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王小侠


“巧娘”王小侠


2018年四至六月份,陕西省艺术馆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荔县文化馆,举办了系列巧娘技艺提高班,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给与会的同志讲解和进行剪纸表演,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她就是朝邑镇沙底村村民、大荔县朝邑剪纸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王小侠。

朝邑剪纸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剪纸,文化气息浓厚,有明显的地域印记。中国剪纸陕西保护办公室主任陈三桥先生多年以来潜心研究朝邑剪纸,他评价“朝邑戏文剪纸的原作,生动精巧,惟妙惟肖,其技艺的精湛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代表着我国戏文剪纸的较高水平。”程征先生在《棂间胜景》中称“朝邑剪纸为活化石。”


“巧娘”王小侠


王小侠出生于朝邑官村,家庭以经商为生,非常富有。其母是富商之女,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写能画,剪一手好花样,秀一手好花活,女红十分娴熟。姑姑有文化,喜书画,刺绣、剪纸在朝邑县城很有名。受母亲和姑姑的影响,王小侠从小就喜欢剪纸、刺绣,又受过中等教育,很得朝邑剪纸的真谛。她的剪纸素、雅、细、巧、精、传情,把梅、兰、竹、菊,琴、棋、书、画,博古类的纹样随之展现在剪纸纹样中。更为新鲜的是许多剪纸巧妙地把字与画组合搭配,形成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剪纸纹样,使剪纸充满浓厚的书香气息。由于经常随家人看“灯影”(皮影)戏,作为对戏曲舞台的留恋和回味,就把自己喜爱的舞台形象以剪纸的形式临摹下来,贴在窗户上,使一扇窗户形成一座舞台,留下永远的记忆。


“巧娘”王小侠


1965年,王小侠出嫁到沙底村,婆家为贫苦农民,结婚时还是娘家帮助盖起三间房屋。由于王小侠有文化,又会剪纸画,被沙底中心小学聘任为美术教师。教课之余,她办学雷锋专栏、办学习园地、办国庆专栏,都用剪纸的形式剪报头、剪插图、剪花边,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后来回家务农,又用剪纸美化黑板报、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卫生健康。2011年,朝邑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小侠被认定为朝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巧娘”王小侠


王小侠在被认定为朝邑剪纸传承人后,主动担负起传承责任,配合县上非遗项目进课堂活动,主动到沙底中心小学,县城红楼小学、荔东小学给学生上课,传授剪纸技艺,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剪纸的意识,每年授课达300学时以上。她还在村上带徒弟,组织沙底村妇女进行剪纸创作。2013年,王小侠又被县移民局聘请为剪纸老师,助力于项目扶贫,义务为库区贫困妇女进行剪纸培训,使她们能有一技之长,尽快走出困境。她带的徒弟已经崭露头角,有的作品在县上举办的剪纸大赛中获奖,库区部分妇女的剪纸作品已经在市场销售。


“巧娘”王小侠


县文化馆为了使剪纸艺术传承有序,近年来举办了五次培训研讨班、三次大赛。通过培训和参加大赛,王小侠的剪纸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创作的作品较好地继承了朝邑剪纸严谨古朴、细腻精巧的艺术风格,又吸取了外地和现代的表现手法,结合在生活中发现的创作题材,发挥想象力,作品构思巧妙,内涵丰富,技艺娴熟、妙趣横生,情深意浓,剪纸也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远销深圳、大连、上海、山东、宁夏、广州等地,也给她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王小侠所创作的“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醉酒”四美图,堪称剪纸艺术的珍品。


“巧娘”王小侠


多年来,王小侠创作的2000多幅剪纸,部分被县文化馆收藏,多数被中外游客买走。2014年5月,剪纸《鸡衔鱼》获大荔县剪纸一等奖;2014年9月,剪纸作品获渭南市文化艺术节二等奖;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渭南电视台、大荔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这正是:朝邑王小侠,沙苑一枝花;

非遗传承人,“巧娘”人人夸。


“巧娘”王小侠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巧娘”王小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