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少年的你》这部电影?

加油哒的小映子


暴雨倾城,禁封黄线前人头攒动。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人人摩拳擦掌。

直到黄线掉落的一刹,所有嘈杂消失。只听得见指针走动的滴答声和砰砰心跳。考场里,所有人深吸一口气,提笔,埋头,开始书写新的命运。

这是电影《少年的你》里的一幕。它是如此真实,真实得令时间倒流——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夏天,坐进陌生的考场,因为过度紧张有几秒的耳鸣……电影里,张力极大且留有余韵的场面不只这幕。

3天近6亿的票房,豆瓣开分8.7,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少年的你》成为难得一见的双高爆。它值得。从上映到现在,各路评价纷至沓来,方方面面。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彻底把一个词说透了。那便是,“考试”。

它用一场场考试,给故事中的人、给片场的演员,也给银幕前的每位观众展开了一张试卷。

缓缓审阅,细细品咂,那上方填写的答案,就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样子。

少年,请回答高考这重背景,在普通疼痛青春片里被当做时间的附属品,一种点缀。校园岁月,纯真纪念,追忆感怀,亦或者,无病呻吟。

《少年的你》不同——把人生大考跟整个电影故事,跟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结合得那样紧密、真实。就从最朴实的镜头语言下手:

教室里堆成山的课本卷子;不顾满屋嘈杂也要拼命背书的孩子;桌椅发出的刺耳尖叫,学校为孩子们加油鼓劲的誓师动员和那铺天盖地的成功口号……

陈念(周冬雨 饰)周围的好学生,都长得端正阳光,就连名字,都被取作李想(理想,张耀 饰)跟魏莱(未来,周也 饰)。但陈念考取好大学的欲望,也许比他们更为强烈。家境贫寒,父亲缺席,母亲(吴越 饰)是被追债的老赖,对她最多的鼓励是“你再咬咬牙”。每次有人上门追债,她总要迅速关上灯,蹲去桌底,直到辱骂渐渐散去。高考,是她人生唯一的救命稻草。逃离这里的计划原本尚算顺利,直到意外发生——叫胡小蝶的女孩砰然坠地。同学们拿出手机,用镜头代替眼睛围观。只有平素沉默寡言的陈念走上前去,为冰冷的女孩保留最后一点体面。就那一瞬间,天翻地覆,伤害转嫁。

椅子上的脏水,砸上身的排球,伸到背后的一脚……陈念没问过,为什么?凭什么?面对羞辱,她下意识选择忍让。直到被逼找到警察进行首轮对抗,却没有换得预想的结局。她问名为郑易(尹昉 饰)的警察,为什么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郑易只能说,长大就像跳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也有贝壳。每个人的长大,都是闭着眼睛跳下去。她泪光闪烁,似懂非懂。陈念不是弱者,尽管她需要被保护,但骨子里的倔强和勇敢,让她敢在小北被打时拿出手机报警,让她经历过风吹雨打后还能说出“保护世界”的话。只是,这场“成人考试”的第一题,是如何释放自己的勇敢。

相比陈念,小北(易烊千玺 饰)更早就开始进入自己的成人考。他早已见识过“现实”跟“社会”——那比摆在陈念面前的高考卷子难得多,复杂得多。可能是从第一次当小混混开始的;也可能是第一次被迫着独自生活开始;甚至可能是母亲的那顿肉包子配毒打开始的……

他是男孩子,不用博同情,也不想被欺负,用拳头和一身的伤,开始填自己的考卷。

面对成人世界,他用狰狞的面目和眼神对抗着。可当面对陈念,考卷上明哲保身、趋利避害、谋心算计这几道大题,小北通通不及格。只有在成为守护者的判断题上,他坚定地打了勾。也许,真正的长大,是再次面对摄像头时他敢摘下帽子,抬起头。

生而为人,每个少年都躲不开成长之路上那份成为大人的考卷。在破碎重塑的过程中,有遗忘有坚持,付出代价,蜕变全新。

当老杨(黄觉 饰)问出郑易“你长大了吗”这句话时,恰好点醒我。

电影截取的不是高考时光,而是故事里每个人书写“长大”答卷的关键时光。对长大毫无憧憬希望的,比如小蝶(张艺凡 饰),拒绝作答。

对目睹暴力的旁观者,比如李想,自保为先,只用眼睛和口头去声援。就连对于遭受家庭冷暴力又转嫁暴力给别人的魏莱三人组,也用生命和人生的代价,填了这份考卷。虽然她们永远换不回被施暴者的原谅和做人的尊严。

郑易,是导演口中除陈念和小北外的“第三个少年”。他幼稚冲动,他又善良执着。他的困境,代表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他的存在,意味着生理成年后依然可以不妥协。他的存在不可或缺。

在这场考试中,唯一不同的是,陈念和小北应该算合力填完了考卷。盛夏的日子里,摩托车一圈又一圈在公路上呼啸而过。少年依偎,传递彼此身体间的温热和气味,是属于小北跟陈念的青春。

虽然两个人总有一个鼻青脸肿,新伤叠旧伤,伴随着疼痛。

想想少年们经历过的,想想他们背负着的,想想他们彼此抵御着的……然后再看他们怎么做的。

“你能不能保护我,我没有钱付给你。”“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你往前走,我一定在后面。”……

不叫嚣疼痛,尽力维持生活照旧,但又时时刻刻不忘用自己的力量为对方点燃希望。美好的少年间的默契,是悄声无言的。

用剃刀割掉彼此的头发。

在陈念家门口柱子上绑几只白色的雏菊。

进警局前,陈念戴上的属于小北的帽子。

……

《少年的你》暗藏了太多心思细节,每个电影镜头里,都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只属于两个人的默契。看电影的时候,每发现一点,就高兴一点,就坚定一点。少年不需要完美,不必被审阅。他们早已拿到满分。


赫哥侃侃谈


《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陈念(周冬雨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因校园欺凌而陷入漩涡。小北(易烊千玺饰)是个小混混,辍学后便开始混迹街头,日子浑浑噩噩,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场霸凌中,陈念被迫与小北亲嘴,从而相识。因为种种机缘,小北成了陈念的保护者。只是小北保护陈念的方式,除了默默守候外,也只能选择“以暴制暴”。这并没有根绝校园欺凌。在一次他人对陈念失控的欺凌后,意外的悲剧发生,两个少年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显性问题,其指涉的是,“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学生受到身心伤害的事件”。侮辱性的身心攻击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网络欺凌、性欺凌等。在舆论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常常是混淆在一起的概念,实际上它们的指涉并不同,校园暴力是犯罪行为,校园欺凌往往只是失范行为,因此它更普遍,更隐蔽,更难以被发现,危害人群也更广泛。有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一般均在80%以上,而国内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

《少年的你》更直接地呈现了校园欺凌少年们的恶从何而来?或者这么问,少年是如何成为欺凌者的?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个性有最直接影响。电影中的欺凌者魏莱(周也饰)来自一个富裕家庭,长得漂亮,成绩好,很受学生欢迎。但诸多细节也透露出,她的家庭对她要求极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她的复读让她父亲一年都不跟她讲话。正因为她在家庭中是被压抑者/被欺凌者,在父母面前过于弱势,所以到了学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压、缺爱的不安全感。这是欺凌者的一个普遍特征。有研究数据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如果说家庭是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道关口,那么学校是第二道,也是最重要的关口,因为学校是校园欺凌的发生地。

《少年的你》的意义,不仅仅是唤起公众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或许也在于它对“少年”的一次重新认识。小北与陈念的相互守护也许会引来许多抒情,但且慢抒情,少年的你,可能有一张明媚的脸,也可能有一张邪恶的脸。看清我们的少年,认识他们的“无知”,让爱与善先于恶抵达他们,才能引导他们走到正途上。


文化天中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用霸凌去拆解《少年的你》,显得小了。

虽然片子里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符合霸凌这一定义的画面,如陈念被打、被剃头、被扒衣服、被录像。

但霸凌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年龄段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基于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一直弥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行为的进化式延续。

只不过,相比于少年霸凌肢体上的暴力,成人社会的霸凌,被文明软化过,被成功和失败的社会学定义驯服过,早已经默契为一种不怒自威的人生潜规则。

《少年的你》好就好在拍出了那种倏忽急逝的少年感。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的天真。

少年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状态,是孩子与大人的临界点。

一些孩子式的东西,已经开始坍塌,但那些大人式的东西,远还没有建立。站在成人世界的门槛,少年人面对的是,一地瓦砾,一片荒凉。

他们曾经坚信的和他们现在看到的,不再是同一种东西了。成年人曾经用书本教育孩子应该相信的,在孩子成长为少年时,又用成人的行为以身作则地否定了。

如魏莱父母,用一个成功者的言行所示范的。如陈念的母亲,用一个失败者的消失,所传达的。

这不再是你们曾经允诺给我们的世界,少年人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善恶观,撞击到复杂的成人判断标准,发生了扭曲、变形。

所以,躲避,是少年的常规动作。

有的躲避动作是有形的,如要债的人,在门外砸门时,陈念躲到了桌子下。有些躲避是无形的,如高考,“高考完了,就是大人了。”

再比如陈念总是戴着耳机,小北总是套着连帽衫。他们以为躲进自己可以躲进的世界,就可以避开成人世界的复杂,这是少年人负隅顽抗的天真。

他们以为煎熬总有收束的时间,比如高考结束。他们相信煎熬之外,有一个乌托邦,如考到北京去。

所以他们不情愿又不得不甘愿呆在上了锁头的学校的大铁门里,呆在安装了铁栅栏的教室的走廊间。他们和老师一起狂热地呼喊“我们终将成功,我们必定辉煌”。

少年的天真,因为还布满着希望,而显现出致命的绝望的光泽。就像小北制造强奸陈念的现场,被赶到的警察摁倒时,流淌在眼角的那滴眼泪。

少年的迷惘,因为无法解释的痛苦,而显现出触目惊心的幼稚的底色。就像陈念对找上门的警察说,“我明天还有两科考试”。

他们注定了失败的胜利,千疮百孔又光芒四射。

02

《少年的你》拍出了少年张望成人世界时的惶恐和渴望。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仅存于少年时候的生命之痒。

成人世界的复杂,令少年人顿住了脚步,郑易就说,“特别爱睡觉,有些人,有些事,不想看见”,陈念则会想,“当大人会好一点,记性会变差。”

就像少年对性的恐惧和渴求,他们害怕那种欲望的涌动,但又为这种起伏的欲望而隐隐欢喜。他们觉得爱一个人,是一种美好的甜蜜,但又为这种甜蜜背后欲望的污秽而羞愧,同时也为战胜欲望而生出一种骄傲感,所以小北要陈念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

少年面对人性的幽微,有如惊弓之鸟。

所谓霸凌,只不过是人性的一次次收紧与弹出。无论是在陈念那里还是观众这里,魏莱等人的霸凌都是人性的恶。

那些传递手机里陈念母亲信息的同学们,不会真正地像魏莱那样去霸凌陈念,但他们的交头接耳和窃窃私语,已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

在人性每一个转折处的明灭里,霸凌行为的底色都不一定是纯正的恶,也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下的不自觉,一种情绪无法形成真正共振下的无意识。

可是,少年时,渴望独处,可也害怕被群体抛弃。

那个被群体意识冷落的少年,就成了陈念和小北。

少年纯洁,是大人的想当然。同样,少年的邪恶,也可能是曾经是少年的大人们的偏见。

所以还站在少年尾巴上的警官郑易和已经是成人的同事发生了如下的对话,“没有人是会为了谁而背上强奸罪和杀人罪”,“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所以,《少年的你》并没有试图去排查那些撕扯背后的原因,魏莱父亲、陈念母亲、小北的父母,因为不同原因而造成的社会教育的缺位,应试教育考核下秩序的灼热和冰冷,是这些结果的原因,但远不是根本原因。

或者说,只不过是那个永恒的原因,在时间作用下的再次弯曲。

所以,少年时,我们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陈念高考,这是她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小北入狱,也是一次高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经历自己的高考,上自己的大学。小北和陈念约定,“等你大学毕业,我就出来了。”

可是,会吗?

陈念和小北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讯问,对成人屡试不爽的离间,在两个少年这里失效,他们不可思议又不可动摇地信任对方。

陈念最终被郑易所瓦解,不是因为恐吓而溃败了防线,而是为小北的安危而甘愿献出自己。

在探视室,两人一句话都没说,又好像已经说尽了这人世间的一切。

这是独属于少年的一种脆弱的坚硬,一种坚硬的渺小,一种渺小的伟大,一种伟大的脆弱。

03

《少年的你》中对少年的理解,仍然是成人式的。所以特写和背影的镜头居多。

只有对脸的特写够多,才能让观众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少年的你》说的是人,不是事。

这世界上事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成人的事与少年的事,只是发作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每一个少年和成人都不一样。他们值得被铭记和书写。

少年的眼睛里,还有未经驯服的野生的光,而成人的眼神,就像动物被杀之前,没有表情。

或者说每一个少年都是一个少年,而每一个成人都是一样的成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年的你》没有问题,相反,《少年的你》问题还很大。

比如,表演上的用力。

用力不是一个贬义词,但一直用力,试图从一个高点再制造一个高点的用力,就生出青筋暴露的观看疲累。

一个好的表演不是一直绷紧,而是快与慢、柔与刚、收与放的有机结合。

比如,叙事上的散乱。

在电影的语境里,需要将少年这个概念具化为某一种行为。概念可以抽象,但表达需要具象,但《少年的你》仍然是就少年说少年,所以作为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在霸凌、虐恋、谋杀几个主题层面上摇摆。

就长矛指向的到底是教育还是人性,也暧昧不清,导致对影片的共振只能停留在各个片段的情绪上,而不是整体的主题表述上。

比如,表达美学上的撕裂。

《少年的你》里,有很中国式的表达,如根据模拟成绩换座位的画面。但也有很文学化的表达,如共生共犯的设定。

两者不是不可以共存一室,但不可以像现在这样,在美学上如砂砾一般隔阂着。






铭仔子666


这是一部真实、深刻,所有人都能找到影子并引起反思的高质量国产青春片。

①关于演员:

如果说《七月与安生》里的周冬雨多少带了点她自己的影子,鬼马精灵的、不羁放荡的,那么《少年的你》里的陈念和周冬雨一点都不像。陈念隐忍,手无缚鸡之力,甚至在开始的时候有些怯懦,她也内心坚定,心理素质强大(杀了人还能参加高考还考这么好简直可怕)。这不是我们以往在《七月与安生》或者《喜欢你》中看到的周冬雨。

在《少年的你》里,毫无疑问周冬雨又一次对自我的突破,影后之名真的不是白担的。

我从没有见过周冬雨这样怯懦过,在开头围观戏的时候侧着身子挪过去,不敢看胡小蝶,抬眼环视所有举着手机拍照的人,眼神里满满的都是不屈和倔强:“为什么?为什么你,我,这么多人,这么怯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哪怕一个人,她就不会这样。”

而如果说周冬雨让大部分人放心,那易烊千玺真的可以说让大部分人惊艳了。

易烊千玺的眼神戏真的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小北和陈念在最后监狱探视部分那里一段长时间的无台词眼神戏真的惊到我了。所谓眼神能说话大概就是从他抬眼看你的第一秒,你就知道他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那段长长的无台词的眼神戏,我感觉我脑子里一直在响着他们俩的声音,每一个眼神的潜台词我都能清晰而直接的从两个演员的表演上读出来。真的太厉害了。

我非常吃惊于男女主身上出来的化学反应,太奇妙了,两个人仿佛是两头争强的小兽,有好几段都给我飙戏的感觉了。易烊千玺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还没有进入中戏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在跟金马女主对戏的时候丝毫没有被压制,有时候还能反杀一下。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床上说自己身世的那场戏,易烊千玺说的很慢,开始的时候像是在陈述一个他人的事情,越说越动情,越说越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挤压着,在昏暗的灯光下亮晶晶的。母亲是小北的软肋,每一句都在委屈“她为什么不要我了”,情绪一点点积累,终于一行清泪留下来,却还要逞强不想让陈念看到,转过身去趴在枕头上,低低的说一句:“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那个时候我没有从他身上看到一点易烊千玺的影子,他就是小北。

②关于内容

电影里说,“当大人,就有一点好,记性会变差。什么都别想,闭上眼睛往水里跳,水里有沙子有蚌壳,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在做了大人之后,才明白少年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不是高考之后就可以挥手再见的。少年是一个过程,而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你跳入水里,被沙子和蚌壳不停地打磨,最后你被人表扬得体妥帖,永远面面俱到,永远理性客观。

可能是我真的年龄大了,我已经开始回忆甚至怀念那个少年时候的自己了。可能有棱角,眼神里有不屈,即使没有人帮助也想要保护世界,有自己想守护的人,有追逐的目标,想要走出去,想要去往更大的世界,永远充满希望,永远保持赤诚。

少年可能不知分寸,但只要有人愿意守护少年的赤诚,即使出生的土壤不好,你也可以相信他们终究会长成更好的大人,然后,就像影片最后那样,他们会把自己一直追求和保护的那个美好的世界,带给更多的人。

③票房:日票房榜首目前从25号上映到今天为止4天票房6.17亿








哈书豆


影片很好的反应了当下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揭露了可耻的霸凌事件,学校,老师,父母都有责任,当她说出口时,没有人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敷衍,反而责怪她你如果你很好,别人怎么会欺负你,肯定是你自身有问题,一个无助的人最后崩溃了,只能默默忍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