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交通70年發生鉅變!

俗話說得好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建設

在城市發展中作用巨大

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彭州交通運輸取得了長足發展

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

彭州交通運輸發展中

路網的變遷

新中國成立之初,彭州僅有成白和安彭兩條總長66.1公里的簡易公路,不能正常運行汽車。鄉村道路只有32條,共計433公里,運輸方面基本靠肩擔揹負及畜力運輸。

新中國成立後,彭州市加強道路建設,從小路到大路,再到快速路、高速路,交通條件得到巨大的改善。

50年代

大規模的整修、擴建和新建公路,發展礦區公路,完善縣與縣之間的公路。

60年代

結合農田基本改造,集中全市各鄉、村機耕道。

70年代

開始修建黑色路面,改造木橋,修建橋樑。

彭州交通70年發生鉅變!

80年代

在“要想富,先修路”思想引領下,全市掀起了改擴建公路、鋪油路的高潮。

90年代

“經濟要發展,交通必須先行”,彭州再一次掀起築路高潮,並開始修建村級水泥路,1997年,昇平鄉雙豐村率先修建成一條長5公里、寬4米的水泥路,成為我市第一條村級水泥公路。

彭州交通70年發生鉅變!

2000年

2000年以後,彭州市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昇平鄉、大寶鎮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2004年

全市16個鎮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同時,多條公路建設完工通車。2004年10月,成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為彭州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05年

已形成以天彭鎮為中心,成彭公路、彭白公路、蒲新公路、小夫路、川西環線、溫彭公路、彭什公路、漢彭公路等幾條進出口道路為骨架的幹線公路網絡,可直達鄰縣和彭州各鎮。

2009年

圍繞5.12地震災後重建這一中心工作,全市掀起交通建設高潮,開工建設交通災後重建項目(含援建項目)總里程達819.6公里,總投資19.2億元。

2014年

湔江路葛仙山鎮延伸線(花源路)全面建成通車,解決了彭州市北部山區的交通瓶頸,更促進了彭州市山地旅遊產業的發展。

彭州交通70年發生鉅變!

2018年

成彭高速“四改八”擴容改造工程完工通車,大大地提高了成彭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讓彭州與成都實現15分鐘直達,出行更加便利。

彭州交通70年發生鉅變!

2019年

十八大以來,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構建路網新骨架,完成了交通路網體系優化提升方案,規劃形成“5高6快7軌8橫9縱”交通路網體系。

目前,彭州市域公路里程約27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條28公里,普通國省道7條192公里,農村公路2526公里。實現鎮、村100%通公路,並已初步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以高快速公路為骨架,縣道和農村公路為脈絡的道路交通網格和物流通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推進

經濟的發展

相信彭州的路網

會越來越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