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周末和一位HR朋友吃饭,两个人饭没吃多少,倒是听朋友吐槽了一顿饭的时间。

HR朋友公司最近在秋招,不少应届生来面试。面试时,面试官会例循问一些常见问题,比如一些专业性岗位,会问面试者是否有相关能力。

这个时候就能看到职场鸡汤学泛滥的后果了,面对这种面试常见问题,多数面试者的答案都是“我不会,但我可以学”

HR朋友告诉我,每次听见这句话,她都在旁边拼命抑制住自己想翻白眼的心。而最让她无语的是,这个答案里还有那么几个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当然了,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一般说出这句话的,十个人里面有十个会被淘汰。

不过HR朋友公司对待初出茅庐的小朋友们还是相当友好的,面试结束后还会对小朋友们说:“好的,您可以回去等我们的消息哦~”

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一个很不想承认的事实是,这句话,我曾经也说过。

那时候我刚毕业,去一家地产公司应聘策划。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清不清楚策展流程,我当时脑子一抽风,照实表示“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进公司慢慢学”。

我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表达我的好学精神,就被面试官劈头盖脸地给教训了一顿。面试官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挺清楚的:

“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很抱歉我们没有能给你学习的时间,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直接上手的员工。”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我当时很不服,回来跟朋友抱怨:“我当然知道要有经验,问题是你们给着应届生的工资妄想招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想得倒挺美?”

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后来工作后,经历了职场的磋磨。回头想想面试官也没有错。在这个90后平均7个月就辞职的年代,哪家公司能允许你有时间去成长。

万一你“学习”到一半就开溜,公司不仅要重新招人,还要倒贴给你“学费”。再者,即使你想学,还要专业的老员工来教你?活都干不完,哪有时间来照顾你?

为了更多员工的身心健康,公司也只能从源头上扼杀了职场巨婴的存在。

毕竟,职场巨婴从来都令人闻风丧胆。

想想,作为一个员工,谁想后面跟个每天问你“怎么啦?怎么弄?谁能教教我啊?”的新同事。本来是给自己工作减负的,最后耽误自己工作进度不说,还每天都游走在心态爆炸的边缘。

职场巨婴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干活挑肥拣瘦,期待被照顾,生怕被累及;

遇到一点问题,立马问同事,视百度为无物;

拖延症晚期,要交的文件总是拖了又拖;

虽然是成年的年纪,但是心理还停留在婴儿阶段,碰见一点困难就像向外界发出“怎么办”的求救信号。这也间接性的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上班的同时还要兼职保育员,负责教会大龄婴儿的职场生存之道。

环顾一下职场,巨婴真的太多了。

某朋友之前公司的一位实习生。第一天带着爸爸来入职,HR帮忙安排好座位以后,实习生爸爸拿着抹布跑动跑西帮忙擦桌子,实习生妹妹拿着材料在旁边观看。

这一幕让朋友以及同事叹为观止:原来上班还可以带家长

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听完这段故事,我在脑海里盘算了一下让我妈跟我去上班的可能性,我猜我妈会给我俩耳刮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去年,一则控诉职场冷漠的长漫画很火。一位职场新人,用图画形式记录了自己为期5天的实习生经历。

在实习的她觉得被周围同事忽视,因此发了长图吐槽自己在公司受到的“不公待遇”。令她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主要有四点:

同事吃饭不叫上她,感慨人心冷漠;

同事买奶茶的时候,没有主动帮点一份;

在吃下午茶的时候,同事没有主动叫她去吃;

作为实习生,连门卡都没有,有一天甚至被关在了公司。

作为职场新人,这种思维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习惯了学生时代食道相通一起吃饭的生活,很多人初入职场难免都会感受到同事不同于同学的“冷漠”。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种希望得到所有人关注,理所应当觉得大家应该照顾她的思维,是职场人都讨厌的“职场巨婴”思维。

看完这段经历,我好想摇着女生呐喊:蚂蚁竞走十年了,你清醒一点,你上的是班,不是托管班

致巨婴同事:你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托管班的

职场不比学校,每个人来上班都是为了生活,完成工作才是大家的首要任务,哪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你的情绪。

如果来上班还要时刻注意同事的情绪,那我就要怀疑我来应聘的是不是幼教了。

职场巨婴之所以成为职场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正是因为,上班已经够累了,谁还想多出一份带孩子的兼职?

在此也劝告职场萌新们,可千万不要在职场说出“我不会,我可以学”这种话了,说出这句话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们交学费了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