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花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葡萄屬於農產品,她的釀造屬於農業範疇。在歐洲,葡萄的種植體量非常大,其中大多數葡萄也是用來釀酒的,她是西方人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可樂、芬達一樣隨處可見,每餐必喝。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一些國外的影視劇裡經常會有男女主角悠閒喝著葡萄酒的鏡頭,就像我們下班回家喝杯水一樣正常。有的人會說,他們國家盛產葡萄酒,價格也便宜。其實,你可能只猜對了一半。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國外的葡萄酒價格十分親民,大多時候能在任意一家商店找到葡萄酒售賣,且種類繁多。一瓶非常普通的瓶裝的葡萄酒,價格也就是1-2歐元,摺合人民幣20元左右,而且喝起來品質很不錯。而那些我們知道的昂貴的葡萄酒(如拉菲、拉圖、木桐、瑪歌等),也是因為她是優選的特定產地的葡萄,而且釀酒工藝相對更好,品牌認知度強,所以才會很貴,但是國內的進口葡萄酒未必都是這樣。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現如今,都市生活的人們越來越熱衷於飲用葡萄酒。他們注重養生、喜歡飲食、善於交際、樂於分享……葡萄酒以諸多的功效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無論是養生配餐還是交友烹飪,她都能完美的發揮出自身巨大的作用。正如本傑明·富蘭克林說:“葡萄酒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愉快、更加休閒自在,也讓人變得更加寬容仁慈。”

可是,面對著琳琅滿目的進口葡萄酒,我們卻無從著手,不知該如何選擇,大多數時候會選擇讓熟人推薦,可是“熟人”對進口葡萄酒真的熟嗎?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其實,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進口葡萄酒品牌、驚人的利潤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灰色利益鏈條。當酒農辛苦採摘、釀酒師鄭重地拂去橡木桶上一層層薄沙時,那些給普通進口葡萄酒穿上華麗外衣的人卻早已暴富。她再不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的“芳甘酷烈,此真葡萄酒也”。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瓶普通的進口葡萄酒產業鏈背後所需的成本是怎樣的?

1、原料成本

一瓶普通進口的750ml的葡萄酒,按照大概出汁率在70%左右計算,需要三到四斤的葡萄釀製而成。一顆葡萄藤通常要生長三年,才具備生產適合釀酒的果實,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葡萄的生長週期也不同。根據《2017 年加州葡萄酒壓榨報告》得出,市場價格大致在35元的葡萄就足夠釀製一瓶品質較高的葡萄酒。

採摘時,會根椐地形、需求等的不同,分成人工採摘和機械採摘。二者相比,人工採摘費時費力,所需成本高一些。適用於皮比較薄的,像黑皮諾就更適合手工採摘;在採摘過程中不易破損的,皮厚的品種,像赤霞珠,更適合用機械採摘。

各大酒莊在釀製前還會對葡萄進行嚴格篩選,這樣一來,也會增加釀酒的原料成本。

2、釀造成本

不同葡萄酒的釀造工藝的不同,也決定了不一樣的成本構成。壓榨機、發酵罐和儲存罐等釀酒設備的選擇,是否使用橡木桶,使用什麼樣的橡木桶,怎麼存儲都屬於釀製成本。比如每個橡木桶的價格從4千到6千再到1萬不等,具體取決於橡木的類型和質量水平。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西班牙的葡萄酒工藝要求比較高,一些葡萄酒在裝瓶後不是馬上就能上市出售的,需要再放置地下酒窖瓶儲一到三年不等的時間,讓葡萄酒在瓶儲期間口感更加具有風味。

3、包裝成本

葡萄酒的包裝包括酒瓶本身、軟木塞或螺旋蓋、酒帽、瓶封、酒標、外包裝等。具體來講,一個300mm高,410g重的酒瓶本身,價格大概0.05歐元左右,若酒瓶重量加重,加浮雕或花紋的話價格大概會在0.04-0.1歐元;作為封口材料的軟木塞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它的價格也是從0.04-0.1歐元不等;有一些酒莊會對瓶封、酒標進行獨特設計,但大多數的成本價格也都控制的很低。而外包裝多是以紙箱或木箱為主,一般,一般每箱都是6瓶或者12瓶裝的。紙箱多為國外廠商贈送,如果要用木箱的話,每瓶酒大概從國外運到國內會加0.3歐元左右,這樣會很不划算,所以木箱一般多以國內製作包裝為主。

4、運輸成本

進口葡萄酒的成本很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即運輸成本,不同的運輸方式要價不同,時間成本也會相應不同,這些也都不可忽略。國內大多數企業的運輸方式會以海運居多,一來可以減少震動以穩定葡萄酒保證品質二來可以減少運輸成本。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大批量的進口葡萄酒一般採用海運,不過運輸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多選整櫃運輸,恆溫裝備。對於一些價值較高的名貴葡萄酒一般採用空運,這樣可以減少運輸時長,降低葡萄酒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以免影響葡萄酒的品質。

5、稅收成本

根據國家規定,進口葡萄酒在進行銷售時應繳納進口關稅(14%)、增值稅(17%)、消費稅(10%)等,綜合稅率大概在48%左右。具體稅收額度需要根據政府相關規定及具體銷售量而定,這些費用將會相應分攤加到每瓶酒身上。比如有些國家可以免關稅進口。我們國家先後與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葡萄酒是零關稅;有些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在限值以內的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 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徵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 70% 徵收。也就是說在跨境電商上一次性買 2,000 元以內的進口葡萄酒,關稅為 0,僅需繳納 11.9% 的增值稅和 7% 的消費稅,1 瓶進價 100 元的進口葡萄酒,在進口環節就省了約 20 元錢。

6、分銷成本

世界上的葡萄酒品牌種類數不勝數,價格也都不菲。超市裡的、專賣店裡的、批發酒商手裡的,就連網上的都是有著超出酒品很高的價錢在出售。那麼,在歐洲,我們常見的一瓶2-3歐的葡萄酒,到了中國搖身一變,怎麼就成了我們見到的“天價”進口酒?絕大部分隱藏原因都出在了是各級分銷商那裡。

在進口葡萄酒到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出廠、代理商、分銷商或者零售商等渠道,在整個銷售過程中,每一條銷售途徑都會有不同的成本附加費。那麼,一瓶進口葡萄酒的差價最大程度的不同就體現在這裡。何況大部分的進口葡萄酒經銷商會還會通過增加分銷成本的方式來獲取更高的利益。

7、其他成本

葡萄酒的年份、品質、產區、莊園的風土條件也都會影響其價格。市場供求、大師推薦、分級制度、年份都是影響葡萄酒價格的因素,各種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葡萄酒成本的附加值增加。

據有關資料顯示,一瓶質量優質的Merlot,若使用軟木塞及經美國橡木桶培養的淨成本大致如下:瓶口的鋁箔$ 0.14 +軟木塞 $0.83+ 玻璃瓶$0.88+酒標 $0.83 +Merlot葡萄$ 4.34+美國橡木桶$1.67= $8.69=人民幣55元;若以船運進口到中國,還須加上各種稅55*48%+55=人民幣82元(以上費用不包含任何供貨商的利潤以及進口商的報關與人事管銷費用)。那麼市面上我們見到的這款酒的價格區間是多少呢?

瞭解了這些成本價值後,相信你對進口葡萄酒也有了一定得認知。如果一瓶正常在售進口葡萄酒如果是幾十到一百多,那我們只需確定這是一款真正的原瓶原裝進口葡萄酒就值得購買,如果那些動輒就售賣幾百到千的進口葡萄酒就建議大家先充分了解和認識這款酒,再確定是否購買。

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真實價格

曾經,一部美國電影《杯酒人生》讓葡萄酒更廣泛的進入普通大眾的生活中,裡面有一經典橋段是瑪雅對麥爾斯的一段告白:“葡萄酒是喚醒生命的靈藥,一瓶酒在打開之時,便有了與其它任何一天都不一樣的味道”。一杯美味的葡萄酒拯救了麥爾斯,能讓他發自心底的快樂,同時也拯救了這個故事。

我希望通過我的淺析能讓每個消費者在選擇時多些思考和評判標準,而不再是昂貴的價格、精美的包裝、熟人的介紹……

你在選擇一瓶紅酒時,會用什麼標準來評判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