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顾晓安

最近,日本发生了这样一件事,77岁的日本老人,杀死了44岁的“宅男”儿子。此事震惊日本,甚至在网络上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老人在杀死儿子之后,主动自首了。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对作为凶手的老人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在日本,有一类人叫“蛰居族”,指的是没有社会活动、没有社会亲密关系、闭门不出超过六个月的族群。老人的儿子常年无业,认为父母既然生了他,就要负责养他,一直在家啃老。案发当天,隔壁的小学举办运动会,有点吵闹,儿子十分不满,一直在抱怨,父子俩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父亲从儿子愤恨的表情中,突然想到了近日轰动一时的川崎市20个小学生的死伤案件。杀人犯,也是一个“蛰居族”。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我不能让别人受到伤害。”老人这样想着,提起利刃,向儿子的胸口猛刺20多下。老人释然了。他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无法再管教消极避世的儿子,索性在他伤害别人之前结束他的生命,也算对得起社会了。

根据日本政府的调查,像这样的“蛰居族”,在日本已经有一百多万人,其中四分之三都是男性,已经相当于日本一个大都市的人口。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这些躲避社会的人,有些是因为考学失败,有些是因为失恋,有些是工作中遭遇了打击,总之,遭受了挫败而无法面对,便开始了“家里蹲”的生活。曾经有一个日剧形容这种生活——逃避可耻,但有用。

真的有用吗?恐怕不见得吧。

无独有偶,全世界范围内,都纷纷出现了这种“蛰居族”。在韩国一次粗略的调查中,至少有3万多青少年是没有社交生活的;英国某大学的研究中发现,年轻人中至少有4万人与世隔绝;北欧也有大量独居现象。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而在我国,“蛰居族”也为数不少,还在贴吧发了几万条帖子,分享啃老的生活。这其中的一些想法,看起来触目惊心。

作为家长,到底要怎样避免孩子成长之后也掉入“蛰居族”的泥坑?这就要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多加注意了。

第一、从小带孩子多接触社会。

不要怕孩子过早领悟社会的艰辛,而是要从小带他们多接触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要知道,养在象牙塔里一路长大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很容易接受不了现实,甚至被人欺骗,如果孩子又刚好比较玻璃心,就十分容易从此对社会产生惧怕心理,想要远离。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太过于精心呵护的孩子,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即使长大也会承受不住大自然的风雨的。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加强责任感。

常常见到一些家长,孩子要喝水就把水壶递到嘴边,孩子要吃饭就一勺一勺喂。孩子连最基础的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而毫无感恩心,这样的孩子怎么能面对社会的风霜呢?家长们不妨适当放手,学会“示弱”,以此督促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成年人。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第三、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病症,就像生病了要吃药一样,并不需要讳疾忌医。从小与孩子养成双向沟通的习惯,在孩子有需要时及时帮助他调整心态,适应校园生活,以至于社会生活。如果家长不擅长,可以求助心理医生的帮助。

啃老、宅家,即将“消失”的100万日本人,仍在假装都挺好

第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承认大家都是普通人。

理想虽然美好,但是天才终究是凤毛麟角,每个人最终都还是要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与其总觉得珍珠蒙尘世事不公,不如适时降低对孩子的期待,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塑造一个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能够带着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去走向社会。

成年人的生活确实不易,然而长大后的孩子们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不易,正需要来自家长从小的帮助。

对于“蛰居族”,你有哪些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