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郭老师


今天从教育局门口经过时,看到电子屏上飘着一条滚动标语:尊重常识,促进教育更好发展。

这条标语深深地打动了我,现在教育上有多少是忽视了常识,或者说违背了常识,“县管校聘”就是一条违背常识的举措,不要说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果真正推广,可能只是更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1.县管校聘打破铁饭碗,降低了教师职业稳定性,必然加速优秀流失。

教师是事业单位编制,人事关系在教育局。一位教师只要在考核时,师德不要出现问题,或者不犯严重的错误,那么基本上在下一年度还是能够继续签约。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对于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对于许多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青衫君经历了许多所谓的竞岗兑聘运动,每次对于老弱病残基本上都是保护的,而真正参与运动的基本上都是年富力强的教师,乡村教师本来就有着进城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来,更加剧了乡村优秀教师的流失。

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真正的实施这种县管校聘的政策,乡村教师将加速向城里流动,城里优秀教师将加速向民办学校流动,或者向待遇更好的沿海发达地区流动。

2.实施县管校聘,将加大校长权力,教师精力将由钻研业务向搞好人际关系转换。

现在中小学许多校长德不配位、才不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有许多校长本来就是溜须拍马,或者各种各样关系走上领导岗位的。青衫君以前看到过一个小学校长就是因为和乡里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地头蛇”关系好而做上校长的。还有一位校长更是借助“裙带关系”做上校长之位的,试想,这样的校长掌管一个学校教师的决定权,那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所谓“校聘”即使搞一个形式,成立一个“校聘”领导小组,进行投票决定,但最终带来两个结果,一个还是校长说了算,二是人际关系不好的老师吃亏。就在今年暑假,某乡镇中学就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挂了起来,其实这位教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教师,就是因为个人能力较为突出,尤其擅长写作。

“县管校聘”无论出发的初衷多么美好,但是绝不可能在教育这块土壤落地生根。尊重常识,也许是搞好教育最好的策略。


青衫李探花


县管校聘这种形式自2016年起一直在推广,目前在山东、浙江某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而按教育部的规划,最终将在近几年实行全国推广。

那么,县管校聘到底能不能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呢?这要看教师在各个学校评聘的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如果县管校聘的评聘标准像评职称一样和教学能力,教学成绩脱钩,再加上评聘过程不公开、不透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话,那么,最终就将和评职称一样,成为个别人获利的手段,而打击的也将是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当年,教育部为了调动全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用了评职称的方法,然而四十年过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晋升职称调动起来的又有多少?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评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无法从努力工作中获得。比如论文,比如各种获奖证书,根本不看老师平时的教学成绩。而真心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所付出的一切劳动又无法量化,因此,很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拿论文来说,大家老师知道评职称必须用论文的篇数来提分,因此一开始老师们拼命写论文,后来发现写的再好,不交版面费也发不了,因此最终就衍变成“买论文”了。

拿优质课评选证书来看,一开始老师们都积极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希望通过好好打磨自己的课获个奖,给自己评职称加点分,后来发现最终证书都落入教师队伍中,有关系有后台的教师手中,何况有些机会,根本到不了普通教师参与的程度,因此,久而久之,广大无门路关系,又不知去哪里送礼的普通老师们也就放弃争取了。

二、评职称过程无法公开透明,谁评上谁评不上,没有统一评判的标准,这样一来,灰色利益链最终形成,这让老师们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反观县管校聘,形式上打破了以校为单位的工作形式,但学校以什么条件来聘任教师,谁说了算?将决定县管校聘发挥的作用。

1、如果按教学成绩来算的话

倒是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最能服众的评判方式,但不同学校的教学成绩如何比较,而且随着中小学“减负”的开展,县里又不允许全县学校举行“联考”,那么,如何用教学成绩来界定谁行谁不行?

2、如果按学历、教龄来算

那些学历低或者年纪大,精力不济的老教师将何去何从?虽说有些地区实行50岁以上的教师不参与学校竞聘,但是那些47-49岁的老师是不是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何况以此为竞聘标准也无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如果按师德来算

师德如何考核?那些平常管的严的老师,必定不能被学生喜爱,如果让学生来评判,那么这部分老师将受到不公正对待,同时也让教育走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危险境地。

4、如果按演讲的方式来阐述个人教学理念和成绩的话,那么。演讲内容和实际落实情况有无出入?

5、聘谁不聘谁,谁说了算?

学生毕竟心理不成熟,无法成为评价老师好坏的标准,但如果不是学生说了算,那么如果由校长等个别领导说了算的话,那么,腐败弄权必然滋生。这不但不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工作积极性。

因此,如果评价机制不能得到完善,那么投机取巧、贪污腐败之风就会盛行,最终只能把教育搞得一团糟。

另外,县管校聘制度,还有一个大弊端就是,一些地理位置好,校长管理水平高的学校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前往竞聘,而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如偏远乡村的学校,有可能只能落得无师可聘,甚至成为一些能力差,师德差的老师们的落脚地,如此一来,如何实现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均衡,到那时,择校热会更加盛行。这和我们均衡发展教育,扶持农村教育的大方向是相违背的。

总之,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公益性性质决定了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追求市场化,而如何通过县管校聘制度实现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这必定依赖完善的竞聘制度和考核,同进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出台,而县管校聘能不能最终实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看竞聘是否公平合理,否则就会沦为和评职称一样,人人喊取消的地步,成为制约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政策。


指尖教育帝国


又在瞎折腾!有些人从来不会出好主意,或者不想出好主意!学校的好坏取决于校长!只要选个好校长,管住校长不贪污,不以权谋私,一切都好了!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生生地被读歪了。这样做除了再滋生腐败,我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好效果!治国就是治吏,治校就是选好一个好校长!老师已经很可怜了,特别是那些不会讨好校长的老师,是不是再撒点盐!


百草园152298082


首先,解释一下“县管校聘”这个词的含义。其意思就是:县级政府统一管理该县内的中小学老师的编制,而该县内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任聘老师。而其目的就是让该地区的教师资源分配均匀,促进当地教育平衡发展。



从出发点来看,我觉得是好的。但是,这种制度并不能很好的挑动老师的积极性,还存在潜在的弊端。

原因之一:调动问题

在调动这一问题上就非常存在很大的弊端。把老师从乡村调到城市,老师们心里可能还可以接受。如果刚好反过来呢?从城市被调到了乡村,应该没有人会同意。而聘任就一定有教学周期,不可能短时间被调回去。这样会很大程度影响那些从城市调到农村的教师心情,导致老师的心理有很大的落差感,更会严重打击那些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更何况,这样轮岗教学,会让老师感觉到没有归宿感和稳定感。这样,老师自身的心态都没有解决,会很好的实施教学吗?

原因二:调动能够保证绝对的公平吗?

如果是绝对的公平调任老师,虽然有些老师会走落差感,但也不会说什么。如果,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有些老师通过自身的关系或者其他的渠道,把自己调到想去的学校。那这样会很大程度导致全体老师心理的不满,教师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而且还会让最初的目的毁于一旦。很难实现教师资源分配均匀。


总的来说,我不是很支持这样的改革,因为存在的弊端太多了,这样既不利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发生。

结束语:你认可“县管校聘”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者转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落笔解忧愁


实行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激活教师聘用制,实行良性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

政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第一、县域内教师总体短缺问题。

教师的总数上是短缺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聘用方式,首先要保证人数是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先把岗位排满,但要保证把岗位排满,就保证不了质量。这样的聘用只是推了个磨圈,最终每人都有一个岗位,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第二、教师的考评和聘用很难统一标准。

把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考评和聘用,显然是不公平的。另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考评和聘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差异就会有对比,有差异就会有不平衡。

第三、教师落聘之后的保障性措施还不完善。

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教了一辈子学,到头儿来却被落聘了。那么,这一部分教师如果落聘该怎样对待?降低工资,降低待遇,让他们参加培训之后再重新竞争上岗?这样合适吗?



第四、把聘用权利完全下移到学校,有很多隐性和潜在的问题。

1.校长的权力太大,容易滋生腐败,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影响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2.学校聘用的条件和标准很难达到统一和真正的公平。

因为每一个学校的情况都不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力、条件、财力等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乡镇中心校和村办小学之间;经济较好乡镇的学校和偏远落后乡镇学校之间等等,这些学校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在教师的聘用上就会出现不相同的聘用条件。

有一些村办小学,由于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愿意去,那么这些学校的老师该怎么聘用?很多地方是把落聘的老师直接派去,试想一下,这样能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吗?



县管校聘的政策出发点是好,政策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配套保障性措施和制度,就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不但不能够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使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影响县域内教育和谐良性发展。


教育探微


校长应该由校内推举产生,教育的不像样,第一校长大多不懂教育,即使懂也为迎合上级故意违反教育规律,不顾教师与学生的死活,天天出损招,阴招,怎么让人不舒服怎么来。第二校长权力太大,说什么就什么,比圣旨还严厉,要不扣工资,打压不给你评职称,老师有苦无处申,有冤无处诉。有骨气的只能忍气吞声,奸滑之徒为迎合领导,变本加厉,把学校搞搞得外面光鲜亮丽,形象高大;内部死气沉沉,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侧目而视。


守拙


这是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大力推广县管校聘。

在我看来,县管校聘没有任何教育原理在里面,有的只是工厂生产管理模式。如果这种管理模式那么有效的话,工业革命最先发展起来的欧洲,中小学校应该都是这种模式才对。他们是吗?

01 县管校聘的意义

所谓县管校聘,就是把全县所有学校的教师纳入全县教育系统内,统一聘任。不过并不是彻底的全县统一竞聘。

基本步骤是三步:第一步是校内聘;第二步是校内落聘者,区内聘;第三步是区内落聘者,县内聘。具体的做法,我就不讲了。

县管校聘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解决学校之间编制与岗位不均衡问题;

二是解决农村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三是通过竞争上岗激活教育内部活力,彻底打破大锅饭。

只是,县管校聘真的能达到这些目的吗?

02 无论教育形式怎样,只要有竞争,就有一个教育的核心问题要解决: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决定了教育评价以及教育的方向。如果这个问题的答题不明确,外力越大,可能偏差越大。

涉及到聘任,必然有一个评价老师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仍然是看成绩。因为其他的东西都是隐性的,只有成绩才是显性的。那么,这个方案的重大意义就是把追求成绩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就又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追求成绩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么?

虽然说不追求成绩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但是反过来,追求成绩的教育,无疑也不是好的教育。因为一旦追求成绩,就必然要进入压榨学生时间、强化训练的恶性模式。这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这种模式与当前的高考改革,进一步削弱成绩在高考中的权重是相矛盾的;

第二,这种模式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催残;

第三,这种模式与当前号召的减负也是有冲突的。

03 如何实现县管校聘下的公平竞聘?

竞聘过程中的人情关系如何控制?涉及两种情况:

一是岗位设置有没有为某些老师照顾?

二是三级竞聘时,如何保障公平性?在三级竞聘过程中如何避免公报私仇?

04 县管校聘的机制哪里看出来对农村学校有利?

从机制本身来看,县管校聘只会加剧农村与市直学校之间的差距。原因如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的本性。由于市直学校比农村学校对老师更有吸引力,那么,

一、对于市直学校而言,校内竞聘时竞聘上的都是相对教学能力强的老师。落聘走的都是教学能力相对弱的老师。

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校内竞聘时,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可能不参与竞聘,或者有意落聘。以方便第二轮或者第三轮交换到市直学校去。

这样,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都会逐渐向市直学校集中,而教学能力相对弱的老师则相对往农村集中,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05 如果学校的老师经常调来调去,流动性太大,如何保证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的相对稳定?如何处理老师的家与校的关系平衡?

要真正实现城乡师资的流动,不如轮流制。要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不如让优秀校长带队,带领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去,五年一换。

从县管校聘的优点上来看,一是解决了学校编制与岗位不均衡问题,这是最主要的;二是解决了校长对老师的管理问题,竞聘制直接把老师管得死死的。

至于对学校教育效果有没有提升,只有几年后去做调研。


小屋听雪


县管校聘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成效,山西省在2020年将对117个县(区)教师进行县管校聘。从推广县管校聘的目的上来看,主要是为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想法是非常不错的,但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校长的权力被放大后,谁来有效监督和制约校长?竞争上岗过程中是否存在微腐败现象?对于没有竞聘上岗的老师,该如何处理?老教师是否和年轻教师一起竞聘上岗?



我们地区有两个县也在进行县管校聘试点,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以前教师的人事档案在学校,县管校聘后,教育局对所有教师进行宏观调控,由校长对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优先聘用离退休不足五年的老教师,然后对其他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体现的是对老教师的尊重。竞争上岗的确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担心自己没有岗位而待岗,在教育教学实方面,老师会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县管校聘过程中,对于没有聘任到岗位的教师,教育局会把他们调配到周边的学校再次竞聘,如果仍然没有教学岗位,老师只好待岗学习,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争取在下一次竞聘上岗中有合适的岗位。

有一部分老师不支持县管校聘,认为与校长走得近的老师会优先聘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如何让县管校聘在阳光下操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校,很多地方还有临时代课教师,县管校聘如果全国推广,对于落后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又该如何推广呢?



因地制宜搞教育,缩小城乡差距,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要从教育体制上给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以他们的工作热情带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Lance课堂


1、县管校聘,对老师们而言,那可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2、如果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恐怕不但不会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反而会让老师们更加消极!

对此,我深表担忧啊!

一、先讲一讲,老师队伍里的派系

1、高职称老教师和低职称年轻教师。

如果从年龄上和职称上分,那么,这是最明显的两大派系,简称老教师和年轻教师。

当过老师的都知道,现在学校里的活都让谁干了?好处(职称)都让谁捞走了?这是谁都清楚的事情,也根本没有辩论必要了!

现在的老教师,一旦年龄过了50周岁,那就基本上穿上了护身符,进了保险箱,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局,谁也动不了,静等退休罢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什么减员竞岗?什么县管校聘?这些看似凶猛的利剑,对于这些老教师而言,不过是浮云而已。

所以,县管校聘,首先把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们排除了!

2、特权派和苦逼派。

那么剩下的,就多数为50周岁以下的所谓“”年轻教师”了。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读者都知道,丐帮里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当官有钱的净衣派,一派是穷苦百姓的污衣派。其实老师也大体分为这两类,这两类是通过什么途径当上老师的咱们就不说了,咱们只说说他们在学校里承担的工作一样吗?这也是年轻苦逼老师常常抱怨吐槽的原因。

二、县管校聘时各派系的表现

县管校聘这匹狼真的来了!






那么,这两派都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1、苦逼派。没伞的孩子,必须得学会奔跑!对于出身寒门子弟的老师们而言,平时怎么干,县管校聘时还怎么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偷奸不耍滑,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学生,中对得起良心。

2、特权派。地主家的孩子和农民比勤劳,是愚蠢的!这些人平时干的都是俏活,基本上不教课,就算是教课也大多是副科,一周没几节课。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有特定岗位编制的,也就是说,竞不竞岗,聘不聘用,那个位置始终给他们留着,和一线的老师们不发生冲突。就算是真要动了,他们也会动用关系和金钱,留在好的地方和位置。

三、猜测县管校聘的结果

我想大家们也都猜到了,县管校聘来了,老教师们不会动,特权派们不会动,那动得只有……还是咱们苦逼派!如果这时候我说:祝苦逼们快乐!那你们是不是会隔着屏幕把我整死?

唉!其实这20多年,我已经竞过很多次岗了,光学校就换了四个,每次被合并都是人家领导当权,一直是后妈养的,说多了都是故事,肚子里全是苦水,心里全是憋屈的眼泪……

至于结局,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苦逼老师们看到了一头穿着“县管校聘”的熊,龇牙咧嘴地走来,于是,大家都纷纷低头系鞋带……


我是小马爸爸,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麻烦您点赞或评论,谢谢!

小马爸爸说教育


推进县管校聘,需要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制度

实行县管校聘的目的,是在县域内把教师作为“系统人”,进行定期轮换,以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要落实县聘校管,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又调动教师积极性,需要有两大配套政策,一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二是实行教师同行评价。

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实行教师轮换制,而实行教师轮换,有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享有教育公务员的待遇、权利,必须履行国家教育公务员的责任。我国目前却缺乏这一制度 ,要求教师要轮换,但教师却没有享有相应的待遇与权利,结果导致轮换遭遇阻力,一些地方只是对少数考核不佳甚至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轮换,从城镇学校轮换到农村学校,没有建立常态的轮换制度。

这又牵涉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问题。目前,有的地方的教师轮换,成为对不听话教师的“流放”,这是行政主导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贡献,让教师轮换到其他学校也得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教师同行评价机制,从教育角度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