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緬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軍,為何不敢動佤邦聯合軍?

心兒


佤邦現在主要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礦產資源的開發為輔,社會治安和經濟發展受到毒品的嚴重威脅。佤邦聯合軍和果敢同盟軍都是緬甸的刺頭,都是從緬甸共產黨這個大家庭裡分離出來的山頭,但命運不同。一個走了衰運,被政府軍清剿,另外一個走了好運。說到最後還是選擇政策方針不同。



1989年蘇聯解體後,緬甸共產黨對緬甸掌控力度迅速下滑,這其中果敢同盟軍和佤邦聯合軍迅速脫離了緬甸共產黨的控制,發展成為撣邦最大的兩支非政府武裝。果敢跟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果敢地區有80萬人口,面積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區原先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是世界上聞名的毒品產出地。1989年彭家聲率領自己的部隊成立了果敢同盟軍,開始與政府進行政治和解。隨後果敢同盟軍內部勢力楊茂良和彭家聲展開了內訌,雙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大幅度削弱,緬甸政府軍趁機殺入了這個區域,並控制了主要地區。因為果敢地區與中國的雲南接壤,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緬甸政府始終對這一地區保持警惕狀態,他們拒絕承認漢人的合法地位。這就造成了果敢地區和政府之間的對抗局面,這一地區直到現在仍然戰亂不斷。


然而佤邦聯合軍不僅沒有像果敢同盟軍那樣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軍合作打擊毒販的過程中獲得了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自己的地盤擴大了到了三萬平方公里。控制區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萬。相對於果敢同盟軍的製毒販毒,果敢的行為不但讓自己失去道義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卻因為積極參與禁毒活動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上,同時獲得了不少國際支持。不僅有國際資金注入,還有看不見的國家組織對佤邦的認外。佤邦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就等同於國際組織變相承認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緬甸政府軍對佤邦出手不僅有所忌憚而且師出無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顧慮重重。佤邦現在有點像正義之師的意思,承擔國際責任,搞國際交流,不跟政府添亂,不跟政府搞事,不擾民,不害民。這樣的軍隊哪個統治者不待見,誰會冒險去打一個仁義之師,而且還沒有絕對把握能打贏,最後弄得一身騷,豈非沒事找不自在?

縱觀果敢和佤邦的心路歷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選擇大於努力,兩家不同的政策方針決定了他們發不同命運。老一代領導人說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對於果敢和佤邦這兩支軍隊來說也是如此。


大老二爺


挑柿子撿軟的捏而已。佤邦的實力比果敢強太多了,緬甸中央政府不敢動。

十年前,緬甸政府之所以敢打果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當時果敢當局的高層內訌了。果敢同盟軍總司令彭家聲和副司令白所成不和,給了緬甸政府趁虛而入的機會。

第二、果敢內部凝聚力不足,很多果敢人對彭家聲大權獨攬、任人唯親的家族治理模式感到不滿,不願意為其效力。

第三、果敢的軍事實力太弱。緬甸中央政府軍有大約五十萬兵力(世界第九名),而果敢同盟軍被瓦解之前,正規軍事編制只有三千。雙方實力太懸殊了。

所以,緬甸當年敢打果敢,真不是因為緬甸政府軍有多強,完全就是因為果敢實力太弱了而已。

再說佤邦。其實,佤邦和果敢經濟實力其實差不多,都屬於糧食不能自給,經濟基礎很弱的自治邦。但是相比於果敢,佤邦有兩方面的優勢。

第一、佤邦的政治凝聚力比果敢要強;

第二、佤邦的軍事實力比果敢強很多;

▼綠色區域為佤邦控制區



先說政治凝聚力。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軍與緬甸中央政府簽署和平協議後,建立了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開始自治歷程。在二十年的自治過程中,彭家聲不斷的排除異己,打壓異己勢力。

在他被緬甸政府趕走之前,不僅他自己任特區主席外,連他的六位兄弟和五個兒子,也分別在特區政府和同盟軍內身居要職。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統治模式,讓果敢人民對彭氏家族失望透頂,認為果敢沒有自治的必要性了。還不如交由緬甸中央直接管理。

所以,當緬甸政府和果敢發動衝突後,果敢軍隊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知道為誰而戰”。戰鬥意志幾乎沒有,一聽炮響就四散而逃,整個抵抗過程只有三天兩夜。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觀整個過程,不想摻和緬甸政府軍和彭家人的戰爭。

▼緬甸北部各自治邦示意圖。從圖上可以明顯看出,佤邦的實力比果敢強很多。


相比於人心渙散的果敢,佤邦的凝聚力就要強太多了。

首先,佤邦不搞民族歧視,不管是佤族還是別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當局既反對大民族主義,也反對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沒有明顯的民族矛盾問題。這一點,佤邦不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緬甸政府好。(緬甸政府有民族歧視)

其次,佤邦當局不搞家族氏統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

綜合以上兩點,佤邦的老百姓更擁護佤邦的自治政府,覺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讓緬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佤邦也有很多問題,但相比於果敢來說,還是強很多)



再說軍事實力。果敢同盟軍只有三千人,佤邦軍隊高達25000人。雖然這跟緬甸政府軍比起來,也不算什麼,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較強的內部凝聚力,緬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

因為說實在話,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確實是很弱,緬甸的經濟也很落後。按照聯合國對世界各國發展水平的劃分,緬甸現在屬於“未開發國家”,連發展中國家都算不上。


2018年,緬甸的GDP只有715億美元,軍費開支為30億美元左右。30億美元要養活50萬大軍,軍隊的裝備水平可想而知。

試想一下,這麼弱的經濟基礎,加上戰鬥力實在是不怎麼樣的中央軍,緬甸中央政府想動佤邦,真心不簡單。咱就不說軍隊的戰鬥力如何了,就單說一個軍費問題,估計緬甸政府都負擔不起。



所以總的來說,緬甸當年敢動果敢,不敢動佤邦,主要是因為佤邦的實力強,以及佤邦內部的凝聚力比較強導致的結果。緬甸當局想搞定佤邦,不出點血是不可能的。但是緬甸政府又沒有大出血的底氣。所以佤邦也就不動了。

當然了,緬甸中央政府強,緬北的那些自治邦實力弱。只要緬甸經濟發展起來了,解決緬北問題,也是遲早的事。


Mer8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果敢同盟軍與其說被緬甸政府軍搞垮,不如說唄自己搞垮。

本來緬甸政府軍對於果敢是有顧慮的。這倒不是說果敢同盟軍有多強,主要畢竟這是漢人,背後有強大的中國。

如果中國干涉,緬甸政府軍就難以收拾。

相比起來,佤邦聯合軍則沒有什麼後臺,整個佤族也不過40多萬人口,屬於弱小民族。

但在這種時候,果敢的楊茂良和彭家聲突然內訌,雙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削弱。楊茂良實力不足,就聯合佤邦一起攻打彭家聲。

佤邦聯合軍出兵1500人協助,將彭家聲打出果敢核心地區。

這裡要說一件搞笑的是,副司令楊茂良內訌的藉口是,彭家聲沒有有效禁毒。然而楊茂良打敗彭家聲,主政果敢以後,這裡毒品問題反而越發嚴重起來。

雲南省公安廳禁毒官員說,楊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梟,大毒梟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們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國境內,一度給中國雲南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當時大量海洛因從雲南進入中國,一部分在中國境內銷售,一部分則經過香港轉賣到其他地區。

這段時間,雲南毒品問題極為嚴重,邊境很多村子全村販毒。遭到政府嚴打後,很多村子變成寡婦村,成年男人很多入獄甚至槍斃了。

雲南和全國吸毒人口猛增,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雲南一些地方,癮君子為了籌集毒資,盜竊、敲詐、搶劫,甚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社會治安迅速惡化。

至於婦女一旦吸毒,最終幾乎最終都會賣淫。

而海洛因吸毒最終都會注射,這又導致艾滋病猛增。

由於毒品問題實在太嚴重,已經到了動搖雲南根基的地步。

中國公安部當時把楊氏兄弟列為對中國危害最大的大毒梟。

1994年,楊茂賢在潛入中國臨滄地區販毒時被抓獲,同年由臨滄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死 刑。

我們的報道這麼寫:楊氏兄弟先是宣稱要給中國政府出多少多少錢,想贖回楊茂賢的命,中國方面不為所動。楊氏兄弟於是叫囂要武力報復,楊茂賢的兒子還猖狂地把一尊大炮架到了相鄰的中國南傘口岸海關前,以示威脅。

1995年11月12日,彭家聲與其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聯合緬政府軍數營兵力,入駐果敢。楊氏兄弟被迫從此逃離果敢地區。“果敢王”彭家聲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緬政府軍則趁機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幾乎所有的軍事制高點。

可見,如果沒有果敢的華人軍閥內訌,緬甸政府軍是進不來的。


相反,佤邦聯合軍在鮑有祥的領導下,內部穩定,沒有大規模內訌。同時,佤邦是單一民族佤族,相對也比較團結。

說來說去,其實中國人還是不團結。

果敢歷史上的內訌數量非常之多,平均幾年就有一次大規模內訌。這是值得檢討的民族性問題。


薩沙


1989年,在蘇東劇變的大背景下,對抗緬甸政府軍的領導機關緬甸共產黨被瓦解,分化為果敢、佤邦、小勐拉三部分,分別和緬甸政府軍進行和談。這些緬甸東北的少數民族註定要會被各個擊破。(果敢地方,其實和雲南邊疆沒有多大差別)

先來了解一下緬甸的民族狀況

緬甸,中國西南鄰國,與我國雲南接壤。緬甸另外的陸地鄰國有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和緬甸。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境內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若開族等民族。緬甸的多民族屬性,讓這個國家註定內戰頻繁,也預示著未來有很好的旅遊前景。

緬甸的緬族有人口3400萬,佔總人口的65%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和第一大民族。

禪族人口約850萬,佔緬甸總人口的14.1%左右,雖然是緬甸第二大民族,但是和中國的傣族、泰國越南柬埔寨的泰族、老撾的佬族、印度的阿薩姆族其實是一回事,境內外總人口超過8500萬,勢力不容小覷。

克倫族人口約416萬,佔緬甸總人口的8%。這個民族的最大特點是喜歡長脖子美女,女性無論老幼都要佩戴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銅圈用來加長脖子。

孟族人口約145萬,佔緬甸總人口的2.8%。克欽族是緬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約100萬左右,

在緬甸,果敢族和佤族都是十萬幾十萬這個量級的選手,差不多是最弱小的少數民族,也必然會是最先被解決的地方割據勢力。

果敢族是明末清初流亡到緬甸的朱由郎部下的後裔。在咒水之難中,3000南明貴族被屠戮一空,這些身負國仇家恨的漢人,在異國他鄉堅強的活了下來,形成了果敢族。

現在的果敢族,主要居住在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於我國雲南一牆之隔,卻是兩個國家。

1948年,緬甸獨立,緬甸的末代土司楊振材成為緬甸上議員和財政部長,在楊振材的堅持下,緬北華人有了果敢族這個稱號。果敢一詞在構詞上和西雙版納十分相似。“西雙”代表12,“版納”代表千塊稻田。同樣“果”代表9,“敢”代表戶口。所以果敢一開始的含義是九戶人家。

1960年,中緬劃界,果敢明確成為緬甸領土。而後緬甸的國有化政策深深傷害緬甸華人,緬甸華人聯合各少數民族組織緬共,在緬東北建立了獨立王國。進入80年代,境外輸血停止,緬共各地只能靠著製毒販毒謀利從而獲得獨立地位。


1989年,緬共解體時,果敢和緬甸軍政府進行和談,獲得了巨大的自治權。果敢權力本來是楊氏土司的,彭家聲崛起後兩家內訌。但都是製毒販毒的毒瘤,讓全世界頭疼不已。果敢內部有兩次內訌,一次是1992年楊茂良打敗彭家聲,第二次是李林明發動兵變彭家聲捲土重來。一直到2009年彭家聲被緬軍擊敗,統治果敢地區近20年,被稱為“果敢王”。彭家聲和鴉片將軍羅星漢,大毒梟坤沙,都參加過楊振材組織的進修班,收到過黃埔軍官的嚴格訓練,算起來都是同學。

彭家聲自己說,他有“三個功勞”:開啟緬北和平、禁毒和促進果敢經濟發展。

2009年8月8日,果敢同盟軍被擊潰,彭家聲遠走他國。畢竟,在這個人口10萬面積1萬的小縣城,如果不販毒不販賣槍支,是絕無可能面對千萬級人口十萬級軍隊的政府追繳的。

相對而言,佤邦不僅實力更強,採取的措施也是更適合。

1989年是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彭家聲獲得了果敢的統治權,並且推行禁毒改革,激起了兩次果敢內訌。而佤邦的鮑有祥則是與緬甸軍政府媾和的同時,聯合佤邦及周圍的民族,勢力越來越大。

在緬甸軍政府的支持下,佤邦打敗了販毒集團坤沙,作為回報,緬甸軍政府把南部一塊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給了佤邦,形成了南佤地區。南佤地區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比起北佤來說好太多了。在南佤,佤族人種植水稻、橡膠、茶葉等經濟作物,順利實現了禁毒改革的經濟轉型。

佤邦的人很聽話,緬甸軍政府也沒有比較非要打他啊!


歷史知事


佤邦聯合軍是緬甸第一大地方武裝,總兵力約3萬人,且裝備較為精良,實力在緬北地區首屈一指,緬甸政府自然不願招惹這個硬核桃

果敢和佤邦同為緬北地區少數民族割據地區,這兩個地區都曾享有高度自治,但是在2009年緬甸政府軍隊對果敢發起進攻,果敢同盟軍瞬間瓦解,果敢領袖彭家聲率殘部退入深山中,果敢基本被緬甸政府控制。但是佤邦至今仍舊維持著自己的半獨立狀態,緬甸政府始終不敢對佤邦有所動作,這其中原因倒也很簡單,就是果敢太弱,佤邦很強。

(果敢地圖)

果敢這個地方曾經長期屬於中國,在明末清初,抗清義士李定國曾退守此地,李定國死後,明軍將領楊高學在果敢安營紮寨並投降了清朝。到雍正時期,楊家第二代首領楊猷才擊敗了當地陳姓土司,成為果乾地區的實際統治者,清廷冊封楊猷才為“誥封奉正大夫”。至1840年,清廷為了嘉獎楊家守土有功,冊封楊猷才的曾孫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楊家正式成為合法土司。

但是就在同一年,中英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嚴重。隨著英國人吞併緬甸,中國西南的國防壓力越來越大。

英國人來到緬北後,強迫當地土司臣服了英屬緬甸當局,楊家迫於英國的軍事壓力,只好投降英國。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英國也趁機跟清廷簽署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獲得了果敢地區的控制權。

不過在佔領果敢之後,英國人還是維持了楊家土司自治的現狀,直到二戰爆發後,日軍襲佔緬甸,果敢土司楊文炳不堪日軍勒索,率所部千餘人內附雲南,他上書給國民政府,表示願意率土重歸。

但是當時正處於抗戰時期的中國繼續英國的支援,因此不能與英國人把關係鬧僵,蔣介石於是嘉獎了楊文斌,並將他的手下人馬編入國軍,但沒有接納果敢。然而由於楊文斌曾與日本人有過接觸,因此被懷疑通敵,於是在1943年他被進駐果敢的國軍給逮捕了,直到1947年才被釋放。

二戰後,楊文斌加入了《彬龍協議》,果敢正式成為緬甸的一個自治區。但是在1960年,軍人奈溫發動軍事政變上臺,他一改之前緬甸政府的懷柔政策,上臺之後便決定使用武力統一緬甸,這激起了緬北各民族武裝的不滿。

緬甸本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除了緬族外還有大量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緬東和緬北地區。由於緬族自己也比較落後,其他的少數民族看不太起緬族,也不願意被緬甸政府所統治。

而且隨著中國內戰的結束,大量國民黨敗軍退入緬北地區,更是加劇了當地的混亂。國民黨軍雖然打不過解放軍,但是打緬軍和當地民族武裝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國民黨軍就在緬北安營紮寨,待了下來。

國民黨軍為圖長遠,在當地舉辦了軍事訓練班,在此後的半個世紀中,緬北大量風雲人物都是出自這個軍事培訓班。

為了對抗國民黨,在我們的支持下,緬北地區也成立緬共,一時之間緬北局勢錯綜複雜。而果敢也是山頭林立,不斷爆發內訌。

雖然果敢的面積只有2700平方米,人口不過數十萬(主要是由漢族組成),但從六十年代起果的內鬥就一直不斷,最後彭家聲在90年代初奪權,成為名副其實的果敢王。但是世襲此地三百多年的楊家依舊擁有很大的根基,隨時準備傾覆彭家聲,果敢的內部很不穩定。在2009年緬甸政府軍進攻果敢時,果敢內部立即發生內鬥,許多人都投靠了政府軍,包括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縣長明學昌都宣佈支持緬甸中央政府,導致果敢同盟軍軍心渙散,一觸即潰。

相比之下,佤邦內部就比較穩定,幾乎沒有發生過大型的內鬥。佤邦面積有2.7萬平方公里,是果敢的整整十倍,北京的面積也就只有1.64萬平方公里,對比下佤邦的面積還是很大的。

(緬甸各地方武裝地圖)

佤邦人口大約55萬,主要民族是佤族,另外此地也是漢族在緬北的主要聚集區,除了佤族和漢族外,佤邦還有十幾個民族。雖然佤邦的民族結構要比果敢複雜,但佤邦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還是比較成功的,佤邦的內部向心力要比果敢高很多,團結就是力量,這並非空話。(佤族分佈於中緬邊境,緬甸境內的佤族與雲南的佤族都是同胞,他們對中國的認同度是很高的)

目前佤邦聯合軍有兵力大約3萬人,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武裝,而果敢同盟軍不過3000人,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並且佤邦聯合軍的建設較為正規,屬於一支準軍事化部隊,配備大量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甚至有裝甲車,戰鬥力非常強。(佤邦聯合軍)

作為緬甸地方最硬的“核桃”,緬甸政府自然不願意輕易動佤邦。雙方關係最緊張的時候是在2008-2009年,緬甸軍政府試圖把佤邦地區整合為撣邦下屬的佤族自治區,這遭到佤邦的強烈抵制,雙方的戰鬥一觸即發。直到2011年緬甸新政府上臺,佤邦和中央政府的關係才開始緩和。

總而言之,緬甸政府之所以不願意動佤邦,還是因為佤邦的實力太強了。當然緬甸政府如果傾舉國之力還是能打敗佤邦的,但這樣的代價就太大了,不划算。至於果敢,本身實力就弱,還內訌不斷,從而給了緬甸政府軍可乘之機。

目前佤邦與中國的關係非常良好,雙方人員交流密切,佤邦通用漢語漢字,使用人民幣,金融系統完全與國內接軌。並且佤邦的網絡和電網也都和雲南接軌的,而佤邦聯合軍的武器也基本上都是由國內提供的。


千佛山車神


無他,佤邦聯合軍是靠實力說話而已。

佤邦聯合軍正規軍有3萬,民兵6萬多人,如果經過總動員,可以集中10萬軍隊。

而緬甸政府軍只有49.2萬人。

佤邦聯合軍是緬甸少數民族武裝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緬甸政府軍對其忌憚三分。果敢同盟軍只有3千多人,佤邦聯合軍是果敢同盟軍的10倍以上。緬甸政府軍連果敢同盟軍都無法徹底消滅,根本不敢隨便動佤邦聯合軍。

佤邦多山,是佤族的聚集區。

從中國的雲貴高原到緬甸山區、印度阿薩姆邦山區,再到中南半島的山區,這一片廣大的熱帶高原山區,生活著幾百個民族,是世界上民族關係最複雜的地區。

1,佤族

目前,世界上的佤族總人口大約有100多萬,其中緬甸有60多萬,中國有42萬(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

緬甸的佤族大部分生活在佤邦,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萬,大部分是佤族。

歷史上的佤族居住在阿佤山一帶,多是刀耕火種。英國殖民緬甸時,佤族開始種植罌粟。

2,1941年中緬劃界

佤邦的公明山(阿佤山)及北部和東部地區,在清朝時是屬於中國的土地,當地有大大小小的土司頭人60多個。

1941年,英國以切斷滇緬公路為要挾,與中國國民政府劃界中緬邊界,條約對英國有利,大量領土被劃給英屬緬甸。但因為太平洋戰爭在1941年低爆發,中英沒有在緬甸實際勘界。

現任緬甸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聯合軍總司令、佤邦聯合黨總書記鮑有祥,就是公明山東邊昆馬地區頭人鮑巖嘎的兒子。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中國政府曾邀請鮑巖嘎和他的兄弟鮑三板到北京參觀訪問。

1957年,中國政府撤退到中緬邊境的1941年線,並在後來的中緬邊境談判中做出了巨大讓步。佤邦的公明山和昆馬地區就成了緬甸的領土。

3,佤邦聯合軍的歷史

1962年,緬甸的吳奈溫將軍發動政變併成立軍事獨裁政府,緬甸內戰愈演愈烈。

佤邦地區有國民黨的殘軍,還有各個部落組織的自衛軍,相互攻伐。鮑有祥和叔叔鮑三板為了保護昆馬的利益,也組織了昆馬游擊隊,整合了其他幾支游擊隊後,總人數有300人,200多條槍。

文革爆發,開始支持緬共。1968年,緬共在緬甸東北部和北部建立四大軍區,進行武裝割據。佤邦屬於緬共的中部軍區。

鮑有祥主動聯繫緬共,並把游擊隊整編為緬共人民軍下屬部隊,一共有4個營。

緬共三次渡過薩爾溫江進行西伐,均遭失敗,薩爾溫江被稱為緬共的斷魂江。

1988年,因為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放棄了對緬共的外援;蘇東也處於劇變的前夕。

當年蘇貌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奈溫,昂山素季也在緬甸進行民主活動,緬甸軍政府開始放松管制緩和民族矛盾。

1989年3月,緬共發生大分裂。

首先,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宣佈果敢脫離緬共。緬共中央立即派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和北佤縣長趙尼來帶兵前去鎮壓。

鮑有祥和趙尼來並沒有去鎮壓彭家聲,而是發動第5旅和12旅起義,在4月17日包圍並佔領了緬共的中央所在地邦康,俘虜了緬共主席德欽巴登等人,並將其驅逐出境。

隨後佤邦與緬甸政府軍談判,表示佤邦接受軍政府領導下的自治,改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

1989年,金三角大毒梟坤沙突然襲擊佤邦。佤邦聯合軍和緬甸政府軍苦戰六年,迫使坤沙在1996年投降。

佤邦聯合軍佔領了原來坤沙的大量地盤,緬甸政府軍不得不將這些地區劃給佤邦管理,成為佤邦南部地區。

從此佤邦由北部和南部兩塊不相連的區域組成。

4,佤邦的新歷史

2008年,緬甸軍政府通過新憲法,承諾將來舉行全國大選。

緬甸軍政府也開始收編少數民族武裝,最大的佤邦聯合軍首當其衝。

緬甸軍政府計劃縮減佤邦,並把佤邦南部地區分離出去,要求佤邦聯合軍改編為邊境警察部隊,每營派駐軍政府軍官30名,相當於把佤邦聯合軍架空。

佤邦當然不同意。

2010年左右,佤邦和緬甸軍政府進行了多次談判。佤邦放棄獨立要求,但要求更多的自治權,不得減少佤邦的實際面積,保留相應的民兵組織。

雙方分歧較大,談判處於僵局。

2011年大選後,吳登盛當選緬甸總統,對佤邦釋放善意:政府不對佤邦使用武力;佤邦不得獨立;政府也不再談縮減佤邦和改變佤邦聯合軍的事情。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佤邦聯合軍和果敢同盟軍都是緬甸的刺頭,都是從緬共這個大家庭裡分離出來的山頭。同一所學校畢業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東西,但他們雖然是難兄難弟,但命運不同。一個走了衰運,被政府軍清剿沒有逃過一劫,另外一個走了好運。說到最後還是選擇政策方針不同。

果敢軍雖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想要東山再起,卻難於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裡頭苟延殘喘,就是有心殺"賊",也無力迴天了。

而佤邦聯合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顯山不露水,卻一不下心就做大,成為了緬甸地方武裝中的大哥大,讓緬甸政府軍都頭疼不已。

果敢跟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果敢地區有80萬人口,面積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區原先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清朝的時候它是中國一部分,後來被英國殖民者強行割走。特區中的居民其實還是以漢族為主,不過是被後來的緬甸政府給改成果敢族了。可以這麼說,所謂的果敢人就是華裔。

不過果敢人的所作所為,尤其是果敢的武裝頭領彭家聲販毒開賭場的行為跟鄰國毫無關係。不僅如此,因為他開賭場販毒,對當地人民造成毒害,對鄰國秩序和邊境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把自己一步步弄得大家的對立面,使自己慢慢走上絕路,走向深淵、自取滅亡。沒有政治頭腦,不珍惜自己手裡的資源,是彭家聲最大的敗筆,格局決定命運,這個人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小的人非常容易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彭家聲就是毀在自己盲目自大上了。彭家聲高估了自己的勢力,低估了政府軍的決心,輕信了政府軍的諾言,像個孩子那麼單純,缺過上當了,無法回頭。付出的代價太慘重了,幾千軍隊輕而易舉被政府軍瓦解,丟掉老本的彭家聲狼狽出逃。

彭家聲的落敗還有一點,那就是自己內部不團結,出了內奸。

魯迅先生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在處於險境的時候,最容易出叛徒。

果敢軍的全軍覆沒,讓人感嘆。覺得彭家聲就此銷聲匿跡,恐怕是萬劫不復了。

即使彭家聲再回來,也是明日黃花,再難東山再起,掀不起什麼波浪了,畢竟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口碑也不行,缺乏群眾基礎。

和果敢同盟軍折戟沉沙,苟延殘喘不同,佤邦軍雖然不能說是如日中天,卻也是蒸蒸日上、充滿生機。如果說把果敢軍和佤邦軍比作刺頭,果敢軍是肉刺,佤邦聯軍是鐵刺、鋼刺、毒刺。

如果把果敢軍和佤邦聯軍都比做鷹,果敢就是沒了羽毛的老鷹,而果敢則是凌空翱翔的獵鷹。

佤邦聯軍這邊是群鷹,有三萬只獵鷹,還有大量藏在暗處為獵鷹吶喊助威的民兵"鷹"。

佤邦聯合軍不僅沒有像果敢那樣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軍合作打擊毒販的過程中意外獲得了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自己的地盤擴大了許多,達到了三萬平方公里。控制區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萬。

說到這裡,大家會說,果敢軍是因他們是果敢族而得名,那佤邦聯軍?是不是佤族的軍隊呢?

對了,因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的老大鮑有祥是佤族,成員也多是佤族,因此他們就把自己地盤叫做佤邦,軍隊叫做佤邦聯軍。

縱觀果敢和佤邦的心路歷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選擇大於努力,兩家不同的政策方針決定了他們發不同命運。老一代領導人說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對於果敢和佤邦這兩支軍隊來說也是如此。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積極參與禁毒。果敢的行為不但讓自己失去道義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卻因為積極參與禁毒活動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上,同時獲得了不少國際支持。不僅有看得見的資金注入,還有看不見的國家組織對佤邦的認可。

別小瞧了佤邦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它等同於國際組織變相承認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緬甸政府軍對佤邦出手不僅有所忌憚而且師出無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顧慮重重。佤邦現在有點像仁義之師的意思,承擔起國際責任,不跟政府添亂,不跟政府搞事,不擾民,不害民。這樣的軍隊哪個統治者不待見,誰會冒險去打一個仁義之師,而且還沒有絕對把握能打贏,最後弄得一身騷,豈非沒事找不自在?

<strong>


歷來現實


跟果敢一樣,佤邦在歷史也曾是中國領土,明清時期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土著居民被官府稱為“山民”。直到19世紀末,佤邦被大清國稀裡糊塗的割讓給了英屬緬甸。

從地理上講,佤邦遠離緬甸聯邦政府中心,多山地峻嶺,易守難攻,緬甸歷屆政府對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幾乎都處於失控的狀態。

佤邦的主體民族是佤族,跟咱們中國境內的佤族同族、同源,幾乎沒啥區別。不過,佤邦漢化的非常充分,漢語漢字是通用語言,緬文則是靠邊站的一類。佤邦的標語、字幕,一般只出現漢語,而果敢在近幾年都開始被脅迫著雙語了,一排漢字,一排緬文的。佤邦特區徽標也是紅星一顆,非常有中國味兒。濃濃的中國風

這很大程度源於,從1948年開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從中國境內潰敗的國民黨領導了20年,這段時間“國語”取代了瓦語,漢語教育深入人心。直到1969年,緬共利用佤邦地區是聯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區,又控制了佤邦20年。

此時,如果有人熟練掌握漢語以及佤語,再加上點能力,就能在緬甸人民軍組織中脫穎而出。因為在這一時期,在“支援世界革命”的紅旗下,不少中國知情懷著切·格瓦拉一般的驕傲,加入了緬共,在中緬邊境的熱帶叢林中搞游擊戰。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義不容辭的“國際主義義務”。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受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影響,緬共領導下的緬甸人民軍被佤族人自己的民族武裝軍隊——佤邦聯合軍取代。不過,因為從小受的都是中式教育,聯軍的領導層都已經漢化,與中國仍然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真心做中國的“小弟迷”,漢語無可爭議的穩坐佤邦第一官方用語的地位。

所以,鑑於佤邦背後靠的中國老大,緬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緬甸大舉建設輸油管道,直通雲南,以避開馬六甲困局。加上對緬甸政府及其有利的“一帶一路”政策,緬甸政府面對跟中國關係密切,同操一門語言的佤邦必須謹慎行事。

說到這兒,大家肯定會問,那麼果敢呢,跟中國不但同操一門語言,還屬於同宗同源呢,都是漢族人,為什麼還是被打壓下去,現在不怎麼鬧事兒了?

首先,就是實力在說話。

先看圖。

很明顯,別的不多說,就從控制區域上來講,佤邦的地盤就被果敢大得多,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5.8萬人。而果敢人口才25萬(跟保定望都縣的人口數量差不多)。這兩個地方雖然在所謂的“民族和解”中先後建了“特區”,但明顯不適一個重量級的。

果敢民主同盟軍聲勢最大的時候也沒過萬,但佤邦聯合軍日常就保持著3萬餘人的武裝力量,天天訓練,隨時拉出來就能打,還具備一定的軍工製造能力,可以輕鬆仿製“八一“式步槍。還擁有緬甸地方武裝中少有的專屬火炮部隊。火炮團據悉使用的是122毫米榴彈炮,屬重型設備,如PTL-02 自行式反坦克炮(輪式突擊炮),火力很強,甚至搭配有輕型坦克等裝甲武器。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了,就區區3萬人,緬甸號稱50萬軍隊,制服佤邦還是有明顯優勢啊?

其中緣由,也容易解釋。

其實,果敢或者佤邦跟緬軍半個多世紀的“較勁”只是緬甸錯綜複雜民族關係的一角。緬甸長期動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央大緬族主義的長期政策下,明目張膽的的排斥和打壓其他100多個民族,而緬甸的少數民族量又極大,關係複雜缺乏認同,甚至互相仇視。

目前,光緬甸境內受到政府承認的民族有135個之多,極度缺乏民族認同感,性格還都非常剛烈,沒一個好惹的,都是“戰鬥的民族”,被總結成——“緬甸有多少個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裝”。這些武裝大型的建特區,中等的稱聯軍,小的叫團伙,每天日常就是在拜佛之餘就是打打殺殺或者訓練打殺的本領。

自緬甸獨立後,想要獨立的民族區域此起彼伏,各種武裝力量經常出來發動混戰。此情此景下,緬軍根本沒有能力在全力收復佤邦同時,再騰出手來維持其他地區的穩定。

(佤邦針對黃賭毒的公審大會,有木有咱們嚴打的風格?)

此外,鑑於果敢跟中國同宗同源,太相似、認同度太高,在各種複雜的因素和壓力的影響下,中國大陸方面反而不能明確表態或者暗中支持,甚至在2015年底,央行還凍結了中國公民自發向重建的果敢民主同盟軍募捐的賬戶,以表示支持新一屆緬甸昂山素季政府維護國家統一的執政目標。

而佤邦就不同了,在咱們中國這邊算是比較低調,風頭都被實力弱很多的果敢搶了,所以,可以放心的接收來自大陸的武器、糧食、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的援助。當然也不是直接的政府活動,走的是民間渠道,明裡暗裡都有套路。

此外,還有一點,佤邦的統治層相對果敢較為團結,不搞家族政治,也沒有內訌自耗勢力,對輿論環境也非常敏感,比如下圖。

針對境內的各個民族,佤邦制定了“佤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佤族;佤山各民族之間誰也離不開誰”的“三個離不開”民族政策,在自己的治理區域內充分實現了民族平等。尊重人才,重視教育。

同時還特別講究“領導幹部思想建設”。這裡引援佤邦新聞的一段話:“一定要以團結為重,以大局為重,不準拉宗派,立山頭,不要犯自由主義,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黨員要做團結的模範,要敢於向破壞黨的團結和統一、損害黨的利益的言行作鬥爭.....” 如果不說出處,是不是大家都以為這段發言出自某位中國領導幹部的講話?

其實,日常這樣堅持搞上綱上線的“思想建設”,就是在構建政治身份認同,即,對黨、對特區政府、武裝組織的認同。很顯然,只有政治認同才能做到真正的團結一致合力對外,而這點正是果敢特區老彭家族比較欠缺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緬甸對各個特區是一步步進行蠶食的,是逐步打壓來達到目的的。緬甸已經對果敢動手了,但是也一定會對佤邦動手的。果敢的結局,或許還是佤邦的前車之鑑。

果敢和佤邦,分屬於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和第二特區。這兩個特區,對於緬甸而言一直是刺頭,緬甸一直以來就有心除之。只不過,由於緬甸國內複雜的勢力格局,以及果敢、佤邦自身擁有的實力,緬甸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輕易對果敢和佤邦動手。

前幾年,趁果敢內訌之機,緬甸控制了果敢,果敢的特區地位名存實亡。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緬甸對果敢的同化程度會進一步加深,如果沒有外部支持,果敢遲早會成為歷史。

而佤邦目前還相對比較穩定。一方面,佤邦實力比果敢強大,佤邦有60多萬人,除開流亡國外的30萬人,還有30多萬人直接在佤邦統轄之下,人口和軍隊都比果敢多,並且佤邦實際控制的區域,可以說是果敢的10倍;同時,佤邦在鮑友祥的領導下,內部還比較團結,沒有出現果敢那樣的內訌局面;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撣邦。相比較佤邦而言,實力最強的撣邦,才是緬甸的最大威脅。而佤邦,恰恰是緬甸對撣邦進行分而治之、制衡撣邦的重要力量。所以,只要撣邦的威脅還存在,緬甸也不會輕易對佤邦動手。


當然,佤邦的潛在危機還是存在的。比如佤邦總人口並不多,但是卻有半數還在國外流亡。並且,佤邦內部的穩定,目前還主要依靠鮑友祥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個人威望,而鮑友祥以後的時代,佤邦是否還能夠一如既往的穩定,還真的難說。

總之,緬甸的目的很明確,無論是果敢,還是佤邦,抑或撣邦,緬甸最終一個都不會放過。只不過,緬甸實行的策略幾乎是先易後難、各個擊破,而實力相對最弱的果敢第一個被緬甸攻破。


蘇綻


在近現代史中,緬甸北部地區存在了很多強悍的軍閥勢力,其中既包括了大家都熟悉的果敢,也包括了整個緬甸國內武力最為強悍的佤邦。

佤邦和果敢一樣,都曾經歸屬在我們歷史王朝的統治之下,只不過在近代史中,隨著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他們慢慢變成了緬甸的一部分。

佤邦和果敢軍隊人數的差距

當然,佤邦和果敢的情況雖然比較類似,但是在很多方面他們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

比如果敢的總人口大概在十幾、二十萬左右,基本上都是漢人的後裔。

而佤邦的總人口大概在五十多萬人左右,居住的基本都是佤族人(也就是我們國內所說的傣族)。

因為人口基數的不同,佤邦和果敢的兵力也是有著不小差距的。

現如今,佤邦的兵力常年保持在四、五萬人左右,除此之外,他們地方上還組建了很多非正式的縣大隊和民兵營,雖然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說,這點兵力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士兵總數僅只有37萬人的緬甸來說卻算得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勁敵。

而果敢在其最巔峰的果敢同盟軍時代,總兵力也才僅僅只有一萬多人左右,從這點來說,他們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巨大的。

從兵力的對比上來說,大家應該基本可以看出緬甸軍隊為什麼能瓦解果敢而不敢動佤邦的原因了。

總的來說,柿子要挑軟的來捏,這點道理基本上是個人都懂。

緬甸政府軍軍費開支的尷尬

至於在說到緬甸政府軍和佤邦、果敢之間激烈的爭鬥前,我覺得我們也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

與大家想象中的不同,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非常弱小,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強大。

這點我們從他們的軍費開支就可以看出來,從緬甸政府公佈出來的數據顯示,緬甸政府每年調撥給軍隊使用的國防經費大概在20多億美元左右。

雖然說20多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有100多億人民幣之巨,但是如果把這些錢分散到緬甸37萬人的軍隊中,這些錢卻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相當於每年投入在每名士兵手中的費用僅有5000多美元、3萬多人民幣,這點錢每年給工廠裡的工人發工資都不夠,更不用說是要拿著這些錢去訓練、武裝軍隊了。

而我們要知道,美國的軍隊人數僅僅只比緬甸軍隊多了4倍、軍隊士兵總數大概在130多萬左右,但是他們一年的軍費開支卻達到了6000多億美元之計,足足比緬甸一年的軍費開支多了300多倍,就連新加坡這樣微不足道的城市小國,每年的軍費開支也達到了100多億美元的數值。


從這方面,我們應該就可以看出緬甸軍隊的裝備水平。

要真正說到武器裝備,他們的武器裝備還不一定有佤邦、果敢這些地方武裝部隊的武器裝備高檔多少,他們唯一的優勢其實就是他們的軍隊數量。

緬甸政府軍對佤邦、果敢之間沒有壓倒性優勢

不過呢,在緬甸北部地區這樣的熱帶雨林地區裡,他們這點人數優勢是根本起不到太多作用的。

這點我們從美越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在美越戰爭中,美國人擁有著比越南人強悍無數倍的火力優勢,但是越南人卻憑藉著熱帶雨林的優勢以及游擊戰術生生給美國人帶來了很多麻煩,以至於美國人最終不得不因為勞累過度退出了越南戰場。

佤邦和果敢等緬甸北部軍隊就和美越戰爭中的越南人一樣,是非常善於利用這些特點和緬甸政府軍作戰的。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歷史中,他們曾作為偭共的一部分獲得了非常優良的游擊戰術訓練,憑藉著這些戰術以及當地的地理條件,那些武器裝備並不比他們高級多少的緬甸政府軍其實是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而在2009年的時候,緬甸政府軍解決果敢還是和果敢軍隊中的副手裡應外合以及利用了果敢人對果敢大佬彭家鄉的不滿,才勉強解決了軍隊實力不是特別強大的果敢同盟軍。

從他們如此艱難的情況來看,他們要是想解決內部眾志成城的佤邦軍隊,我覺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根本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