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嚴義軍:用愛點燃希望星火

嚴義軍,一位點燃眾多貧困家庭希望的“活雷鋒”。

這位洪湖市的80後漢子,平時節儉樸素,卻一直做著一件最大方的事——將所有積蓄和精力用來扶貧濟困。

他不富裕,卻對真正困難的群眾全力幫扶,並帶動社會愛心力量一起參與,將“當好人做好事”化為生活常態。16年來,他走訪30多個縣市,行程13萬多公里,磨壞 100多雙鞋子,投入積蓄50萬元,帶動6萬餘名愛心人士募集善款物資600餘萬元,幫助了一個個家庭渡過難關。

傾盡所有做公益,值不值?嚴義軍斬釘截鐵地說:“值!在人困難的時候盡力幫一把,點燃的是他人生活的希望,溫暖的是整個社會。”

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嚴義軍:用愛點燃希望星火

於人生百味中堅定公益道路

今年36歲的嚴義軍扶貧濟困已16年。瞭解他的人說,他扶貧濟困靠的是一顆善心。

他的父母都是洪湖市普通的漁民,靠幾畝魚塘養大了他和他的姐姐。如今,水產養殖收益仍是一家老小的主要經濟來源。

是什麼堅定了他扶貧濟困的決心?

嚴義軍說“是對身陷困境中的那種無助的感同身受”。11歲時,父母借款養殖大閘蟹,恰遇洪澇災害,家裡虧損嚴重,債臺高築。討債人上門,父母在罵聲中無助的樣子深深刺痛了他。所幸,好心鄉鄰幫襯,眾多債主寬限了還款時間,嚴家算是渡過了這次天災劫難。那時起,他暗下決心,一定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2003年,復員退伍後,嚴義軍相繼輾轉福建、廣東、湖北多地打工。遇到有困難的人,他都會幫上一把,別人一句感謝的話能甜到他心裡。獨自在外的他找到了當志願者的樂趣。

“經歷過,所以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總想幫上一把。”嚴義軍說,這是他做好事的初心,而做好事帶來的快樂堅定了他做下去的決心。自那時起,他便踏上了扶貧濟困的公益之路。2011年,嚴義軍來到武漢,憑藉一腔熱情,全心投入到了公益事業中去。

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嚴義軍:用愛點燃希望星火

於忘我奉獻中汲取前行力量

投身公益後,嚴義軍每天忙於幫助困境家庭渡過難關。

他像一條紐帶,一頭連接著求助對象,一頭連接著政府救助機構及社會愛心力量,將黨、政府和社會的溫暖輸送到困難群眾中去。

誰遭遇困難,他就熱心幫助誰,助人為樂不浮於表面。從身邊人、到媒體報道對象、到求助的人、再到建檔立卡的扶貧對象……嚴義軍將“幫扶圈”不斷擴大,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

這些都是他曾幫助過的家庭:咸寧市2歲多女孩娜娜被熱油嚴重燙傷,嚴義軍看望後,還發動愛心企業家、熱心志願者和在校大學生積極籌款,讓娜娜得到順利治療。鄂州市6歲男孩吳楚凡被嚴重燒傷,嚴義軍在武漢、鄂州、大冶等地積極為他爭取救助善款,後經湖北省文明辦及媒體助力,創下了全國“草根救助”奇蹟。恩施利川10歲女孩鄧舒婭身患尿毒症,嚴義軍多方聯繫,在三級相關部門及媒體合力救助下,讓孩子成功進行了腎、肝移植手術……

扶貧濟困多年來,他租住在武漢,把大多時間服務於求助人,將大部分打工積蓄捐出,自己卻捨不得買一件貴重的衣服。只要有精力,他還會組織公益活動,為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贈送衣服和書籍,赴山區看望抗戰老兵,到鄉村學校開展助學活動等。

“幫助別人也是提升自己。”嚴義軍說,做公益難在堅持,必須要真心熱愛,才能從中汲取正能量。

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嚴義軍:用愛點燃希望星火

於扶貧攻堅中實現自我價值

走上公益道路後,嚴義軍深深體會到,個人力量十分微小,但他勉勵自己做一簇“星星之火”。

自從2003年默默做好事開始,他始終堅守著一顆初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對求助的人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困難群眾對他交口稱讚。口口相傳之間,更多弱勢群體找上門,更多困境家庭聯繫上他。他積極幫忙想辦法,一邊自己捐款,一邊幫困難群眾落實救助政策,一邊聯繫社會愛心力量募捐……

真誠無私的幫助,為他在困難群體、社會愛心力量、政府機關中樹起了好口碑,也讓社會各界認識到了一位活雷鋒。更多社會愛心機構、愛心人士、新聞媒體等,主動與他同行。為切實幫助到更多困難群眾,他帶動社會力量深入貧困地區,走村入戶瞭解扶貧群眾信息,協調多渠道開展精準救助。

一組組數據記錄著他的公益軌跡——帶領專項愛心團隊,募集資金220萬元,幫助貧困大病患者200多人,挽救了一個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影響帶動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愛心捐贈活動250多次,幫助農村困難人群上千人、農村留守兒童上萬名,資助洪湖市貧困大學生50人次;影響帶動了6萬多名愛心人士乘上了“扶貧濟困奉愛心、獻智出力齊扶貧”的專項列車。

個人價值的體現,為他贏得了一串串榮譽:荊州楷模、湖北十大微善人物、湖北好人、團中央身影全國榜樣人物、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楷模人物、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讓他從洪湖一路走上了國家領獎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