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為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活動重在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全程監管,強化能力提升,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引導和帶動地方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2017年3月,各省(區、市)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對有條件的縣(市)工作開展情況、質量安全水平和群眾滿意度開展了考核評價,遴選推薦了第二批204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11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單位。其中,福建安溪縣、平和縣、仙遊縣、泰寧縣、武夷山市、上杭縣、寧德市蕉城區等地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試點單位。經過兩年的創建,於日前通過了考核驗收並公示。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單位福建省名單

安溪縣、平和縣、仙遊縣、泰寧縣、武夷山市、上杭縣、蕉城區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安溪縣

安溪縣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歷來把質量安全作為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的生命線。全縣圍繞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目標,“產”“管”並舉,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產品嚴檢、違法嚴懲四種監管,構築質量聯控、一品一碼、社會共治、品牌支撐四個體系,系統性地提高了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平和縣

平和縣盛產名優特水果和烏龍茶,榮獲“中國琯溪蜜柚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稱號。平和縣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大力開展水流域環境整治、推廣有機肥、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等工作,產地環境和汙染狀況明顯改善。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認證、質量安全監管、市場抽樣監測、市場準入準出等為重點,紮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仙遊縣

仙遊縣地處福建沿海中部,生態環境優美,農業資源豐富,先後獲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榮譽。仙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落實黨政同責和“四個最嚴”要求,踐行“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堅持產管並重,實施“一品一碼”,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監管體系、品牌認證、群眾滿意等均位居福建省前列。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泰寧縣

泰寧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著手註冊打造了“尋找泰味”農產品公共品牌,涵蓋茶葉、淡水魚、金湖烏鳳雞、鐵皮石斛等優質特色農產品。泰寧縣採取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宣傳培訓、健全監管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實施全程管控、增強品牌意識等措施,要求生產主體按標生產,全部納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監管平臺,實行“一品一碼”賦碼銷售,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是全國旅遊城市、世界“雙遺產”地,茶葉為支柱產業。武夷山市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品牌戰略,強化風險監測和執法監督,依法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生產主體責任明確,強化行業自制自律;動員社會參與監督,形成社會共治格局。農產品質量安全告知率達100%,主要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9.7%,群眾滿意度達89.88%。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上杭縣

上杭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現代農業示範區、是優質稻、優質水果、高山蔬菜、高山茶、生豬等重要生產基地。作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上杭縣緊緊圍繞體系建設、執法監管、檢驗檢測、品牌打造、宣傳培訓等重點工作,在全縣範圍內形成齊抓共管、相互協作的監管格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福建七縣(市)擬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寧德市蕉城區

蕉城區擁有中國大黃魚之鄉、中國晚熟龍眼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等名片,是優質水稻、水果、蔬菜、生豬等重要生產基地。作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通過採取責任屬地化、生產標準化、監管信息化、隊伍規範化、準出制度化、 打擊常態化、監測經常化等有力措施,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這七個縣(市、區)都是經過嚴格考評,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的要求後,才成為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且看: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

以下是部分得分項:

抽檢

制定實施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監測範圍覆蓋所有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基地、種養殖大戶和收購儲運企業及批發、零售市場,縣一級全年定性抽檢農產品樣品數量不少於8000個,全年定量抽檢農產品樣品數量不少於600個。

認證率

建立健全認證監管和補貼獎勵機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良好農業規範等獲證產品佔當地食用農產品生產總量或面積的比重達到40%。

質量安全水平

監測合格率應達到98%以上。本縣生產銷售的蔬菜、水果、茶葉等種植業產品中禁用農藥、畜產品中“瘦肉精”、水產品中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的監測合格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