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文图:唐小平 甘丽莎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长沙站是京广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作为湖南省会窗口、长沙的门户和地标,一直见证着长沙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时光回溯到100多年前的1912年,长沙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在小吴门建成。站内仅有四股车道,两个站台,一个候车室。直到1949年长沙解放,才兴建了一些平房,作为办公、售票,行李包裹装卸用房。每天上下行客车20多列,上下车旅客不过三四千人,高峰期也不足万人。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广铁路老线与市内主干道有七处平交,严重阻碍城市交通。急剧增加的客流也使老站不堪重负。1975年7月,长沙新车站在城东五一路终端破土动工。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已经退休的长沙站值班站长王大鸣深情回忆:“当时这里一片空旷的土地,到处都是种的菜地。为了建设好毛主席家乡车站,市民倾注了极大热情。光义务劳动者就达到40万人次,大家都是肩挑手提,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于1977年6月完成艰巨的任务。”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建设,1977年7月1日,长沙站正式建成通车。从此,长沙站成为星城长沙的新地标。长沙站建成后是当时全国第二大火车站。63.1米的钟楼成为长沙的制高点,方圆几公里外都能听到整点报时的声音。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据记载,长沙站设计方案是时任铁道部长的万里在16个设计方案中亲自参与遴选出来的。车站采用前后错层的“田”字型平面方案,主要结构为“方盒子+钟楼+火炬”。

方盒子是主楼。钟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时间准时乘车。火炬则体现了长沙元素。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长沙是毛主席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火炬代表“星星之火”的源头,体现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

关于这个火炬的设计还有一个小插曲,火苗到底是朝哪个方向为好?经过2个多月论证,火苗最终确定朝上,体现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激情燃烧的火炬,迎着岁月的洗礼,书写着时代的辉煌。随着长沙站的建成,车流、人流、商务流逐渐汇聚于此。如今,长沙站已经成为长沙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经过了40多年风雨,钟楼、火炬成为了一代代长沙人的记忆。长沙站已经融入到长沙这座古老城市的血脉中,刻画出千年星城的独特记忆。

长沙站:京广铁路线上“永不熄灭的火炬”

长沙站高高举起的火炬,照亮了千千万万人的漫漫旅途,温暖了无数旅客的每一次出发和到达,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长站人奋发前行,勇创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