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墓地:寒酸简陋杂草丛生,当年斩首时被整整砍了30多刀而死


【谭嗣同】谭嗣同,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顾别人劝说坚持留下来,结果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长久以来,人们对谭嗣同大感惋惜,尤其是他临死前的悲愤之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流传甚广。

【墓地全貌】谭嗣同墓地位于湖南浏阳县城南约8公里处牛石乡小水村石山下。1904年6月,谭嗣同从县城迁葬于此。谭嗣同墓地非常寒酸,如果仔细辨认墓碑,根本难以想象这就是谭嗣同的墓地。

【谭嗣同墓碑】谭嗣同墓地占地约160平方米左右,四周杂草丛生。坟冢呈半圆形,小圆扁卵石铺盖冢顶,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圆围。坟冢前有拜台,两侧护围,成八字状。后立墓碑三通,祁阳石质,主碑刻楷书碑文“清故中宪大夫谭公复生府君之墓”。

【坟冢前的祭台】谭嗣同墓地前有华表一对,石马、石虎各一对。另外,华表上分别镌刻着: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这两句话是谭嗣同的名言,可以说是谭嗣同的人生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他从容赴死的内心独白。

【墓地前华表】鲜为人知的是,谭嗣同被斩首的过程非常残忍。在常人看来,斩首就是刽子手砍掉犯人脑袋。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谭嗣同几乎是“锯下头颅”。谭嗣同被抓获后,慈禧太后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来处决谭嗣同,命令刽子手用最钝的刀。


【墓地杂草丛生】在谭嗣同的师父胡七编写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被处决的情况,“那天用的刀叫什么‘大将军’,一刀飞去,鲜血汩汩然冒出,脑袋还装在颈脖上哩。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百倍,而且还剁了30多刀。”难以现象,谭嗣同究竟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后被斩首。

【墓地前华表】谭嗣同等人被斩首后,大清上下风声鹤唳,唯独外国报纸给予“戊戌六君子”以正面的评价,“杀害的六个青年改革家,他们个个都具有舍身成仁的意志。我们常常对中国表示灰心和绝望,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能产生像这样一些烈士,是没有理由对它绝望的。”

【石虎】有人曾产生质疑,就是谭嗣同被杀时,他的父亲为何见死不救?这样的质疑是有道理的,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当时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谭继洵为何见死不救,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保住官位,其实不然。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他被革职回原籍,仅过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


【石虎侧面照】尽管没有救下儿子,谭继洵对儿子被杀也颇为心痛,他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谭嗣同死后,葬礼非常简陋,“用草席将谭嗣同的遗体裹好,运回浏阳会馆,装棺入殓。”

【石马和石虎】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谭嗣同依旧称赞有加,人们被他英勇精神所感动。谭嗣同18岁时曾写过这样的话,“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