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拼多多”越来越正规,对此你怎么看?

碎娃说事


先说结论:

1. 任何企业想要继续成长做大做强,尊重最基本的商业伦理是一个避无可避的话题,这个基本的商业伦理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品牌、尊重消费者。

2. 题目中所说的「社交电商弱化,更多的倾向性价比」,是因为拼多多一直的核心就是“低价”,而不是“拼团”或者“社交”。低价的原因是:交易成本低。



一.正规——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不管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还是销售(作为平台代销)假冒伪劣产品,都会成为企业成长进程中最大的绊脚石。随着企业的高速增长,对于商业伦理的不作为更是会加速对企业的反噬。

我们总在提消费升级,可是消费升级是什么?

消费升级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指的是生活中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也确实能够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


而消费升级的还有一个重要内涵是:认知升级。

这种认知升级,代表着人们对于品牌商品、品质商品、品质服务、产品的合法性会以往更加重视。

说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在2013年以前,一个互联网的用户能够轻易的不花一分钱看各种盗版版权电影。快播等各类P2P软件,下载盗版电影实在是太容易了,容易到电影首映当天就可以在网络上迅速看到枪版(当天电影院用摄影机盗录)。更有甚者,国内还没有上映,就已经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欧美提前上映地区的盗录版本。


这是对创作者、正规生产者最大的不尊重!


2013年11月,国内数十家正版视频网站和版权方发起“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对快播的盗版采取了技术反制和法律诉讼。官司前前后后打了几年,2016年9月13日快播案宣判,快播公司创始人王欣锒铛入狱,被判三年六个月。

快播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付费时代的崛起,人们慢慢变得更愿意为正版付费了。

短短三年后的2019年6月22日,视频网站爱奇艺的付费会员用户突破了1亿人!爱奇艺2018年财报显示会员8740万人,全年会员营收就已达到106亿元。显然突破1亿会员大关,单单会员这一项,就能给爱奇艺带来远超106亿元的营收。


拼多多迅速崛起过程中,所谓的“低价策略”确实让“五环外”人群从中获益,但与此同时,也对另一部分人不公平,它从不同程度上侵犯了认真研发新产品、投放高额费用建立品牌的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一个假冒伪劣,就可以让无数人努力务实创造出来的价值瞬间崩塌,不论是从情理上和法理上,山寨产品最终都不得人心。随着人们的认知升级,人们对于创作参与者越来越尊重是大势所趋。

拼多多能做的,就是在大环境下,和主流商业意识达成共识,而不是逆流而行,个人的奋斗也要跟上历史的进程。

二、低价——消费者不能再刚的刚需

谁能拒绝便宜货呢?

同质的正品还能够保证全网低价,这对消费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在10年前,也就是拼多多都不知道在哪里之前,原来的便宜货在哪里呢?

在淘宝。

要知道10年前,淘宝上也是鱼龙混杂,什么妖魔鬼怪的商家都有、什么鳞次栉比的商品都有。笔者当时曾经花了20块钱就包邮购买了一个篮球,还赠送打气筒和气针。

2011年6月16日,阿里把旗下的淘宝公司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C2C业务的淘宝网;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以及一淘网。


淘宝的C2C即 Customer to Customer ,是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天猫的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是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阿里布局天猫,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假货泛滥,另一方面也为了维护入驻大品牌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大品牌单价高,更能掏得起钱,能够给阿里的付费获客服务贡献更多利润。

这种布局,虽然提高了收入,却也造成了小商户的流失。流失的小商户有两种,一种是山寨和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另一种就是付不起相对贵的淘宝客付费获客服务的小商家。

小商户的流失就给拼多多的破局带来了机会,拼多多通过更低的交易成本,给了这些商家一个入口,让商家能够卖到更低的价格还有钱赚。

拼多多是怎么降低交易成本,造就的低价呢?它既不是淘宝的C2C,也不是天猫的B2C,而是C2M模式:用户直连制造商,消费者直达工厂,把库存、物流、总销、分销全部省掉。

而低价,又是消费者不能再刚的刚需。


然而,光满足便宜这一个刚需还不行的,如果平台上一直都是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地,那么势必会造成消费者口碑的不断下滑,这越是拼多多一直面临的和饱受诟病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往不断「正规」的道路上去走,拼多多通过618开始的百亿补贴活动,也在努力去改善这个问题。拼多多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2019年1月,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的GMV占比为37%,6月份,该比例迅速攀升至48%。通过这个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变化趋势:一二线城市的人,也在慢慢接受拼多多,拼多多也在慢慢地走向五环内。


铁哥炖


正常啊,很多人都对拼多多有意见,觉得次品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挺好的,不过有的店铺的老板态度不好是真的,这个得改善一下😂。

拼多多越来越正规,那些对拼多多有意见的人这下没话说了吧。我起初从不知道拼多多,到后来帮人砍价,到后来我自己也砍价,然后现在经常在拼多多买东西,淘宝基本都不去了😂。

任何一个企业从刚开始可能并不被看好,时间会证明一切,我觉得拼多多用时间证明了自己,这个平台是靠谱的。



未来无界不是吗


拼多多越来越正规,这是必然的。

通过梳理你会发现,拼多多几乎走过的是淘宝同一样的路,前期靠这些小卖家撑起一片天,等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大力整顿。

这些小卖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不懂营销,也不会搞品牌。

但他们都具备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快速的生产力,只不过需要这些产品的用户找不到它,找得到它的用户不买它。

事实上,他们的产品并不是劣质产品,只是没有品牌附加值。很多东西卖的便宜,并不代表质量不好,只是没有名牌版本那么极致和精细,但在功能上绝对够用。

现在的城市人群是按照苹果的标准在要求产品体验,企业也在这样的价值观和产品体系下追求极致,但这样的标准和追求可能并不适合低消费水平的人群。

这些人群真正关注的是价格便不便宜,能否解决他最核心的一个需求。产品过于追求极致反而可能导致成本上升,造成没有必要的功能和体验溢出,让一部分人因为价格过高而放弃购买。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经常有日化厂用卡车把整桶的洗发水,食品厂把各种点心整箱整箱运到小区门口,然后喇叭一放,开始叫卖,他们的售价只是大牌的三分之一,但是东西其实差不了很多。

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小卖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就进行山寨傍名牌以及直接以假乱真来销售,就是俗称的假货。当然这有个前提,其中有一部分是违法的黑心商家,不光山寨和假货,品质也很伪劣,以次充好,这是人人都要喊打的。

淘宝和拼多多对待这些商家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当年淘宝是直接采取关店的措施,赶出平台,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

或许是运营模式的不同,拼多多只有一部分是进行强制关店,其余大部分都是用智能技术的方式,倒逼这些商家进行改正。

2017年,拼多多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

打个比方,有家售卖“蓝月壳”的商家,他的产品也过得去,远比正品蓝月亮便宜,但他现在得不到任何流量,因为平台不仅不会推荐,而且就算消费者搜索“蓝月壳”买,跳转出来的也是正品蓝月亮专场。

这样就导致了这些小卖家主动放弃山寨,用自己的logo,明码实价进行售卖,而且如果投诉过多,拼多多对商家的处罚毫不留情,也能倒逼商家提高品质。

拼多多还对一些强实力无品牌的商家进行倾斜资源,现金扶持,主动帮助他们打响自主品牌,这也正是其去年12月推出的“新品牌计划”的本质意义。

拼多多还大力补贴各种名牌商品,塑造高性价比产品形象的同时,主要还是为了摆脱平台此前各种被人诟病的问题。

让利消费者,这也正是其年年亏损的原因。最后再多嘴一句,拼多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对消费者很宽容,对商家很严格。此前我买过几次东西觉得不太满意,申诉退款很快,而且东西也没有退回去,相当于平白无故得到一样东西,虽然品质不好,但聊胜于无。

只要你不抱着50元买劳力士的心态,逛拼多多一点问题都没有,绝大部分同一样东西拼多多都比淘宝便宜,因为它还是在红利期。

以上就是我对拼多多的一点看法。


科技晓微


这三点不同,也是拼多多正视走向正规的开始。

1.以前很多产品的SKU的价格很乱,就是一个产品中,如果有8-10或者是更多的选项的时候,价格可以相差很多,现在只允许相差在29左右,不会再像以前一个,一个低价引流的产品6块包邮,后面一个128的产品。这种现象现在没有了。行业来说,就是所谓的SKU低价引流作弊现在没有了。

2.不管是物流还是客服要求更高了,物流不达标,扣钱扣分。客服也是如此,两项均不达标,活动报不上,对于商家而言

3.早期主打的“社交电商”概念被弱化,前期塑造新鲜感吸引市场流量的拼多多,开始回归高性价比的产品形象的塑造上 。这个说法有点误区。社交电商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的形象的塑造并不影响。社交电商也可以卖高性价比的产品呀。 只是现在更趋向于卖高性价比的商品。 社交电商是一种引流手段 ,天猫的手段 是人找货,就是靠关键词的搜索。拼多多靠的是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或者是活动宣传,并不是说社交的属性被弱化。只是搜索的方向不同而矣。


以前猫狗战,现在改成了猫狗拼了。可见拼多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了。正规是正常的,这就是以前淘宝走向天猫一样。


跨境及拼多多干货


关于拼多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在五环内的用户,总觉得他们很low,不理解五环外用户的真实需求。拼多多的爆发成长,一部分互联网大佬认为是由于消费降级。但孟德君并不这么认为,孟德君认为,拼多多只是让合适的商品匹配到了合适的用户。拼多多的用户,一大部分都是淘宝和京东没有覆盖到的用户群体。

拼多多的GMV增长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直追京东。拼多多创办三年即上市,市值也仅次于京东。孟德君之前观看过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采访,发现黄章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80后的黄峥是浙大毕业的,他背后还有一群大佬做他的参谋,顾问,军师。

黄峥的愿景是把拼多多打造成“Costco+Disney”。

前期的拼多多通过粗犷的形式,为自己带来了高速的成长发展,其为了自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强调平台与产品的质量。

做拼团的团队这么多,拼多多能够胜出,足以说明其背后有一定的硬实力支撑。而且很多投资人与黄峥接触后,都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者。所以拼多多越来越正规,这也是情理之中必然的事情。





孟德观天下


其实最近这两天,拼多多的创始人之一达达,就在此前接受采访中表明,过去这一年拼多多在CEO带领之下持续打假,已经打掉30多个山寨品牌。

从拼多多的整体态度来看,如今上市之后就需要变得正规的很多,尤其是此前所谓的山寨劣质等标签都要一一拔除,虽然这些标签曾经在拼多多的上升历程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毕竟历史向前的发展一定是摒弃这些劣根的,即便曾经,它是拼多多的左膀右臂。



卸磨杀驴?拼多多做的还算体面

在2018年11月份左右,其实有关拼多多的新闻挺多的,尤其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过去这一年他们在打假上非常努力已经甄别了几十个山寨假冒品牌。

同时拼多多还将在技术上持续努力,比如在搜索上结果上只出现了认证的品牌,对于那些假冒山寨或者说是碰瓷明星品牌的产品结果上是不允许显示的,以此来倒逼这些山寨厂商退场。



我个人认为其实黄铮做的还算体面吧,他毕竟没有说是封杀这些山寨品牌,毕竟在拼多多过去的一两年发展中,曾经正是靠着这些山寨品牌发家致富,获得大量的用户,那么如今在上市之后就卸磨杀驴,显然是有些不近人情!

中国人还是讲究个体面,以技术手段来倒逼这些厂商退场,也算是体面的分手了吧。



拼多多像极了当年的淘宝

其实我们从拼多多的发展路线就可以看出,与淘宝真的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京东甚至阿里都会紧张,拼多多这个社交电商新贵。因为淘宝可能看到了过去的他,而京东则看到了未来新一个淘宝。

只是由于当时淘宝所处的环境还是比较封闭的院,没有今天这样成熟的市场环境,所以大众对于淘宝的容忍度也是比较高的,毕竟这属于一种创新的模式,在刚开始必定会经历诸多的问题,但拼多多不一样的是在整个电商环境已经趋于稳定的时候,拼多多居然复古式的来了一把当年的淘宝,也就是山寨成名,这是让很多大众不满意的地方。



正规化后,还能这么疯狂么?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的!而拼多多也正是因为依靠着低价和社交红包满足了五环外的人们需求。

但正规化后的拼多多在成本上要增加不少,同时正规化的代价也是很少再有那么低廉的产品出现。这就与现在拼多多的主要人群产生了矛盾,那么正规化的拼多多还能这么疯狂吗?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在正规化之后其实已经培养了诸多的用户,那么这些用户其实是可以留在拼多多市场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拼多多不会再像此前那么疯狂,但依旧有可能会发展的比较好。甚至以后有可能连京东也不是他的对手。

毕竟相比于京东来说,拼多多的模式是领先的,所以腾讯才会花费巨额流量来扶持这个社交产品新贵。以腾讯天然的社交属性加上拼多多本来就有的社交特质,那么这个电商显然是有些与众不同的。


互联网的放大镜


你好,我是莫离。

作为一个拼多多无货源店群创业者,莫离告诉你,拼多多越来越走向正规化的现象是必然的。我们都知道,拼多多最早是以价格低廉在三四线城市打开市场的。我们每个人打开拼多多APP总是会被那些便宜的东西吸引眼球,忍不住的就想要购买。

相信很多买家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拼多多上面购物的:反正也不贵,如果东西好就赚了,东西不好也不亏。莫离之前在拼多多上面买卷纸之前也是这样的,结过下单东西到了之后也没有令莫离失望,尽管卷纸很小,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

所以,拼多多前期的任务就是吸引用户。事实也证明,拼多多确实做到了。拼多多在2015年上市,截止到去年年底,就已经拥有3亿的用户。这个用户的增长速度是很可观的,在拥有一定的用户基数之后,拼多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最明显的就是,拼多多的软件页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做出了很大的优化。

因为拼多多上面的用户数量比较多,而商家数量却仅有淘宝的一半,商品数量也比较少。为了不让用户失望,拼多多也正在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和更多商品上架。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有很多人都在拼多多上面做起了无货源店群,就连之前许多在淘宝上面做店群的也都纷纷转战了拼多多。

尽管在这个平台上面做无货源店群很好做,但还是有一些商家惨败。因为他们还在用前几年的无脑经营方式管理店铺,根本不知道对自己店铺进行精细化运营。

然而这个圈子就是这样,只有做精细化运营的人才能赚到钱。莫离的学员中,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在三四天之后出单,之后最低达到单店日出十单,每单利润控制在10块钱,一天单店盈利100块。

好了,莫离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对无货源店群感兴趣,或者是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都可以私信莫离。另外私信莫离或者评论“学习”的朋友,莫离会给你发送一份店群概念图,帮你理清思路。


莫离侃电商


拼多多越来越正规,说明这家企业逐步走向成熟,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2018年,拼多多创造了电商领域乃至国内互联网领域的流量奇迹。它的诞生一举打破了电商圈淘宝与京东一分为二的格局。成立仅1年用户数就超过1个亿,成立2年GMV超过千亿,成立第3年,就实现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根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现在拼多多用户已达到4.3亿用户,直逼淘宝。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量,倒逼着平台不断优化,向电商正规军靠拢。

反观淘宝的成长过程,也是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发展到了如今的成熟阶段。拼多多眼下经历的一切,正是当年淘宝、京东曾经走过的老路。

但拼多多后来者居上,硬是从阿里与京东中间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拼多多依靠的是微信这一巨大的流量池。背靠腾讯社交巨头这座大山,拼多多早期才能如鱼得水,凭借社交电商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航道。从腾讯扶持这个角度来说,拼多多必然会火。

其二:拼多多高性价比与大众“占小便宜”消费心理吻合。湖畔大学教授梁宁说过,现大众消费时都有“小闲”心理。有点闲钱,有点闲心,逛拼多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黄峥也说了,拼多多的存在就是要让大众有“占小便宜”的心态。

其三:拼多多已成功地从农村包围城市。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拼多多早已从五环外走进五环内,打假方面也显示了巨大决心。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新增用户中,北上广深几大一线城市在列,4亿多用户中一二线用户已占半数。

总的来说,拼多多正逐步向正规军靠拢,目前也已经有500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入驻。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在拼多多上的购物体验正变得越来越好。


烟火火科技


怎么说呢?作为国内电商‘一哥’,淘宝始终是其他平台模仿的对象,淘宝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很多东西是比较成熟的了,拼多多模仿淘宝,走淘宝老路,也算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拼多多如果想长久必须要解决

1.假货问题

伪劣产品实在太多了

2.慢慢的往一二三线城市发展

树立自己品牌形象,提升产品质量

3.在淘宝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创新

目前来看,拼多多还是简版的淘宝,基本都是一步步在完全模仿淘宝

至于现在拼多多如何

1.拼多多还是低价占据绝对优势

拼多多低价产品相对中高价格而言,目前来看,还是绝对的偏向低价,拼多多还是依赖低价活动

2.拼多多目前来看,刷单等虚假行为,还是相当严重。并且平台对刷单基本是不管,除非套用平台卷的行为

3.拼多多流量水分是问号?虽然我接触拼多多时间不久,但流量来源,流量入口依然是个迷

(就拿搜索车和全店流量对比 搜索车高于全店很多 并且所谓的过滤 不知道过滤到哪里了 也没看到少扣钱)

……

就目前来看拼多多问题还是很多,并且很多东西不够透明,拼多多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一直在效仿淘宝,但是想真正想在电商立足还是需要大胆创新。


电商巴菲克


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其实如果仔细翻阅一下其他电商平台的发家史不难发现拼多多所谓的山寨产品假冒产品在淘宝京东都曾出现过。

这是一个新电商平台避免不了的问题。

首先是由于平台刚出来,很多规则来不及完善,这时会有很多商家钻空子。

平台由于没有任何流量,这时候只能选择视而不见,然后等到平台趋向于稳定再回头认真治理。

大如淘宝曾经一样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逼着马云无奈的说了一句:有些人就是相信100元可以买到劳力士。

回过头来看一下拼多多的发家史,背靠微信疯狂裂变,靠着拼团更便宜,砍价0元购等活动迅速抢占市场,再加上平台开始的定位就是中低端客户,很容易就打上了一个不太好的标签。

然而等到自己站稳了脚跟之后,只要是不傻都会想办法转型成为一个体面的公司。

腾讯曾经一度也被人认为是靠着山寨起家的公司,马化腾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要做一家让人们尊敬的公司。

不可否认的是腾讯刚开始的发家史不太光彩,但是互联网公司里面又有几家是干净的呢?

现在看一下腾讯的市值以及慈善募捐状况,只要不是杠精都会默默的说声:现在的腾讯已经变了。

不过经常浏览一下网友的评价,你会发现总是有很多人的观念永远停留在之前。


不改变就会被淘汰


国家也颁布了最新的电商法,无疑说明以后的电商市场必然要更加的趋向于正轨。

已经抢占了国内三四线城市市场的拼多多,自然也要考虑转型。

无论是从大环境来看,还是要进军中高档市场来说。

电商平台如果想做的长久,那么口碑是少不了的。

相信拼多多高管也会上网浏览自己产品的风评,如果一个产品的口碑已经让没用过的人都过来吐两口口水的地步,那就离死不远了。

综上所述,拼多多的正规化一定要进行的。

淘宝为了转型也推出了天猫,用以抢占高端市场的同时标榜自己的平台是正轨高大上的。

拼多多的发展趋势和淘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免可以看出改变是必须的。

至于题主提问的低价炒作,小轩理解的是拼多多已经蚕食了这部分消费者的观念,并不需要继续以此为卖点进行宣传了。

如果不改变,下一步面临的只会是固步自封走向灭亡。


我是小轩,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和分享者,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互联网思维和电商知识,有什么疑惑都可以与小轩交流,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