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售票員到管理者,自己“出眾”才能“服眾”

當初在網絡公司上班,做互聯網安全,最後因為頸椎病幹不了了,康復以後辭職了,進了公交。

從售票員到管理者,自己“出眾”才能“服眾”

我08年進的某地公交當售票員,剛開始心氣十足,但是慢慢的被投訴、稽查弄得心灰意冷,因為堵車晚點兒半天不來車,解釋堵車了,大多數人都會說要麼半天不來車,一來就來一串兒,其實在公交人眼裡這是常事兒,但坐車的不明白,他們眼裡,公交車就應該定時定點兒幾分鐘一趟不會變,還有老年人,我的車全稱路過3家醫院2個幼兒園,2個菜市場,你懂得,老年人人滿為患,有時候車上除了司機沒法讓座,都坐滿了,再上來老年人還愣讓你給找坐,找不到坐就坐地上,下車還給你來個投訴,說你不給主動找坐。

稽查也是,最離譜的一次是路上檢查,上我車了,回到場站服務隊長找我談話,說稽查扣我,說我車上玻璃有頭漬地板上有廢紙屬於髒車上路。(就是乘客坐車頭愛靠窗戶上,頭油粘車窗上了,你說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兒麼,後來我跟服務隊長說,這樣你要是扣我分扣我錢,也可以,以後我在路上,但凡有乘客往地板扔紙,頭靠玻璃靠出油,我就停車卸人導後車,我車髒了,不能髒車上路。最後這事兒也不了了之了。

再後來幹了差不多2年的售票,有點兒煩了,申請轉崗到後勤上夜班看車,那會兒是真的閒,感覺看車最快樂的原因就是不用跟那幫坐車的接觸了,後來因為車隊需要,由夜班又轉到白班看場院大門,白天平時沒事兒時候把我叫到各個專業口幫忙,最恨的一次是集團公司審臺賬,我給各個專業補臺賬補了2天2夜也真是沒誰了……

從售票員到管理者,自己“出眾”才能“服眾”


那時候但好景不長,幹後勤又幹了一段時間,公交內部整頓,運管分離,所有後勤人員全部離開一線,被劃轉到二線幹物業,站崗、搞衛生、消防,最後給後勤職工定位是內部保安崗,轉到物業幹了有2個月時間,被人發現我會做圖,後來被調到物業管理處保衛部,做所有場站的平面圖,管理巡更系統,那兒的其他人都是掛職的,我在那兒幹了1年多,始終是保安崗,後來也因為電腦技術稍微過硬一些被調到物業機關1個月,身份不用考慮,老樣子,幹完活就把你弄回來了,這時公交以前典型的卸磨殺驢做法,後來我也不指望能有什麼發展了,平時也不是特別忙,開始重操舊業,把愛好重新拾起來,沒事兒拍點鏡頭,做做視頻,做做設計。

又渾渾噩噩混了3年,集團改革,培養新鮮血液,開始搞企業文化,組織各種創新比賽,公交物業分公司搞食堂IC卡系統,又要我做個視頻介紹然後參賽,我做了個動畫片交上去了,比賽結束據聽說反響不錯。相對於他們比賽來說,我的運氣不錯,視頻被集團機關的人關注到了,後來陸續跟集團機關的人合作過幾次大型活動視頻,最終被調用,到了集團公司上班,差不多幹了1年多,解決了我的身份問題,終於不是保安了。這時候我才發現,集團和分公司和車隊,是三種不同的概念。

到了企宣部工作,總之是讓職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愛,搞各種活動,給各種獎勵,讓職工瞭解企業,熟知企業文化,讓職工融入企業核心,想法是好的,但往下執行,執行力根本不夠。

從售票員到管理者,自己“出眾”才能“服眾”


還有就是在部門中理念不同,企業新聞總是推送今天開了什麼會議,明天領導去哪兒慰問,個人理念不同,總是跟同事因為這種問題小吵一架,我的理解,新聞,既要時效性,也要兼容性,新聞不光是給領導看的,畢竟機關部室才多少人,某地公交職工數萬人呢,企業員工號的目的就是報道一些基層的好人好事兒,帶動職工的積極性,算了,這種事兒說了也沒用。

總的來說,一線需要的是企業的支持與關愛,要的並不多,無非就是工資待遇,投訴核實,減輕工作壓力。

對我個人角度來說,畢竟基層出來的,網絡上的投訴,一看敘述,就猜的八九不離十了,調查清楚了,不是職工的錯,那就頂回去,基層職工才是企業的命脈。

機關部室呢,就是太過於保守,像什麼對外回覆統一口徑什麼的,在我這無效,硬性機械的處理問題,只會讓自己更被動,如果通過文字能讓市民真正瞭解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為什麼不呢?

基層從業者對現有管理制度不滿的原因主要就是制度不明,二級單位或者基層車隊,不會明確的讓職工瞭解制度,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是如果職工瞭解了規章制度,就不好管理了,一鍋粥裡總會有那麼幾個蒼蠅屎,任何一個大型企業都一樣。

某地公交是市管企業,很多決策都是市委定,我們能為職工做的,唯有不斷改革和完善制度體系,讓二級單位各幹管動起來,所有制度、保障到個人,讓職工多少的能感覺到企業想著他們,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