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六送”破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贵定县“六送”破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贵定县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累计安置搬迁群众2274户9055人,随着主题教育的纵深推进,贵定县不断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行动力量,高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各项服务工作,全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以优质的脱贫攻坚战果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

送就业渠道进搬迁社区,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难题。针对部分搬迁群众年龄大、学历低、不便外出务工、就业单一等问题,贵定县不断整合资源,扩大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一是强化自主就业。引进28个精深加工、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建成4个移民扶贫车间,同时以聚贤、昌盛等人力资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及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劳务服务中心为主导,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就业。目前累计实现搬迁户县外就业2024人,县内就业1871人;二是强化劳务输出。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与广州市南沙区签订《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接招聘服务协议》,积极争取南沙区对在该区稳定就业2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每月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贴及380元的社保补贴,并开发扶贫专岗600人,每人每月岗位补贴300元;三是强化创业扶持。对自主创业群众从场地租赁费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2019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户899万元,建成“扶贫车间”4个,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半年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同时,全县依托刺梨产业优势,结合土地退耕还林或生态修复资金政策,落实好宅基地、耕地等刺梨产业种植,实现搬迁户在迁出点上有产业、迁入点上能就业的“双向增收”目标。

送技能培训进搬迁社区,解决群众外出务工难题。针对部分搬迁群众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缺乏劳动技能等问题,一是摸清搬迁劳动力底数。以镇(街道)为主体,以村为单位,建立“移民搬迁贫困劳动力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县搬迁对象劳动力5207人的基础台账建管工作;二是组织专业培训“上门服务”。依托贵定县职业学校、县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县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等,采取以工代训、以厂代训、以厂帮训、边工边训、校企共训等方式,提供种养殖、电工、焊工、挖掘机驾驶、家政、烹调等市场需求工种培训,将培训班搬进工厂、搬进社区;三是强化就业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等12期就业招聘活动;定期开展贫困劳动力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等培训,落实每人40元/天生活补贴,帮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岗位、融入城镇生活;2019年累计培训搬迁劳动力987人,开展招聘活动12期,实现2745人就业,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输出搬迁社区劳动力888人。贵定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烹饪技能培训

送综合服务进搬迁社区,解决群众办事服务难题。一是充分整合各镇(街)、各部门行政资源,组建群众办事服务机构,开设综合行政服务窗口,围绕“就学证明、贫困证明、务工证明、失业证明”等群众急事办理,建立23项即办服务清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围绕“高龄补贴申报办理、医疗救助申报办理、城乡低保申报办理”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操心事,建立28项代办服务清单,最大化提供便民服务;三是完善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心卫生院、农贸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引入或兴办平价超市、小菜市场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搬迁社区硬件环境,为群众提供生活用品服务,切实让搬迁群众享受便捷、高效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送思想文化进搬迁社区,解决群众文化需求难题。一是完善安置小区内文体设施,完成云雾阳光家园小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室、昌明鑫明小区图书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室、文体活动室、红白喜事场所等场所建设,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唱山歌、评优选先等活动,增强搬迁群众融入感和幸福感;二是由团县委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邻里守望互助的良好风气,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组织4支电影放映队走进移民搬迁社区放映,2019到移民搬迁社区累计放映公益电影22场,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开展“感党恩”宣传教育。在搬迁户悬挂新旧房对比照片,门前钉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贵定“全民公约”等标语标牌,每个安置区均建立园训,群众感恩教育、市民意识教育实现全面覆盖。选塑了曹恩智、岑明富等搬迁群众先进致富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群众搬出大山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诚信的良好风尚。

送便民服务进搬迁社区,解决社区有序管理难题。一是组建枫林社区、福来社区临时管委会,承担居委会管理职责,选配7名干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加强搬迁小区安全管理,云雾阳光家园小区、昌明鑫明小区设立警务室、综治中心、调解室,实现警务进社区,各安置点小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建调解小组,强化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促进安置小区和谐稳定;二是采取“社区党支部(临时管委会)+楼栋网格”管理模式,推选楼栋长,建立楼栋长、党小组长负责楼栋的管理体系,将党建、民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沉到网格,强化社区管理工作,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三是按照《贵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方案》,建立“五个体系”81项建设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对后续工作执行清单化管理,确保12月底全部完成建设。

送组织建设进搬迁社区,解决社区有人干事难题。一是搭建社区党组织架构。成立枫林社区、福来社区党支部,其余安置点小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社区党支部联合组建,建立楼栋党小组,各镇(街道)从机关选派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同步推进社区群团组织建设,有效保障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返乡创业优秀人员、社区干部中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扶贫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搬迁社区党支部书记,采取群众选举等方式,各安置点小区选优配强团委、工会、妇联负责人;三是聘请专职民生监督员。全县7个搬迁社区设立脱贫攻坚督查巡察组流动举报点,聘请专职民生监督员为信访联络员,将扶贫领域监督信访平台前移,坚决整治移民搬迁社区出现挤占群众利益、侵害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贵定县“六送”破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