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四大外環定“脈絡”未來省城跨黃通道將有“十四橋一隧”

濟南四大外環定“脈絡”未來省城跨黃通道將有“十四橋一隧”

大眾網·海報新聞10月28日訊“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的交通規劃一經提出,便牽動起濟南市民的心。如今又有了新動向!25日,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對“大北環”、“大南環”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進行首次公示,同時也公示了線路走向。

大北環:從章丘到禹城,將設黃河大橋

10月25日,濟南交通局發佈《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二環線北環段(含黃河大橋)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第一次信息公示》。濟南繞城高速二環北線又稱“大北環”,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4.5米。項目投資估算總金額為1330335.5萬元,建設工期48個月。

據悉,大北環起自章丘區黃河鎮以北,設置樞紐立交(預留遠期繼續南延接規劃的章丘東外環高速)與規劃的濟南至高青高速聯網,在王家圈村東側設置黃河大橋跨越黃河,經三官廟村南後與G2516東呂高速交叉,在於良民村北跨越邢家渡乾渠後與京滬高速交叉,在豆莊村北側下穿石濟客運專線及京滬高速鐵路,終點在禹城市梁家鎮北的京臺高速,南距禹城互通約6.5公里,北距平原南立交12.3公里,通過設置樞紐立交與京臺高速聯網,向西南順接二環線西環段。

大北環路線全長67.658公里,特大橋7845米/3座(其中黃河特大橋橋長5416米/1座),大橋2799米/7座,中橋425米/5座,小橋413米/16座;互通立交9座(樞紐互通4座,一般互通5座);分離立交24處(其中含互通區主線橋6處);通道76道;涵洞93道;服務區2處、養護工區1處、監控通信分中心1處、匝道收費站5處。永久佔地618.7893公頃。

據悉,大北環同時兼有青銀高速濟南北繞城並行線功能,其中起點至京滬高速段與擬建的章丘東環高速一起兼有京滬高速並行線功能,對完善山東省高速路網布局,改善交通出行條件和投資環境,發揮路網整體效益,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濟南已建成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共有10座,分別為濟南黃河大橋(黃河一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二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三橋)、濟陽黃河大橋(黃河四橋)、平陰黃河大橋、濟南建邦黃河大橋、齊河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大橋以及青蘭高速東阿黃河大橋。

除了上述通車的大橋,目前濟南在建的跨黃通道還有齊魯大橋、鳳凰大橋、濟南黃河大橋以及穿黃隧道,而正在規劃的大西環也要跨越黃河,還要增加一座大橋,也就說未來濟南境內將呈現十四橋一隧的格局。

大南環:下穿京滬鐵路、京滬高鐵上跨G104

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二環線南環段,即“大南環”。該項目全長約59.8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4.5米,建設工期42個月。

對於“大南環”的線路走向,此次公示同樣做了具體介紹。“大南環”項目起自章丘區曹範鎮北曹範村西南的京滬高速曹範樞紐處,向西南經西營東、南,於跑馬嶺北穿柳埠國家森林公園,在柳埠鎮南設樞紐互通立交與在建濟泰高速聯網後,繼續向西經高而南、靈巖寺北,下穿京滬鐵路、京滬高鐵並上跨G104,止於長清區張夏鎮黃草窪西南的京臺高速上,設樞紐立交與規劃的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二環線西環順接。

項目永久佔地約497.0公頃,其中新增佔地約477.2公頃;設特大橋2座,大橋15座,中橋4座;互通立交7處(其中樞紐互通3處,一般服務型互通4處);分離立交3處(含公鐵分離立交1處);通道1道,天橋21座,涵洞37道;隧道10座(其中特長隧道1座,長隧道9座);設服務區2處、養護工區1處、路段監控通信分中心1處、橋隧養護管理站3處、橋隧監控通信站3處、匝道收費站4處。

大西環:做好對齊長城保護規劃正在推進

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二環線西環段又稱“大西環”,全長103.880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

今年9月,根據長清區政府網站發佈的“大西環”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公示,濟南繞城高速大西環路線起自禹城市梁莊北(京臺高速禹城互通向北6.8公里處),在長清區張夏街道黃草窪南(京臺高速萬德互通向北2.2公里處)與京臺高速聯網,到達終點,向東順接二環線南環段。

據悉,“大西環”在東侯村南跨越黃河進入長清區境內,此處將修建一座黃河大橋。同時,在長清區段,項目還將穿越齊長城遺蹟。按照計劃,“大西環”將於明年開工,然而在今年10月14日,卻傳出了國家文物局不同意在齊長城遺址保護區劃內實施“大西環”建設項目,並要求補充擬建項目穿越齊長城薛家峪東山至馬家峪西北山段保護範圍的長城本體保護方案的消息。曾有市民因此擔心,這是否會影響“大西環”的建設?

記者從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大西環還處於前期準備,推進規劃階段,並不存在“暫緩”一說。大西環建設方也曾表示,他們需要細化建設方案,做好對齊長城的保護,對沿線影響評估要更全面,但大西環的走向不會變。

大東環:一路領跑,計劃明年建成通車

記者從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濟南南、北、西三大外環都仍處於規劃建設階段,而自2017年年底開工建設的“大東環”則一路領跑,計劃於明年建成通車。

“大東環”路線全長23.58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工程起點位於青銀高速與濟廣高速連接的唐王樞紐立交,與青銀高速唐王立交至機場樞紐段順接;終點位於章丘市曹範鎮北曹範村西南的京滬高速。章丘連接線起自X301潘王路,終點位於富家莊附近。

济南四大外环定“脉络”未来省城跨黄通道将有“十四桥一隧”

目前,“三環十二射”已完成了“兩環九射”,“四大外環”的建設都在有序推進,而剩下的三條射線分別是濟青中線、濟高高速以及濟泰高速。其中,濟泰高速預計2020年通車,另外兩條射線也都已被列入規劃,並穩步推進。

10月20日,由山東高速路橋集團承建的省內最長高速公路隧道--濟泰高速澇坡隧道實現雙線貫通,標誌著濟泰高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濟泰高速設計時速120公里,全線計劃2020年6月通車,屆時,濟南到泰安將實現半小時直達。

济南四大外环定“脉络”未来省城跨黄通道将有“十四桥一隧”

澇坡隧道左線設計全長3230米、右線3315米,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是濟泰高速全線控制性工程。澇坡隧道IV、V級軟弱圍巖佔比高達83%,存在淺埋、偏壓、湧水等地質困難,並且下穿三條國防巷道,交叉作業多、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為確保安全質量,山東高速路橋集團邀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等地質專家,多次召開論證評審會,優化施工方案,建立隧道施工安全預警信息反饋系統,做好全程超前地質預報與監控量測等工作,克服了開挖斷面大、埋深淺、易坍塌、易滲水等施工困難,為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工程管理方面,山東高速路橋集團執行“高標準、嚴要求、零容忍”管理理念,按照“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過程控制,嚴格管控隧道開挖、初期支護、防排水等施工關鍵工序,向安全要效益促質量,確保了施工安全有序、平穩推進,實現了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

同時,山東高速路橋集團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創新應用,提升工程品質。目前,依託澇坡隧道工程建設,山東高速路橋集團聯合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開展的《山嶺隧道施工過程圍巖變形響應與動態控制應用研究》《隧道用高性能襯砌混凝土的研製及工程應用研究》,有效解決了巖體結構信息自動解譯、圍巖等級動態評定、多目標組織設計優化、隧道初支二襯混凝土開裂滲漏水等山嶺隧道施工難題,兩項課題通過山東省經信委立項,可申報國家專利5項。成立4項質量管理體系QC小組,研發的隧道仰拱虛渣清理的新設備,解決了傳統方法清理不徹底,仰拱開裂、滲水、翻漿等難題;研發的掌子面作業臺車,解決了施工作業死角造成超欠挖、臺車移動不便等難題;創新的隧道初支噴射砼施工工法,成功降低了噴射混凝土回彈率。

作為山東省高速路網中長期規劃“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中的射四線,濟泰高速起自濟南二環東路南延,終點位於泰安市徂徠鎮,全長55.9公里,預計2020年6月通車。工程建成之後,濟南到泰安將實現半小時直達,對進一步完善山東省高速公路網布局,改善濟南泰安東部區域交通條件,促進省會城市圈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濟泰高速沿途經過濟南南部山區和泰安泰山景區、徂徠山、汶河景區,被譽為省內“最美高速公路”,通車後可為濟南-泰安旅遊景區新增一條對外連接通道,將大大促進“泉城”濟南及“歷史文化名城”泰安的旅遊資源開發。

(大眾網·海報新聞綜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舜網-濟南時報相關報道 稿件統籌:王樂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