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不同的生育期怎樣進行田間管理?

婦產科陳開華大夫


土豆在我們甘肅叫洋芋,學名馬鈴薯,在甘肅有大面積的種植,許多甘肅人都稱自己是洋芋蛋。作為世界第三大作物,在我國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那麼根據土豆不同的生育期,該怎樣進行田間管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土豆根據生育期的不同都要進行哪些田間管理措施。

一、定植前的田間管理

在定植前,主要進行的工作有選種、整地、施基肥、做畦。

  1. 選種:種薯需選擇品種純正、大小整齊一致、且已結束休眠、開始萌芽的種子為佳。定植前3~4周,取出種薯,放置在陰涼、通風、有間接光線處。定植前約2天分切種薯,每薯塊帶1芽眼,切口癒合後定植。

  2. 定植前整地、施基肥、做畦、播種:定植前對土壤進行翻耕整地。在整地的時候將基肥撒施於土壤,在翻耕時將肥料均勻混入土中。中等肥力的土壤基肥建議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尿素20~30千克;過磷酸鈣90~125千克;硫酸鉀25~35公斤。不同的土壤肥力對施肥應略有增減。整地種植時,一般採用120公分的雙行畦(畦面約90公分),畦上行距 45公分,株距30∼32公分,作畦採取南北走向,以利通風。種植後覆土約7∼10公分。

二、萌芽生長期的田間管理(0~30天)

  1. 定植後3~4天行畦溝灌溉。

  2. 畦溝灌溉2天后全面噴殺草劑。

  3. 生長期間灌溉不宜超過畦面高度,生長初期灌溉後迅速排水。

  4. 生長期間若遇到下雨,應及時排水。

三、塊莖形成期(30~80天)

  1. 注意土壤環境條件,避免塊莖生理病害的發生。

  2. 生長中後期約5~7天灌溉一次。

  3. 此時應注意鉀肥的補充,定植後一個月左右施追肥與畦邊,再培土,視情況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施肥用量建議畝施尿素13~19.5千克;硫酸鉀20~30千克。

四、塊莖肥大期(80~120天)

  1. 注意土壤環境條件,避免塊莖生理病害發生。

  2. 約5~7天灌溉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灌溉。

  3. 採收期以地上莖葉大多數由綠色轉為枯黃色為主,或者計算種植後的日數。採收後的土豆塊莖分等級後放於通風處、長期貯藏需要冷藏處理。

以上就是土豆根據不同生育期所要進行的田間管理技術,希望能夠對題主有所幫助,如你在種植土豆過程中有任何疑問,也可關注頭條號【新農鳴】給我發私信,我們一同探討土豆的種植技術。


新農鳴


從理論上來說,土豆的整個生命週期可分為種薯或商品薯休眠期、催芽播種期、幼苗期、快速生長期、結薯膨大期和成熟採收期六個階段。種薯或商品薯休眠期,與土豆的種植管理沒有直接關係,成熟採收期也是土豆的生長過程基本結束,只待採收的時期,在種植管理上可以忽略不計。這樣說來,在土豆的種植實踐中,將土豆的生長髮育過程分為播種出芽期、幼苗期、快速生長期和膨大成薯期,對種植土豆的薯農來說,顯得更有實際意義。



播種出芽期

此期從土豆選種催芽開始,到土豆大部分出苗並長到10公分左右時結束。期間要考慮整地施肥、清除待播土豆種子可能的帶菌和蟲源以及催芽播種。

⊙底肥準備和施用

根據土豆實際生長髮育的需要,一般按照氮、磷、鉀5:2:11的比例施用底肥。單純使用二銨、尿素和硫酸鉀的薯農,可以考慮在目標畝產2000公斤的地塊,施用二銨13——15公斤、尿素20——23公斤、硫酸鉀16公斤,並適量添加中微量元素鋅肥和硼肥。使用新式肥料的話,可以考慮畝用超能量100——125公斤,有效成分含量15:15:15的硫酸鉀125——150公斤。在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地塊,可選擇每畝衝施可樂生物菌肥10——25公斤,或蚓力神菌液2——3公斤。

⊙防病殺蟲和種子處理

考慮待播土豆種子可能帶菌及蟲源,預防幹腐病、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防治蚜蟲、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等,可對待播土豆種子使用拌趣1+1各20克,兌水1250——1500毫升噴布土豆種塊100公斤進行拌種。結合翻耕土地前施用底肥,每畝使用2袋綠亨毒辛拌土撒施。

⊙整地播種

3月上旬,將待播土壤深耕整平後,採用壟高15釐米,壟寬75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25釐米的密度,進行雙行播種定植。粘性土壤掌握播深8釐米,沙性土壤掌握播深12釐米,播後覆土蹚平後,對已播土壤使用土豆苗前土壤處理性除草劑。


幼苗期

土豆出苗後生長到頂端用肉眼可以看得出花蕾時之間的一段時間,即為土豆的幼苗期。幼苗期需要做的管理工作是中耕配土、澆水追肥和防治病蟲害。

⊙中耕培土

為了使結薯層土壤疏鬆透氣,有利於土豆根系生長,便於土豆匍匐莖伸長結薯和塊莖膨大。當土豆齊苗後,達到9成苗高10公分時,立即進行第1次中耕,深度8——18釐米。中耕後立即培土,培土厚度5——8釐米。採用覆膜種植的土豆,直接培土在膜上即可。第1次中耕後10——15天,結合除草,對土豆進行第2次中耕,耕深稍淺。現蕾後進行第3次中耕,耕深需要更淺。

⊙澆水追肥

土豆齊苗中耕前澆小水,水量掌握“澆溝不澆背”為好,此後以“見幹見溼”為原則,一般無雨時5——7天澆水1次。當土豆一半現蕾,結合第3次中耕培土,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5公斤,加底肥超能量40公斤。

⊙防病殺蟲

土豆苗期需要防治病毒病、黑脛病、青枯病、蚜蟲、地下害蟲等,可在齊苗後使用綠亨1號+綠亨6號+天寶+順發寧交替噴霧或灌根。



快速生長期

土豆現蕾後15——20天,到地下塊莖形成1——3釐米的時候,就是土豆地下塊莖快速形成的生長期,也是土豆的花期,需要做好澆水和防病殺蟲工作。如果土豆花量過多,最好摘去花蕾。

⊙澆水

土豆匍匐莖伸長並最後結薯,需要很多的水分保證,一定要注意保持田間水分。澆水適宜採用小水勤澆的方式,以“見幹見溼”為原則。

⊙防病殺蟲

土豆花期需要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瘡痂病、黑痣病、地下害蟲、薊馬、斑潛蠅、紅蜘蛛、瓢蟲、夜蛾等,可以使用颶風+綠亨6號+SM6+順發寧,或噻菌銅+綠亨10號+天寶+阿維菌素,間隔7——10天,輪換噴霧。

膨大成薯期

從始花塊莖膨大形成到盛花末期後大部分薯塊澱粉積累完成,就是土豆薯塊快速膨大的成薯期,澆水、生長調節和防病殺蟲一刻也不能放鬆。

⊙澆水

土豆在薯塊膨大成薯期需水量大約佔整個生育期的60%,必須給於充足的水分保障。澆水時切記不可大水漫灌,需要避免忽幹忽溼。否則,水大容易悶薯、爛薯;水小又不能保證薯塊膨大需要。掌握土壤溼度的原則是,壟上土豆根系周圍的土壤“握則成團,落之即碎”。尤其是遭遇較長時間乾旱之後,首次澆水不可過大。否則,容易誘發裂薯,影響品相和商品性。

⊙生長調節

此期土豆的生長中心從地上部分轉移到了地下部分。莖葉很少生長,大部分營養都用來供給薯塊生長,促進薯塊膨大,既需要防止莖葉徒長,消耗過多養分,又要避免莖葉生長不良。需要根據不同地塊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控。如果長勢過旺,需要控旺的話,可以使用耐百或耐普9,噴霧1——2次。

⊙防病殺蟲

土豆薯塊膨大成薯期需要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瘡痂病、夜蛾等,尤其需要注意晚疫病。晚疫病傳播速度快,一旦發生容易導致毀滅性損失。當發現田間有土豆葉子的葉尖或者葉緣產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周圍又伴有淺綠色暈圈時,就是晚疫病的早期症狀。防蟲殺菌可以使用功阻+綠亨6號+來果+阿維菌素,或翠生+烯酰嗎啉+天寶+施定康,或噻菌銅+綠亨10號+根莖黃金,輪換噴霧。



結語:想要自己的土豆長好,需要從選種、播種開始,直到薯塊和莖葉停止生長,隨時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並不一定要生搬套用別人的經驗。只有合適的措施才是最好的,需要學會變通。當土豆田中50%的植株莖葉枯黃時,便代表土豆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已經停止生長,土豆也進入了自己的成熟期,需要採收了。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土豆不同的生育期怎樣進行田間管理”的回答,如有什麼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土豆,也就是馬鈴薯,是世界上第四大作物,種植面積僅次於水稻,玉米和小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土豆生產國,但我們每年還得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土豆加工製品,因為我們對土豆的深加工能力不行,從而導致了最大的土豆生產國,反而成了土豆深加工製品的進口國。有點兒打臉哈。

土豆在我們這裡種植面積比較大,由於都是地膜覆蓋栽培,對於肥料的施用,幾乎都是一次性施足,一般也不大進行追肥,病蟲害害發生的也很少的,也甭進行培土,所以我就重點介紹一下土豆在各生育期的澆水吧。

一,水分對土豆商品性的影響

水是土豆生長髮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土豆的植株及果實中,水分佔比可達70%以上,土豆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在土豆的各生育期,只有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發揮肥料的作用,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達到高產的目的。

土豆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孬好,與土豆各生育期土壤水分的供應狀況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土豆的形成期進行合理的灌溉,可顯著提高塊莖內澱粉的含量,增產幅度較大。

土豆在幼苗期和發棵期缺水,會嚴重影響植株的健康生長,不能為塊莖的膨大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土豆的形成期和膨大期,如果土壤水分缺乏,或供水不勻,就會導致土豆數量少,畸形率高,從而影響產量和質量。而土壤水分過多,又會造成土豆感染病菌,出現大量的爛薯,水分過大又不耐貯存。所以說,水分對土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根據土豆的不同生育期,分別來說一下如何供水哈。



二,土豆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要求

土豆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對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1,發芽期

由於土豆種內含有充足的水分,在土壤不是太乾旱的情況下,只要種薯不是太小,一般情況下,不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僅靠塊莖內的水分就能正常出芽。土豆出芽後,根系就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保證正常出土。

因此,播種土豆後在出土前,在澆足底水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造成土壤板結,不利於土豆芽的出土。但在旱情嚴重時,種薯不能正常出苗的情況下,可適當澆水,緩解旱情,但澆水後要及時淺中耕,破除板結,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保證土豆正常出苗。

2,幼苗期

土豆在幼苗期,由於苗小葉小,蒸發量不是很大,因此耗水量少,但幼苗期的土豆根系發育尚弱,吸水能力不夠,所以必須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可根據土壤墒情來進行適當的澆水,這樣可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水分和養分,使幼苗正常生長髮育,塊莖提早生髮。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土豆幼苗莖葉生長不良。


3,發棵期

土豆進入發棵期後,是地上莖葉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根系伸展日益增長,葉面積迅速擴大,蒸發量也急劇增加,因此,該時期土豆植株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供給。

在此期間,一定要注意水分的供應。前期要保持土壤的足夠的溼潤,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莖葉生長緩慢,土豆形成數量明顯減少,影響產量的正常形成。在生長後期,可適當控制澆水,土壤以見幹見溼為宜,目的是適當控制植株的莖葉的旺長,以利於適時進入結薯期。

4,結薯期

土豆進入結薯期後,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該時期土豆迅速膨大,對土壤水分最敏感,除要求土壤有足夠的水分和疏鬆透氣外,保持土壤水分的均勻供應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時期,土壤缺水或忽幹忽溼都會影響土豆的正常膨大,造成土豆的二次生長和畸形土豆。

結薯期,如果土壤乾旱,要及時澆水,適土壤有充足的含水量,後期可適當降低土壤的水分,促使土豆表皮木栓化,以便於收穫和貯藏。

收穫土豆時,也要保證土壤的溼潤,便於收穫和不損傷土豆,提高土豆收穫後的商品性。

總而言之,土豆在苗期一般情況下不澆水,過於乾旱必須澆水,但澆後得及時中耕,苗期澆水不宜過早,否則降地溫影響出苗。土豆現蕾後,應根據土壤墒情,小水勤澆,保證土壤溼潤,地皮不幹,一般7–10天澆水一次,收穫前5–7天可停止澆水。總之,土豆怕旱又怕澇,澆水要及時,以植株不出現萎蔫現象為原則,並應小水勤澆。同時又要注意雨後及時排水,尤其是生長的中後期更為重要,否則積水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田間爛薯。


努力就好


土豆不同的生育期怎樣進行田間管理?

土豆的生長分苗期、塊莖形成期和塊莖增長期,各個生育時期的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不相同的,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獲得土豆的高產。


土豆苗期的田間管理,這個時期的田間管理,主要是保證全苗和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如果田間缺苗,就要及時補苗。苗期早中耕,淺培土,保證土壤疏鬆,通氣良好。如果遇到乾旱,有條件的地方要適當澆水,結合追苗肥。


土豆塊莖形成期的田間管理,這個時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中耕培土,增加培土高度。同時根據植株生長狀況酌量追肥,促進植株繁茂生長,儘快達到最大葉面積,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以適應塊莖膨大的需要。


塊莖增長期的田間管理,這個時期的管理以“促控結合”,就是促進塊莖的膨大,控制地上部葉徒長。主要措施是中耕培土,防治病蟲害,特別是芽蟲和晚疫病害。一般情況下,不再追施肥料。但是這個時期根外追速效性磷鉀肥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土豆的產量和品質,噴用1%過磷酸鈣溶液或者0.02%硫酸鉀(或0.1%高錳酸鉀)溶液是適當的。如果植株有徒長和貪青晚熟的現象,可以用矮壯素噴灑,有良好效果。


老周說三農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

土豆雖然適應性極強,但想要高產優質,還需要一定的栽培管理技術。

(1)適時播種,合理栽植

春季種植土豆,一般在2月底或3月上旬播種,到了5月底或6月中旬收穫。播種土豆時,我們要實行地膜覆蓋,並採取行距60釐米、株距25釐米的標準種植,每畝種植地保持密度在4000-4500株最為適宜。

(2)田間管理

土豆播種之後,田間管理的原則是先蹲後促。在顯蕾前,儘量不要澆水,以防地上部瘋長,而在顯蕾以後,澆水施肥,以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一般在4月上中旬進行中耕追肥,每畝土地可以追碳氨30-40公斤,直接施入溝內。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進行培土、澆水,並於5月中旬進行第二次培土和澆水。隨後需要根據墒情進行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地皮見幹、見溼為宜。在收穫前的l0天不澆水,以避免田間爛薯。如果發現植株有瘋長趨勢,我們就要在顯蕾期,每畝地噴施50-100克的多效唑進行旺長控制。

(3)病害防治

土豆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防治措施以綜合防治為主。首先,要嚴格檢疫,保證不從病區調種;第二,我們應該做好種薯處理,實行整薯整種,需要切塊的,應該注意切刀充分消毒;第三,在生長期間,如果發現有晚疫病發病植株,我們應及時噴藥防治,一般可用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每週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4次即可。

以上就是農學博士關於土豆種植技術的介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學博士教種植


 土豆的育苗階段,塊莖形成階段和塊莖生長階段的生長,每個生育階段的田間管理重點都不相同,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實現馬鈴薯的高產。

  土豆幼苗的田間管理,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主要是為了確保整個幼苗並促進幼苗的強壯生長。如果田間沒有幼苗,則必須及時補充幼苗。早苗在苗期,土壤較淺,使土壤疏鬆通風良好。如果發生乾旱,應在幼苗上適當澆水。

 在土豆塊莖形成時期的田間管理中,該時期的場地管理重點是種植土壤和增加土壤高度。同時,根據植物的生長條件,根據植物的生長條件進食,使植物繁榮,儘快到達葉面,並積累更多的養分以滿足結核病的增長需求。

現場管理根瘤的生長期,以促進“控制與控制”,是促進根瘤的擴展,控制葉上部。主要措施是耕種和耕種土壤,以控制病蟲害,特別是芽和晚疫病。通常情況下,不再施肥。但是,在此期間,可以使用速效磷鉀肥和微量元素來改善土豆的產量和質量;適合噴灑1%過磷酸鈣溶液或0.02%硫酸鉀(或0.1%高錳酸鉀)溶液是的如果植物又長又貪婪,則可以通過噴灑百草枯來獲得良好的效果。


鮮果果紅姐


根據我們農場的管理經驗,我對土豆不同生育期的栽培管理(水肥、病蟲、調控)進行詳細的劃分和講解,實際管理經驗希望對您有用。

芽條生長期(萌芽—出苗)—幼苗期(出苗—現蕾)

中耕培土露地馬鈴薯:播種後20天左右,此時芽未出土,可以進行淺中耕起壟,目的是提高地溫、消滅雜草、防旱保墒,促進根系發育,增加結薯層次。第一次中耕培土時間在苗高6cm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莖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鋤。10天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要合理深鋤。現蕾初期進行第三遍培土,要合理淺耕。

2、水分管理(1)、幼苗期要求適當的土壤溼度,前半期保持適度乾旱,然後保持溼潤,原則是不旱不澆。一般在株高5cm之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

3、養分管理

(1)、結合中耕可每次每畝追施高氮型複合肥(25-5-15)10kg,可以有效的提高馬鈴薯植株的長勢,增加葉面顏色。

(2)、建議馬鈴薯苗高5cm左右葉面噴施腐殖酸或者氨基酸葉面肥進行提苗,可以有效的促進馬鈴薯的莖葉生長。 注意事項:如果出苗不整齊或出苗慢、發黃。及時檢查田間病蟲害的發生並使用氨基酸水溶肥或生根劑進行促根壯苗。苗期是馬鈴薯的關鍵時期,促根壯苗是馬鈴薯苗期的關鍵管理措施之一,應該重視馬鈴薯苗期的管理。

4、蟲害防治 此時期主要蟲害是地下害蟲(小地老虎、蠐螬、金針蟲),可以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等藥劑通過灌根來進行防治。葉部害蟲是蚜蟲、紅蜘蛛,。防治藥劑選擇;對於蚜蟲可以使用吡蟲啉、啶蟲脒進行防治、對於紅蜘蛛可以使用乙蟎唑、炔蟎特或阿維菌素進行防治。

5、病害防治此時期的馬鈴薯主要病害是馬鈴薯黑脛病、黑痣病、晚疫病、早疫病。用+惡黴靈50g+代森錳鋅100g+吡唑醚菌酯30ml+中生菌素100ml一畝地進行防治。

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

1、水分管理薯塊形成期是需水關鍵時期,膨大期是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需水量佔全生育期水分總量的50%以上,這時要充分保證馬鈴薯對水分的需求,土壤水分要持續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可根據土壤的乾溼程度,進行合理的噴灌或滴灌。

2、養分管理這個時期是薯塊膨大期,也是馬鈴薯需肥的關鍵時期,尤其是需磷、鉀的關鍵時期,主要是通過葉面追肥和根部追肥兩種方式,根部可追施高鉀衝施肥5-10公斤/畝3-4次,結合滴灌施入。葉面以噴施磷、鉀肥為主,可以噴施98%磷酸二氫鉀600倍進行葉面補充(間隔5-7天一次,噴3-4次)。以促進薯塊膨大,促進幹物質積累。

3、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病害主要有馬鈴薯早、晚疫病,馬鈴薯炭疽病、馬鈴薯黑脛病、枯萎病、黃萎病等病害。可以使用國光標健30ml/畝或苯醚甲環唑+100-150g/畝(代森錳鋅)+烯酰嗎啉+乙蒜素進行防治。注意事項:此時期溫度較高,在乾旱的情況下容易極易出現早疫病,因此要做好早疫病的防治工作。另外,此時白天棚內溫度較高,並且澆水比較多,容易感染馬鈴薯黑脛病,如果發現病株,應該及時的拔除掩埋。並且及時的用藥劑進行噴施,防止快速傳染。

(2)、主要蟲害 這個時期主要是葉面害蟲有蚜蟲、瓢蟲、青蟲等,可以葉面噴施氯氰菊酯30ml/畝進行防治。主要的地下害蟲是蠐螬、小地老虎,可以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等藥劑通過灌根來進行防治。注意事項:天氣高溫乾旱,應該注意蚜蟲的防治工作,蚜蟲也是馬鈴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

4、敞棚通風(二、三膜馬鈴薯) 棚內溫度調節:塊莖形成的最適宜溫度是20℃,塊莖膨大的最適宜溫度為15~18℃,此時可以通過放風調節棚內溫度,將溫度控制在15-20℃,以利於塊莖的生長。 白天溫度比較高,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大棚的通風工作,根據天氣情況夜間及時的覆膜。可以逐漸的通大風、通腰風。把棚內溫度保持在15-25℃之間。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澱粉類積累。溫度低,生長緩慢;溫度高了,易徒長染病,產量減少。

塊莖膨大期(盛花—莖葉衰老期)

1、水分管理塊莖膨大期是馬鈴薯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需水量佔全生育期水分總量的50%以上,這時要充分保證馬鈴薯對水分的需求,土壤水分要持續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85%。可根據土壤的乾溼程度,進行合理的滴灌。

2、養分管理追肥以追施高鉀衝施肥5-10kg/畝2-3次,間隔7-10天追施一次,一般結合滴灌施入,以促進薯塊膨大,促進幹物質積累。

3、病蟲害防治(1)、主要病害主要有馬鈴薯早、晚疫病,馬鈴薯炭疽病、馬鈴薯黑脛病、枯黃萎病等病害。早疫病、炭疽病可以使用苯醚甲環唑等藥劑進行防治;晚疫病可以使用80%代森錳鋅300-500倍、烯酰嗎啉、霜脲氰、氟吡菌胺·霜黴威等藥劑防治。(2)此期蟲害主要以地下害蟲為主,小地老虎危害薯塊嚴重,可以使用氯氰菊酯、毒死蜱進行防治,其他蟲害主要是青蟲、跳甲等,可以使用菊酯類藥劑進行防治。

4、生長調控使用生長延緩劑(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進行壓苗,可以促進葉片合成的有機營養往地下塊莖轉移,減少地上莖葉對營養的消耗。促進馬鈴薯薯塊的生長,提高馬鈴薯商品性,增加產量。

塊莖澱粉積累期

1、水分管理此時期馬鈴薯需水量不多,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一65%即可。

2、養分管理該時期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主要以補充葉面肥為主,防止植株早衰。一方面要葉面補充鉀、鈣肥為主,可結合98%磷酸二氫鉀600倍+氨基酸鈣肥600倍進行葉面補充。以促進薯塊膨大,促進幹物質積累。

3、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和褐斑病、枯萎病、黃萎病並且有少量的黑脛病。馬鈴薯早疫病、炭疽病和褐斑病,可以使用國光標健750倍進行防治;黑脛病可以使用喹啉戊唑醇進行防治;枯萎病,發病輕的地塊可以使用惡黴靈、氨基寡糖素、乙蒜素等藥劑進行預防,並將病株立即拔除到園子外面去;晚疫病:可以使用氟吡菌胺·霜黴威進行防治。

(2)、蟲害防治:蟲害以地下害蟲為主,小地老虎危害薯塊嚴重,可以使用毒死蜱進行防治。

馬鈴薯收穫期

1、水分管理 收穫前15天左右停止澆水,避免出現爛薯情況,有利於促進馬鈴薯薯皮老熟,利於收穫。

2、殺秧 在收穫前一個周,進行馬鈴薯殺秧,為了更好促進薯皮老化和貯藏入窖,需對馬鈴薯進行殺秧,可選擇機械殺秧,加快水分蒸發,防止爛薯。

3、收穫馬鈴薯收穫時,應該減少機械損傷,及時的裝袋,裝袋時應該剔除爛薯和損傷的薯塊,避免運輸過程中感染。

4、整地消毒收穫完馬鈴薯以後,應該及時的深翻土地,並且對馬鈴薯地進行土壤消毒。消毒可以採用高溫消毒和藥劑消毒。高溫消毒是把大棚密閉,利用太陽直射,高溫進行消毒。藥劑消毒是每畝使用80%五氯硝基苯3kg+50%多菌靈3kg拌土均勻撒施進行消毒,注意事項:採用藥劑消毒,必須間隔20-30天之後才能進行作物的種植。

謝謝大家!





李洋—三農種植技術


土豆它其中富含的營養極好被人體吸收,深受大眾的喜愛。小編也是土豆的忠實粉哦,表示百吃不厭。土豆的分佈特別廣。當然不只是我們北方。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都能看到土豆的身影。那麼,你知道土豆怎麼樣種植才能高產嗎?

土豆的生長是靠莖繁殖的,為了能夠讓土豆高產,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選種。要選擇那種顏色光澤,外形美觀的進行培育。首先要將選好的種子按芽眼切開,切記,芽眼壞掉的要挑出來。第二培育:培育種子之前要對切好的土豆塊進行殺菌,帶土豆芽晾乾時在室外挖坑,進行培育。要記住一層土一層土豆,然後蓋上薄膜。溫度要適中,並且在催芽之中要灑兩次水。(視情況而定)一般培育土豆芽是在播種前的一個月。

第三就是播種了。進行雙溝種植,平均40到42釐米,每株在18到20釐米,種芽朝上。播種結束後將土豆溝封起來,並施肥。施肥過後後,我們要將封好的土豆溝蓋上小薄膜。(土豆溝兩邊壓實薄膜)小膜之後就是大膜,起到保溫的效果。(土豆生長前期,少澆水,開花之後再澆。收之前1周不要澆水。)

第四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播種後20天左右,苗就出土了,苗出土之後就可以進行通風了。不然苗就會蒸發而死。

第五就是要合理施肥,施足有機肥,對馬鈴薯的增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施肥的時候主要要用有機肥和菌肥並用。





孤獨小子


土豆屬於地下莖塊作物,在於各個生長期,對於土壤的水肥需求有所不同,我們要嚴控地上植株以及土壤中的病蟲害。在土豆的各個生長期所需養分的需求,我們要了解一些,對應滿足它們的生長需求,田間精耕細作,才能保證土豆的豐產豐收。


土豆生長前期保墒滅草:

播種土豆以後半月,趁土豆沒有出苗以前,來一次中耕除草,以前村裡人採用人工鋤草,順便對地表土壤進行鬆土,除去小草,大草用手拔出,以免傷到土壤中土豆的幼芽。現在多采用化學制劑除草,買些土豆田專用低毒環保的製劑,按照說明使用即可。做到田間無雜草,不與土豆爭奪土壤之中的養分。大致一個月左右田間幼苗出齊以後,我們要及時檢查田間的出苗情況。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從多餘的苗芽穴移株補苗,確保田間不缺苗。當土豆幼苗長到8片葉子左右,田間遺留的草籽都會長出來,以小草的葉片發展三片左右為宜,去正規農資站,購買土豆專用的苗期滅草劑,統一進行滅草。


土豆的生長前期,基肥夠足,主要以保墒滅草為主。雖然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是我們也要保持田間土壤溼潤有墒。假如土壤基肥不足,我們可以結合中耕除草的時機,每畝追肥10㎏左右的氮磷鉀複合肥,或者腐熟好的糞水也可。

土豆植株的生長旺期如何管理:

此時我們要保證田間土壤見幹見溼,土壤肥力夠。一般一個半禮拜澆水一次,土壤肥力不足,每畝酌情使用複合肥18㎏左右。此時,土豆的莖塊在土壤之中開始生長髮育,我們除了水肥管理得當,還需要中耕除草,確保田間無雜草和土豆植株爭奪土壤養分。但是,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土豆植株徒長,要及時摘除過多的花蕾,控制植株徒長的態勢,讓更多的土壤營養,分流給土豆莖塊,促進土豆結薯。

土豆結薯期的管理:

這個時期,土豆的地上植株生長髮育已經完成,逐漸進入土豆莖塊的膨大期,也是土豆整個生育期需求水肥的高峰期。那麼,我們在此期間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除了防治病蟲害,就是要促進地下莖塊的快速生長,這關係到土豆的最終產量。

在土豆植株的結蕾期,我們以鉀肥為主,每畝15㎏配合10㎏氮肥,結合培土施肥一次。以後酌情噴施一次葉面肥和微肥即可。在結薯的膨大期,一定不能讓土壤缺水而乾旱,一般一個禮拜澆水一次便可。在土豆的生長未期,澆水適當減少,保持土壤見幹見溼,生產出來的土豆水分小,更有利於儲存。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全國區域性氣候不一,降水量不同,種植茬口和模式也大不相同,我們要靈活運用田間管理方法。假如說雨水豐沛期,我們要做好田間排澇工作。在土豆的整個生長期,我們要預防常見的各種病蟲害:比如土豆的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黃蟎蟲、二十八星瓢蟲、以及莖蛾、蠐螬、地老虎等等。病蟲害防治在於勤於觀察,發現土豆田中的植株長勢有“問題”,可以去專業農資站詢問購買專業製劑,來防控這些病蟲害。總之,在土豆的整個生長期,我們要做到:田間無草,植株以及土壤之中無病蟲害,水肥管理得當,就能確保種植的土豆豐產豐收!


三農的高度


播種用 塊莖繁殖,把馬鈴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於12釐米。若播種時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後隨苗生長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匍匐莖易竄出地面。

田間管理

馬鈴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有 地上莖、 羽狀複葉、 花蕾和 果實;地下部分有 地下莖、根、 匍匐莖和 塊莖。地上部分結果與否與品種和外界環境條件有關,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種植時間不同均會影響到是否開花結果。栽培馬鈴薯所獲得的產品是地下所產生的塊莖,塊莖是由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它們具有地上莖的很多特性。匍匐莖、塊莖和地上莖可以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互相轉化。

施肥

馬鈴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馬鈴薯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髮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馬鈴薯1500-2000千克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千克、尿素12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或氯化鉀10~15千克。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鬆薯塊層,有利於馬鈴薯根系吸收。

盆栽

因為市場農產品價格不斷高漲,全世界有不少人開始學習家庭小面積栽培農作物的技術在自家種植菜蔬。而 馬鈴薯是屬於比較容易種植的,且因為屬於基本糧食,所以被不少普通家庭用來種植。

種植可用花園裡小面積土地,也可以用垃圾桶、大型花盆等深度至少有24釐米的容器材料,一般來說,一個花盆裡只可以種植一個馬鈴薯;而大桶可以種植好幾個。

關鍵季節要掌握好,因為當地溫高於25℃時,薯塊就不再膨大,所以種晚了,就只能收“ 豆薯”了,所以宜早不宜晚,春分前後就可種植,(根據緯度靈活掌握)。

用於種植的土壤不必肥沃,但必須是偏乾燥的,不適宜種植於溼重的粘土;土壤偏鹼性或者偏酸性問題都不大。若希望產量高,則種植土壤最好用營養土(液),配製根據蔬菜需肥特點配製營養土(液),可以用腐葉土、腐質土、泥炭土、鋸末、刨花、稻殼等和泥炭混合,也可以用細河沙或沙土、珍珠岩、蛭石、煤渣等與腐葉土、堆肥土、泥炭土等混合配製盆栽營養土。有條件的可採用組培育苗、 無土栽培。

矮控管理盆栽蔬菜應選擇矮生型品種。在矮生品種不多的情況下,生長前期一定要控水蹲苗,水分管理以不影響蔬菜的生長髮育為原則,同時可以通過植株調整來矮化,必要時可用生長調節劑控制植株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