤。進保護區,過興隆嶺,翻四十里吊溝,一路陰雨霏霏,整天彎腰穿梭在箭竹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肉體飽受摧殘,精神極端愉悅。這一帶,現在雖然已經是幾個不同保護區的核心區,早已草木茂盛,人跡罕至,但古道的路基還是能時時看見。幾天後,走到儻駱道中段周志縣的老縣城,也是一些殘破的古蹟,卻看得人疲憊不堪,便決定暫且中斷古道行程,去爬太白山放鬆一下。沒想到的是,以前的印象裡,太白山也就是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之類,這一路竟然看到最多的是古佛像,比我們在南儻駱道看到的全部古蹟還令人感嘆。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秦蜀古棧道

行走狀態:癲狂,懷古與撫今

行走方式:汽車和徒步相結合。部分地段荒無人煙,需要野營。

行走理由:長見識,畏天地,敬祖先。看看古人怎麼生活,是一件頗有趣的事情。

行走主題:歷史殘片中的想象與實證

行走指數:人文指數 ***** 風景指數:***** 難度指數:***** 費用指數:***

綜合指數:*****

行走線路及日程:古棧道的行走,其實也是一種尋訪的過程。大多數的道路意義上的遺蹟,已經灰飛煙滅。翻閱資料行走荒山野嶺,僻山陋村,如有意外發現,其欣喜非常。目前保存較完整,且修復成為旅遊區的首選:

a、 四川廣元附近的明月峽古棧道

b、 陝西漢中附近的褒斜古棧道

以上兩地公路、鐵路、飛機皆通達,各方面都相對方便。

行走提示:逐條古道其實是一部活的中國歷史,方方面面都浩如煙海,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有目的尋訪,會大有收穫。沿途估計眾多,有心者會目不暇接。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尋訪秦嶺古棧道,十多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